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故居

1月前
(新加坡9日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女儿、知名神经科医生李玮玲,今早在家中逝世,终年69岁。她的离世不仅引起当地社会关注,也重新点燃关于她父亲故居——欧思礼路38号房产处置问题的讨论。 事件背景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逝世,留下了一份遗嘱,其中明确表达了他希望在他去世后,拆除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以避免这座房子成为一种“崇拜”的对象。这一意愿成为后续一系列家庭及外界争议的核心。 家庭纷争 2015年4月:李玮玲和弟弟李显扬发声明说,将按照遗嘱执行父亲遗愿,在李玮玲迁出后,拆除故居。 2015年9月:李显龙提出以象征性的一元(新币;约3令吉29仙),将房子转让给李玮玲,条件是若日后变卖或被政府征用,所有收益须捐给慈善。这个建议没被接纳。 李显龙后来以市价把房子转卖给李显扬,条件是两人各把房价的一半数额捐给慈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预先消除将来可能因为故居赔偿或重新发展收益,而引起的争议。欧思礼路38号归李显扬所有。 李显扬表示,他买下房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父母心愿,即最终拆除房产,而不是用于重新开发或其他用途。 2017年6月:李玮玲和李显扬发表联合声明,公开指责他们的哥哥、时任总理李显龙以及他的夫人何晶,违背了李光耀的遗愿,意图保留欧思礼路38号,以加强自身的政治资本。这封信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 面对家庭成员间的公开分歧,政府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此事,试图澄清围绕遗产处理的问题。 国会声明 2017年6月20日:李显龙通过视频,对争端造成新加坡声誉受损,以及国人对政府的信心受到打击而向国人道歉。 2017年7月3日:李显龙在国会上发表题为“欧思礼路38号:滥用权力的指控”的声明,回应一连串对他的指责。 他在声明中否认所有关于他滥用权力以保留父亲故居的指控,并详细解释政府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 李显龙指出,他的弟弟和妹妹的指责,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针对故居处置选项而成立的部长委员会;二是与故居物品相关的赠与契据;三是针对他的夫人何晶和儿子有裙带关系,以及他想用故居巩固政权。 李显龙重申李光耀多年来的意愿,即希望在他逝世后房子能够被拆除。他还提到,内阁已经收到了李光耀关于此事的信函,家庭成员之间也对此进行多次讨论。 持续争论 自2017年起,围绕着是否应该遵循李光耀的遗愿拆除房子,还是将其作为历史遗产保存下来的问题,在李家内部和社会上持续发酵。李玮玲始终坚定地支持父亲的遗愿,多次通过媒体和个人渠道表达她的立场。 健康挑战 2020年:李玮玲被诊断出患有进行性核上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这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退行性脑部疾病。尽管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李玮玲依然积极参与公共讨论,尤其是在涉及家族事务时。 2024年10月9日:李玮玲在家中过世。李显龙发悼文说,父亲2015年去世后,他和弟妹出现了隔阂,无法完成父亲要他照顾好他们的愿望。“不过,我并没有怪玮玲,我依然尽我所能,确保她的福祉。” 未完待续 这位一直致力于维护父亲遗愿的坚强女性离开了人世。她的离去,不仅是对新加坡社会的一个重大损失,也可能对围绕其父亲故居的争议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具体的解决方案尚未明朗,但可以预见的是,如何妥善处理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将继续是新加坡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月前
每经机场公路,妈妈总会指着停机坪,对我说公公一手搭建的老家在哪里。隔着玻璃窗,我难以想像现在飞机起落之处,是我家长辈的栖身之地。 调动现有资源检索翻查地方发展史,我查不到相关旧地图,妈妈的故居,似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想记录小地方的老故事,遂给妈妈纸笔,请她画出记忆中的坐标。 妈妈戴上老花眼镜,在白纸中央画了一间房子,写上门牌号码。她在后门画了沙地,右侧画了小河,盖上一座横竖线条标注的桥。妈妈把童年形容得很生动,仿佛那一代小孩的生活,就如轻轻跃过沟渠般轻松。那时他们不必上补习班,放学把书包扔了便从后门绕到朋友家,直到傍晚听到公公的车笛声,载着一卡车鱼虾回家的公公喊他们帮忙拿鱼,一天才算结束。 妈妈比喻,从前生活范围虽然狭小,却不失乐趣。她说,以前的屋子分成两个部分,画纸上标注门牌号码“173”的,是他们的生活起居室。我无法想像,一个客厅和两间房间怎能住进两名大人和7位小孩。所谓“小屋”则是厨房、冲凉房和杂物房。 妈妈谈起小屋的时候,回忆起自己和二姐的互动,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她和二姨围着纱笼在冲凉房洗澡和洗衣服。屋外养了家畜,她俩洗了澡,二姨负责晾衣服,妈妈负责喂养鸡鸭。小屋和173之间以沙地连接,公公为了不让妻儿淋雨,在两房的屋顶悬置一张塑料袋。穿到后门,妈妈唤舅舅玩玻璃弹珠,沙地留下大大小小的玻璃弹珠坑。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他们不用前门出入?她说,前门面向未开垦的山芭,屋前椰树纵横,没有人家居住。妈妈在173住了13年,直到念预备班时,附近的居民接获通知,政府为了开拓机场催促居民搬迁。妈妈一家看着执法人员拆除木板屋,家园被毁,才搬到了政府赔偿的土地。 50年后,妈妈描摹自己的出生地,感慨地说,这个地方一直在她的脑海里。我想,妈妈小的时候,心里的地图也许那么大。我以文代画,写出妈妈的土地。她的童年,是一张纸无法容纳的故事。若我可以绘制地图,我想画下公公的家,还原妈妈的甘榜。
6月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