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播客

前几日,一则有关通勤的新闻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则新闻的标题写道:“长时间通勤伤身也伤心!每增20分钟,薪水体感少19%”。我内心的算盘啪嗒啪嗒作响,工作日通勤时间总共有两小时,换算为120分钟,那么我的薪水感岂不是成了负值? 这让我想起以往在一所私人企业上班时,一位佛心老板为了缩短通勤时间,增加工作效率,而在公司附近租了栋房子作为员工宿舍,让我们得以步行上班。那时,有位同事因为想与家人同住,宁可忍受塞车的折磨,每日通勤3小时左右,也不愿接受老板的安排。刚开始,同事都能准时打卡上班,但时间一久,不难发现她的面容逐渐憔悴,有时车子尚未泊好,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打卡处,只要那日不迟到,就会是个美好的开始。不然,桌上就会出现人事部发出的“情书”。 在路上奔波,难免会有意外发生,偶尔迟到也是可以理解的。某日,同事在上班的路上因为车祸而困在车龙里。刚巧,老板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得知同事将会迟到后,语重心长地说通勤时间与幸福指数成反比,他认为除非缩短通勤时间,不然同事很难在这个岗位长时间任职下去。数月后,老板一语成谶,同事果真递交了辞职信,原因种种,其中一个便是长时间通勤对心理已造成了负面影响。看见同事辞职后,神采飞扬,仿佛卸了重担般的模样,真心为她感到开心,不管怎样,她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家庭及工作间取得平衡点,但有时事与愿违,只要懂得如何止损、取舍就好。 我自认挺幸运的,告别了那家公司后,就搬到乡区的一所医院任职。由于地点的关系,租屋难度较大,所以医院提供了员工宿舍让我有个栖身之地。员工宿舍就建于医院的范围内,步行5分钟即到。可想而知,我每日都睡到自然醒,还可以享用丰盛早餐,再慢悠悠地走路上班,下班时也不必困在车龙中,有了充足的时间做运动等。当同事都在关心何时学校假期,车流量减少,可以缩短通勤时间时,我都难以想像两者的关联性。那时,我只在周末才驱车到市区买食材及日常用品,平均3个月才添一次油。父亲得知后,都会提醒我要不时发动汽车引擎,免得因少驾车,而影响了汽车功能。那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9个月。 最大化地利用开车时间 尔后,我申请了工作调离,计划到A市的某个诊所就职。一直以来都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让我开始肆无忌惮起来。那间诊所刚好有空缺,心想调派到那里可说是十拿九稳,在没有深思熟虑下,我就在A市买了间房,距离那家诊所大概有10分钟的车程,虽然无法步行上班,但已经算很好了。我开始幻想未来的生活,新的工作岗位,属于自己的小窝,这一切似乎多么美好。我握着一手好牌,沾沾自喜着,殊不知上司的一则信息,让我猛然从美梦中惊醒。在经过一番会议后,我的工作地点出现了更动,从A市换成了B市,离我的新房有一大段距离。我急忙上网搜查通勤时间,得知来回将会耗时两小时后,就鼓起勇气联系上司,为自己争取较近的诊所。上司似乎见惯不怪,只是劝我耐心等待,未来还是有机会调派到A区,毕竟几位前辈已经对A区的空缺虎视眈眈多年,先到先得,较为公平妥当。我自知身不由己,只好接受这样的安排。 从此,在这陌生的城市,在这川流不息的车流里,有个战战兢兢的女子,带着生疏的驾驶技术坐上了白色轿车。她紧握着方向盘,默念着“阿弥陀佛”,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往目的地驶去,天还未亮,街灯却准时地在早上7时熄灭,红绿灯的光照映在她的镜片上,她专注的神情夹带着丝丝害怕,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闯。一日复一日,慢慢地,她的车速加快了,双手不再紧握方向盘,有时还会忘了诵念佛号。她开始欣赏沿路的景色,有火红的日出、开满粉嫩花朵的风铃树、蔚蓝的天空、穿透枝叶缝隙的光束等等。就在这个时候,她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一日24小时,我竟然花了两小时通勤,有时还会因为塞车而被拉长,真是太浪费生命了。如果通勤的时间缩短,我就可以拥有更长的睡眠及备餐时间,从容不迫地上下班。此外,添油的次数增加,也意味开销变大,如果日后RON95汽油开始实施针对性补贴,日子便会更具挑战。想要调到A市诊所的心如气球般越变越大,我一度以为即将成功,带着希望的气球可以升天,划过天际,无奈最后一场空,气球最终泄气,变得干瘪。为了改善现有的状况,我想到了几个办法。想要省时省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在B市居住。诊所没有提供员工宿舍,但临近的医院却有,只是不开放予非医院员工。我有个同事得以破例住进员工宿舍,也是因为在上班的路上过于疲累而出了车祸,这才让管理层得以通融。这是个特例,谁也不想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居住权。那就在B市租个房间?但一个月的租金远远超过了省下来的车油费,不划算。我找了几个也住在A市的同事,想要拼车上班,但最后却因为各种因素无法达成。 既然如此,我只好善用通勤的时间了。有什么事是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做的呢?最简单的就是听广播了。如果对正播放的节目不感兴趣,我就会听歌,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有时候,思绪紊乱时,我就会关掉收音机,在车里有限的空间内,边驾车边梳理思绪及调整心情,回到家后,就感觉好多了,可以直接从工作模式切换成居家模式。最近接触了播客,让我在通勤时多了个选择来增加生活的趣味性。有时被困于车龙之中时,我也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总好过让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沼中。 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对时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广播节目的访谈、谈话性节目也开拓了我的视野及加强了批判性思考,让我可以透过不同的角度剖析课题。在与人交谈时也有更多的话题,并可以侃侃而谈。这是在偶然中发现的变化,让我开始反思,日常生活中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每一分一秒。上天给予了人类五官,必有其道理。倘若开车时无法捧起书籍、手机来获取资讯、知识,那就派双耳出场吧!这意外的收获让我感到无比惊喜,不禁感叹有失必有得。 在漫长的人生中,有很多事超出了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但我们总是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它们。无论是辞职,转换岗位也好,抑或是接受事实,想办法善用时间,让自己的收获最大化,这些都是可行的。转换一下思路,在生活的缝隙随手种下一颗种子,开花结果之日必定让你感到惊喜。
3星期前
4月前
6月前
有分析认为,谷歌主打YouTube Music可能考虑到视频广告收益,即用户在观看播客视频时,他们可以植入视频广告。 根据美国科技媒体CNET报道,谷歌播客(Google Podcasts)正式在美国停止服务了。 不过,谷歌关闭播客服务不是一个突兀之举。早在2023年4月份,谷歌已经开始安排接班人——YouTube Music,并宣布会在这个平台新增播客功能,慢慢培养用户群。 这一两年,许多美国播客创作者选择在YouTube上传内容,同时也制作播客视频,让用户自由选择。据谷歌引述的爱迪生研究公司统计数据,美国大约有23%的播客听众是在YouTube收听播客,反观谷歌播客只有4%听众。换言之,谷歌将YouTube Music捧起来是合理的选择。 谷歌希望以YouTube为中心点,聚集所有的播客创作者和听众,让他们可以一个平台上面创建社区、自由探索,无缝切换纯声音或视频播客。当然,以市场竞争为考量,YouTube Music纳入谷歌播客的用户群后,或许可以和其他平台抗衡。 有分析认为,谷歌主打YouTube Music可能考虑到视频广告收益,即用户在观看播客视频时,他们可以植入视频广告。另外,YouTube Music是采取订阅制,谷歌可以集中资源,为听众打造更好的体验,增加订阅用户。 目前,谷歌没有透露何时会关闭美国以外的市场,所以现阶段大马用户还是可以收听谷歌播客。    
12月前
1年前
(新加坡14日讯)采访作出虚假陈述的释囚,播客“Plan B”接到更正指示。 《联合早报》报道,狮城内政部昨日发文告说,内政部长尚穆根援引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POFMA),对Spotify播客“Plan B”发出更正指示。 Plan B的采访对象,是占姆士拉杰(James Raj Arokiasamyz)。占姆士拉杰于2015年在当时的电脑和网络安全法令(Computer Misuse and Cybersecurity Act)以及滥用毒品法令(Misuse of Drugs Act)下,被判坐牢4年又8个月。 Plan B于9月6日,把含有相关采访内容的3集播客节目(第614、615和616集),上载到串流平台Spotify。 狮城内政部说,在以上3集节目中,占姆士拉杰作出多项虚假陈述。其中,部分虚假陈述也出现在Plan B于9月7日发表的Instagram贴文中。 根据指示,Plan B须在Spotify和Instagram页面贴出更正通知,注明相关音频和视频包含虚假的事实陈述,并提供狮城政府澄清的链接,让公众阅读两个版本,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根据新加坡政府打假网站Factually的资料,占姆士拉杰曾是一名化名“弥赛亚”(The Messiah)的黑客,他自称是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的成员。 Factually列出了占姆士拉杰在播客中,作出的六大虚假陈述。 其中,占姆士拉杰称,他曾侵入新加坡国防部的电脑系统。然而,Factually澄清,新加坡国防部的网络及安全部门已确认,国防部系统从未遭占姆士拉杰侵入。 占姆士拉杰也指新加坡政府因害怕遭到报复,没有对他提出指控。Factually澄清,2021年11月29日,占姆士拉杰在一家商店与另一名喝醉酒的顾客起争执,后来演变成肢体冲突。 当时占姆士拉杰仅接获严厉警告,未被起诉,因为他并非滋事者,伤势也比对方更严重。另外,他也没有暴力前科,且承认自己踢了对方一脚。 占姆士拉杰也是2013年底多起黑客事件的幕后黑手。2011年至2021年,他先后因涉毒、滥用电脑、滋事打架(affray)等罪名被捕。 期间,他在2011年涉毒被捕后潜逃至马来西亚,2013年在马来西亚涉毒,被遣返回新加坡。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