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设计师

3月前
立邦涂料(Nippon Paint)最近公布2024年“AYDA设计奖”得奖名单,其中马来亚大学的刘怀烽及赤道学院(Equator College)的陈一维分别赢得了建筑及室内设计金牌奖。 除了表扬金牌奖得主,来自拉曼大学(UTAR)的吕笪豪更凭作品“Framexus文化中心”主打以文化汇聚连接传统与现代之框架(Framexus Bridging Heritage and Modernity through Cultural Convergence)创下了历史里程碑,成为“AYDA设计奖”有史以来首位入围决赛的不同能力人士,并荣获最佳色彩运用奖。 刘怀烽与陈一维将代表马来西亚出征区域赛 理念为“汇聚:全球在地化设计解决方案”(Converge: Glocal Design Solutions)的2024年“AYDA设计奖”,旨在结合本土与全球议题。它的核心目标是汇聚一群热爱改变世界的设计师,共同设计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全球问题寻求突破。 刘怀烽和陈一维将代表马来西亚出征即将举行的区域赛,与其他19个地区的选手一较高下,争夺“年度亚洲青年设计师”(Asia Young Designer of the Year)桂冠。优胜者将有机会赢取高达6000令吉的奖金,他们还将获得全额资助,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参加为期3周的“设计探索学程”(Design Discovery Program),这个价值高达1万美元的学程预计将在2026年6月开办。 参赛作品充分展示本地特色 大马立邦涂料(Nippon Paint Malaysia)集团商用部业务总经理曾利祥对优胜者赞誉有加,他说:“今年的‘AYDA设计奖’发人深省。参赛者不仅充分展示了对本地丰富文化遗产的珍视,也展现了对解决与大马人民所面临的挑战息息相关议题的深厚热忱。” “现在的设计师不再只是解决问题,他们更像是创新大师和变革推动者。他们能将多元文化融合,创造出既有本地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作品,这种能力将为下一代优秀设计师设下标准。‘AYDA设计奖’就是为了鼓励年轻设计师们不断突破自我,我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丶指导和经验,希望他们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建筑金牌奖】丹绒比艾红树林生活博物馆彰显马来西亚的自然遗产 建筑金牌奖得主刘怀烽的作品“丹绒比艾红树林生活博物馆”(Tanjung Piai’s Mangrove Living Museum)以独特的设计,将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完美结合,彰显出马来西亚的自然遗产。这座博物馆不仅向游客展示红树林的生态价值,更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丹绒比艾红树林生活博物馆”不仅是个寓教于乐的场所,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它展示了建筑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破坏环境。同时,这座博物馆更是一个能激发灵感的作品,鼓励更多建筑师将本地文化和生态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刘怀烽对于获奖表示感谢:“‘AYDA设计奖’是一次难忘的旅程,它不仅挑战了我的创意思维,也让我得以提升自我。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展现马来西亚自然瑰宝的美丽,并激励他人将本地元素融入设计方案中。” 【室内设计金牌奖】HOMESEED为无家者打造心灵停靠空间 以“扎根播种,培养未来”(Planting Roots, Growing Future)为主题,室内设计金牌奖得主陈一维的作品“HOMESEED:无家可归者韧性培训中心”(HOMESEED: Homeless Resilience Training Centre)脱颖而出。这个计划旨在为槟城乔治市的无家可归者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和学习场所,通过精心设计的空间和全面的培训,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数据显示,从2022年到2024年9月,槟城共有67名无家可归者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另有32人毒品成瘾,凸显了急需一个安全且支持性强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HOMESEED”计划致力于提供一个转型环境,项目包括两座主要建筑,即前方的商业中心为居民提供销售商品并与公众互动的机会,后方则是住宅与培训设施,以促进技能发展与个人成长。 其中一大亮点是灵感来自蜗牛壳的设计,这是一种多功能结构,象征安全丶隐私和流动性。这个独特的庇护所可以在白天转换成手推车,方便运输,同时兼顾功能性与舒适性。 陈一维表示:“赢得‘AYDA设计奖’的室内设计类金牌奖是一次非常充实的旅程。这个平台不仅提升了我的设计技能,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以设计解决社会问题的热忱。” 新晋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重要平台 “AYDA设计奖”评审团由建筑类评审主席Sarly Adre Sarkum副教授和室内设计类评审主席Ooi Boon Seong博士领衔。他们高度评价获奖者的周全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表示两位获奖者展现了卓越的创造力,成功平衡了美学与实用性,以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他们的作品充分体现了“AYDA设计奖”所推崇的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IJM Land首席营运长拿督蔡建顺说:“与‘AYDA设计奖’的合作,是我们持续承诺培育下一代设计人才的一部分。我们专注于推动创新,营造以创意丶可持续性和卓越为核心的文化。通过这项合作,我们为年轻设计师创造了更多机会,提供一个展示创意丶提升技能的平台,最终推动打造能够提升生活品质的空间。” 自2008年创立以来,“AYDA设计奖”已发展成为新晋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重要平台。今年,“AYDA设计奖”共收到来自全马各大专院校的1536件参赛作品。 AYDA设计奖详情及入围作品设计概念:www.asiayoungdesignerawards.com.my
3月前
3月前
编按: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设计师,你觉得会是什么?时尚?自由?还是活泼?这期【非常人物】的主角,是位自认为好奇心重的设计师。好奇心如何与设计挂钩?他又因好奇心有过怎样的独特体验? 现在,一起来认识设计师包益民吧~ 报道:本刊特约 张佩莉 摄影:本报 黄安健 TEDx Petaling Street “跃”年会宣传照上的包益民西装笔挺,双手插裤袋,气场全开,尽显“国际知名设计师”、“亚洲华人创意教父”的精气神,不过,年会当天站在舞台上却是另一个判若两人的形象──两鬓斑白小平头,黑T恤黑长裤黑色帆布鞋,一派随兴。后来在场外专访时,他还随身拎着一个塞满杂物的环保袋,像邻家的大叔从隔壁家走过来。 在台上,他分享了自己过去30年的成功秘诀“BABABA:Believe in Action(相信行动)”,虽然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但部分内容至今言犹在耳:“减肥不成功,因为没有很想要减”,又以电影《Inception》盗梦者把想法植入人的潜意识作为比喻,阐述“当你目标明确,确信这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时,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这个比喻精准无比,力道十足。 包益民一直都是一个目标导向的人,他曾经说过“前方有个旗子,就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又说“我就是想从一个一般的人,变成最好的人”,读过世界最好的设计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和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曾任职世界顶尖的广告公司,30年来跨界广告、媒体、艺术、品牌管理、时尚设计、房产规划、AI等产业,他向宇宙下的订单,都一一显化。 只在见客时才穿得像个人 这天特别留意包益民的衣着,是因为知道他除了是设计创意人,还有另一个身分──时尚爱好者。 谈到当天的全身行头,他耸耸肩说从头到脚都是平价服饰,因为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喜欢穿着舒适,“因为今天要演讲,穿得还比较像个人,平时上班更随便,因为很少需要见客户。”顿了一顿,补充一句:“但我有好的衣服,真的要见客时才穿。” 因为穿了一身黑,左手手腕上那枚酒桶形表壳亮黄带的腕表也显得格外抢眼,一问之下,原来是时下明星、运动员和富豪争相收藏的瑞士品牌Richard Mille的自动腕表,以轻巧纤薄见称,“很轻,我蛮喜欢的。”他抬了一下手腕,淡淡说道。 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奢侈品是意大利Armani的冬装外套,但却只穿了一天,忆及这桩往事,他莞尔笑了。 天生就对美好的事物特别喜欢 包益民的父亲是外交官,父母亲长驻国外,13岁时,他才跟着父亲到巴拿马生活。话说那一年他在巴拿马念完中学,准备到美国深造,临行时父亲塞了500美元给他,要他去买一件好的冬装外套。“一般人可能会花100块去买,因为30年前100块美元已经很多了,但我却笨笨的用500块买了一件Armani,结果穿了一天就拿去退,因为觉得太奢华,不实用,又觉得自己太年轻应该不适合穿Armani,所以就拿去退了,买了一件60块钱的冬装外套!” 至于为什么是Armani,“不是因为它是名牌,而是觉得它特别好。”他后来常常回想这件事,觉得自己似乎天生就对美好的事物特别喜欢,“看到好东西会很好奇,想要去摸,想要去看。” 毕业开始工作后,包益民才真正拥有人生中第一件名牌精品──川久保玲的冬装外套。“好像是3000块美金,几乎花掉所有的薪水,”但这件外套他一穿就是10年,那10年里,他就只有一件冬装外套,“每次穿,都觉得它是最好的,衣服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的好看!”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渐渐明白到,设计人就应该对美乃至所有美好的事物有一份原始渴求和执著,借由切身体验,培养美感意识。 他说“设计是不需要读的”,“因为设计需要的是创作者本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对于生活每个环节的思考与沉淀。”他鼓励设计师多去体验不同的事物,因为“做设计,最怕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与其说包益民喜欢时尚,倒不如说他喜欢品味美好的事物。“我喜欢的东西还蛮广的,车子、房子不能说换就换,但一些小东西,像家具、肥皂、牙刷等就比较容易,我第一个会先看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他说,要做到“跟别人不一样”并不容易,所以别具巧思的产品总是可以一秒抓住他的眼球。第一步是搜寻,第二步则是体验,做一个产品体验者,“这是一个never ending的搜寻过程,重点不在于你是不是找到最好的,而在于你一直想要搜寻更好的答案,到最后,它变成一个习惯,你会持续追寻更好的,你的工作,你的工作伙伴,你一切的一切,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 在生活中,包益民很重视家的感觉,喜欢有设计感的房子。他是法国设计鬼才Philippe Starck的超级粉丝,位于台北的家,设计灵感就来自于Philippe Starck所设计过的酒店。至于车子,他喜欢Audi彻头彻尾的德国风格,认为“开什么样的车子”很重要,“要不我就不开车。” 还有戴手表,他很坦然地说道:“我其实长期以来是不戴手表的,因为我喜欢的手表,我买不起我就不戴了。那也是一种习惯,就是说,我心中最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拥有,我宁愿不要其他的!” 从不讳言想要赚大钱 包益民曾经坦荡荡地宣称“绝不做穷设计师”,询及话中的深意时,他笑笑道:“就像我喜欢找跟别人不一样的牙刷、肥皂,我也喜欢谈一些别人不谈的事情,很明显的,设计师都不喜欢谈钱,所以我就故意去谈钱。” 他从不讳言想要赚大钱,只是,努力攒钱不是为了打造金山银山,而是为了可以体验高品质的生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 他提高声调,理直气壮地:“我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我只是敢花,可是不代表不辛苦,所以花钱时,我会珍惜它换来的体验,因为我知道这些体验可以帮助我未来赚更多钱。当然不全是为了赚钱,钱只是让我有机会去体验更好的东西!” 他将话锋一转,侃侃而谈:“其实,体验不一定要花大钱,品味也不是靠金钱累积的,它需要花一点钱没错,可是不是绝对,你还是可以用一个比较省钱的方式去体验。譬如看歌剧,可以选下午没有人要看的场次;譬如一家很好的餐厅,吃一顿饭很贵,但喝一杯咖啡还是可以负担的;又譬如说我想去日本吃“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店,但很贵,我不想要付那个钱,所以我找了10个富豪一起陪我去吃,他们付钱,我带路。” 事实上,年轻时的他对金钱无感,直到疫情后才开始学习理财。他感慨地说道:“我以前从来不理财,也非常不喜欢存钱,对钱没有感觉。没钱了?好啊,我们再去攒钱,我认为钱是可以再攒回来的。我必须承认这是很大的缺点,疫情暴发时,我碰到很多困难,觉得储蓄其实还蛮重要的,才开始对金钱比较敏感。” 不好玩就不做了 包益民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也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2004年以自传形式出版《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他背部全裸、斜倚着靠垫摆出安格尔名画《土耳其宫女》中裸女的优雅姿势登上封面,令人侧目。封面出位,书名一针见血,书中写的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感触和体悟,发人深省,在台湾卖了3万本,登上诚品书店2005年销售量的“Top 100”。 说到底,包益民就是一个玩心很重的人,活到这把年纪了,依然不失玩心。“我喜欢快乐,喜欢玩,我把工作跟体验放在一起是因为好玩,不好玩我就不做了!” 玩心最重要的元素是好奇心,“我一直都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有好奇心,生命才会好玩,没有好奇心,就会变得很无聊。” 在吉隆坡逗留的那几天,他不但去了TRX商场,还趁上台演讲前的空档,在会场楼下的便利商店逛了一圈。 不过是一家很小的便利店,一览而尽,有什么好看的?他笑道:“就是好奇啊,马来西亚人吃什么样的泡面?这款口香糖为什么会在这里卖?为什么你们吃这样的冰淇淋?哪一款头痛药卖得最好?这里卖什么样的玩具?小孩玩这个玩具时在想什么?他得到了什么? ” 逛菜市场,他也一样可以逛很久,逛得津津有味,“我会看每一个摊位,心里想为什么要把菜这样子放,然后消费者得到了什么。”大多数时候,他会站在消费者的视角,观察和思考整个产业,以及整体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有些人不以为然——一把年纪了,什么东西没看过?!他哈哈笑道:“ 我就是好奇,没办法,我觉得失去好奇心的那一天 ,就是老的开始。”说完,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妥,又急急解释:“但没有关系,老没有什么不好;但我觉得我很幸运,不晓得为什么 ,我还蛮好奇的。” 更多【人物】: 以细节调味 用素材塑形,葛亮酿造小说真实感与温度 电视烹饪节目主持人甄文达 /推广中餐文化也探索美食 期待遇见心动的美味 影视界里的侠士毛尖 为人民看烂片
4月前
8月前
9月前
12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