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独处

主持人: 我跟爸妈一起出来逛街。 爸爸是沉默寡言的传统华人男子,妈妈则是有话说但习惯忍气吞声的传统华人女子。 我跟他们一起喝咖啡,妈妈就跟我聊天说话。 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扮演协调者,尝试把爸爸拉进来谈话中,让两个人能有一些知性的交流沟通。 最后,因为我要去书店看书,我提议,如果爸爸和妈妈不想只是看书的话,可以自己去逛别的地方。 爸爸同意,说可以自己逛。但是妈妈却要拉着爸爸,要他陪着她一起逛。 明明她是要去看衣服,如果自己逛,两个人都自在一点,为什么她一定要拉着他呢? 中间人上 传统夫妻爱恨无声 最美的支持是欣赏  中间人: 你好,你的问题带领我们看见了一个温馨有趣的家庭现象。 于亲子互动中,父母犹如巍峨高山,山的一侧阳光通透,另一侧晦暗不明。孩子则像穿梭于山间的风,总试图安抚风吹之处的躁动。 但,凭风再努力吹拂,终究无法撼动任何山石根基。 回到你的处境中,你不愿父亲的冷漠和母亲的依赖,成为夫妻关系的裂缝。你于是感到有义务既要让父母之间话题流畅,又得小心翼翼地平衡母亲对依赖的渴求以及父亲对独处的需要。 你怀着一种近乎天真的使命感,认为若不由你来主导一家人“相亲相爱”这件事,它便无法圆满。 妈妈通过暗示提出期望 正如你所说,妈妈是传统女子,在忍气吞声的习惯下,总是将自己的需求裹在不言的姿态里,通过暗示提出期望。她说要去看衣服,硬拉着爸爸随行,尽管她的行为在我们看来非常无谓,但这是她对“被照顾”的渴求。 有个熟悉的身影在旁,即使不说话,也足以让她安心。她的暗示未必是有意识的,更多是被积累的心理需求所驱动,而在日常琐事中自然流露。 陪伴不仅是关爱也是责任 传统夫妻关系中,陪伴不仅是关爱也是责任,妈妈可能认为爸爸陪着她逛街是丈夫应尽的义务。如果她习惯于依赖爸爸,她便本能地希望爸爸始终在身边。 传统夫妻之间这种习惯性的依赖,视彼此的存在为安全感和熟悉感。这种依赖非弱势,而是多年来养成的默契或生活模式。 至于寡言少语的爸爸,对于妈妈未必真是毫不在意,也可能是他的天性。尤其在与熟悉的人相处时,他或许觉得不需用语言来建立联系,因此没有主动参与谈话。 传统男子大多也被教育要内敛含蓄,认为沉默是美德。 他们学习到的是,以安静的姿态回应复杂的情感互动,既用沉默避免冲突,也同时维持稳重的形象。 沉默也是他们的盔甲,这盔甲不光是为了遮挡外界的风雨,也用来对抗内心的不安。 说话在他们看来,未必是表达情感的最佳工具,更多是浮躁的表现,一句“随你吧”或许已是最深的我爱你。 爱深埋在不起眼的琐事中 对典型的传统男子来说,爱深埋在不起眼的琐事中,他们往往只懂得 “默默相随不离不弃”。 然而这种“默默”却令许多人窒息。但是聪慧的女性却学会一点一点接纳这种“笨拙”与“木讷”,将之转化成定睛于己的专宠。 许多传统夫妻的爱恨也是无声的,父母的沉默与隐忍,总是一体。 老一辈很少说爱 老一辈很少说爱,却在一碗饭、一件衣里,把情意织进了日子。爱情在他们那里不是有声的表达,沉默也非空洞。 [vip_content_start] 他们细细品味枯燥并安身其中,不追轰轰烈烈的事。润物细无声这种老派含蓄的爱,在呱噪又轻浮的现代,早已变得稀有,多数人已看不懂。 爸妈这些自成一格的搭配,我们看着虽然无奈,但在花蝴蝶乱飞的荒乱世界里,却沉淀着他们的不慌不忙。 孩子为父母两边着急 身为孩子的我们,总爱周旋父母之间,左右调和,不禁地扮演情感协调者。但若能穿越时空,或许我们能见证在几十年平静无言的光阴中,父母早就学会了怎么彼此迁就与共存。 而孩子为父母两边着急的样子,也是对爱的执着和努力。 一方面,我们深知自己的努力或许是徒劳的,因为时间早已刻画了父母之间的爱情深度。但这份挣扎,是美丽的,了解自己的无力,却依然愿意尝试把父母带往美好的爱情天地。 在这份“明知无用却仍愿尝试”的情怀里,也藏着孩子的期待与无声的美意,折射出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相连的温暖情结。 两代人之间,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人生不同的信念,也常常因为善意而给予彼此指点。 然而不请自来的指点,总不经意沦落成指指点点。一家人之间最美的支持,应是欣赏而非试图改变。学习相信,我们的父母并不肤浅。 无需把现代感注入父母爱情 中间人,我们这一代的爱情如夏花绚烂,但老一辈的爱情不张扬不热烈,如秋叶静美。 无需把现代感注入父母的爱情,只要默默欣赏他们特有的爱情风景,这或许就是家庭里最美的情感遗产。 下一次起风时,何不闭起眼仰起脸,让阴阳自然替换,我们处变而不惊呢。 主持人上 ■小启: 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尔会跌倒、甚至受伤。《让心亮起来》愿意听你的细诉,并安排辅导机构为你排忧解难。 读者无论在亲子、生活、学习、职场、家庭、爱情、友情、感情、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扰或感到迷惑,都欢迎写信来交流,寻求心灵咨询。 不过,《让心亮起来》并不是一个来函必答,有求必应的专栏。主答机构有绝对权力拒绝答复不宜在报上讨论的议题,或是性质类似的问题。希望读者予以谅解。 来函请寄: 《让心亮起来》负责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博爱辅导中心新山分会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脸书:新山博爱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6-275 9195 工作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 服务收费:半津贴制 如有任何疑问, 欢迎您拨打 016-275 9195
1月前
曾经天真烂漫的我们,会天马行空的畅想长大以后的各种可能。我们不曾设下什么限制,也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在蓝图上不断添加新的构思与色彩,那乱七八糟的路线图看起来就像毕加索的画,我们却乐此不疲。 长大后才发现,光是将工作给完成就花去了极大的心力。生活没有因为长大变得更加自由,反而得学会背负责任,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自由。下班后,连同事约的局都会下意识抗拒。好像聚会只是变相的加班而已。 时下流行所谓E人(Extrovert)和I人(Introvert)的区分,外向的E人在任何场合都游刃有余;I人比较内向,仿佛开口跟别人说话都是酷刑。我却觉得好像没差别,不过是E人的能量比较多,扛得住消耗而已。怎样才可以重新积累那些被消耗掉的能量呢?我发现只要自己一个人待久了,那些耗尽的能量就好像会慢慢补充回去。 下班开车回家,需要20分钟的路程。这段时间安静地开车,将情绪慢慢梳理,那些无以名状的波澜,那些困扰的烦恼,想不通的问题,有时会很自然地得以解决。有些事想着想着就通了,有时候灵感也会突然冒出来,我就会心一笑,看来今晚可以写一点东西了。 安静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是你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空间,而是那个空间只有你,一个人安静地看着书,安静地听着歌。通俗一点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开口跟别人交流。安静非常有力量,它可以让你修复身体流失的能量。抑或者那些不想示人的伤口,会悄然止血结痂然后痊愈。 工作也好,人际也罢,总会猝不及防地将你搞得狼狈不堪。学会利用安静的力量,也许能让你过得没这么疲惫。沏一壶茶,闻着溢出的淡淡茶香,能凝神亦能舒心。我不喜喝茶,却因偶然看到一个伯伯专注地摆弄茶具,那种散发出来的氛围便叫平和。 身边总会有缺乏边界感的人,那一种只想专注在自己内心的时空,总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安静有时显得可贵。与自己的对话,太赤裸,太丑陋,太黑暗。那种剥开伤口然后一针一线缝合的过程,唯有自己能够完成,即使你有伴侣,也无法假手他人。 安静写作是我自己的良方,我总会打开音乐然后开启循环播放,手指就像芭蕾舞者在键盘间跳跃。将情感依附在文字里,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猜想那会是男人的另一种浪漫吧?人生好难,也好容易,情绪转换一下,那个有缺口的杯子就依然是圆的。我们不曾拥有,谈何失去的伤心失落;我们曾经拥有,那就够了,至少曾经的美好会陪着你一直走下去,直到你把它遗忘。 总是弥漫着雾气的车窗,并没有发出呐喊。它就只是安静待着,然后太阳升起雾气散去。一切发生得很自然,我想我们也得学会自然地接受一切的发生,然后安静地看着它的变化。安静存在于每个角落,学会与它共存,也许就不需要用一辈子去治愈那童年的伤了。
2月前
偌大的房里,只有那张双人床上躺着一具躯体。其余的两张单人床则寂寞地等待主人的归来。 趁她们还没回来前,我早就关上灯,闭起眼睛,祈祷自己尽快入睡。 辗转反侧,睡意并未如我所愿贯穿躯体。紧闭的双眼与大脑逆行通往各自的远方,一个努力入眠、一个念念有词:一定要在她们回来前睡着!否则,入室抢劫般的开门声、震动眼球的亮墙灯、还有那个明知答案的问题“二姐,你睡了吗”……实在是令我不得好眠啊! 结果可想而知,静与动,违和也。睡意未来,反倒是那钥匙转动的声音抢先抵达。 糟了,她们比困意更早到来,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只会延缓姗姗来迟的睡意。 我深吸一口气,盖紧棉被,凭着意念在大脑释放空白,试图淡化即将来临的吵杂和刺眼,以及那份无奈,被逼接受与一位女人、两位女孩同睡的无奈。最终,我合上眼帘,催眠着自己是熟睡的睡美人。 踩踏阶梯的脚步声传来,开门声也随之而至。有别于常,这一切都是轻轻地发生。那位开门时似乎还带点犹豫,像是每次靠近我耳畔,道出内心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时的心虚,开头缓缓铺垫、高潮猛然停顿,百般犹豫,似乎在确定无人听见……这扰乱人心的开门声。 担心安宁被打破 这份轻巧早已让我提前包容了接下来的那道刺眼。怎知那位并未开灯,她轻轻地关上房门,像阵风似地掠过床沿,径直走向厕所,寻求角落厕灯的照明,借此换上睡衣。重新适应光亮的不适感并未袭来,好奇心却迷绕心间。究竟是哪室友如此小心翼翼呢?我猜是小妹。 靠着声音推测她在做什么并不难,但接下来来回踱步的声响,果断让我打破意念睁开眼一览这位到底在干嘛。原来她是在调节空调温度——先是拿起遥控器走到我的床边“滴”了一下,再走到角落,借着厕所的灯确定理想的温度,又重返我床沿“滴”了两下。温度准备就绪,她轻跳起身子“啪”一下地关上厕所的灯,便躺在我旁边的单人床,拉起棉被,入睡。一气呵成,甚至不问我是否睡了。 出乎意料,一切都在不受控地发生。 体贴的作风实在不符合我家小妹的性格。若是大脑争气点,从她们回来前就配合双眸滋养睡意,即使她们进了房门,睡眠必会通畅无阻,直至天明。 或许因为这是忙碌生活中,唯一一次提早入睡,得以独自享受静寂的黑夜,却反倒担心起安宁被打破,而胡思乱想,上演了一场没有敌人、只有猜想的独角戏。在无数摸黑进房的日子里,妹妹可能也悄悄改变了。 这下好眠如约而至,我却失眠了。 愧于那先入为主的丑陋,感于那静静长大的妹妹。
5月前
可爱的小男孩穿着泳衣跑到泳池旁,随后跟上戴着鸭舌帽像是他母亲的人,提着游泳圈和手臂泳圈。从健身房落地玻璃窗看到这温馨画面。 搬来新公寓两个月了,第一次踏进这小小间的健身房。左边是整面大镜子,摆放好多不同重量的哑铃,右边则放着一架肩部推举机,正前方是5架并排的跑步机和两架脚踏机面向泳池。4点左右跑步机只剩下一架,刚刚好。 小男孩先是跑向左边,他好熟悉这泳池啊。那方向像是去淋浴的地方。不一会儿,他又跑回来母亲身边,身体湿答答了。他将双手撑开成直线,让母亲将手臂泳圈套上左右手,再把双脚踏进游泳圈里双手扶起,哒哒哒地跑到了右边泳池去,又哒哒哒地跑回母亲身边。看到他掩不住的快乐脸,我也忍不住一起开心,跑起步来突然变得毫不费力。 我想念在家乡的9岁儿子了。周末带他来都是独自一人拿着球在泳池玩。即便我下水陪他玩,他的眼神也像是在找寻一些小玩伴。如果今天他在这里,或许可以陪小男孩一起玩乐。 难得的独处时光 两年前办公室搬迁到城市里,上班天来来回回堵在车龙很耗时费力,回到家所有精力都消耗了,生活素质也变糟糕。后来物色到这间小公寓,拿到钥匙的那一刻即爱上这间小屋。这是我一星期里三天两夜的暖窝。 从家里热热闹闹的环境进入这样的独居模式,小屋子仿佛变很大,像是相机开了广角镜头,照片里的我独自在一个很大很远的空间、某个角落,人变得渺小,感觉甚凄凉。没了电视机的声音,也没有父母亲聊天的声音,更没有儿子问问题的声音,这世界只剩下我;却不可思议地赚到好多个小时,可以安静地写作、画油画。 为人母亲,也是女儿,是媳妇更是太太的身分,有那么多独处的时间是一种奢侈,也很犯规。这想法偶尔闪过,便开始观察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女人背负身分责任,就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慢慢在独处时理清,生活不是别人说你该怎样就要怎样的。此刻听见自己心里的声音,弄懂自己的渴望后,便能用自己所储存的资源,一步步达成自己最深处的渴望。与家人配合调整,原来一切都是可以实现的。 安顿好自己,于是许愿,接下来要把家人也带来一起开启新的生活环境,享受天伦乐。
7月前
9月前
9月前
远智有轻微自闭症。有时候他的行为举止像极小孩,所以我都喊他小智。在年龄上他比我大,但是相处间我难免就成为一个姐姐照顾他,虽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喜欢独处,偶尔喜欢叫妈妈带他出国旅行。小智10岁那年的年终假期,陈太提出要让小智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希望他可以跟其他小孩一样出国游玩,所以两夫妇事前做了很多功课,包括陪他玩过家家,模拟各种在外会遇到的情况,而我闲来参与其中,后来扮演了餐馆老板娘、空姐、海关人员、超市店员等等。 对大人的提问变冷漠 众人面前,陈太只有分享美丽的景点和有趣的经历,绝口不提照顾小智的辛苦,陈太此后一再拒绝出国旅行,我该明白陈太肯定吃了不少苦头。小智偶尔会翻开相簿,要求陈太带他去玩,陈太以各种理由哄骗小智,“等爸爸忙完就去”、“爸爸还没有领年终奖金”、“等婆婆出院后就去”、“妈妈要工作”……陈太一直认为小智就是3岁小孩,很快就会忘记大人们说过的话。慢慢地,当小智的请求遭拒后不怎么发脾气,我想,或许他也有心淡的表现。一年又一年,或许他会知道爸爸领了年终奖金便会添置新家具或电器过年,压根儿没想带他出国旅行。 小智喜欢躲起来画飞机和大海,对于大人们的提问都变得冷漠,独自陶醉他可能再也去不了的地方,就算他再依赖妈妈,这个时候的他也会对妈妈不理不睬。小智比谁都敏感,提醒了我,当对某些人失去信任时,不就是对他所说的话无动于衷吗? 正当陈太也经历同样事情时,我连一句“我想小智的心情也是这样”都说不出,可能陈太不认同吧!在她眼里小智永远跟其他人不一样。 陈太说她终于离职了,她对老板感到失望,心灰意冷,因为老板经常食言,没有年终奖金不打紧,最难应对的是老板喜怒无常,变化多端,谈好5月2日交货,结果4月13日开始施压,希望尽快收到成品。批准年假,突然又说需要加班,造成陈太极大的压力。陈太第一次提出离职,老板极力挽留,不惜加薪留人,答应改善管理方式;第二次请辞,老板故技重施……第三次时,该彻底死心了吧? 不再信任,是逐步瓦解一段关系后无法修补;信任就像小蚂蚁那样一点一点地搬运食物,缓慢地,搬走曾经最好吃的蛋糕,剩下碎屑的回忆。或许小智不知道承诺是何物,所以经常答应不闹脾气后又发很大脾气;或许小智知道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或许我们一样别无他选,只能努力地做个值得信任的人物才能拥有美好而稳定的小日子。 【六日情01.过家家 】李婶家有茶喝/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2.过家家】林强家谈梦想/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3.过家家】美琳家的问题/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4.过家家】小智家建信任/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5.过家家】惠珊家有麻烦/缘希(吉隆坡) 【六日情06.过家家】仍喜欢过家家/缘希(吉隆坡)
12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去年网络流传一则不到一分钟的视频,刘嘉玲与他上T台走秀。明星走秀总是气场十足,我们的梁朝伟不是,他像是小男生被大姐姐带,有些怯场,有点腼腆,似乎在说,咱们快快走完回后台。 看梁朝伟被访问时,话语不多,脸上带着笑意,温文儒雅;但他说,他不懂得扮演梁朝伟。可以演不同角色,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自己? 他说,他没几个朋友。 他说,他玩的运动都是自己一个人。 梁朝伟自己的造型——是一个独处的人,去看海,去滑浪,甚至专程去到伦敦,只为了喂鸽子。人间许多琐碎,那是刘嘉玲的事。 他俩也算匹配。刘说,家里明天就要装修,他衣服叠好装进皮箱,就去了酒店住。刘擅长作这一切事,他不插手世上繁琐。 这次“尚气”是另一次演艺的经历,之前还是刘不断提醒他该回复那边厢的联络。他似乎不急,不急着要拍什么,要跨越什么。 这样的男人,他有他的深情。刘发生了两次人生的大创伤,被绑架裸拍、许多年后又被某杂志刊登其裸照,再次在伤口洒盐。刘说,她的感动是他陪着,他只说,这圈子复杂,不如我们一起退出。他可以丢下他所爱的艺术表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擅长表达自己 还好,没有退出。梁可以演到老。他不在意老,他知道不同年龄可以演不同角色,他并不刻意去保养自己的皮肤、头发,上苍也赏赐他,老得并不快,发际线并不往后移。 快60的人了,无子无女,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只沉浸在所扮演的人物在想什么。陪着母亲吃饭,他说他不知道是梁朝伟在陪着,还是那角色在陪着母亲,这样的沉浸在角色里。 有时我会想,二十几岁的张爱玲在写小说是怎么样沉浸在笔下的角色里,想那人所想的,感受那人的感受,这样的进入状况,又要如何抽身后如常清醒地生活。艺术的快感,沉浸其中,有时回不了神。 张不介意住的环境有吵杂声,这市井声是她的人身与世人同居住,人类群居里的孤独,不那么孤独。以为梁的个性安静,必听抒情音乐,他不是,他戴着耳机听节奏强劲的流行曲;这也希奇——听可以听得那么吵,这反差很大。是不是艺术里有某种孤独,所以外在的声音可以填补心中空了的洞,缺了的口。 梁的人生,如果父亲当年没抛妻弃子,梁朝伟是不是现今的梁朝伟?他的不擅长表达自己,他的不快乐,他的内敛,都与这童年有关。有时候想想,人生的某一击,是不是这样之后,就是那一击……成形了个性,也成形了未来。 喜欢他被击之后,没有像别人一般咬紧牙关的狠劲,他只是静默去到他个人的天地,就如他喜爱在海上踩着滑板,滑着滑着,寻找平衡,浪来抛上他,他顺着浪势滑上,快感非常,姿势美妙,演绎他的电影艺术和人生。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