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难学易精

古琴是中国的其中一种乐器,至今已有约3000年历史,因其音色独特,纷纷受到民众的接受与喜爱。 历经数千年,其形状与尺寸维持没变,有说其成形与不变并非偶然,皆因反映的是中国智慧:阴阳学。 以古琴结构来说,上面是阳,下面是阴,天圆地方,阴阳对照。再以旋律的快慢和轻重来解,也是阴阳对照,旋律的变化,也是阴阳。 对古琴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后再欣赏古琴演奏,会有另一番的听觉享受! 古琴难学易精,与其他艺术的易学难精不同,由于起头难,许多人学一段时间就打退堂鼓,无法坚持,若真正想学好古琴,这是需要跨越的一环。 近日由佛光山新马寺举办的“泠弦清徽.八雅风华”艺术展中就安排策划了古琴展,让大家有机会看见古琴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以及欣赏乐师独奏古琴,十分难得。 从展览中可得知,古琴由梧桐和杉木制成,制作一架古琴需耗时约2年,若没有“剖析”过程,还真的不懂古琴木里包裹着麻,琴面的漆还需要用到生漆和鹿角霜,经过多次打磨让琴身温润发亮,历久弥新。 生漆固然美丽,却是会“咬人”的刺激性物品,必须承受着皮肤瘙痒红肿,要得到一把好古琴,可说是得来不易! 据说,上生漆并经过数层打磨后的古琴,即使埋在土地里百年也不会损坏,拥有超强的保护力。 喜欢上古琴的人越来越多,陈欣赏琴声,它还是反映中国智慧,让人修身养心之物,当然,古琴也是文人雅士表现自我的载体,或快或轻,或重或轻,随心奏。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来稿若发现有人工智能(AI)生成超过30%的痕迹,将直接弃用,有关作者未来的投稿也受限制;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