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文艺演出

麻坡是一座连电影院都没有的小城,却有不少冷门的文艺演出。像是2019年举行的马来西亚巴赫音乐节巡演,3小时德语圣乐演出,约800张门票全部售罄。 这要归功于在地文艺组织,一直在幕后默默为文艺演出助攻。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这些人,那些事》,带你一窥麻坡启智书报社合唱团的声乐撒种之路。 细数过去30年,协助统筹文艺比赛和演出的麻坡在地组织,启智合唱团绝对是先锋。成立于1946年成立的启智合唱团,前身为歌咏队,直至1950年才更名为合唱团,由陈庆昌老师担任团长,栽培出一批声乐人才,在马新两地颇有名气,经常到马六甲广播电台录音。 蔡水庆加入合唱团50年 蔡水庆(74岁)是目前“团龄”最大的活跃成员,曾担任副总务、财政和文书。 “我是24岁加入启智合唱团,今年刚好50年。我喜欢正统文艺活动,所以白天工作,晚上就跑来会所学唱歌。” 刘曼弘重组合唱团  开启正规声乐训练 上世纪的70年代末,启智合唱团曾进入8年冬眠期,直至刘曼弘(68岁)从台湾东吴大学音乐系毕业归来,重振合唱团。 曾在中学时期加入启智华乐团和合唱团的刘曼弘,在1987年归国时,惊觉麻坡合唱团活动全面停摆。 “我觉得十分可惜,这还叫文化城吗?麻坡怎么可以连一个合唱团也没有?”他瞪大眼睛说道。 于是,他找回一批团员蔡水庆、王金庆、刘维发重组合唱团,其后又以五线谱教学,固定调法练习,将启智合唱团拉向正规声乐训练的道路。 隔年,他带领合唱团举办首场大型声乐演唱会“歌韵之夜”。回忆当时情景,蔡水庆眼里闪烁着光芒:“我记得现场气氛非常好,中场休息也没有观众离席,给我们极大鼓励!后来1999年,我们再办第二场‘歌韵之夜’,一周练唱5天,也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完满落幕!” 同年,启智合唱团灌录专辑《麻河之呼唤》,为复办12年立下里程碑。 “歌韵”系列演唱会让启智合唱团累积丰富筹办演出的经验,团务也从这个时期拓展到办赛。1990至1997年,主办麻坡儿童歌唱常年赛;1990年、1991年和2006年承办“全国艺术歌曲独唱赛”。 唯一拥音乐厅业余合唱团 2006年,启智会堂音乐厅竣工,该团成为本地少数甚至是唯一拥有音乐厅的业余合唱团,已故音乐教育家陈徽崇老师撰文至星洲日报《大柔佛》盛赞此举为“百年罕闻惊喜”。 音乐厅收费合理,还配有一台三角钢琴,成为许多本地声乐艺术家初试啼声的小舞台。启用后首场演出,是本地声乐家刘靖杨与西安音乐学院彭瑗娣教授的公演。 刘靖杨:将所学与家乡声乐爱好者分享 刘靖杨(39岁)目前是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音乐讲师,说起当时为何会在启智音乐厅演出,他表示因为自己也是启智人。 “我是在1991年加入启智童声合唱团,那时才小学一年级,还记得是林逸源老师教我们唱《森林里的水车》、《歌声的微笑》和《劳动最光荣》……”,说起这些富有年代感的歌名,刘靖杨自己先笑了。 2006年,刘靖杨想把自己在音乐学院所学与家乡声乐爱好者分享,却苦于没有资源去统筹一切。 “当时我人在西安,也没有自媒体可以宣传,所以我就想到启智合唱团,他们一听到我的想法,马上爽快答应下来!” 整场演出从筹备、宣传、售票、布置,所有事务都由启智合唱团一手包办,刘靖杨与彭教授只负责上台呈现表演。 直至疫情前,像刘靖杨一样借助启智合唱团之手办演唱会的,还有本地声乐歌者程淑婷、李耀中、狂热歌者合唱团、世纪大学音乐系、日本女高音毛利绘美和山本史郎、菲律宾Novo合唱团,启智合唱团还为声乐学生主办演唱会募集学费。 总归一句,启智合唱团虽然只是一群业余声乐爱好者,却是他们对待声乐的热爱,对协办演出的热忱,一点一滴让本地声乐艺术薪火相传。 当务之急增建电梯 疫情后,启智合唱团面对团员老化和流失问题,虽然如此,仍在今年6月主办“南方之路”合唱交流会,继续推广本土文艺活动。 对此,现为启智书报社执委的刘曼弘表示,当务之急是加建一台电梯,不仅有利于乐龄和行动不便者进入三楼音乐厅,也助搬运大型乐器或各类器材。 “启智音乐厅是麻坡重要的文艺空间,电梯能活化整个栋大楼的活动空间,使启智合唱团能继续为本地文艺活动效力,不负先贤启迪民智的托付”,刘曼弘总结。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