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精神遗产

我一生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未来,我还会送走许多人离开这个世界。阅读完《L.I.F.E》,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大同谈论死亡的看法:“我相信N.E.R.D,(no-one ever really dies)没有人会真正死去。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段给我们发展灵性美的时间,就像一所修炼灵魂的学校。而灵魂的世界是无形的,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带上的只有我们的美德。” 写下这篇读后感时,方大同已经离世3个星期。专辑《梦想家》销量飙升,儿童绘本《艾美梦游》加印仍供不应求,不禁让人想起梵谷等艺术家——似乎在生命谢幕后,艺术家的价值才迎来讨论。除了音乐,方大同曾发行一本如今几乎绝版的《L.I.F.E.》,书中的字句成为他离世后安慰歌迷的精神财富。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本如何闯荡乐坛的成功学自传,那你错了——方大同形容《L.I.F.E.》为“这并不是一本计划周详,深思熟虑,结构严谨的书”。就如〈Love Song〉的歌词:“我写了这首歌,是一首简单的,不复杂也不难唱的那一种歌”。没有通篇大道理,这是一位知心老朋友分享生活的开场白。 第一章节的“CANADA”,是大同在赶通告期间,通过相机记录生活的日常碎片。这时候的大同仍然能乘坐航班,仰望一片白云。密集的工作为他埋下病根,多年后的他因劳累而爆肺,只能坐火车赶通告。病情加重后,待在房间拿起麦克风重录一遍又一遍的《梦想家》。短短十几年,无论是身体或嗓音的状态对比,不免让人感到鼻酸。 大同在书中推荐种种Neo-soul、Motown和R&B专辑,启发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时至今日,灵魂乐不是华语乐坛的主流,大同被称作“华语灵魂乐教父”,然而谦虚的他更愿被称作“音乐小教授”。托他的福,我也开始聆听Stevie Wonder、D’ Angelo等。令人难过的是,这些前辈仍然在世,而他却先行离开,与迈可·积逊交流音乐去了。 第六章“THINK”汇聚大同对于生死、爱情、毒品的思考。区别于华语乐坛的苦情歌,大同擅长用简单自然的歌词描绘出不同层面的爱。“恋爱是支持,是成长,是学习,是扶持和洗碗”这种老派的爱情观,在如今追求速食爱情的时代显得平凡又珍贵。 第八章“WORRY”则是大同时常提出的“环保”理念。大同以绘图的方式,将环保与音乐巧妙融合,构想虚拟的音乐花园,公园中央耸立着一架钢琴,四周环绕着绿意盎然的花草,呼应他“到处有花园,到处有音乐”的理念。 我一生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未来,我还会送走许多人离开这个世界。阅读完《L.I.F.E》,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大同谈论死亡的看法:“我相信N.E.R.D,(no-one ever really dies)没有人会真正死去。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段给我们发展灵性美的时间,就像一所修炼灵魂的学校。而灵魂的世界是无形的,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带上的只有我们的美德。” 或许当初写下这段话时,你并未想到自己会在十几年后的睡梦中离开世界。你始终低调地行走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就连生命的最后也是如此安静。只要我还在听你的音乐,无论是歌声还是精神,你永远都在。 相关文章: Kinkiyen/音乐不朽,梦想不灭——悼念方大同
6天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