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深造

2月前
今年的清明节终于成功约上二哥回乡扫墓。一踏上岛上的码头,二哥感叹这样就20年了。这些年来总有各种因由导致二哥无法赴约。沿着码头长廊走向出口,只见黑压压的人头已挤满出口处,“kereta sewa,kereta sewa”的叫唤声此起披落。 “这么多车主要怎样选?”二哥问,“就选他吧!”我说。 “认识?”“不认识,只是觉得他太腼腆,应该不容易招到客人。”我回答。 在去取车的路上,他笑问客从何处来?来工作吗?来旅游? 二哥告诉他我们是回乡扫墓。 二哥太久没回来了,担心路线有所改变,就让我开车。回乡做客的感觉就只能用五味杂陈4个字来形容,二哥比我感受更强烈。毕竟我每年都会冲击一次,也许习惯了。 墓园离码头不远,大约5分钟车程就到了。只是要转入墓园的路口无标志,只能用猜,对游子们是一个挑战,不过还是顺利的抵达墓园。由于渡轮班次的问题,我们只能选择清明节后去拜祭。原以为当天墓园会冷清清,岂知还是挺多人的。还遇上了我小学同学呢!一上山,就从车里望到他,跟他打个招呼,也许车内的光线较暗,他一脸懵懵的看着而已。下车走向他的方向时才给他认出,一阵寒暄后,就离开准备拜大伯公和扫墓。儿童相见不相识,只听到他的孩子问他我是谁?他说是他的同学,“没见过啊?”他孩子问道,“他在外面工作。”我的同学回答。游子的身分让我在异乡做客,在家乡也是客。 遇见岛上的活字典 长幼有序。先拜祭祖母,过后再去拜祭父亲。在拜祭父亲时,一位中年男子向我们的方向走过来。他跟我打了招呼,就问二哥认得他吗?二哥看着我,我说就是他每年帮我们清理祖母和父亲的坟上的杂草,小时候曾经住在我们家附近的。然后,他告诉二哥,在大哥病世的前些日子有见过大哥,但是他没过去打招呼,如今好像有点遗憾。乡音无改鬓毛衰,他说二哥还是老样子。过后就如数家珍地诉说往事和这些年来左邻右里的一些事。这些人和事又重新浮现在我眼前,二哥好像想到了一些已忘记的人和事。他也一一指着那些来扫墓的和坟墓巨细无遗的讲述他们背景和故事。我说他是岛上的活字典,他说他一生没离开过岛。回程时,二哥说站在父亲的坟墓前望向四周,他认识躺在里面的多过站在外面的。“岛已经不是当年的岛了,物非、人亦非、事也非。剩下不变的是您而已。”我提醒二哥。 当年岛上的学生在中五毕业后,要继续深造只有离岛。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们兄弟姐妹和岛上的学子们一样因为深造相继离岛,毕业后都留在半岛完成人生四部曲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回乡都是逢年过节的事了。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父母都不在了,扫墓就成了回乡的唯一理由。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8月前
8月前
(新山2日讯)宽柔中学董事长郑振贤表示,董事会欢迎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宽中毕业生参加“保送教师计划”,到海内外大专深造,由董事会赞助所有学杂费,并在毕业后,根据合约回返母校执教。 郑振贤指出,有关参与“保送教师计划”的宽中毕业生,在完成大专学业后,将根据合约,回返母校执教至少4年。 他解释,这项保送教师计划由来已久,目前,宽中古来分校就有3名宽中毕业生参与保送教师计划,最近有一人甫学成归来。 宽柔中学古来分校今日举行高中部毕业礼,今日共有757名学生高唱骊歌,逾1600名家长受邀观礼。郑振贤是在会上致词时,这么表示。 他说,董事会未限制保送教师就读的大学或科系,有关毕业生可选择到国内或海外大专深造,并自由选择科系。不过,当中,马来文和英文科教师的需求最大。 除了上述保送计划之外,对于现有的教师,宽中也持续提供在职培训计划。郑振贤指出,宽中董事会在这方面已投入138万令吉。 郑振贤强调,宽中三校共有逾730名教职员,每月开销达370万令吉,每年包括花红在内总计4800万令吉以上,开销庞大。虽然如此,董事会仍将继续提升三校硬体和软体设施。 关于协助清寒生完成中学学业,郑振贤承诺,董事会将尽一切力量,持续从各方面帮助清寒子弟,绝不会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境而辍学。 郑振贤在致词尾声,语重心长对毕业生再三叮咛,提醒毕业生一定要时刻记住父母和师长的恩情,语末更清唱歌曲《再见Good bye》的两段歌词,祝福毕业生前程似锦,获全场喝采。 黄慧珠:升学率迈向95% 另一方面,宽中古来分校校长兼新山校本部校长黄慧珠致词时指出,根据升学辅导处对2022年毕业生的追踪,截至11月30日,有88%的毕业生继续深造,而若加上正在申请和决定升学的人数,则高达95%。 黄慧珠勉励学生,只要确立方向,脚步坚定,何时出发不是太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正面思考,端正态度,拿出宽柔精神。 “即使大家不是朝同一个方向出发,但是一定都是飞得更高更远。” 黄慧珠也劝勉学生,继续努力,展现实力,持续在校时的学习精神与热忱,把自己磨练成一块黄金,以便在石堆瓦砾中闪闪发亮,让别人看见。 此外,她提到,曾经有人讨论宽中是不是也应解除发禁。她相信一定没人后悔这6年短发的选择,而她本身就曾这样短发度过6年。 “我从来不怕短发,我只怕我不是宽中人。同学们高三即将毕业,已18岁,应已了解到人生中,争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切切实实的体会,才是真正的意义。 她过后受询时解释,短发是宽中生的特色与品牌,象征整齐和守纪律,校方仍会继续维持短发的校规。 张愫慧:七校友会使命一致 从吉隆坡风尘仆仆赶来新山的雪隆宽柔校友会会长张愫慧致词时表示,宽中共有7个校友会,分布在柔佛、雪隆、槟城、新加坡、台湾、中国、北美州。众校友会使命一致,即在能力可及范围内,为母校服务,并协助学弟妹。 张愫慧恭贺今届高中部毕业的学弟妹,勇敢向前迈进,展翅迎向新旅程。 在毕业典礼上,除了颁发毕业证书和成绩优异奖之外,校方也颁发高三模范生奖。有关6个年段的模范生奖杯和书券奖由雪隆宽柔校友会赞助。 来到更重要的环节,大会进行宽中古来分校第十七届高中毕业生献金仪式,由毕业生代表移交1万5000令吉予母校。 今日出席毕业典礼的嘉宾,尚包括:宽中董事部元老林俊民、第三副董事长拿督陈益昇、总务叶运才、第一副总务何舜成、常务董事童星存、前校长张拔川、宽中至达城分校校长郑美珍、新山宽中副校长陈荭冰等。
9月前
月初先生去了北海道开始新工作,我们又展开了远距离模式。札幌与名古屋距离大约1500公里,跟吉隆坡与曼谷之间的距离差不多。 远距离好难。难在发生事情的时候,对方不在身边什么忙也帮不上;难在失联的时候,脑海里即便上演了万种情节,电话的另一端仍旧处于失联状态;难在难过到不行需要一个拥抱的时候,却只能一个人抱头痛哭;难在什么事情都能一个人扛以后,怀疑还需要对方干嘛…… 幸好,和先生恋爱结婚以来,经历过不少次的远距离,所以这次算是比较快进入状况了。 和先生的相遇,是在大学毕业后。在一起不到两年,就经历了第一次的远距离。当时为了完成留学梦,到台湾深造。得知获得奖学金的那天,我们俩哭成了泪人。后来的每一次离别,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机场是最好哭的地方。 维持远距离,视讯通话和安排见面是最基本的两件事。每天视讯通话是一定要的;而所幸的是,当时有了廉价航空,实现了人人都能飞的愿望,所以到台湾后,每逢暑假、寒假都会安排回马,一年固定回马两次。当时还是男友的先生,一有长假也会飞到台湾看我,然后一起游走台湾。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久别重逢后的激动,让每一次的见面都显得格外珍贵,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候就一起好好玩;不在一起的时候,他努力工作、我努力写报告。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过得特别励志、充实、有方向、有目标。 第二段远距离,发生在婚后。我们俩一块儿从纽西兰打工度假回马后,开始计划结婚。然而,因为适应不了新的工作环境而经历了低潮期的我在此时得到了一个来日本深造的机会。先生能理解我,鼓励我做想做的事,不想我放弃掉一个好机会一辈子在遗憾中度过。于是,出发日本前,我们先签字注册结婚。原本不想跑华人传统礼俗设宴等,但双方家长希望摆酒,于是我先出发前来日本,一个月后,又回马办婚宴。婚事办妥后,我和先生随即又展开了婚后的远距离生活。 两年后,先生决定来日本发展看看。虽然完全不懂日语,但他鼓起勇气放下了马来西亚的事业、家人、朋友,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起初工作没着落,日子非常难熬,但还好慢慢地挺过来了。 又迎来了离别时刻 历经5年时间,我终于完成了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寄了百多份履历,但就是找不到一份在名古屋的工作。最后,在距离名古屋大约370公里的另一个小县市香川找到工作,于是远距离又开始了。为了可以重返名古屋,我可是在新工作开始不到3个月,又开始投履历,还好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后,终于让我又回到名古屋,和先生一起搬进了一间较之前大的房子,看着两人份的家具终于聚在同一空间,感觉特别安心。 但安心的日子过没多久,日元开始贬值,能兑换到的马币越来越少。先生想换份高点收入的工作,我也觉得可以趁早换份更有进步空间的工作。于是换他投履历,努力后摆在眼前的是一个远在北方、印象中一直都是白皑皑一片国度的工作机会。去或不去,这些年来,第一次主动权掌握在先生手里。尽管万般不舍,但我还是鼓励先生可以去尝试看看,不去哪能甘心? 10月底抵达北海道,整座城市映照在红橙黄叶之下,秋意甚浓。陪先生安顿好顺便小玩了几天后,又迎来了离别时刻,而这次泪流成河的地点换成了新千岁机场。 回到名古屋看见先生把他的衣物、用品等都带走了,又断断续续哭了好几天,才终于适应过来,开始利用一个人的时间,看书、看剧、写作、作画等等。 远距离很难,但每一次的相聚也别具意义。下一次见面的行程已安排好,有了期待,日子也就不难过了。
9月前
11月前
在四五十年前的我国,想要进入象牙塔深造的中学毕业生,出路也仅有入学门槛非常高的五所本地公立大学。除此之外,也只有那远在吉隆坡的拉曼学院可以作为学子们另一个升学的选择。 而在当年的南柔区,只有成绩优异的中五生才得进入新山市区那所赫赫校誉的英文书院(English College)升上中六班,然后再以特优的STPM成绩考入大学。 来自一个家境清贫,中五SPM考试成绩并不特出的我就没能升上中六。那时徘徊在十字路口迷惘的我,心存自卑地抱着要辍学不如去读师训的心态,就去到新山拉庆的天猛公依布拉欣师训学院索取师训申请表格。 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的遴选过程后,我并没有到这所师训学院受训,而是意料之外地被派往吉隆坡的班底谷师训学院受训。 机缘巧合之下,这所班底谷师训学院就坐落在著名的马来亚大学的毗邻,害得那时尚未与大学结缘的我,被那羡慕与渴望的心情折磨了好多年。 话说当年新马两国分家,设立在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在策划迁校回来马来西亚境内时,据称先前的计划是要把校园迁来柔佛新山,新的校址就是接近天猛公依布拉欣师训学院的拉庆区。 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了何故起了变卦,结果是搬到吉隆坡接近八打灵再也的班底谷。所以到了最后,我始终都没有与拉庆的师训学院或吉隆坡班底谷的马大结上什么真正的缘分。三年师训后,我也就被派往砂拉越执教了好几年。 几十年就那么的一晃就过去了,少年头也都变白了。而我每次路过拉庆的这个地方时,当我从车上望向天猛公依布拉欣师训学院的校门时,我总是逃不过那种莫名的失落与遗憾!
11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