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热忱

(峇株巴辖27日讯)为点燃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忱,台湾慈济大学再度与大马博特拉大学、华仁中学及佛教慈济基金会峇株巴辖联络处联办“全柔独中生物营”,吸引来自7所独中的52位独中生一起透过实作探索生物学。 继去年首场生物营反应踊跃,今年慈济大学分子生物暨人类遗传学系教授林明德、博特拉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徐慧仪第二度远道而来,一连两天在华中分享主题为“揭开基因体的神秘面纱——微卫星DNA分析与遗传变异的神秘旅程”的生物营。 来自7所独中,包括华仁中学、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新文龙中华中学、笨珍培群独中、培华独中、永平中学及麻坡中化中学的学生一起参与生物营。 慈济峇株联络处今日发文告表示,这场生物营除了有资深的教授带领,在主办及协办单位协力配合下,透过提供场地、实验器材及素食餐食等,一起推动生物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柯慈林:全国共办13场次 慈济峇株联络处负责人柯慈林表示,慈济大学延续去年与马来西亚策略联盟学校的因缘,再结合当地慈济志工的协助,一起推动生物营,从去年马来西亚北中南的3所学校,到今年扩大至8所学校,全国共举办13场次的生物营队。 “这次在峇株区,慈济协助添购部分的实验器材,还有志工也特别为师生提供素食午餐,借此推广素食。” 林明德表示,这次生物营分为两场次,实验器材充足,学生们都有机会亲身参与实作活动,提供更深入的生物学体验,同时也借此机会,在活动中介绍慈济大学,让大家更了解慈大校园。 徐慧仪指出,博特拉大学这次提供实验室,让慈大团队在营队之前进行筹备工作,同时她也协助与相关公司联系,协助支援营队的仪器及设备。 华中校长苏文忠表示,首次的生物营反应不错,今年有赖于各方的支援及配合,再度成功举办生物营,为学生们提供难得的生物学体验。 活动中,各校独中生收获颇丰,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星期前
3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大半夜的,医院需要药剂师干嘛?你们不是在柜台派药而已吗?”凌晨3点,病人家属在医院对着一名药师上下打量。 药师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药师在医院的工作包括提供医生正确用药建议;例如提供合适的用药选择,药物的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潜在副作用。我们会依据病人的病历和医生的诊断,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药物剂型或剂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繁琐又细腻的工作,压力自然不小。 虽然医院的药师很重要,却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常常被夹在“已被定好的政策”和“病人的情绪勒索”之间拉扯着。因此没有耐心等待领药的病人视我们为没有人性,又冷酷无情的慵懒动物。 和国外相比,我国依然有许多人不知道其实医院里没有药师是无法操作的。由于药师的工作不被社会大众了解,导致我们在医院常被人调侃。主要是每天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咆哮和不被尊重—— “你是医生咩?你不是医生,我已经知道怎么吃这些药了……你不要讲解那么多,啰哩叭嗦浪费我的时间!”60岁的妇女对着药师咆哮。(我们的工作就是讲解药物。) “医生开了一年的药单,他答应给我一年的药,你们应该一次过给我一年分量的药。你们凭什么给我一个月分量的药而已?你们是谁?竟敢偷工减料!叫你们上司出来”行动不便的男子对着药师咆哮。(由于提供给病人的药物有限,大多医院都规定病人只能每个月回药局领取一个月分量的药物,但每个区域的医院会有不一样的规定。) 有人真的理解我们吗? “已经了解病人的情况,剂量不用更改,不用一直打电话来确认了!”压力也很大的专科医生回应着药师。(有的病人,尤其是老人家,向我们叙述的病情,和向医生叙述时不知为何会大有不同。药师和医生,双方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通过电话确认病情和剂量,虽然保持着专业,但确实也会有彼此语气不太好的状况发生。) “等了那么久,我还没领到药!你们的工作态度就是懒散堕落!”穿着短裤拖鞋,口罩蹭在鼻子底下的病人对着药师咆哮。(我们蓬头垢面在药局里抓着一大把的药。) “每次你们提供的药都不足够,药物又不是用你们的钱买的,是政府提供的,再给我多一点是会怎样?吝啬!”以为自己在餐厅点菜的女子对着药师“下订单”。(每张药单都会经过至少4位药师的通关检查,分量不准确的状况非常少。) “哈咯,帅哥美女,帮我看看药单上有没写几时回诊抽血?”一个不知道我们是谁的中年男子,大声呼喝着药师。(有一种“坐在柜台就仿佛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的概念,有的病人会问一些跟药物无关的问题。) 当然不是每个病人都无理取闹,那些咆哮或许是被病痛困扰而导致的烦躁。我们理解他们,但有人真的理解我们吗? 我们不是第一线的英雄。但我们拥有专业能力,以在背后帮助大家得到最好的服务与医疗资源。这固然不是什么伟大的工作,日常的咆哮和负面的环境,却能把帮助人的热情打入冷宫。尤其政府医院病人很多,天天面对着恶劣的环境,工作再有热忱的医疗人员也会变得很难坚持下去。 我相信每份工作都会面对难题,能够重新点燃我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的,大多源于病人温柔的一句“谢谢”。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