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柔佛古庙

3天前
3天前
3星期前
1月前
2025年柔佛古庙游神即将来临,这是新山一年一度的盛事,民间传说,柔佛古庙游神游完后,华人新年才算过完。 柔佛古庙在新山华人心目中地位崇高,一路来有许多极富传奇的故事,引人入胜,把它们记载下来,可加深人们对这项具有156年历史的民俗庙会的认识。 陈玩全老师,祖籍潮安桃李,1949年出生,今年75岁,土生土长的新山人,宽柔中小学毕业,赴台湾成功大学深造,回来后任教于宽中数十年至退休为止。 他也参与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曾任青年团总务、副团长与团长。 难能可贵的是,教学之余,陈老师毅然参加华团工作,在新山中华公会属下柔佛古庙服务了12年。他是在该庙启动新的管理系统后加入工作。 柔佛古庙新旧之别,在于旧的庙务全由“地宫”一人负责。自有古庙以来,即采用这一制度,其实,这也是早年本地庙宇惯用的管理办法。 不过,陈老师说,柔佛古庙与众不同的是,自1948年起,就有一个古庙管委会肩负庙务工作,只是他们没有负起职责,把工作全部交给地宫。 1991年12月29日凌晨,柔佛古庙山门被推倒,期间经过多时的论争后,新山中华公会决定在古庙原址复修,1995年完成,一个新的古庙管委会才正式产生。 新旧管委会有很大的不同,此时废除了地宫,新管委真正担起工作,各委员各司其职,主席为张明义、总务赖文德、财政拿督田德源,委员36人,之中不少是当时各华团的中坚份子,陈老师也是委员之一。 修复后,焕然一新的古庙与之前的柔佛古庙最大的不同,诚如陈老师所说,告别了之前的脏乱、庙内近乎漆黑一片,以及令人窒息、眼泪不断流下的情况。已故丹斯里郭鹤尧一度直言,古庙内垃圾堆积如山。 [vip_content_start] 新管委会就任后,决定改革古庙的运作,推行下列新措施: 在与五帮商讨会后,决定模仿中国庙宇的措施,严禁庙内点大香及信众持香入内膜拜,这一措施持续至今。 不过,这一措施有一反效果,庙内悬挂的匾额,易被蛀虫蛀坏(因没有香火),为防止这一现象持续发生,遂把部份匾额移入特设古文物室内,同时也安置旧的香炉、神像等,以便统一展出。 请专家简化不易理解的签文,中英对照,放在签文的背面,一目了然;免费供应香枝给善信在庙外点燃,增设香油乐捐箱及油灯。 回忆过往的古庙,陈老师说,一年之中有两次不关门,一在除夕夜,二在元宵夜。除夕11时起不关门,意在让善信抢先插上头炷香,取得好运;元宵节不关门,意在让善信接元宝及大桔。 身为老新山的陈老师,接著追述了古庙的部份传奇故事。 据老一辈的传说,依风水古庙地下埋有4个字,其含意即在教导人们要安居乐业,不要梦想横财,其意思很清楚,求横财者切莫进来。 在古庙复修之前,山门很小,可是游神时,神轿出銮或回銮,护轿者人数虽众多,但依然进出自由,陈老师指出,据民间传说,此得力于神明之相助。 家有白事者,切莫进庙,否则或有不测事件发生。 之前庙前有一塔楼,供善信焚烧金银纸之用,早年乡亲们如有接获家乡乡人寄来的家书,读完了即在塔里焚化。 此多为早年新山华人民间的传说,是耶非耶,老一辈一再相传,由此足见柔佛古庙在新山华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3月前
治史之道,一切以真为准,所谓真,即要有真凭实据,如出自政府档案局的资料、大专院校、会馆、庙宇的珍藏文物或名家经得起考验的史书等,总之,文中要有值得信赖与可靠的出处。 同时,还须以眼见为实,置身之中,有所接触,常有利用,而非道听途说,听乎想像,以讹传讹。 史学的争论文往往就因有人善以编造故事,混淆黑白,以假弄真、强词夺理而引发。 治史工作,是一项良心工作,应向历史负责,以免贻弄今人,祸害后人。编造与杜撰的历史,是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或许能误导他人一时,但不能一世。 真实历史,终究会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庆幸的是,新山史学界经多年的努力,经已澄清及纠正了不少被扭曲及被误导的历史问题。 新山的华人史,如从1844年算起,至今也只有180年。 新山的华人与飘洋过海到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样,都因祖籍乡多灾多难、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被迫流离他乡,走向海外。不过,我们的先人,稍为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们是从一水之隔的新加坡,在天猛公的安排下,沿地不佬河直上,到陈厝港拓荒垦殖,开始新的生活。 他们与其他华人不同的,全是名正言顺结众而来的义兴公司成员,新山华人史由此掀开新的一页。 而这批先人及之后而来者,大部份是下层的劳动阶层,受教育不多,没留下文字记载,因此当年拓荒的事迹,只能依靠少之又少的官方档案及一篇事隔多年出现的民间报导。 目前,能证明华人于1844年踏进新山的,就是一张于1844年10月22日发给陈开顺的港契。这是柔佛州史上第二张港契。 另一史料,就是潮籍人士李馨于1950年刊登在《马来亚潮侨通鉴》特刊,由他书写的一篇名为《柔佛潮侨概况》。 在华文史料上,这是第一次由他提及陈开顺之名及诸先人在陈厝港拓荒垦殖的事迹。 本文部份文字,被著名英籍史学家特罗基看中,选刊在他的名著《海盗王子》一书中,中译本《天猛公与柔佛及新加坡的发展1784-1885》由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出版。 这有力的确认了,在新山史上,华人确实在1844年来到陈厝港,并肯定了有陈开顺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 陈开顺的真实性还在于,现今新加坡漳宜路普照禅寺内收藏一座他的神主碑,神主碑内列有陈开顺在义兴的职位、祖籍及生死日期。 2020年,消失了近35年的陈开顺墓碑,在笨珍被发现,再进一步佐证了历史上真的有陈开顺其人其事。 他的墓原立在陈厝港近邻,老一辈的居民在儿时,都知道有这一座老墓,但因墓碑只有贞国没有开顺之名,村民都不知道它的的真正来历。 墓碑所在之地,上世纪80年代,因要发展屋业之故,发展商乃聘请拾金人协助把坟墓迁移,后来就阴差阳错,墓中部份遗物被移葬至乌鲁槽华人义山,墓碑在无法打碎后,被拾金人收藏在笨珍工作坊内。 在与神主牌相互确认后,肯定了其陈开顺的身份,他的墓碑即被移回陈厝港灵山宫内。 在完成立碑后的圆坟仪式上,获得柔佛苏丹送上花圈致意,这奠定了陈开顺的新山开埠人地位。 目前陈开顺墓碑收藏在陈厝港灵山宫内,他的新墓则立在新山绵裕亭之原。 以神主碑及墓碑等文物,确认与还原一位历史人物,这是最成功一个典范。 但陈开顺是人,不是神,其在新山13年期间(他于1857年逝世),华文史料也以史论史,只列他为候明义士、新山第一任甲必丹、协助敉平麻坡叛乱。他的其他神勇故事,如战死等就不知从何而来,历史不能这样任意编造,必须有根有据。 柔佛古庙是不是有碑文,一直是一个谜。而如今史学界大体上认为,它创庙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 这是依该庙内现拥有两件历史最悠久的古文物作为依据,其一是匾额《总握天枢》,由中国潮州众弟子于1870年敬立,另一古钟,由惹呀坡众弟子于1875年合敬。 在没有碑文情况之下,这是忠于史实,也许是最可行的一个办法。 文物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宽柔学校创校于1913年,之前有育才学堂及其他学垫,百年前的华文报都有详尽的报导,如1913年2月《振南日报》的“宽柔学校开幕志盛”,文中报导了当天开幕盛况;《南侨日报》也在1913年2月17日,刊出一篇解释了何以要设立宽柔学校之原因的文章,标题是“柔佛宽柔学校之可喜”,文中指出:“教育普及,为今日第一要图,柔佛一地,尙无学校,以故该地华侨子弟之志切求学者,莫不有向隅之叹。现该处侨商,以该处华侨子弟甚众,若不设立学校以谋普及教育,何以端蒙养而植人才,故特设立一宽柔学校。” 宽柔于1913年,从无到由众侨商商讨后设立的史实,从这篇报导中,不是可以清楚了解吗? 柔佛一地,柔佛是当年新山的通称,一句简单的“尙无学校”,反映了当年新山华校的实况。 这是距今101年前的一位新闻记者,在新山现场的所见所闻而写下的一篇评述,它不是比101年后的今天,书写当时有天猛公设立华校,有所谓的私立宽柔,更令人有真实感 吗?若当时真的有这类学校,何以当年华文报不抢先报导,这不是比1913年设立的宽柔更令人振奋吗? 让当年华文报“讲话”岂不是更好!
3月前
5月前
7月前
12年前,新山迎来了的前来表演的第一支祖籍乡英歌舞队。 这支来自祖籍乡的英歌舞队于2012年2月13日开始,在柔佛古庙游神盛会上亮相,这距离第一支来自泰南的英歌队于2011年6月26日,参与由柔佛颍川陈氏公会在陈旭年文化街主办的“颍川之夜”庆祝创会50周年,已是250天前的事,又与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于今年6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决定成立在地英歌舞队,相距了12年了。 无论如何,迟来总比没来好。 于距今12年前,踏上早年被誉为“小汕头”,后来依然是潮人聚居地的新山是一支名为汕头潮阳后溪英歌舞队,当年舞队此行的全部费用计100万人民币,全由汕头市政府赞助。 这次柔佛潮州八邑会馆赴汕头学习取经的武术团,亦蒙潮阳后溪英歌舞队诸同人热烈的接待与授艺,这诚是历史因缘际会撮成的一件美事。 当年远道而来的这支英歌舞队是一支老中青结合,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队伍,全团共有武者72人、鼓乐手15人及10人为工作人员。 全团年龄最大者是81岁的杨卫,他是英歌队的传承人物,他最大贡献是开创出适合广场表演与舞台艺术的的新套路。 另一位是年约67岁的林忠诚,他是汕头市英歌舞队队长。他们在接获出国表演任务后,每星期六下午及每天晚上就加紧训练。 该队于2006年获中国国务院宣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山表演期间,该队在柔佛古庙众神出銮到行宫及夜游时,以气势磅礡,雄壮威严的歌舞表演,深深吸引了沿途围观及驻足观看的千千万万新山市民的眼球,并引起大家高度的兴趣与共鸣,毕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如此就近亲睹这支高水平的民俗表演歌舞。 该团的表演是根据水浒传吴用智取卢俊义的故事改编,团员还特地在陈旭年文化街红楼举行英歌舞图片展及在街上表演。 在展览会开幕仪式上,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红致词时指出,这次是潮阳英歌舞队首次出国交流,希望借此提高这民俗文化的层次,也为新山与汕头市结为友好城市付诸行动。 时任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泰昌博士指出,潮阳英歌舞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合的是,柔佛古庙游神亦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喜上加喜。 他说,汕头与新山签署结为友好城市后,汕头政府特别出资百万人民币,资助汕头潮阳英歌舞队前来参与柔佛古庙游神庆典,意义重大。 新山与汕头是于2011年11月4日签署结为友好城市。  
10月前
(新山8日讯)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成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支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义兴英歌舞队,希望让潮汕英歌舞这项独特的传统文化在本地发扬光大。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青年团署理团长兼武术团主任罗培文在今日表示,武术团于今年5月30日至6月4日期间,她与武术团总教练杜华率领上述歌舞队,前往中国汕头市潮阳区进行为期六天的英歌舞考察,其中年龄最小的考察团团员年仅11岁。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今日召开发布会,罗培文在发布会上披露上述消息。 一同发布新闻者还有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黄木祥、署理会长郑达洺,三位副会长李富新、孙彦彬、黄志耀与陈壮和,总务洪来腾、副总务李宏毅、文教主任许量智、董事李霖赐、妇女团副财政苏丽仪、青年团团长罗健宏、副团长李富文、总务徐鑫泉、武术团总教练杜华等。 罗培文说,根据当地政府的数据,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义兴英歌舞队除了是马来西亚第一支,也是世界第一支前往潮阳学习英歌舞的海外队伍。他们这次前往潮阳学习潮阳派英歌舞,而泰国的英歌队属于普宁派,是由早期前往当地的先贤流传下来。 她指出,考察团此次主要向潮阳区3支英歌队学习,后溪英歌队主要教授脸谱和服装、古帅英歌队传授了基础槌法和阵型,以及龙井忠精英歌队传授敲击与鼓乐,这三个项目就是组成一个英歌队的主要核心。 “在考察团回国并与董事会商量后,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义兴英歌舞队于6月6日正式成立。” 她补充道,英歌舞队将于今年8月在柔佛古庙举行成立仪式,接下来很快会开始训练,有兴趣学习英歌舞的民众可以联络秘书处报名。 总务洪来腾表示,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接下来更大的任务,就是要让刚成立的英歌舞队成为一支卓越及优秀的英歌舞队。除了招生及确保队员们努力训练,董事会和英歌舞队负责人也需要安排协调训练场地以及时间。 “成立英歌舞队除了任务繁重外,也需要相当多的资金。英歌舞队的其中一项主要开销,就是需要添置鼓、鼓槌以及服饰。而完整的英歌舞有108位表演者,这也意味著需要108套表演服饰。” 他希望社会人士以及会员能够热烈响应报效英歌舞服饰,一套服饰是1000令吉,如要指定报效特定人物角色的服饰,一套则是2000令吉。 副会长李富新补充道,柔佛古庙游神于2012年首次邀请后溪英歌队前来表演,近期潮汕当地也在大力的推广英歌舞,所以会馆也不落人后将这项传统节目带回来马来西亚。 他说,英歌舞表演需要有扎实的武术底子才能驾驭,他因此呼吁想学习英歌舞的民众加入会馆的武术团,并期待在明年的古庙游神能够有大型的英歌舞队表演。 他希望8月的马潮联会上,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义兴英歌舞队能够成为第一个本土英歌舞队亮相,并呈现迎宾表演。 副会长孙彦彬指出,英歌舞在中国潮汕地区已经有400至500年的历史,最初是中国北方庆祝丰收的舞蹈,过后经过元末明初的动乱时期就演变成带有民族性自我保护及凝聚力的舞蹈。随著时代演变,英歌舞也加入了水浒传108好汉的民间故事人物元素及面谱。 “但是英歌舞的精华很大一部分来自武术,而演奏的乐器也是潮州大锣鼓的一部分。所以英歌舞可以说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 他说,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将英歌舞带回来本地并不是跟风,而是希望继续挖掘与传承潮汕先辈在下南洋时,无法带过来的传统习俗以及活动。 武术团总教练杜华补充道,此次跟随考察团前往学习英歌舞的团员,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的队员,这显示英歌舞其实是能够普及并且适合各个年龄层学习,而不是局限于只有年轻人才能学才能跳。
10月前
(新山13日讯)依斯干达公主城国会议员刘镇东鼓励乡团与学校及教育部合作,将方言学习带入华校,打破华校禁止说方言的迷思,因为“多语多学”将百利而无一害。 刘镇东指出,推动乡音和民俗是非常重要的,但若要长期推动,乡团需要跟学校结合,以打破华校不能说方言的迷思。 刘镇东昨晚在新山柔佛古庙,为《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主持闭幕致词时时,提出了以上建议。 《三月初三锣鼓响》是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主办,柔佛颍川陈氏公会、新山镇安古庙及柔佛古庙管委会协办,活动从10日进行至12日,内容琳瑯满目,包括了延续百年的元天上帝参拜祈福仪式、潮州美食街、潮州酬神戏、儿童庙会和潮州童谣朗诵比赛等。 他说,也许是80年代受到新加坡的影响,本地华校为了鼓励学生讲华语,禁止学生说方言,而他也犹记得当时说方言还会被老师打。 他认为,然而,随著时代变迁,如今语言要尽量多学,而且学越多越好,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学校便是一个最好的推广平台。 “大马是一个各种文化和语言汇聚的地方,所以应该鼓励学生们尽量学。” 他透露,自己虽然是客家籍贯,但在家里却用广东话与家人沟通,上了中学,更是“厚著脸皮学福建话”。 他续指,他第一次当选国会议员时是在槟城的升旗山,当时所学的福建话正好派上用场。因此,不论是学习华语、英语、马来语或方言,他的意见就是“多学无害”。 活动工委会副主席陈泰明致词时透露,甲辰年的《三月初三锣鼓响》获得了相当不俗的反应,这是多年来肩负传承文化重任的会馆乐见的成果。 他希望来年活动能精益求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周平则提醒,活动的结束意味著反思的开始。 “我们不能‘卖花赞花香’,总要反思工作做得怎样?而大家给的‘分数’最重要。” 上述活动出席者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五帮会馆代表;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李富新、总务洪徕腾、财政黄志耀等,工委会主席是罗培文。                      
12月前
近期脸书近相继跳出新山已故耆老丹斯里郭鹤尧早年的两张旧照,一是郭老与众新山华社领袖在维修前的柔佛古庙内,在众神明前跪下祭拜;二是他第二次被绑架时,在新山华社齐声吁请绑匪释放郭老之时,一张张贴在新山各角落的海报。 这两张事关郭老旧照的出现,在脸书引发了回响,不少人留言或点赞,这说明了已永远离开大家将近12年的郭老,其形象仍留存在众人的心目中,大家并没有把他给忘了。 笔者提起这件事,事因郭老在生前常私下一再说出这样一句话:“人死了,超过3年后,除了至亲外,人们会逐渐的把他给忘了。” 郭老也曾向笔者说过这句话,然而笔者一向都认为这句话过以偏颇,以偏盖全,与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实不符。 优秀的中华文化,不是有“名留千古”与“遗臭万年”,给好人与坏人盖棺定论的成语吗? 好人,凡有功于国家与民族的好人将“名留千古”,让人永远怀念;凡从事的工作有损国家与民族重大利益者,一向会被“遗臭万年”恶名唾骂。 郭老绝不是去世后3年就被人遗忘了的华社元老,因为他一生做了不少有功于国家与华社的好事,为大家树立向他学习典范。 这两张旧照,就足以解读郭老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旧照之一的郭老,事因当时建议接受政府赔偿,迁移柔佛古庙不被接受,毅然辞去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一职。 然而,他与多数从事华团工作者不同,不是一辞职就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不回头,或反唇相讥对着干,没完没了。反之,他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而且以实际行动继续与大家同在。 从这张旧照中,即可见到他与接替其会长职位的曾振强及其他五帮会长及代表一起跪拜的画面。 在古庙进行提升维修工程期间,郭老时不时会去视察并提供意见。 焕然一新的古庙,于1996年复修竣工举行酬谢神恩大典,郭老一样出席,这还是郭老经两次被绑架后重回华团工作后发生的事。 图片之二的郭老,是他于1987年第二次被绑架禁锢时,张贴在新山各角落,吁请绑匪释放郭老的海报,为数2万张。 郭老先后于1984年及1987年被绑架,类似事件不仅在马新两地未有先例,而由此掀起的声援运动规模之大与号召力,更是史无前例, 当时除了张贴海报外,还在各华文报刊登寻人广吿,一些会馆在会所外张挂横幅,宽中及宽柔五校师生多次聚集在学校大草场要求绑匪放人。 由此也反映了郭老当时声望之高及深得众人之爱戴。 两次被绑架,郭老吉人天相,最后平安归来。第一次是家属付了赎金后,让郭老在吉隆坡惹兰端姑阿都拉曼后巷脱绑;第二次是在警方精密策划下,冲入匪窟一举歼灭6名在场的绑匪后,成功救出郭老。 在饱受这两次经历折磨与惊吓的不自由生活后,郭老依旧活跃于新山华社之中。 郭老于1989年再度复出,中选为新山中华公会会长,1990年出任南院第一任董事长,1996担任宽中董事长。 2002年12月,郭老掏出100万令吉,以黄羲初之名义,捐献给宽柔基金会。 2004年,郭老出席 【郭鹤尧传】的推介礼,此书是由陶德书香楼为他出版。 郭老于2012年10月13日逝世,享耆寿96岁。新山华社为他办了一场最壮观 、最庄严、最盛大的葬礼,这是对他一生最完美的总结,也是新山华社对他最大的敬意。 12年过去了,华社开展纪念或表扬郭老的活动,荦荦大者,计有下列3项,由此说明华社从未把郭老忘记。 一:2016年,宽柔校友会制作与放映【附耳倾听郭鹤尧】纪录片,廵回演出并举行展览 ,让更多人了解郭老。 二:2016年,郭鹤尧获颁得第三届【陈嘉庚精神奖】,肯定他的贡献。 三: 2020年,宽柔基金会与柔佛董联会联办第一次【郭鹤尧精神奖】活动,推广郭鹤尧精神,此项活动进行至今已进入第4届。 世上无完人,概括郭老的一生,他是新山华社一个足以名留千古的华社耆老。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12月前
经有154年历史的柔佛古庙,史料上能找到的庙祝共有3位,他们是陈锦松、刘亚娇及陈得心(九嫂)。 所谓庙祝,就是受托管理庙内一切香火事务的人,他们有的是受庙宇信徒或管理委员会之托,平日协助维护庙宇、奉祀诸神明等工作。 庙祝又称庙公、庙婆,如详分其职责,还包括了祭祀、庆典、敬茶、更换鲜花鲜果,有些还要帮忙解签诗等。 “庙祝”一词,早见以【水浒传第二回】:[你可今晚去,吩咐庙祝,教他来日早些开门].。 马新两地的华人庙宇,迄今不少仍由庙祝管理。 创建于1870年代的柔佛古庙,理所当然,一样有庙祝,但他们是谁,由于史料匮乏,时至今日,才知后期的3个人。 最先找到第一个庙祝是陈锦松,他的名字出现在由已故文史工作者吴华编篡的【柔佛古庙专辑】,页107,《游神盛会丰收的庆赛、古庙掌故之五,洪细俤口述》一文中,现摘錄如下: “由于小时候洪先生的父亲常带他到古庙上香,,所以古庙便成为洪先生幼时的娱乐场所,当时在庙祝陈锦松的房内还养有金鱼。” 原来柔佛古庙这位庙祝当年住在庙内,至于其他事情,文中并没有记载。 柔佛古庙是一个稍为与众不同的庙宇,它没有碑文,创立年代以1870的匾额及1875年的古钟两件文物为证,确认它立于1870年代。 柔佛古庙是我国仅有的一两间以地名命名的庙宇,它原是玄天上帝庙,围墙与山门立起来后,又名为柔佛古庙,一庙有两名,殊属少见。 1991年12月29日,发生该庙山门被毁事件,华社哗然。它的庙地据现任国家元首依布拉欣陛下所言,是苏丹阿布峇加赠送,它还是我国仅有的一间以其游神庆典,获颁为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遣产,目前正与潮州青龙古庙谋划申办联合国教科文之“非遗”事宜。 该庙的历史曲折、复杂、多姿多釆,之有3位庙祝,一样有其故事。一直到近日现任柔佛古庙IT组主任洪济胜现身说法后,才有一个较清晰的轮廓,诚如他所说,这全因机缘巧合。 原来【柔佛古庙专辑】书中的庙祝陈锦松,是他的外曾祖父,刘亚娇是其外曾祖母。在陈锦松离世后,刘亚娇接替其工作。 洪亚九是他的祖父,他是新山知名的新华美运输公司股东,而其祖母陈得心(九嫂)是在曾祖母刘亚娇逝世后接手庙祝的工作。 1996年古庙复修完毕后,庙务改由一个名为柔佛古庙管委会负责。 洪济胜继说,陈得心的长子与长媳,就是他父母亲洪永平与苏玉兰,他们在直律街古庙前经营发兴香庄。 其实,该委员会早在1948年即已成立,但实际庙务工作全部交给庙祝,这情况一直到1996才改由管委会处理。 第一任管委会正主席是陈世珍,他是前柔佛颍川陈氏公会总务陈鸿达的祖父;现任主席是拿督张学禄,其父亲是新山华社元老拿督张文强。
12月前
以新山中华公会长何朝东为首的潮州访问团,于3月3日柔佛古庙甲辰年游神活动结果后翌日即前往潮州访问,也已于6日回国。 一行人此行主要任务是受邀出席由青龙古庙主催的“2024潮州青龙庙会巡游活动”,借此加强柔佛古庙与青龙古庙,于11年前建立起来的互动与情谊。 据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受询时表示,事后该会与潮州市湘桥区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签署了《关于联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协议书》,为此行写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柔佛古庙与青龙古庙虽处各一方,远隔犹如天海各一边,但自2013 年以来,在双方多次互动下,关系益加紧密。 著名潮学学者黄挻曾撰文这么指出:“实际上,青龙古庙活动的恢复,因由于思想观念上大环境的改变,但更有赖于一种特别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就是新山柔佛古庙游神信息的传入,和这几年新山与潮州之间密切而频繁的文化交流有关。” 他接著认为,“新山柔佛古庙人神同乐嘉年华会,应该成为青龙古庙文化样板。青龙古庙必须好好学习柔佛古庙嘉年华会的文化创新观念和文化产业化观念,才可以越办越好,才能够办成潮州文化的名片。” 这是对柔佛古庙游神明活动的最高推介与评价,也道出了青龙古庙2014 年再度复办巡游的由来。 2011年开始,柔佛古庙的游神盛况经潮州电视台及其他媒介的传播后,在原乡引发极大的震叹。原来古老的民俗传统,也能搞到如此兴旺。 2013年5月9日至16日,一支由16人组成的“潮州王伉传统文化(青龙古庙)研究会”新马泰访问团第一次踏足柔佛古庙参观与交流,这是2年前潮州电视台播放柔佛古庙游神盛况的反响,也标志两庙关系第一次的互动。 新山华社投桃报李,随后也积极给予反应。同年的7月,一支由新山中华公会、柔佛古庙及柔佛潮州八邑会馆组成的访问团,在时任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拿督陈联顺率领下前往潮州,并与青龙古庙联办一场“青龙古庙与柔佛古庙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在潮州主办类似游神活动交换意见,当时官方有派代表出席。 同年11月,好消息传来,潮州市政府开放绿灯,允准青龙古庙2014年复办名为“文化踩街”的巡游活动。 2014年农历正月廿四晨早,一场在新中国成立后停办了64年的“人与神合而为一的文化大汇演”,在潮州市长达10公里长的街道上演,历时4小时,最后结集在潮州市人民广场,沿途约有30 万人观赏。 新山中华公会、柔佛古庙及柔佛潮州八邑会馆的标旗,在游行队伍及人民广场中迎风飘扬,万众瞩目,成为全场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这是新山华社莫大的光荣。 2019年,新山中华公会暨五帮主辨了一场“祖籍乡之旅”,在行程中,在潮州参观期间,到韩江边的青龙古庙参加祈福活动。 当晚一行人,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五帮会长及代表在隆重简单的仪式中,向主神安济圣王虔诚祈福结束后,众人喊:“兴”、“兴”、”兴”;“发”、“发”、“发”;“顺”、“顺”、“顺”。 上述口号,除“顺”之外,是柔佛古庙活动最常见的景观,非常激动人心。而当晚出现上述情况,应是该庙历史上首见,这也是该庙自2013年与新山华社首次来往互动后擦出的火花。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右)、柔佛古庙管委会主席拿督张学禄(左)与青龙古庙代表谢松青在晚宴上互赠纪念品之影。    
1年前
(新山2日讯)柔佛古庙众神巡游活动,因人潮拥挤出现各种状况,一个晚上下来预计有至少30人受伤或突发不适,另7人则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红新月会新山区会游神活动值班负责人蔡烈昌今日受询时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该组织于昨日的众神夜游,一共出动约70人根据游神路线分布在各处值班。 他说,从昨日下午5时至今天凌晨1时许的值班时间,他陆续接获参与游神民众受伤或不适的投报。 其中,第一宗投报发生在游神活动开始前,即下午5时许,有民众不小心跌倒受伤,并接受了现场治疗。 接著,在不同站点值班的同僚也陆续向他通报情况。 据他了解,有不少个案是脚抽筋,或因路况不好而跌倒受伤,另外有者是抓住树枝时被划伤,并有3人遭神轿撞伤头部流血。 他指出,大部分民众现场接受治疗后已无大碍,不过有7人因情况特殊,较后由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 “他们当中包括血压升高昏倒的民众,还有因低血压不适和跌倒骨折者。” 蔡烈昌指出,一名来自沙巴的民众,由于忘记带上高血压的药物,已经3天没有吃药,昨晚参与夜游时血压飙高昏倒。 他透露,往年出现状况的主要以民众为主,但今年首次有一名值班站岗的警察突发胸口疼痛,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据他了解,这名25岁的警员本身有心脏病病史。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