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音乐会

21小时前
大马爵士乐团WVC的上一张专辑《Purnama》(梵文意为“满月”)(2021年),说的是故乡的月,是心灵的归依,是对生养之地的礼赞,因而融入了丰富的马来西亚音乐元素。时隔数年,WVC即将推出新专辑《River》(河流),除了延续对本土多元的拥抱,团长郑泽相说,这张专辑是对前作的呼应,也是在岁月流转中,对滋养大地的江河与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从李煜的词、李白的诗、巴赫的乐章,到歌德、托尔斯泰的文字,乃至曹雪芹的笔墨与村上春树的叙事,郑泽相都在其中汲取养分。而“水”的意象贯穿整张专辑,则与他最钟爱的小说之一——《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在结尾写道:“我的生命不过是汪洋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可海洋不正是由无数水滴汇聚而成的吗?”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对生命的思考。热爱爵士乐29年的郑泽相,也愿将自己视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将这美好传下去,哪怕微不足道。 河流承载着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旅程,而马六甲河这条孕育了郑泽相与无数历史过客的母亲河,成为新专辑的序章。 “《满月》推出后,我一直在思考是否要制作一张新专辑。我习惯每隔两三年推出一张专辑,既是对阶段性的总结,也是一种自我推动。然而,后疫情时代的音乐市场突然变得异常活跃,各种演出机会暴增,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仿佛在弥补失去的那两年。但这种焦虑感、危机感一直存在,在这样的状态下,其实很难静下心来做音乐。” “直到WVC收到邀约,将在4月26日在国油爱乐管弦乐团(MPO)演奏厅演出,对于音乐人来说,能在这样的殿堂级场地演出是一件很难得的机会,于是我想着,无论如何都要集中精力把新专辑做好。” 而让郑泽相全身心投入创作中的,正是那条古老蜿蜒的马六甲河。看着河水的缓缓流动,令他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放慢脚步,投身创作中。 当他与从事文化工作的好友谈及“河流”时,对方也对这个概念感兴趣。“我们都热爱阅读,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他笔下的河流总是饱含人性的深度。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是否应该像河流一样,顺势而行?” 从狂野到内敛 过去,郑泽相的琴音风格以“无影手”般的狂野著称;随着人生的历练,他开始思考着,若一味追求速度与技巧,音乐是否会沦为一场炫技的马戏表演?他坦言,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最容易获得关注的往往是那些高声呐喊的人,但随着心境的转变,他不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希望以更诚恳内敛的方式讲述故事,带出“安静但有力量”的情感。 这种心态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年的创作与演出中逐渐领悟。这也正是为何在当今“单曲为王”的时代,郑泽相依然坚持制作“专辑”,只因他想带着听众经历一场完整的旅程,就像一部电影,有起承转合。 专辑中收录的〈恒河〉,是比较热闹、冲突感强烈的曲目,试图捕捉瓦拉纳西复杂的氛围。这首曲子的灵感,源自郑泽相10年前随团前往印度瓦拉纳西旅行时的所见所感。当时他眼里的恒河是一个混杂的地方:有人在河边祈祷,有人在火化遗体,有人在修行,也有人在做生意。 “刚到时,嘈杂的氛围让我震撼。然而,到了黄昏,我们乘船离岸,回望恒河沿岸,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Ghat(河坛),宏伟庄重,又显露出岁月侵蚀的痕迹。这片‘红尘’,无论曾经多么显赫,终究都会过去。与‘红尘’的距离逐渐拉开,内心似乎也平静下来,那种感觉格外舒适。” 郑泽相还透过其他作品来探索生命的不同面向。专辑中收录了根据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活着〉谱成的曲子。“恰似”出自李煜的〈虞美人〉,作者以奔流不息的江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倾诉家国破碎、身世飘零的悲叹。〈活着〉则以平实而深刻的语言,描绘生命的本质——从口渴、晨曦初照、牵手、邂逅,到潜藏的恶,每一个生活的瞬间都构成“活着”的意义。 融入本土元素 谈及马来西亚爵士乐的发展,郑泽相表示,爵士乐在我国仍属小众领域。然而,近年来,已有不少音乐人能以此为职业,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受环境与市场影响,本地音乐人在爵士乐的探索上,难以追求如纽约般的前卫风格,但爵士乐本身却极具本土化潜力,展现独特的南洋韵味。 他说,爵士乐本身就是个“地球村”,音乐从不受地域限制。大家所熟知的佛朗明哥,其实不仅是西班牙的传统,它融合了安达卢西亚与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风格。而马来传统音乐中弯弯绕绕的旋律特色,同样深受阿拉伯音乐的影响。这种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与碰撞,正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共存的缩影。 “我一直觉得,马来西亚的音乐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就像我们的饮食文化一样。比如,云吞面加上一点参巴辣椒酱,这样的搭配就很有大马特色。所以在创作时,我会将本地元素融入其中,做出属于我们的爵士。” 至于人工智能(AI)对音乐行业的影响,郑泽相说,爵士乐的本质在于即兴创作和与人之间的互动,这是AI目前难以取代的部分。相比之下,广告配乐或背景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可能更容易受到AI生成技术的影响。 “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它还关乎人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系。辛苦一天后,吃完晚餐再走进剧场聆听一场现场音乐会的体验,这种仪式感和氛围,是AI目前无法做到的。” 国油爱乐管弦乐团呈献“All That Jazz with WVC Jazz Ensemble & The Shang Sisters”   《爵士风华:WVC爵士乐队和姐妹仨》音乐会 2025年4月26日@ 8PM 地点:国油爱乐管弦乐音乐厅 购票:03-2331 7007 官网:www.mpo.com.my 更多文章: 吴伟才/失常的悲情天才——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Zdzislaw Beksinski) 新生代鼓声 震慑人心激荡舞台 西北孤鸟/《鞋匠精灵》:环保童话的现代突围与叙事迷思 演员歌手传授平衡之道——《休。启2.0》音乐祭系列分享会                    
2天前
1星期前
被闹钟叫醒时,是凌晨3点40分。今天要乘搭早上6点半的飞机前往吉隆坡,所以需要提早起床赶到机场。 这是我第一次和朋友乘坐飞机出去玩,行程两天一夜,促成这场旅游的因素是因为一场音乐会。前些年因为疫情影响,我已经很久没有去听一场音乐会了。所以当朋友约我前往吉隆坡去听一场原神主题音乐会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虽然我没有玩原神的游戏,但此刻的我急需一场音乐之旅,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重新找到沉浸下来的感觉。 当我洗漱完毕走出客厅,突然看见客厅的沙发上躺着一个人影,他没熟睡,因为我一走出来,他就睁开了眼睛。 我一边准备简单的早餐,一边心里头纳闷,爸爸怎么不在房间睡觉呢? 直到我收到朋友已经到我家楼下的信息,我拉着行李箱准备出门时,沙发上的人影坐起来,说要跟我下楼看看车子。 我突然明了,原来爸爸睡在客厅,是为了送我一程,也是为了确认前来载我的是什么人,车牌号码是什么。 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虽然不是出国,也有朋友相伴,但对于爸爸来说,这跟我独自旅行没什么差别,因为这一次的旅途,没有他们。 反观我妈妈正在房间里睡个好觉,她从来不会过多担忧,知道孩子出门玩,她就说好。而爸爸则会有很多担忧,比如:那边安不安全?你的朋友可不可靠等等。 下楼时,我看见夜空的月亮特别圆也特别亮,朋友的车子来了,爸爸跟我说句“一路顺风”,我回了声“好”,就上车了。 有时,我们得以前行,是因为背后有很多的爱支撑着吧。 飞机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时,是早上7点半,我和三个朋友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因为时间太早,我们只是简单吃了一些早餐。我们先在机场买热饮垫肚子。 旅游让我们的友谊更好 不知是因为太饿的缘故,还是因为饮料本身的味道真的很好,我总感觉它是我喝过最好喝的饮料。 去酒店放了行李箱后,我们又四处逛了逛,还去看了展览。 在此以前,我也看过几场音乐会,可当我踏进当晚原神音乐会的现场时,我惊呆了。观众的队伍排得满满的、长长的,我们是在音乐会开始后的5分钟才成功进到音乐厅里的,当时乐团已经在舞台上演奏,观众席也坐满了一半。 我在心里微微惊讶,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观众。 不得不说,票价20令吉的音乐会和300令吉的音乐会就是有差别的。观众的素质、整体的音乐体验,天壤之别。 以前去过20令吉的音乐会,观众都在里面划手机,甚至还能听见咬薯片的声音。而在这场票价300令吉的音乐会里,观众全神贯注,当音乐会来到尾声,指挥家转身鞠躬,观众起身鼓掌和欢呼不绝于耳,指挥家见观众反应热烈,临时添加了3首曲目。 这种对舞台上演奏者们的尊重和欣赏,舞台上和观众席之间的惺惺相惜,在20令吉的音乐会里,是看不见的。 所以说,音乐会不只要听现场的,还得选择有一定门槛的,因为不会有人花300令吉,就只为了进去划手机和吃薯片。 从音乐会回到酒店,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我们叫了外卖送麦当劳过来。 通过这一次的旅游,我好像找到了生活的休息按钮。 自己当得累时,就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当几天的路人甲,没有责任、没有担当,只有快乐和花香。 当路人甲的好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随时快乐,和几个朋友凌晨12点还看着电视机播放的电影,趴在沙发上或席地而坐,咬着汉堡插入一段废话。 旅行看世界是其次,别急着当自己。 以前总听人们说,旅行是友谊破裂的开始,而当我回看这段行程我们四人拍下的照片,我却觉得,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好了。 庆幸我的初次旅游的回忆,是那么地美好。 希望下一次当路人甲的时刻,不会相隔太遥远。
1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亚罗士打讯)吉华独中与霹雳崇华独中、台湾慈大附中、泰国清迈慈济学校,跨域四校联手于吉华独中礼堂呈献文化艺术盛宴,携手圆满了一场感恩音乐会。 吉华独中校长庄绣凤说,这场音乐飨宴,充分展现了5小时集训所培养出的学生默契与团队合作精神。 她指出,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大家多年来支持华文独中与华文教育的感激之情,也是吉华独中校史上一个光辉的起点。 “现代学习早已超越课堂,全球化的视野对学生尤为重要。” 此外,音乐会举行前,一度遇到停电问题,让工委会不禁捏把冷汗,幸经过家教联谊会副主席黄国荣积极处理下,问题得到解决,活动也顺利进行。 庄织华:文化交流融合  崇华独中校长庄织华说,这场音乐会不仅是才艺的展示,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良机,为学生提供开拓视野的平台。 他感谢庄琇凤校长及慈大附中校长李玲惠,正是因为她们俩的共同努力,4所学校才能在此次演出中紧密合作,呈现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 他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拉近四校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并期待未来能有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发展。 李玲惠:共同学习机会珍贵  对于这场音乐会,李玲惠校长表示学生的表演令人动容,也强调四校学生的共同学习机会极为珍贵。 她回忆去年带领学生交流的经历,对于吉华独中与慈大附中的相似之处深有感触,尤其是吉华独中在推广静思语方面的努力。 她也分享了慈大附中与吉华独中和清迈慈济学校签署谅解备忘录的经过,强调跨国合作的重要性,并相信这项合作将极大推动四校间的友谊与交流。 她还提到,虽然崇华独中的规模不大,但其学生的努力与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她引用了证严法师的话,鼓励学生们用善良突破障碍,并强调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艺,也体现了4所学校对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共同承诺,各方一致认为,这只是四校合作的开始,未来将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机会。 尤祺晗:催场协调活动进程  吉华独中学生尤祺晗分享道,由于之前有机会到泰北担任国际志工,因此老师便建议她担任此次活动的工委。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她担任催场组组长,并负责协调整个活动的进程。 她亦有机会欣赏同学的精彩表演,并期待未来能以表演者的身分再次参与此类活动。 对于到来的泰国学生,尤祺晗形容他们既热情又害羞,尽管文化差异较大,但泰国学生的华语非常流利,展现出他们努力学习的精神。她也和他们交流了泰语,并笑称泰语非常难学。 对于此次活动,她希望能够扩大规模,增加更多参与的学校和国家,因为此类交流能够带来更多的文化碰撞与学习机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这次活动中,慈济学校的同学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习惯,即每次用餐前都会集体诵读感恩歌,这种充满感恩与凝聚力的传统令我十分感动。” 通过这次四校交流,让尤祺晗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对跨文化交流和志工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语: 行文通顺,可喜!建议往后处理这种不同区域联手的音乐盛会活动,可以在文中补充节目内容,以及各方合作呈献表演所擦出的火花。美中不足的是,来文的文稿及图说的人名,出现两个版本,可见其中一个是有误的。大家切记,人名一定要确认清楚啊!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乐聚南洋·肆》马中新华乐名家音乐会于2024年12月22日晚在槟州大会堂圆满举行。此次音乐盛宴由槟城中艺民族乐团主办,旨在为本地年轻华乐学习者提供与国际顶尖艺术家交流的珍贵平台。音乐会汇聚了马来西亚、中国及新加坡的华乐爱好者,多位杰出演奏家与歌唱家同台演出,呈献出一场视听盛宴。 演出曲目丰富多彩,从经典的大型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到深情激昂的《我的祖国》,再到充满中东音乐色彩的《丝绸之路》,每一首乐曲都通过扣人心弦的旋律展现了华乐的魅力与深厚底蕴。 与名家同台,激发无限潜能 在这场音乐盛宴中,年轻的演奏员们无疑成为了最耀眼的亮点。他们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演奏技巧,更在与国际顶尖艺术家同台时表现出满满的自信,毫不怯场。此次音乐会让年轻的华乐爱好者与国际艺术家们共同谱写了华乐传承的新篇章。国际艺术家有来自马来西亚的琵琶演奏家王进祥、新加坡的客席指挥周经豪及中国的女高音何米亚等。 在音乐会的幕后,三位年轻演奏员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刻的思考。黄瑛逸是演奏员兼宣传负责人,已经学习琵琶9年,她回忆起中学时期便听闻《乐聚南洋》的音乐会,认为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水准的舞台。毕业后,她有幸接受赖亚来老师(槟城中艺民族乐团主席)的邀请,成为音乐会的一员。她透露:“和名家们一起排练时,那种震撼的感觉难以言喻,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音乐路上的信念。”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不仅仅是在追求技术上的精进,更是在与音乐和艺术家们的互动中,汲取着灵感与动力。 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同样,林恩如也从这次音乐会中获得了极大的成长。她学习高音笙已有10年,目前在槟城理科大学就读。作为一个小众乐器的演奏者,恩如非常珍惜每一次与其他艺术家的交流机会。“每次回来参加《乐聚南洋》的音乐会,都会有回家的感觉。这次可以和名家老师们学习和交流,我发现老师们都很乐意分享,不吝指教,让我们获益不浅。”她说,“在与名家们的互动中,我不仅学到了音乐技巧,更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如何以一种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吹管组长黄晋恒的分享则更加深入地阐述了团队合作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他说:“每一首乐曲的演奏都需要团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晋恒是一名来自吉隆坡的大学生,虽然忙于学业,但他始终抽空返回槟城与乐团练习。他认为,尽管吹管乐器的演奏非常消耗体力,但每当与乐团成员共同演奏时,那份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而在这份成就感背后,是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团队合作精神的深刻理解。“这次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新加坡的演奏家——李宝顺老师为我们领奏《乌苏里吟》,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 华语流行乐坛著名歌手周杰伦曾说过:“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的。”瑛逸、恩如和晋恒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认同这句话。他们相信,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追求,更是一种塑造品格的力量。 坚持多年学习音乐,除了热爱,更需要坚毅的内心沉淀。在练习一首乐曲时,首先需要静下心来,然后认定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演奏好这首乐曲。其实潜移默化中已经在训练自己的耐心,间接中也塑造了沉稳的性格,做事不容易冲动。 记者有话说: ​多年的华乐学习让这三位年轻的演奏员学会了坚持和专注。在这个步伐越来越紧张的社会,在他们的身上反而可以看到一份从容,不疾不徐。在他们身上,让我更加明白周董说过的那句话:“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的。”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