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求职骗局

6天前
5月前
(新加坡9日讯)以为一周可赚1万8000新元(6万1200令吉)“佣金”,单亲妈妈坠求职骗局,痛失8万零900新元(27万5060令吉),10年积蓄化为乌有。 《新明日报》报道,李女士(化名)受访时指出透露,她自大女儿出世后成为全职妈妈,至今已长达5年,目前二女儿4个月大。 她说,她离婚后,主要依靠父母的资助和前夫的赡养费生活。两个月前,她开始找工,在脸书看到一家公司正在聘请营销部职位后上网查询,找到该公司网站,也看到其脸书专页贴文有100多则留言。 她之后透过WhatsApp与一名叫做“Ivy”的人取得联系,对方告知,工作简单,只要在网上下单,刺激销售,所订购的物品包括居家用品和衣物。 “Ivy还说,只要完成60笔订单,便能取回所有资金以及20%佣金。” Ivy之后让李女士体验工作,两天内存放1000新元(3400令吉),然后就收到1200新元(4080令吉)的酬劳。 尝到甜头后,李女士开设账户继续完成订单,并按照“公司职员”的指示,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她说,投入的每笔数额介于200至5000新元(680至1万7000令吉)之间,完成40笔订单后,她一共投入8万9796新元(30万5306令吉),积蓄几乎已见底。 而就在她以为一星期就能赚取1万8000新元“佣金”,加上投入的资金,共能拿回10万7700新元(36万6180令吉)时,对方却要求她支付6000新元(2万零400令吉)费用,以取出所有资金。 “我很讶异,告诉职员没钱了,还有两个孩子要养,但对方坚称,要提出大笔数额就得支付银行授权费。” 她事后向Ivy投诉,但对方称也是受害者,并表示其丈夫已报案。但李女士认为,Ivy很可能参与了这个骗局。 “公司职员又说,因为有人报警,他们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了,要求我支付8000新元(2万7200令吉)来‘解冻’账户,才能拿到钱。” 她不再相信对方,随后报警。警方证实,案件正在调查中。
7月前
8月前
1年前
(新加坡21日讯)求职骗局受害者接到警方通知才惊觉被骗了5000多元(新币,下同),令他顿时陷入崩溃。幸好警员察觉受害者情绪不妥后,立刻上门查看并救了他一命。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本月19日发文告说,反诈骗中心与联昌国际银行、星展银行、汇丰银行、华侨银行、渣打银行和大华银行自11月14日至17日展开联合行动,分析了90多个银行户头的资金流向,这些户头都曾出现在投资和求职诈骗的报案中。 在投资诈骗中,自称是金融专家的骗子一般会通过社交媒体与受害者联系,介绍投资机会。一旦坠入陷阱,受害者就会转介给“投资专家”,再以轻易就能获利的承诺诱惑,要受害者把钱转到指定银行户头。 受害者最初会从“投资”中赚取微薄利润,让他们相信这是合法且有利可图的。接着,他们会接到支付行政费用、法律费用或税收的要求,在他们支付更多钱后,骗子就音讯全无。 至于求职骗局的受害者,他们一般会受社交媒体平台和聊天应用的招聘广告诱惑,误信可以从中快速赚取现金。 骗子随后称为了提高销售数据或改善企业评价,要求受害者在购物平台上订购商品或为企业评价,并把钱转入指定的银行户头获取任务。 起初受害者会收到全额报销和一笔可观的佣金,当涉及金额越来越大时,骗子就失联。 反诈骗中心也和7个警署及银行合作,联系把钱转入这些户头的受害者。 在4天的行动中,共联系超过1100人,告知他们可能已落入骗局,建议他们不要再进行任何金钱转账。大部分受害者在接到警方提醒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成功取回150万元 根据文告,警方成功取回超过150万元,并避免这些受害者蒙受逾510万元的损失。 在其中一起个案中,警方通过电话联系一名求职骗局的受害者。 由于这笔钱是受害者向朋友借来的,他意识到受骗超过5000元时,情绪崩溃。 警员在电话中察觉到受害者情绪不对劲后,立刻赶到受害者的住所查看,及时阻止他轻生。 警方提醒公众,提防社交媒体平台或聊天应用的招聘广告,提供高额佣金的工作往往都不是真的。公众也应该避免转账到陌生人的户头或虚拟货币账户。 另外,高回报的投资都面对高风险,在做任何投资前,应该向有执照的财务顾问咨询。 警方也提醒公众,不可让他人使用自己的银行户头或手机号码,若是涉及其中,也会被追究责任。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