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立场

“如山忧患一肩担,风骨由来胜铁男。毒蜮几番狂射影,鲲鹏九万快图南。炎凉旦暮君何苦,衣狗推移我久谙。独喜蕉红椰绿地,推窗日日对晴岚。”1964年12月31日,在南洋大学教书的苏雪林写〈狮城岁暮感怀〉四律,这是第二首。 她说身上背负着如山般的忧愁和苦难,但气节比铮铮男子坚定。多次被暗箭刺伤,仍如鲲鹏展翅,志冲九万里高空。世态炎凉,朝夕变幻,不必为此苦恼。白云苍狗,彻悟后心情坦然。有机会居住在红蕉绿椰的土地,倍感欣慰。每一天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让人喜悦的晴朗山岚。 此诗牵扯两文人,一是鲁迅,一是胡适。 反鲁迅“几乎成了我的半生事业”,这句话苏雪林说过不止一次。查看她生平事迹和著作,鲁迅在世时少见她恶言相向。1928年3月,她将连印四版的《绿天》送给鲁迅,扉页写“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 沈晖《苏雪林年谱长编》引鲁迅日记说1928年7月7日二人在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的宴席中初次见面,此后虽无往来,却不涉负面看法。1934年,苏雪林在《国闻周报》发表〈《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高度评价《阿Q正传》及鲁迅其他小说。她说鲁迅小说用笔深刻冷隽,句法简洁峭拔,体裁新颖独创。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虽只出版《呐喊》和《彷徨》,却“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苏雪林第二天读报知晓。她在日记中写“彼与余素无关系,只以七八年前,曾替杨荫榆女士讲了一句公道话,匿名作文丑诋我,以后暗中伤害我亦有数次。固彼与余算立于敌对地位也。” 杨荫榆即杨绛姑母,当北京女师大校长时被鲁迅公开责骂。苏雪林日记没有公开,但是给蔡元培的信却被公开了。信中她大骂鲁迅。此信并抄录一份寄予胡适。1936年12月12日,胡适回信说他理解当中愤慨,但不同意攻击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胡适说斯人已逝,应该撇开小节,只论其思想并注意当中几度变迁:“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苏雪林的喜欢与不喜欢 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可以有千百种理由,可以仅凭直觉,可以基于缘分。抽丝剥茧后还可以从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爱好、职业,甚至对方朋友圈等因素中寻找依据。物以类聚,一般人会往倾向于自己性格的人倾斜。但是逆反心理也经常出现,有一些人喜爱和相反性格的人一起,越是不同,越可能产生吸引力。 胡适的圆融风度和苏雪林的处事态度相悖,但她对他人品的敬仰一生不变。她爱恨分明,对不喜之物不假辞色。这种性格本可以在鲁迅的待人接物中找到共鸣,但鲁迅的刻薄杂文与左倾立场,又使她无法认同。鲁迅对胡适的嘲讽也让她难以忍受。 1992年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到台湾,工作重点包括访问九五老人苏雪林,他想要“当面问问她对鲁迅和胡适为什么持截然不同的态度”,她回答说鲁迅“人格分裂”。为何持续不断谩骂鲁迅,恐怕她自己也说不清。陈漱渝访问她后写〈她希望葬在母亲墓旁〉,题目感性,重心改变,访问到最后已在沧桑人生着笔。 扯远了,再回到〈狮城岁暮感怀〉四律第二首。1962年2月胡适去世,苏雪林写多篇怀念文章,引发反对胡适的文人抨击,笔战越演越烈,诗中的“毒蜮”指她心中无所不用其极的文人。 《中国时报》主笔寒爵以〈《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一文,证明苏雪林拥鲁,在反鲁的台湾戒严时期,此类告密可置人于死地。她如法炮制,投信治安机关,表明自己反鲁人尽皆知,反鲁即反共,引申说反对苏雪林者就是反对反鲁反共者。针锋相对,互扣帽子,彼此最后心力交瘁,没有人是赢家。 1961年,她因为不能成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迁怒胡适,在8月9日写信给王世杰说胡适因为她是女人,“于林著作并不细阅,便当头一闷棍。林之受其沉重打击者凡二次矣”,又赌气说“若胡先生恶我无礼,从此断绝师生关系,则亦已矣。”她无所惧,“将远走南洋,老死海外,不向人乞此嗟来之食也。”但是一周后,她写信请胡适宽恕,说不逊之词,都因“恃宠而骄”。 引我注意是她早有到南洋念头。1964年9月,她来到短暂净土,在南洋大学工作一年半,依旧写文章,依旧做学术研究,依旧用功,期间没有听过笔墨官司。马新是福地,苏雪林安详地当一名学者。
3星期前
4星期前
2月前
4月前
家人提及,据说不错的某中国文学网红曾谈论张爱玲,表示张爱玲很小众。家人有点疑惑,张爱玲小众吗?还是年轻的中国读者不流行阅读张爱玲? 不同意家人推测。尽管不了解中国年轻读者的阅读倾向,但从社交媒体不时传出可疑的张爱玲语录看来,张爱玲始终没过时。不然怎么没听说苏青语录、茅盾语录之类。民国初年的作家,除了鲁迅,相信年轻读者最容易接触的仍是张爱玲。说张爱玲小众是归因错误,实际上是文学小众,并非张爱玲小众。这位文学网红我已缺乏兴趣了解,他必有独到之处,才会吸引众多粉丝,然而我没时间心力沙里掏金。放弃文学网红影片或许有所损失,不过我宁愿选择信任的资讯来源。 总有人自诩不以人废言,认为兼听则明,应多听取各方意见,以免偏颇。然而如今资讯爆炸且年岁渐长,我倒是逐渐养成因人废言的习惯。像我这等市井小民,未须肩负治国平天下的重责大任,无须透彻了解国事天下事,就算对某些事情无知、认知错误,并不碍事。再说我向来听多说少,未散布错误观念,不至于危害社会。所以我心安理得的因人废言。 凡事都有相应的脉络,倘若不明就里乱入,一时未能掌握对方真意,不免表错情会错意,徒增彼此困扰。便利的网络往还,让人忽略双方往往素昧平生,不知根又不知柢,很容易因芝麻小事横生龃龉,着实无谓,于是我近来很少与陌生人对话。若对彼此稍稍知悉,较能有效沟通。 我信任社交媒体追踪的意见领袖,一旦信任崩解便退追。信任并非事事认同,而是即使我不认同对方某事的看法,然而相信对方无恶意,或许另有我未必知晓的缘由。不过我无力事事追究,意见相左之处不妨留待日后检证。 退追不会错过太多 当然信任并非永恒。曾因故陆续退追一些意见领袖,有时是对方不如我想像的有趣,但更多是对某事看法南辕北辙。确认并无误会,纯粹立场不同,为了避免自己不舒服,于是退追。退追并非撤资,无须大声嚷嚷。我长期追踪对方,然而对方根本不认识我,其实没什么好沟通的。倘若对方日后发表值得大家重视的言论,经由网络广传,我总会得知,退追不会错过太多的。 法国有句谚语,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退追萍水相逢之人倒也罢了,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可是退追长期观看的意见领袖,之前心中涌现众多犹疑挣扎,是我误会了吗、抑或太过挑剔、我变了还是他变了……直到终于确认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已不信任对方,不得不结束这段单向的关系。感谢对方曾经对我的启发,但此后我不再视他为队友。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老师好, 我有一位学姐,已经在职场一些日子,间中也会约我们出来叙旧。 不过她有一个习惯,虽然收入不多却喜欢往网红点去打卡,或到高级的餐厅消费,且只看名牌货。这原本无可厚非,可是在进入一些高级餐厅消费时,却要求大家平摊单子。对我们这些靠父母每个月给零用钱的学生而言,的确是一个挑战。另外,对她的邀约我们又不好意思拒绝,请问该怎么办? “精致穷”描述的是那些追求高品质生活但经济能力有限的人的生活方式。你的学姐可能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她可能想要维持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但她的收入可能并不足以支撑这种生活方式。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首先,可以坦诚沟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私下和学姐坦诚地交流你的感受和经济状况。告诉她,虽然你很珍惜和她一起的时间,但你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允许你经常在高消费的地方聚会。接着,在接受邀请之前,你可以提前告诉她你的预算限制。比如说:“我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去,但我只能负担XX元的消费。”这样可以避免在结账时出现尴尬的情况。 当然,尽可能寻求或建议一些替代方案。在见面之前可以提出一些更经济实惠的聚会方式,比如在家中聚会,自己做饭,或者去一些价格合理的餐厅。这样既可以保持友谊,又不会给你的经济带来太大压力。此外,自己也要学会拒绝。如果她的提议真的超出了你的经济能力,学会礼貌地拒绝也是重要的。你可以说:“这次我可能去不了,但我希望下次有机会一起。” 记住,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消费水平的不同而受到影响。你的学姐应该能够理解你的立场,并且尊重你的选择。同时,你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务状况,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  
8月前
(新加坡16日讯)新加坡昨晚完成从第三代到第四代领导团队交接的仪式,掀开历史新篇章,新任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以英语、华语和马来语发表就职演说,向新加坡人承诺要做出5件事。 黄循财昨晚在新加坡总统府宣誓就职,成为新加坡第四位总理,他也是该国史上第一位出生于国家独立后的总理。 《新明日报》报道,黄循财在长约20分钟的就职演说时,脸带笑容、语态真诚从容,并向在场嘉宾和国人,阐明了要和团队与大家肩并肩向前迈进的立场。 ●邀国人共同塑造新加坡未来 黄循财描述,新加坡的未来在新加坡人的手里。而他对新加坡人和新加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们国家的进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将在塑造新加坡未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为此,黄循财向到场嘉宾和所有通过电视和线上直播观礼的新加坡人呼吁:“我邀请你们与我和我的团队一起踏上前进的征程。” “我相信,只要全民团结一致,我们就能灵活地应变,积极地以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克服挑战,为国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新加坡故事的下一个篇章,正等着我们一起去谱写。” ●焕然一新的新加坡梦 黄循财两年前展开的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通过与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对话,了解新加坡人关心的课题,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愿景。 黄循财昨晚说,政府听取了很多人的意见,了解到年轻一代对“新加坡梦”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想要个焕然一新(refreshed)的新加坡梦,它不单单是由物质成功来定义,而是工作有目标,生活有意义。我决心帮助新加坡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黄循财说,劳资政三方将继续合作建设充满活力的经济,为所有人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将找到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并取得更好的平衡,让工作有目标,生活有意义,同时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竭尽全力维持新加坡奇迹 黄循财表示,他与他的团队撰写新加坡接下来的篇章时,并非从零开始,他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和他的团队带领新加坡独立,并建立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支柱;到第二位总理吴作栋和他的团队为该国培育了一个更友好、更温和的社会;到第三位总理李显龙,带领新加坡披荆斩棘,克服了来自国内外的重重危机。 黄循财说,他和他的团队将建立在这些坚实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他指出,他的使命很明确:继续不畏艰险,维持新加坡这个奇迹。 ●物色和说服更年轻一代加入班子 黄循财昨天在演说中向三四十岁的男女发出邀请,请求年轻新加坡人加入他的团队,共同为新加坡效力,有所作为。 “请帮助我,为新加坡人提供他们应该得到的政府。”黄循财将发掘和说服更年轻的新加坡人加入团队,视为他上任后的其中一个首要任务。 ●加强认同感应对国内外挑战 黄循财说,大国正在竞相塑造一个新的、尚未被定义的新全球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地缘政治紧张,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抬头。这样的动荡局势将延续许多年,甚至会长达数十年。人们必须加强国家认同感和互信,才能应对国内外的挑战。 黄循财说,在过去60年里,新加坡多次面对国内外挑战,每一次都经受住风暴的考验,变得更加强大。他强调,他的团队将继续发展和加强新加坡身份认同。  黄循财:与团队将展现不同风格 黄循财说,他和他的团队将展现与之前领导团队不同的风格,以自己的方式领导国家。 黄循财认为,良好的领导、政治稳定和长期规划对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他作为第四代领导人,认为自己就是受惠于开国元勋在数十年来坚定且耐心地推行“富有想象力的政策”。 “在这些先验经验的影响下,我们这一代的领导风格将有别于前几代人。我们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领导。我们将继续大胆思考,深谋远虑。我们知道,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因为我们岛国的故事仍在继续,还有许多篇章要写,属于新加坡故事最精彩的章节都还在后头。”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