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澍城

(新加坡4日讯)新加坡资深艺人陈澍城参与演出潮语短片《寿桃》,他从片中祖孙语言隔阂的剧情,回忆起幼年从潮州来新加坡时遇上的语言挑战。 《新明日报》报道,陈澍城参演的《寿桃》,讲述小女孩因父母出国工作,与只会说潮州话的奶奶同住,因语言隔阂造成摩擦,直至一场意外拉近了一家人的距离。 身为潮州人的陈澍城在片中饰演冰淇淋小贩,以潮州对白诠释角色。 《寿桃》是新加坡导演黄欣敏7年前在当地淡马锡理工学院就读时的作品。 陈澍城受访时说,现代年轻人对方言陌生,当时这群学生却想制作方言影片,拍摄真实故事,让他感动。 “我当时也不管戏份多少、有没有酬劳,就答应帮他们了,而且这些年轻人念传媒,将来也是我们的接班人。” “希望能唤起年轻一辈学习潮州话和方言文化。看看短片播出后,有没有人兴起想拍潮语电影的冲动。” 与孙子没有语言隔阂 《寿桃》讲述祖孙的语言隔阂,陈澍城在生活中并没有遇上相同难题。 他说:“我小时候在潮州跟奶奶一起长大,跟奶奶用潮语交流,所以没问题。” “我平时与两名外孙以华语沟通,他们很主动跟我讲华语,但是我偶尔也会跟他们讲潮州话,他们会一两句。” 12岁从潮州来新 无师自通学华语 回忆起当年从潮州来到新加坡,不谙华语的陈澍城坦言闹了不少笑话。 “我在中国受潮语教育到小六,12岁后来到新加坡才开始学华语,我的华语都带有乡音。第一年进学校,我举手要去厕所,隔壁的同学也举手,老师问他什么事,他说‘陈澍城要去小便’。” “老师说,他不会讲华语吗?他又不是哑巴。我同学解释说我真的不会讲华语,把老师吓着了。” 当年他曾在丽的呼声和电台以潮语讲故事和主持节目,还报潮语新闻。 “但我是听丽的呼声和电台的华语广播剧,无师自通慢慢学华语。后来加入电视台,要在电视上表演,华语必须练好一点,我才加紧把华语学好,有老师会教导和纠正。” 如今,他在家中没有用潮州话和家人沟通的习惯,因为太太通常都跟他讲华语。 “我华语不好,所以她时时刻刻都在纠正我的华语。她以前是少儿组出身,她的华语有受过真正的训练。” 他频夸身为客家人的黄佩如是语言天才,她华语、广东话、潮州话都会,客家话更不用说,如果在背后用潮州话讲她坏话,她也听得懂。
1月前
1月前
6月前
(新加坡8日讯)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准备迎接春节,狮城艺人陈澍城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表示太太很爱干净,所以家里每年都会大扫除。 “我和太太会分工合作,洗窗帘、清理风扇,把家里打扫干净,也会去旧迎新,把一些旧的东西丢掉,添置一些新东西。不过我们没有像以前的人那么讲究,一定要丢什么或保留什么,只是看有什么旧了或不能用了,就会捐给有需要的人或是丢掉。” 大扫除时,最头痛的是什么?“洗窗帘,因为我们家的窗帘比较多,也挂得很高,所以需要用梯子把窗帘拿下来,还要拆下那些挂钩,洗好了又要装回去再挂上去。真的是一年比一年觉得吃力,打扫完了也会觉得腰酸背痛,再加上年纪比较大了,就会小心一点。” 陈澍城表示本来有打算请人来帮忙打扫,但觉得自己还可以做,也可以当成是在运动。他笑言:“不过可能再多一两年,就需要请人来帮忙了。” 除了大扫除,陈澍城和太太也会去买年花、糕点以及新衣。他表示太太已经从国外买了几件新衣给他,“其实我最怕的就是去选衣服、试衣服了,连平时拍戏,我也希望不需要一直换服装,最好是一两件裤加几件衣服就可以了,可能因为我的手脚不是很灵快,所以就不太喜欢要一直换衣服。平时也不会特地去买衣服,除非有需要。” 另外,陈澍城表示新年也一定会给孩子和孙子压岁钱,“会在除夕夜当晚把红包压在他们的枕头下,让他们在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健健康康。这也是我们潮州人的习俗,以前我的妈妈也会这么做。” 谈到新年避忌,陈澍城表示本身比较开通,没什么避忌。不过这段期间和太太会尽量少出门,除非是跟家人朋友约好了,“因为外面人潮多,加上这两年冠病疫情,我们就更少出门了。其实不只是过年,平时周末我们也会选择在家。” 陈澍城从去年开始也推掉新年的工作,选择在家休息,陪伴家人。 当年能一次写十多首潮语歌 被问到是否有写潮语新年歌的打算,陈澍城表示已经很多年没有出潮州唱片了,“虽然以前我能一次写十多首,但后来觉得自己到了瓶颈,就没有写了,结果一停下来也懒得再去写了。现在的我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像以前那样雄心壮志,精力、体力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旺盛,所以只想专注把一件事做好,那就是演戏。” 陈澍城也透露过了春节就会开拍新剧,“听说这次的角色会给我意外惊喜,和以往饰演的角色不一样,所以我很期待,也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
1年前
(新加坡14日讯)入行超过60年没想过开演艺班,陈澍城怕误人子弟。 陈澍城最近杀青了参演的长寿剧《只此一家》,也录制完了新美食节目《三吃客》,目前在接洽一部新戏。 虽是杰出的资深艺人,但在接受《新明日报》访问,被问到有没有想过开演艺班时,陈澍城表示没有,“我是无师自通,从广播剧出身,演电视剧50多年了,从黑白到现在,我就是从其他演员身上、电视或电影等慢慢吸收累积经验。” 从男一到配角“美妙安排” 他表示本身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不懂得其中的理论基础,只有实践的经验,所以觉得自己的根基不稳,不敢教人,怕误人子弟,但如果有演员问他关于演戏的东西,他很乐意分享。 年轻时都饰演男一,但近年来饰演的大多是次要角色或是弱势族群,对于这样的转变,陈澍城认为是上天最美妙的安排,“年轻时精力旺盛,当然能演男一,老年人的话因为记忆、体力也慢慢减退,所以很自然地会演一些比较弱势或是戏份较少的角色。这也是跟着我们人生变化的故事来写,就像当我们在年轻或中年时就会努力奋斗、创业、守业、勾心斗角;老年时多数是安享晚年或面对体弱多病,很少会看到在商业或社会上依然很强势的。” 陈澍城表示对自己的演艺生涯没有什么遗憾,因为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角色和剧种,也没有得过什么恶评,现在的他依然很享受演出。面对任何戏剧角色,他表示一直以来都是“来者不拒”,只是对于角色的造型非常有要求,包括服装、发型、身上的配搭等,以便能把角色演好。 对餐饮业有兴趣    “潮州城”将复业 除了演艺事业,陈澍城对餐饮业也很有兴趣,虽然早前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4月结束与人合伙的“潮州城”餐馆生意。不过,“潮州城”即将在下个月底或2月初复业,餐馆位于加冷大道(Kallang Way)。 “目前正在装修,我们最近才从广州办货回来,买了家私、灯饰、厨房器材碗碟等。这次我们的规模会比上次大一倍,能容纳200多人,之前只有11张桌子,现在增加到20张,其中一张还能容纳20人的大桌。” 除了出资,陈澍城本身也会担任“潮州城”的代言人,“我本身对潮州餐饮业情有独钟,跟潮州菜也有‘不解之缘’,从小在潮汕长大,直到10多岁才来新加坡,对中国和新加坡的潮州菜都非常熟悉,年轻时也有下过厨,所以也会和总厨一起研究菜单,融合我的古早味和他的创新,烹煮出‘保留传统,创新口味’的菜色。”
1年前
(新加坡24日讯)时隔20年,新加坡资深男星陈澍城再接主持棒,主持《三吃客》新美食节目,并开玩笑地表示希望自己不要“晚节不保”。 《新明日报》报导,陈澍城当年主持过不少深入民心的节目,像《金童玉女一线牵》、《普威之夜》、《赢万金游万里欢乐周末夜》、《宜康之夜》等,稳健、风趣的形象成了熟龄观众的青春记忆,不过为了专心拍剧,他后期未在电视台接任何综艺节目。 他说:“年纪大,担心一心不能二用,之前曾有主持工作,我都婉拒了。年纪大了,就应该让位、让贤。” 想跟后辈学习 转眼多年,陈澍城再从主持出发,对新加坡观众而言是一大惊喜。 他说:“如果以主持商家节目来算,应该有20年没主持了!这次是盛情难却,带着‘冒险’的心情接下主持任务,与小阿哥郭坤耀、童星小安和小元一起主持美食节目《三吃客》。” “我抱着向后辈学习的态度,希望不要‘晚节不保’。” 说到《三》的主持搭档,他直言现在的年轻人已少了以前的生涩感。 他说:“坤耀虽然在演戏与主持方面都算新人,但主持时表现得落落大方,童星当然就是童言童语啦,如今网络资讯太发达了,他们的知识吸收得很快,跟不同年龄层的主持一起,我还是会‘不耻下问’。” 没有脚本 考验机智 说到《三吃客》的概念,陈澍城透露是从一个食材开始,寻觅不同的烹煮方式,《三》共13集,他与坤耀、童星已经拍了5集。 他说:“配合童星上课时间,通常会在星期五、六及星期天拍摄。” “我偏向中餐,钟爱海鲜,还有动物内脏,像猪肝、猪腰等我都很喜欢吃。至于高胆固醇问题,我还是会注重饮食均衡,蔬菜水果不会缺少。” 他赞叹制作团队很用心,都会网罗很有特色,也很特别的美食,甚至连有些美食都没吃过,让他觉得主持这个节目很有口福。 放眼现在的美食节目太多,节目组都得推陈出新,《三》没有脚本,考验临场自由发挥,这对陈澍城是“蛮大的考验”,不过他说会尽心尽力把节目做好。 “那么多年没主持节目,会有主持瘾吗?没有,完全没有主持的瘾。” 说到新剧,陈澍城将于6月开拍长寿剧《只此一家》演一个神秘老人寻亲,之前接的长寿剧是《老友万岁》,算一算也近4年。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