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绘本

水上学校──笨珍咸水港启蒙学校日前邀请绘本雨林协会,为笨珍县华小的师生举办”雨林故事趴趴走──绘本活动”。 此次活动别具意义,也让当地师生更深入了解绘本教育的奥妙之处。绘本教育是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知识、情感与艺术结合一起,不仅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扇窗,也是塑造他们人格与思维的重要工具。 绘本教育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故事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和丰富多彩的情节,为孩子提供无限想象空间,他们可以成为故事中的冒险家、艺术家,甚至是问题的解决者。 这种创意训练,为未来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绘本也是情感教育的桥梁,通过故事的角色与情节,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友情、亲情、勇气、善良等核心价值。 一本讲述分享的绘本,可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一本关于克服困难的故事可培养他们的坚持和勇敢。 绘本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而生动,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健康的情感世界。 另一方面,绘本教育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显著作用。 简练的文字搭配生动的画面,不仅让孩子轻松理解故事,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孩子阅读绘本时,会模仿角色的对话或复述故事,这种互动阅读方式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语言技能。 绘本教育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从小接触绘本的孩子更容易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绘本中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让他们更敏锐地感知美,提升艺术素养。 总括而言,绘本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它不仅打开孩子认识世界的大门,也为他们的想象力、情感世界、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冀望绘本能成为每名孩子成长的伙伴,这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为孩子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承诺。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6小时前
4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早前柔佛一名6岁女童遭人拐带失踪引起全马人的高度关注,所幸最终寻回,但并非每个被拐的儿童都如此幸运能回到父母怀里。 因此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里,要如何保护孩子远离居心叵测的人贩子,避免终生抱憾呢? “我们家老大险些被拐走。”资深电台主持人黄秋月说。 但是她做了一件事让儿子免于被陌生人拐走,到底是哪件事呢?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志汉 “绘本”是最常见的亲子交流工具,父母亲经常通过绘本教会孩子认字或学习一些知识,大多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长期浇灌慢慢开花结果,甚至你我都未曾察觉这也许是“绘本”的力量。 然而,“绘本”的作用在黄秋月的眼前具象化了。 她育有两名儿子,分别是11岁和7岁,平时喜欢给孩子们读绘本,其中一本《身体的秘密》讲述人类的诞生、儿童性教育、防范诱拐等知识的绘本更是孩子们心头好。 “你看这一页,都被他们扯坏了,可见他们翻阅的次数有多少。” 而这一页正是描绘着诱拐的各种场景、事件,以及应对方法。 孩子特别喜欢翻阅这页的原因很简单,象征着邪恶的鬼魅黑影会随着翻页动作弹出,他们觉得格外有趣,因此时常翻看这一页,她亦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互动。 老大从5岁就开始阅读该绘本,直到7岁上小学后,某一天放学回家向她汇报日常时,透露出一个让她感到震惊的消息:他差点就被陌生人带走。 “他事后才告诉我,他在校门口等老师来接他,校门外有一个很怪的阿姨出现,然后就问他有没有看到某样东西,能不能带他去找?” “他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也记得绘本里说过不要乱跟陌生人搭话,即使是问路,小朋友的能力还不足以帮助他,要马上转头找老师或者找校工。” 于是,他当时就实践了绘本里所教导的应对方式,回头走进学校寻求大人协助。 “那时候我就马上给予肯定。他开始懂得去观察,能不能够帮忙?” 由于有惊无险,他们事后也没有进一步追根究底,调查该名可疑女子背后的意图,因为长子当时已经解决了危机,这是对他的能力表示信任。 “我们就用这件事在家里做延伸讨论,问年幼的弟弟会如何处理等等。” 假设小朋友很热心地帮助陌生人,后果则不堪设想。 善良要有界限 其实作为家长的矛盾在于我们经常告诉小朋友应该为人善良,需要有同情心,要帮助别人,但是在危险重重的世界里,“善良”的代价太大,父母又该怎么做呢? 她以“要不要分享玩具”为例,有时候孩子太热心,一直分享玩具,最后反倒是自己受伤,哭着说没玩具可玩了。 因此她有时候会让他们自己衡量,当下他是否很需要或看清界限在哪再决定要不要分享。 与人为善,是否要伸出援手亦同理。 “小朋友不明白‘界限’,只能告诉他,在那个情境之下你还是小朋友,必须还是要有大人陪伴你或者协助你。” 商场走失了找柜台 两个孩子正值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所以他们很爱探索也会乱跑,更曾试过离开父母身边跑到远处。 每次出门前会先告诉孩子们即将要去哪个地点、逗留时长、空间的模样、大概会有什么人等等,为孩子们做好心理建设。 “那我们就要在事前先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说爸爸妈妈可能也会逛街、买菜、看什么东西;如果孩子遇到喜欢的东西,要告诉我们,我们一起停下来。” 又或者采用分组的方式,夫妻俩各带一个孩子分头行动,一来比较能专注地陪伴,二来了解孩子所在的地方。 她说,当家长和孩子开始可以对话时,就已经可以灌输他们类似概念。因为在孩子刚学会跑或走,还会牵着父母的手,但到3岁至4岁则会出现变化。 “他有自主权的时候,就不要给你牵手的啦,他想自己走。然后我们就得先跟他说,你可以自己走,也可以选择来跟我牵手,但如果你自己走的话,你要确保你一直跟着爸爸妈妈啰!” 另外,他们亦会透过绘本引导孩子,以让孩子知道假设没有牵父母的手,与父母走散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可以怎么做? 平时他们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们背诵家长的手机号,比如将手机号编成歌曲,小朋友当歌谣唱出来。 “上幼儿园开始,大概三、四岁,他们都会记我们的号码。” 由于每次去购物商场,他们都回到柜台租借婴儿手推车,也变相地让孩子记住“地标”。 “如果商场太大,我们出去也会告诉他们,走散的话你们要去柜台。他们知道如果要找餐厅等资讯的话可以问柜台,走失了就去柜台找爸爸妈妈,告诉阿姨父母的电话,请他们联系。” 在不安全的世界给孩子构建安全感 “你如果不牵好爸爸妈妈的手,被坏人捉去卖掉,你就看不到爸爸妈妈了!”我想如此这般的言语,是长辈们经常用来警戒小朋友以达到“保护”的作用。 然而,黄秋月却不愿意用“恐吓”的方式达到目的。 “我觉得我们太常挂在嘴边跟他们说会找不到我们,孩子心里会感到恐惧,觉得这个世界很危险。” “因为COVID之后,小朋友基本上已经花了一段时间去适应回到社会、学校,回到这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都不会太刻意跟他们这么说。” 她坦言,她曾经亦是“恐吓型”家长,直到他们发现长子是高敏感儿童,一旦吸收到的负面信息太多就会感到焦虑,所以在处理类似信息时会更谨慎。 比如早前柔佛6岁女童被掳案,家人在餐桌上讨论该事件时,长子也好奇地追问事发原由和进展,黄秋月仅仅讲述来龙去脉,并未刻意地展开机会教育。 “我们也没有趁机就跟他讲不要乱跑,因为会给孩子种下一种‘这个世界很不安全,我不能够相信这个世界,坏人好像到处都有’的感觉。我们还会强调这是特别的事件。” 因此,与其使用“恐吓”的方式令小朋友听话,不如教会小朋友,倘若不想坏事发生,应该要怎么做;在事发时如何应对;先让孩子看到“家长希望发生的事”,而非告诉他“家长不希望发生的事”。 例如: 我希望等一下你都在我身旁;我希望等一下我转头牵你的手,还是你现在就想要牵着我的手…… “有时候你越提孩子不要乱跑,他越跑给你看。”她笑说。 而许多父母会使用的“亲子牵引绳”,她恰恰认为不利于培养小朋友的自控能力。 “如果孩子从小的自控力都是大人牵引的话,那回到日常生活当中,吃饭、洗澡需要你推一把,渐渐在孩子心里形成‘无论何事都有大人在牵拉着我’(的观念)。” “我觉得他看起来像是彼此安全,但实际上你们关系有很多不安全感。” 她感叹,控制到最后,最累的人是父母。 “就正向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要下放权力给孩子,让他自己做选择。自主权在他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安心,你也可以更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更多【家庭】文章: 带孩子出游去!上一堂好玩的成长课 孩子发展迟缓怎么办?早期干预与感统训练是关键 穷养还是富养? 培养逆商最重要
4月前
幾米,一位炙手可热的绘本画家。自1998年发布第一本作品至今,合计出版超过70本图书;作品被改编为动画、电影和音乐剧;多次荣获台湾出版金鼎奖;九度入围世界童书界最高荣誉林格伦奖。 成功的背后,来自几度徘徊在生死之间的体悟。而绘画,就是治愈病痛的良药。 今天,一起走入幾米的成人绘本世界吧。 幾米原名廖福彬,1958年11月15日出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美术系,曾在广告公司奥美工作12年,后来为报纸和杂志画插图。 1998年,幾米首度在台湾出版个人绘本创作《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获颁《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童书、《联合报》读书人童书奖等。翌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获选为金石堂十大影响力书,开创出成人绘本的新型式。 2011年,幾米以2500万台币的10年间版税总收入,荣登第六届中国漫画作家富豪榜第二位,引发广泛讨论。 我可不可以拥有自己的小花园? 成名前的幾米,曾在广告公司呆了12年。 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幾米”,源自他在广告公司时的英文名Jimmy的音译。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译成一般的“吉米”,他说:“我喜欢‘幾’字,自己平时提笔练习的时候老写‘幾’字,而且这个字看起来有点不一样”。 这就是坚持做自己的幾米。 凭着出色的才华和创造力,幾米在广告公司干得很出色。然而,喜欢个人化艺术作品的他,做广告人的时候,自己的想法经常受到别人意见的左右。“执行广告作业的过程中,难免要融入许多不同意见。在意见不断被干扰与混杂下,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创意面目全非,却还要自己来收拾残局。”幾米回忆道。 广告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大家都非常积极力争上游,而幾米却觉得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他不喜欢向客户提案,对开会、带新人也兴趣缺缺。“哪怕整个机场的广告都是我做的又如何?那都不是我的东西。” 从那时起,幾米就在想:我可不可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小花园,里面的每一棵树都是我种的? 入行第二年,幾米为一家电器商的广告手绘了一幅插图。从此,他开始在业余时间从事插图兼职。1987年,随着台湾报禁开放,插图需求量暴增,让幾米成了媒体的宠儿。1993年,幾米选择离开广告业。 罹癌让他领悟人生真谛 1995年,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幾米被诊断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医生告知此病的死亡率为50%。这个消息,让三十多岁的幾米无法接受,觉得人生很灰暗,治疗期间一度想放弃,却因为妻子怀孕而重拾斗志。 “我要积极活下去,为妻子和未来的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这段抗癌岁月,让幾米对生命有了更深的领悟,从此更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片刻。“生命的变化太快,太残酷,来不及准备,也无法预料。所有的美好都在当下,而所有的变化也变得美好。我感念那一段饱受折磨的伤痛时光,让我变得感性而敏锐,许多平凡的小事变得重要,而许多非凡的大事又变得无足轻重。” 女儿“小柔光”的诞生,让幾米渐渐走出疾病的阴影。为了一个悲伤的理由:画一本书留给女儿长大以后看,幾米又开始从事创作。 1997年,医生惊喜地告诉幾米,他的病已经痊愈了,这真是一个奇迹。幾米知道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奇迹,更是妻子和女儿为他创造的生命奇迹。 1998年,幾米首度出版了个人绘本《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受到广泛的欢迎,开创出成人绘本新形式,奠定了他绘本作家的身分。而后出版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更被改编成电影,在华人世界引起一股“幾米式”绘本风潮。 幾米以童话写意式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人类的心灵世界。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让其作品在叙事表意上进入到一种超然朦胧的境界,其中既有童年的天真凝视,又有成人的冷静回眸,不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在幾米的作品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分体悟。 幾米作品风貌多变,创作力源源不绝;因此看幾米的作品,就像是走入他的内在,以其视角感受世间的人事物。如今,幾米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行于欧美日韩等国家。 以绘画表达都市人心声 幾米用敏锐细腻的心去体会周遭的人与事,将情感、思绪借由“绘画”表达出都市人共同的心声,吐露着现代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隐痛与困顿。在幾米笔下,孤独、寂寞、困顿和压抑等细微感受都幻化成了诗意的文字和明丽的图画,以碎片化的书写方式捕捉都市人稍纵即逝的情绪体验,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于“幾米的绘本世界”里。 每个人都能在幾米的故事里找到映照和寄托,重新打开内心的善与真,在冰冷的都市里寻回一丝暖意。比如《向左走,向右走》中的都市爱情,《幸运儿》里无私的亲情,《我只能为你画一张小卡片》中的真挚友情,《微笑的鱼》里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这些情感,让人觉得温暖,并再次鼓起勇气面对坎坷、面对挫折、面对生活,同时也让人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未来,积极地活下去。 这就是幾米作品的迷人之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幾米绘本。幾米以童话写意式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人类的心灵世界,既象征式,也超现实,在叙事表意上进入到一种超然朦胧的境界——有童年的天真凝视,又有成人的冷静回眸。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在幾米的作品中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分体悟。  ❶《向左走,向右走》 “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化无常更为美丽。” 这是幾米最脍炙人口的都市爱情故事代表作,曾被改编成电影,一度风靡整个华人世界。故事讲述一对都市男女,分别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幢公寓楼里。每次出门,她总是习惯向左走,他则向右走,永不碰头。他们走过同一条街道,喂过同一只流浪猫,抱过同一个孩子,在同一场大雨奔回家,听同样的广播,同样的寂寞,但却从未相逢。 有一天,他们在一个喷泉旁相遇,“有如失散多年的恋人”,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却因为大雨把号码淋湿而断了联系,又再次失散在城市中。一年后,这对男女都对这座城市产生了厌倦,准备离开,最终才发现,他们俩就住在彼此的隔壁。 ❷《布瓜的世界》 “为何妈妈说:人生的过程比目的更重要?而爸爸却说:我不在乎过程,我只想知道结果?” 这本书为什么叫布瓜?“Pourquoi”是法文“为什么”的意思,读音很像布瓜。由法文的pourquoi变成一颗颗的布瓜,真的需要具有视觉思考的创作者才能有的转化,也成了有趣的流行语,是作者幾米的巧思。 幾米说:“《布瓜的世界》以童趣出发,吸引了很多儿童读者,也得到很多父母的共鸣。随着当年爱问‘为什么’的女儿渐渐长大,开始往外面的世界去探索为什么,而不再巴着父母问东问西,从前不断回答‘为什么’固然烦人,但‘为什么’消失了,又觉得怅然。这大概是天下所有父母的矛盾吧。” 这本书画了很多“为什么”,想用孩子对世界的各种好奇,问出一些令成年人思考的问题。  ❸《地下铁》 “我们总是来不及相识就匆匆别离,一次又一次的在地下铁分手。” 《地下铁》主要讲述一个盲女在15岁生日当天,决定自己一个人在城市里探险。她开始游走在城市的地铁站中,记录下自己的探险感受。城市中这样的公共场所,总是充满了离别、相聚和来去匆匆的人。而书的英文名字——“Sound of Colors”,优美之余点明了作者想表达的人生态度——生活需要感受,需要想方设法、勇往直前地主动感受。 看不见的人可以听颜色,嗅不到的人可以看气味,听不到的人可以看声音。万事万物都有不足,我们自己也是。换一种知觉去感受,我们将会在伤害里感受爱,在哭泣里懂得笑,在迷茫里找到方向。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列驶向自己心愿的“地下铁”。 故事灵感的开始,来自幾米第一次在东京搭乘地下铁。后来在纽约又有几次进出地下铁,地铁周边的风光,以及各站不同的出口风景深深震撼作家的心灵。本书是幾米继城市三部曲《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后第三部压轴曲。更是幾米读者的必读经典之一。 相关文章: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木心 锺雪芬 /人的灵魂是打开的布袋:司马中原 锺雪芬 /说好中国故事的农民作家:莫言
6月前
7月前
自从孩子们阅读足够多的绘本后,他们开始对作家的身世感到有兴趣。于是,我打铁趁热,买了一张地图贴在家里的阅读角,让他们认识地球仪之外的地图。紧接着,他们不只是对绘本有兴趣,也对作家和他们来自的国家感到有兴趣。这可说是培养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之路上的意外收获啊! 比如,他们知道自己喜欢的“恐龙”绘本家宫西达也来自日本。他们也知道“甘伯伯”出自英国绘本大家约翰·伯宁汉(John Burningham),而我们都叫他“燃烧吧!火腿”。他们还知道《小黑鱼》李欧·李奥尼在荷兰出生,一生共获得了4次美国凯迪克大奖,无人能出其右。陈致元是台湾作家,《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被他们翻破了,我还偷偷加购了一本来收藏呢。 就这样,他们记下了地图上大大小小的国家名字,也能记住这些国家处在哪一个位置。一直到有一天,这个对地图的好奇和兴趣延伸到了“拼图”上,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把它视为养育孩子的路上,所收获的另外一处风景。 2015年的12月假期,在书店打发时间时,就读一年级的老大拿了一盒500片的拼图,问我能不能买下来。我当时心里想:100片或200片的拼图,他和妹妹做了不少,可是500片拼图,是第一回啊!我想到假期才刚开始,好吧,磨炼一下他们的意志力也不错,便毫不犹豫地付了钱。回到家里,他俩马上动工,读清楚了盒子上注明的尺寸,找了一张合适的桌子,就按照我之前教的方法,认真地拼起了地图。我老花眼,没什么帮得上忙。特别是那一张张蓝色的、1公分大小的小片儿就十足挑战了我的眼力。幸好我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参与,所以哥妹俩乖乖地埋头苦干了几天,最后终于完事了。而他们的爸爸为了奖励他们,去订做了玻璃相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拼图牢牢地框住了。 这10年来,我们开车带孩子去玩过了不少地方,比如东海岸或砂拉越,他们对看地图一事特别擅长,也特别有方向感。到后来去了北京和台北十来天的自助旅行,他们对密密麻麻的地铁线也很快就上手了。我乐得轻松,只要做跟屁虫就好。 如今,他们小时候拼起来的地图静静地坐在角落,阳光如约而至。我作为母亲的,感触颇深。他们升上了中学,今年还是考试班,每日数小时黏在书桌前,难得抬起头来。我能够想像的是,再过几年,他们又将拎起行囊,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至于落脚在地图上的哪一个地方,谁说得准呢?“你的梦想多大,你就可以飞得多远”,我记得自己曾经这样说过。
7月前
8月前
假期里,书展是重点节目。我问阿妹,如果只有100块钱,你会怎么买?她毫不犹豫:“小说!”(结果真的超出预算的买了四本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阿妹反问:“妈咪你呢?”我也毫不犹豫:“绘本!”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现在我可以说是家里最爱绘本的人了!读过的绘本都舍不得捐或送出去,全变成珍藏本。 绘本的魅力真的无法挡!而且全球各地的绘本创作手法越来越创新,很多意想不到的表现手法,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重要的还是,绘本作者和绘者,总可以将难以启齿或难以讨论的议题,轻而易举地说出来,这种举重若轻又直击心扉的功力,真的让人深深佩服! 这一期,要跟大家介绍一本非常新颖有趣的绘本!这本由俄罗斯一名年轻作家创作的绘本《窗里有什么?》,每一幅图都能让你意想不到!就连20岁的阿哥看了都噗哧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绘本采用的是婴幼儿“翻翻书”创作概念,翻翻书里每个小翻页后面都藏着小秘密,以提高阅读互动和吸引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断好奇和猜想,盖在下面的到底是什么,可以看又可以玩! 窗口后面必出人意表 《窗里有什么?》里一共有14个窗口。每扇窗由两个页面组成。前一页是屋外的围墙,中间的窗口镂空,可以透视窗里一小部分场景。因此,读者很自然就会发挥想像力,去想像屋里的图景! 好像书封的窗里是只嘴馋的大灰狼,乍看以为它正准备吃猎物,但翻开蝴蝶页,原来它正在炉火前阅读,是一个温暖安静的书房呢!而它手中捧着的书,正是《小红帽》!(这很有意思对吧?) 第二扇窗,有很漂亮的围墙,左边写着:“好漂亮的小房子啊!门口有可爱的小花园,里面住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 可是翻过去以后,原来老奶奶一点不慈祥!她正准备将骨头丢进熬汤的大锅里——“这里竟然是巫婆的家。她正在煮一锅特制的汤,喝下去就会变成蟑螂和老鼠!” 呵呵!有了这样“惊吓”的开场以后,接下来的每扇窗,大家开始变得很小心,因为知道窗口后面必定出人意表!比如鸡舍的鸡蛋,原来是狐狸先生在煎着的荷包蛋! 这就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因为单凭窗口看到的而猜测的“全貌”,往往都是瞎子摸象,翻开后才发现:“啊!原来是这样!原来还可以这样!”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有太多发挥空间了! 难怪这本绘本会是2021年意大利波隆那插画展入选绘本之一!也庆幸在2023年推出了中译本,我们才有机会读到! [vip_content_start] 只开一扇希望你看的窗 我们都说,大人的心都被现实生活磨平了,这样的绘本,正好可以召唤那些失去的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好奇心和童心,所以再次证明,优秀的绘本,真的不只是写给小孩的! 我捧着书,各别翻给3个孩子看,20岁的阿哥反而是最兴致勃勃的:“我猜这后面是食物!”那个窗口,只看见一个张嘴龇齿的鲨鱼头!我说你确定吗?他说:“确定!” 一翻开,那鲨鱼头,正好就是北极熊打开的冰箱里的美食!上层是龙虾,底下还有小鱼头和鲜鱼儿。阿哥大笑:“哈哈!我厉害咧?” 阿妹也成功猜到窗口后面那只恐龙其实是玩具;阿弟则觉得看起来甜美的糕点那一页很吓人,因为“苹果派看起来好好吃哦”,事实上却是布满蟑螂和虫子的面团做的!真让人意想不到啊! 这也是我佩服作者的地方,她没有因为对象可能是儿童而刻意美化整本书。我们有时也得摊开丑陋面,再引导孩子们做好心理建设不是吗? 我告诉阿弟,这一页大概是要表达,有时候外表看起来美好的东西,掀开来却是惨不忍睹的一片狼藉,真的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阿哥突然若有所思:“互联网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窗口不是吗?”我说何以见得?阿哥说:“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是包装门外的墙,而且只给你看他们希望你看的,只开一扇窗。” 我说我认同。阿哥继续分析:“而且现在很多人,只看见一小部分就开始下结论,好像自己已经看到了全部。这本书正好可以提醒我们,不要断章取义,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窗口后面究竟是什么。你还可以乘机告诉小孩,可以大胆假设,但要细心观察,小心求证。” 我家那个曾经要求反复读《蚂蚁和西瓜》、《点点点》和《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绘本的小男孩,长大了! 最后一扇窗 其实每一页都是有线索的,像“窗口里有一双吓人的眼睛正在盯着你!”,文字下是晾着的有类似眼睛图案的布,所以翻开来的答案,那双骇人的眼睛其实只是大象夫人裙子上的图案。 我说美中不足的是,每一页的故事不连贯,阿哥说作者的立意不在故事。我说那也是,但最后一页就有点…… 那最后一页,作者问:“这么漂亮的房子居然没人住。能住在里面一定很舒服!”但是翻过去,竟然是……(我第一次不想剧透,哈哈!) 阿哥说:“你觉得可怕,我觉得那也不错。可以告诉小孩不要随便进去人家屋子哈哈!而且马麻,现在的小孩,你太小看他们了!” 最后一个窗口,到底是什么呢?大家有机会买来看看哦! 《窗里有什么?》 文/图:卡特瑞娜· 格瑞里克(俄)译:信谊编辑部 卡特瑞娜·格瑞里克(Katerina Gorelik)是一名俄罗斯童书作家、插画家。 1980年出生于沃尔日斯克,现年44岁。她拥有大学法律学位,曾担任律师。后来决定重拾儿时最喜欢做的事——画画,开始创作童书。 本着创意和表现手法,曾获法国不朽奖和德国白乌鸦奖。其他创作的绘本包括有《挖不到的宝藏》,还有令人津津乐道的奇幻旅程三部曲:《海上奇幻漂流》《魔法神奇汤》和《木板车的奇妙旅程》等。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今天是元宵节,农历新年节庆也要告一个段落,大家要回到现实,继续为生活打拼,过各自的小日子了。 这个年,我们家过得比较不一样。新年碰上SPM会考,就做了不返乡过年的决定。留在大城市过节啊,气氛就是不一样,感觉年味淡了些,也比较不忙碌,能够比较自在悠闲的看电视节目,看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电影。 跟孩子们一起看了早前谈论度很高的纪录片《逃亡者》(Man on the Run),才知道一马公司丑闻里有那么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细节。孩子都说,那个合伙密谋盗窃国库数十亿美元的刘特佐,实在胆大包天,罪不可赦! 除了看电影,趁着假日,我们也重新整理了书架。书架上有两本书,画风接近,一本是《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一本是《路边花》。买的时候竟没留意到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我说好吧!这个元宵节,我们就来读这2本绘本! 在大城市里找到回家的路 《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书腰上写着——2021年凯特格林纳威金奖作品、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以及2019年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年度最佳童书等十余种国际奖项!又是一本不能错过的优秀绘本啊! 故事的开端,是4幅无字图,有点类似电影蒙太奇的版面。一个坐在巴士上的小孩,透过车窗,望向车外熙来攘往的大城市。巴士和小孩都是黑色剪影,街景很朦胧,画面在安静中透露着一丝不安感。不久,小孩起身按铃,他下车了。这是长方形设计的书,恰好能让作者以跨页的形式来表达大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的画面感。作者说:“小小的你在大大的城市里,我知道那种感觉。” 我问小禹,假设你是这个小孩,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说:“想快点离开。”我喜欢这个表达。 接下来,作者用方格子方式,以水墨画剪裁出城市街景:“人们对你视而不见,巨大的响声会吓你一跳,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vip_content_start] 城市中心向来繁忙,充斥着各种声音:汽车的喇叭声、警笛声、建筑工地传来的电钻和挖掘机声响,还有人声沸腾呀——“街上总是人来车往,让你觉得脑子里被塞得很满。” 我们住的地方,还算比较偏离市中心。之前有一次因为约了朋友在新开张的诚品书局,走在武吉免登这样的商业及娱乐黄金地带,人声沸腾,还真有点恍惚,以为去了国外了。 话说回来,这小孩,为何会一个人走在市中心呢?是离家出走吗?我说我们往下看。小孩穿过小巷,仿佛在给谁建议:“不要走这一条,这里太暗。这家院子有3条大狗,如果我是你,我会避开这里……”然后小孩把身子靠近一个烘干机排气口:“这里喷出暖呼呼的热气,闻起来就像到了夏天。你可以蜷起身子,在这下面睡个小觉。” 经过鱼店,小孩会想:“鱼店老板很和气,如果你提出请求,他们很可能会给你一条鱼。”经过教堂,他会想:“这里有唱诗班在练习,你可以坐在窗台上听一听。” 直到看到一则寻猫启事,我们才发现:原来啊!这孩子是出来找他心爱的,走失的小猫!而作者用了如此诗意的表达! 下雪了!——家里最安全、最安静。你的碗里满满的,你的毯子暖暖的。如果你想,就回来吧!我了解你,你一定会没事的。 小孩后来回家了,投入了妈妈的怀里,而最后一页,是雪地里的脚印。 这是一个如此温暖流动的故事。作者通过简洁的文字和色彩的变化,穿过城市的喧嚣和失去的不安,让寻找的路径不慌乱,心情不慌张,最后迎来团聚的喜悦和美好,真棒! 《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文、图:西德尼·史密斯(加拿大)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毕业于诺瓦艺术与设计大学(NSCAD University),是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入围插画家,作品曾两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金奖、两度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五度获选《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号角图书奖等,代表作品有《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路边花》、《等爸爸回家》、《白猫和僧侣》和《说话像河流》等。 发现小邹菊的小女孩 《路边花》是西德尼·史密斯负责绘图,文字创作是同样是加拿大人的作者乔纳诺·罗森。这本也不遑多让,夺得超过24项国际大奖! 这是一本无字书,换言之,西德尼·史密斯的画成了关键! 故事开篇,身穿红色连帽衫的小女孩随着父亲走在街道上。黑白的画面里,小女孩是唯一的彩色。男人很忙,看起来在赶时间,也一面走一面用手机在通话。 小女孩则不一样,她会发现点灯杆下冒出的小邹菊,她会看见水果摊上摆放的色彩缤纷的水果,欣赏路人的花衣裳。她会一面走一面摘下石灰狭缝里盛开的小红花,她会细心的发现。(这对时时刻刻机不离手的现代小孩来说,是多么需要培养的能力。) 后来,她在穿过公园时,发现小鸟的遗体,她蹲下小小的身子,将小菊花放到鸟儿身上,那是送它远行的祝福。 她也将小花送给躺在公园躺椅上的陌生爷爷,送给偶遇的小狗,最后回到家,将剩下的小花送给了妈妈和两个弟弟。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将一朵小白花留给了自己,别在耳后,和小红帽衫形成鲜艳而柔和的对比。 这是一本讲述发现美和分享美的绘本,也是一本提醒忙碌的我们,要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里微小事物的美好的绘本。故事简单,没有要表达大道理,只表达了生活中细微的美好、爱、关怀和感动。 《路边花》 乔纳诺·罗森(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文文学学士,为许多工作室供稿儿童诗歌,同时他也在西蒙斯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课程。他凭借《路边花》一书,获得了2016年凯特·格林威奖提名和2015年总督文学奖。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