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广才

(新山20日讯)马来西亚红学先驱兼马大红楼梦研究中心创办人丹斯里陈广才表示,已故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孙彦庄博士对马来西亚红学做出巨大贡献。她领导团队历时10年,完成了《红楼梦》的马来文全译本,此译作将长期惠泽后人。 “孙博士不只深入研究《红楼梦》,发表不少掷地有声的论文,也以生动的笔触,用散文形式感性演绎了红楼梦的精髓,情感丰沛,寓教于乐。” “她同时悉心指导学生走入红学研究,马大高级讲师谢依伦博士就是其杰出学生之一。” 陈广才日前出席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的“半天游红楼”讲座,在发表主题演讲时,如是表示。 他也推介孙彦庄遗著《移花植梦:孙彦庄红学文集》,向约120位出席者介绍其缘起和成书过程。文集汇集了孙老师与学生合作的12篇红学研究,分为“传播与接受”、“文本研究”和“翻译研究”三大领域。 他指出,文集附录孙老师在大马报章刊登过与红学相关的知性散文,以及未见刊登的中国“首届汨罗江文学奖”佳作奖文章《汨罗江畔石头记》。 他强调在新山举办新书推介礼意义重大,因为这里是孙博士的故乡,是她吸取中华文化和创作的起点。 “愿此书在学术界熠熠生辉,向已故孙彦庄博士‘孙姥姥’致敬。” “半天游红楼”也邀请来自台湾的徐秀荣、新加坡的周德成和大马的谢依伦3位红学学者,分享各自地区红学研究最新发展状况。 陈广才会后赠送新书给11所学校与社团,包括南方大学学院、博特拉大学、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韩江传媒大学学院、新山宽中校本部、宽中至达城分校、宽中古来分校、新山Paragon私立与国际学校、马来西亚汉学研究会、柔佛诗社,以及八打灵公教国民型华文中学。 出席者包括: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副董事长拿汀郑惠珍、董事符传曙、理事长莫泽浩、理事林文贤、校长蔡润煌教授、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教授和许文荣教授、马来亚大学高级讲师谢依伦博士,以及孙彦彬博士和徐秀荣等人。
12小时前
编按:电影纪录片《红砖:拉曼人的故事》(TSOT,The Story of TARCIANS)讲述拉曼理工大学从创校发展至今的感人故事,如今已拍摄结束,预计年尾推出。这拍摄计划的出发点是什么呢?不是拉曼生,也值得去看吗?也许能从以下5篇文章得到解答…… 电影纪录片背后的灵感 文:纪咏珍 《红砖:拉曼人的故事》旨在凸显拉曼人的精神。拉曼理工大学不仅致力于推动学术成就,更致力于培养具有竞争力、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每一位拉曼人,无论过去与现在,都为这座学府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纪录片,将这集体故事呈现给更多人看见。 通过这部电影纪录片,我们捕捉到学校的真正精神:对卓越的追求、对创新的渴望,以及对坚持不懈的信念。这不仅是拉曼历史的视觉呈现,更是向未来几代拉曼人传递的讯息——提醒他们:前人的努力奠定了基石,而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卓越的未来。 这次制作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全体成员的合作精神。该项目展示了当我们携手合作、共同追求目标时,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力。校友、教职员工、学生以及业界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在将《红砖》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无私奉献,展示了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也体现了拉曼理工大学的核心价值。 尤其是校友的参与,进一步突显了他们与拉曼理工大学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怀着无比自豪和忠诚的心情回归,全力投入这个项目中。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制作过程,更是一次难得的情感凝聚,强化了拉曼理工大学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也彰显了拉曼人跨越多个时代所展现的力量。 回到六七十年代…… 文:黄绥耀 筹备《红砖》这部电影纪录片是一个充满激情、挑战和成就感的过程。这段旅程始于学校想开拍一部关于拉曼学院创校的影片。当校领导指派我们的学院开始筹谋后,我们便开始做项目预算以及物色剧组人员。最初的创意构想是来自叶汉伦副教授和方奕鸿高级讲师整理出版的一本书《高教宏图——马华公会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在和导演与编剧多方讨论和打磨下,剧本也在第六个版本定稿。 剧本定稿后,我们就进入前期筹备阶段,电影纪录片的每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准备,包括选角、场景、拍摄计划、服装造型等。对我来说,这套电影纪录片最大的挑战是布景。由于这套电影纪录片是时代电影(背景是1965-1975年之间),所以在场景设计上我们需要更加的细心,以呈现那年代最真实的一面。 二十多天拍摄周期中,这阶段考验着团队的协作能力。剧组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和意外,需要不断调整计划和状态。拍摄中的疲惫与完成精彩镜头的满足感交织,让这段经历难以忘怀。影片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我们会反复推敲影片的节奏和情绪,希望最终能呈现出最佳效果。直到把作品送检批准后,心里才可以缓缓的松一口气。 一所大学,可以制作一部电影纪录片,而且是马来西亚首创,我与有荣焉。 你值得花的76分钟 文:罗美萍 当同事秋梅要我从制作人的角度写 TSOT心得分享,我回想第一次观看TSOT完整版时的情况。身为TSOT制作筹委一分子,能够从一开始和文献研究员、校长、编剧、导演在5楼会议室讨论剧本细节,我看见创作人如文献研究和执导者将自身所懂的,加上人生经历与思想,除了丰富角色情感,也需要理性去处理故事与事实根据,这整个过程,让我在第一次观看TSOT完整版时,是有感动的。套了导演说的,“我本身不是拉曼生,全程只能以一个外人的视觉去看整个故事,但还是深深被打动了。”我感同身受。 回想在国家电影发展局放映室里和纪老大观看被消音了小部分的TSOT版本。映完后,电影展示商直接表明这纯粹是一部电影纪录片,而非商业片。更多时候我把它看作是原创。唯有原创作品,才能使这部电影纪录片更具体,更有现实性和实际价值。所以商业与否也不重要了。 当被指派制作人这一重担时,我需要明确制作的目标和愿景。这包括对作品的主题、风格、受众等方面的理解,以及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要感谢纪老大和黄老大的扶持与共同协调,庆幸的是我们3人方向一致,大学全体上下也给予配合与支持,让整个制作过程都算顺利。 我相信人们对美好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对友情、家庭、爱情等情感认可。我希望这部电影纪录片能够让你发掘并表现这些情感,制作获得认同。不管是拉曼人与否,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你76分钟的时间。 讲师的专业 X 学生的实践 文:梁秋梅 想起来,入职拉曼,转眼间已经过去十多年。拉曼,曾经的拉曼学院、拉曼大学学院,再到如今的拉曼理工大学,这些年的变迁,我亲历了拉曼的蜕变。虽然我不是拉曼的校友,但这份与拉曼的情感联系,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 《红砖》即将开拍,我充满了期待。拉曼背负着华社的期望,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情意结。虽然我并未参与该项目的前期制作,但当制作人Wayne告知我需要一位宣传统筹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机会,也是我能为这部作品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刻。 答应下来后,我迅速与团队对接,联系中文媒体合作伙伴。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但团队的默契配合让我感到温暖与安心。媒体伙伴的积极响应与配合,也为这部大制作的顺利推进增添了不少动力。 参与《红砖》的推荐礼,成了我宝贵的经验之一。这个推荐礼的策划,得到了广告系讲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支持。讲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热情投入,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感触动。这正是拉曼一贯的教育理念——将讲师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我亲眼目睹了一场既感人又专业的推荐礼。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媒体伙伴的负责人,竟然是拉曼的毕业生,有一位更是我10年前的学生。这种情感的传递与见证,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想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拉曼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子,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发光发热,而这一切,正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红砖》不仅仅是讲述一所拉曼的办校历史,它更深刻地揭示了华社的核心理念——“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是拉曼的使命,也是拉曼人的精神。 搜集史料,重访泛黄历史 文:叶汉伦 参与《红砖》的筹备工作,协助搜集相关史料,不啻一趟重访历史之旅。 那段日子,关在一个特设的课室里,翻阅超过50年的理事会会议记录,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厚重和扎实,还有细致与温润。 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页页逐字逐句敲打而成的会议记录,从老旧打字机到后来的个人电脑输入,技术的不断翻新清晰可辨,唯一不变的还是执事者的用心和认真,巨细靡遗地把这所高校的重大决策和辉煌事迹加以整理、记录、装订,完好保存至今。 逐页翻阅这些记录,从泛黄到洁白,会议记录的用纸、格式、图表,甚至用语习惯,随着岁月的流淌而推陈出新。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 岁月静好、文字无声,文件中记载着的却是半个世纪的时代更迭,学校从空无一物的毫无凭借,到推土移山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如今,我何其有幸,在巍峨校舍的冷气室里,静观多少俊彦数十年艰辛奋斗的斑斑史迹。 电影纪录片的文字资料初稿已成,经过专业编剧的打磨,剧本已经出炉。剧组各部门的工作启动了,那又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之旅。 随团考察各地旧建筑,希望能够模拟出半个世纪前的岁月风华。工作人员专业又认真。从影片中飞驰而过的邮差身上的制服、头饰、徽章,到信封、信纸、字迹,脚踏车型号、照相机款式、文件夹、打字机,还有电话机和铃声,一一考证。更不必说,历史主角的造型、服饰、公事包、座驾…… 我记得美术总监说过,电影纪录片里的物件当然都是假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做得逼真。 相关文章: 拉曼理工推介纪录片 《红砖:拉曼人的故事》预计年杪上映 《红砖:拉曼人的故事》开镜 陈广才:叙述创校史 毕业生故事  
1月前
2月前
(吉隆坡19日讯)拉曼理工大学(TAR UMT)今日为《红砖:拉曼人的故事》纪录片举行推介礼,该纪录片预计将在今推出。 这部纪录片主要叙述拉曼理工大学从创校发展至今的回忆录,通过探索该院成立的初始阶段,并深入情感层面,了解其创始人和利益相关者从早期阶段至今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和阻碍。 陈广才:讲述创校困难挑战 拉曼理工大学理事会主席兼校友会理事会主席丹斯里陈广才指出,该大学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过程中也累积了许多很好的故事。 “这些故事足以被用作纪录片的素材,来叙述拉曼人的故事,以及呈现可持续的学术发展模式。” 他今天为《红砖:拉曼人的故事》主持纪录片推介礼后,在致词时发表上述的谈话。 陈广才表示,《红砖:拉曼人的故事》是一部讲述拉曼学院开创于1969年的故事,还有在创校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他说,这部影片不仅讲述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校园的种族和谐以及拉曼人对国家及人民发展所付出的努力。 他还说,该校决定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原因是想要记录拉曼大学的过去与现在,让现今在校就读的莘莘学子,进一步了解拉曼大学的创校历程。 “早期的拉曼人是比较辛苦的,新一代的拉曼人就比较幸福;我们那一代的拉曼人没有自己的家(校园),现在的拉曼人则有一间非常良好舒适的家(校园)。” 记录先贤办校精神 “我们是希望将先贤过去的远瞻性、刻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万难办校精神,透过影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他分享说,拉曼大学在初期的时候,并没有自己的校园,当时在吉隆坡、巴生河流域一带借用多所中学,因此当时的他是在其他的中学,即别人的屋檐下完成学业。 出席者包括拉曼理工大学校长李仕伟教授、传播与创意产业学院院长纪咏珍、《红砖:拉曼人的故事》导演李世特等。星洲日報是這部電影宣傳活動的媒體夥伴。 更多艺文文章 西北孤鸟/新版《谢师会》的幸与不幸 【花踪17】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 购票方式 【演出】光辉30 – 大马音乐之旅 10月 PJPAC演出  
3月前
师徒缘深,十八载嬉笑玩闹 落花归尘,隔香丘忆念孙姥 学生谢依伦 泣拜 2022年5月14日 “听姥姥的话”改编自周杰伦的歌〈听妈妈的话〉,孙彦莊老师在大学课堂上将歌词打印给大家,让我们唱完后当场立下誓约,要好好创作。对孙老师较为深刻的第一印象停格在2005年,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的文学创作课上。当时老师声音轻细微弱,口音有点不清晰,她的声带受损,是鼻咽癌的后遗症,却影响不了她教学的热诚。她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激发了我们学习的乐趣。我生平第一首诗〈椰影〉(作者按:最后修改成《椰树的独白》发表于《东南亚诗刊》第四期(和平鸽的苦恼),2008年6月,页43。)就在老师的鼓励下诞生。在中国古代小说课中,老师带我们认识《红楼梦》,呈堂作业我演了贾宝玉,用现代戏剧的方式去理解书中角色。 大学毕业后,孙老师找我做研究助理,负责马来西亚“《红楼梦》研究、翻译和出版”计划。与此同时,我也在其指导下报读了马大的硕士课程,研究古典小说在马来西亚的传播情况。如此一来,更巩固了我们的师徒关系。〈《红楼梦》研究在马来西亚〉成功发表在《红楼梦学刊》时,我们的喜悦不可言喻,从访问、搜集资料、撰写,我都幸参与其中,奠定了我对这个课题的兴趣。而孙老师撰写《红楼梦情结》一书时,我是第一读者,参与校对审稿,乃至在标题上逐字推敲也与我商议,让我从中学习受益。 最难忘的是我们到北京游学,进行了一系列访谈,会见了当时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也曾到武汉出席观摩中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吸取经验而后在马来西亚筹办2008年《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乃至后来,我们开始组团带马大同学到北京去进行游学。 我们之间的缘分很奇妙,老师的生日是10月25日,我是10月26日,前曦(老师的儿子)是10月27日,所以每年都有机会一起庆生,就算没有聚会也不会忘记给彼此祝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长年吃素的佛教徒,合作中磨合迁就协商互助。遇到难题时,各自向上帝佛陀祈祷,用自己的信仰教义开导对方。这种关系既是上司下属、又是导师徒弟,像伙伴、朋友,又像母子。 爸爸过世后,煤气店时而请不到员工,妈妈得自己用摩托送煤气到顾客家,一日复一日,令我忧虑,因此硕士一毕业,我即返乡去协助妈妈,直到家中生意运作稳定。2014年,留意到“新汉学计划博士奖学金”项目正开放申请。孙彦莊老师与潘碧华老师给予我全力的支持和推荐,最终让我得偿所愿,顺利获得奖学金在中国山东大学进修。 修读博士期间,我和孙老师合作编撰的《陈广才红学研究藏书目录及评介》于2015年付梓,《Mimpi di Mahligai Merah》也于2017年出版。2018年,马大创建《红楼梦》研究中心之际,孙老师毅然挑起中心主任的重担,其后半生对红学事业可谓倾注了所有心血。2019年我博士毕业,回马大中文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与孙老师成了同事,共同推广和发展《红楼梦》研究中心。正因一起共事也就特别能感受到孙老师受困于健康问题,发音愈加艰难,体力大不如前,容易疲惫。尽管如此,她对教学仍充满热情,享受与学生讨论《红楼梦》的时光。 2022年是孙老师荣休的一年,原本已经和同事、师姐妹、学生说好要预录视频,大家希望就算在疫情时期也能为她办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退休欢送宴,给她一个惊喜。感谢她一生对教育的贡献,对大马红学的付出,对学生的用心。然而,她却等不及,匆匆与我们告别,回到了上帝的身边,恢复其无忧无虑的天使面貌。 2023年,在马大《红楼梦》研究中心和马大中文系的支持下,我与丹斯里陈广才主编的《移花植梦:孙彦莊红学文集》于10月25日出版,将孙老师个人撰写以及与指导学生合撰的12篇红学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按内容可分成“传播与接受”“文本研究”“翻译研究”三大领域,希望让读者可以了解到孙老师对于《红楼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历史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书中亦收录了她一生中值得纪念高光温馨时刻,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的照片。 我,仅是她茫茫教学生涯中其中一名学生。她教导过的学生已遍布大马各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谨此以七言绝句一首,赠与才华横溢、机智“乖懒”、漂亮善良的孙姥姥: 挽孙彥莊才女 红消香断惹人怜, 洁质返天子系念。 创译凡尘才气灵, 红楼花满仙莊艳。 感谢您,孙彦莊老师! (【作者按】“乖guai懒lan”闽南语,字面翻译是“乖:奇怪/特别;懒:阴茎/生殖器”。在引申义中,这个词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言论,意味着这个人可能有些刁钻、刁蛮或难以对付,甚至有挑剔或吹毛求疵,挑毛病只是为了与人争吵或挑起争端。在马来西亚的口语习惯,亦可解释为叛逆,调皮,搞怪,坏蛋。此处,是我们师徒间常用语,有时候指彼此特别调皮爱闹,乱开玩笑;“孽消giat siau”潮州话,语义相同,指调皮捣蛋;顽皮,私下开玩笑时也常用,但不及“乖懒”普及较多读者懂。) 相关文章: 忆恩师孙彦庄博士/王婷婷(槟城) 再见老少女/孙靖斐(新山) 挥别美丽老师/叶欢玲(寄自新加坡)
8月前
9月前
11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