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抑郁

別人嘴里轻描淡写一句“试一试吧”,是无数自闭儿家长內心的纠结拉扯与焦虑无助。 4月,是世界自闭症关怀月。 近年來,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更普遍了,有关自闭症小孩的认识和训练甚至是治疗的资讯,越來越多。 其实,不只是小孩,自闭儿的家长也需要更多关怀及协助。 拜网络发达便利,让自闭症家长能互助,经由各种管道和群组,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和倾诉悲伤。 这几年心理的变化是,从急切想参考其他家长成功的经验,到对其他家长的倾诉同病相怜地安慰,到默默看着转发來五花八门的专家推荐疗效…… 別问我信或不信。 或许,有人会觉得,试一试吧,別人都成功了;比起一辈子是自闭症的绝望,试一试至少是一线希望。 这已经不是信或不信的问题,毕竟每个自闭儿的情况都不同,试或不试?试哪一个?怎么试? 殊不知,別人嘴里轻描淡写一句“试一试吧”,是无数自闭儿家长內心的纠结拉扯与焦虑无助。 多数家长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资讯,來判断每个“试一试”。 经济的负担,试错的压力,每个“试一试”都在挑战自闭儿父母的共识,甚至会让家庭陷入争执內耗。 別人眼里可能觉得自闭儿家长对各种“试一试”形同魔怔。但,我能理解,这不只是想救孩子,也是家长的自我救赎。 我们可能都曾幻想,某个疗程或某个药方能让孩子“康复”。现实是,自闭症不是病,没有所谓的康复或变正常。 家长只能无奈接受,他是不得不养的孩子;或者坦然接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 虽然,我们都能接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可仍然会焦虑,也自嘲老得特別快。 除了老,就是累,还有怕。 自闭儿家庭里最可能陷入抑郁的,往往是承受最大压力的 [vip_content_start] 妈妈。 这,可不是一句“加油”,就能让做母亲的,走出糟糕的精神状态。 这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情绪指引和辅助。 走过最压抑的低谷期,我们也在改变社交状况,试着更多地走出去。 曾读过一则文章,大意是说当小孩有自闭症,父母也会变自闭了。 这是一记当头棒喝。 曾经好几年我们都自我封闭了。可能是要陪伴孩子互动时间长,也可能是带孩子无法正常社交聚餐,也可能就是不想见人不想跟別人谈到孩子……不自觉地,变得社恐了。 最常带孩子出门去的,是公园或商场,不过多数时间也避开人群。除了担忧孩子突发行为会干扰別人,例如晃蝴蝶手或随地趴卧,內心多少也想避开人们异样目光。 毕竟,嘴巴说不在意,孩子被別人一脸嫌弃,哪个父母不心痛? 尽管觉得很无助,改变还是要由父母开始。我们慢慢恢复社交活动,慢慢增加孩子的社交范围,不只看风景也看人,教着孩子慢慢学习社交准则。 自闭症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父母更多的担心是,当我们走后,孩子怎么办? 不只是自闭儿父母需获得社会更多协助,大龄自闭儿也是。 只是这事,看來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7小时前
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必须深入去探讨特殊儿的定义。对于你,我常问我自己:你是特殊儿吗?什么叫特殊儿?那些无法自理、无法与人沟通的才是特殊儿吗?让妈妈手足无措,进而重新审视自己、增长知识的孩子,算不算特殊儿? 当了妈妈以后,我常以“棒下出孝子”为座右铭。对你,我一直很严格,我扮演着虎妈的角色,我说一,你从来不敢说二。因此,与你的关系,也就不怎么亲昵。但是我一直认为,我也是这样长大的,以后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做母亲的苦心了。 上小学前,你是那个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的孩子。然而,刚上小学没多久的你,眼里却没有了光,手上脚上的伤口也愈来越多了。我每一次问你,你都会说是蚊虫咬伤后的抓痕,我也没有怀疑。2015年,你11岁,你开始乱发脾气,固执不听劝告,我心目中的那个乖巧的孩子消失了。我对你大吼,甚至打你,你也开始对我进行无声的抗议,但我不加理会。然而,你的顽劣,让我被冠上“不会教孩子”的罪名,于是我开始想办法与你沟通。 同一年,我报名参加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办的辅导课程,认识了“阿斯伯格”儿童及其症状。由于我觉得这心理病和你的情况很相似,就觉得你其实就是这种特殊儿。回国后,我到学校和老师们沟通,希望老师多了解像你这样的孩子的需求。然而,许多老师对这病症并不了解,反而认为是我过于保护孩子。我无奈,只好换个方式,劝你多忍耐,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把眼光放远一些,也许中学生涯会更好。你仿佛接受了我的提议。 上了中学,你找到与同侪学习的快乐,眼里又开始有了光,开始努力去维系友情。对朋友,你倾尽全力、有时甚至情愿委屈自己,只为了得到朋友的认可。当你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当功课因陪伴朋友而堆积如山、当你无法梳理情绪,又遇上严格校规,你开始焦躁,开始无法睡觉,精神萎靡。这让我很担心你,但是,你似乎认为我不会明白你,拒绝透露任何心事。我也只好作罢。 被霸凌也不敢告诉妈妈 2020年,你上了高中,进入全新的一班,但同时也遇上了行动管制令。因为无法去学校,无法与新朋友培养感情,让你的情绪瞬间掉入谷底。过后,你被确诊为焦虑失衡症(Anxiety Disorder),而开始服用药物。后来,因为一次老师的不理解,因为同侪的忽视,你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自杀来控诉。虽然未遂,但是学校却因此喻令不让你回校。为了你,我苦苦哀求,放下所有尊严,几乎要下跪了,只希望学校给你机会。但是,一切似乎很难,大家都害怕你造次。作为家长,我放下我所有的尊严,卑微地苦求学校,我甚至愿意签下保证书,万一你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会追究,但他们还是不相信,也不接受。 因为感觉不到世界的善意,你在家再次采用极端的方法,企图一了百了。我满眼泪水把你送进中央医院以后,医生再次给你的情况冠上了各种名堂的心理病——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躁狂抑郁症(Bipolar Disorder)、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等等。我一时无法接受,除了流泪,我采纳了各方的善意指引,开始与你一起接受密集的辅导。 在各种方式的辅导中,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了解在教养你的过程中,犯下了许多过错,以致你在小学面对霸凌也不敢告诉我。我一直以为是你的不合群,才会发生被朋友远离的情况。我的不理解,让你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受伤。因为你,我重新认知角色,明白世间最重要的就是健康与平安。 在医院看见了人间疾苦,你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执著,医院真的是一个让人学会珍惜的地方。在紧急病房就医时,你答应过妈妈,你会要好好活着,要爱自己更胜却其他事物。我把你的承诺记录了下来,希望你没有忘记。 孩子,你要明白:人生不需要100分,得有一些缺憾,才是完整的。 孩子,我爱你。感谢你的出现,让我明白一切皆有可能,每一件的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寓意的。伤了痛了,妈妈懂得了“放手”才是父母予孩子最深沉的爱。 这些心路历程,在我脑海游走了好多年,一直到今天,我才能将之付诸于文字。 孩子,是你让我重新成长,打破自己之前对青少年的认知藩篱,也懂得了如何关爱别人的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有另一面的。因为有你,我年过半百,仍可继续学习及成长。对我而言,你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了。 而今,刚满20岁的你,只身到他国念书已经一年了,间中我没有去看你,只是“请”了你的姑姑和姐姐趁旅游之便去看了你两次。他们都告诉我你很好。我也真的希望你会越来越好。 孩子,妈妈写到这里,我心中默念了不下百次,希望你相信自己,爱自己。不管过去你历经了多少煎熬,一定要记得妈妈永远都爱你,希望你无畏无惧,健康成长, 他日学成归来,活出自己的人生!
1月前
3月前
5月前
5月前
8月前
老师好, 我最近常感觉心很累,常有一种快乐不起来的情况。虽然身体不觉得累,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我该怎么办? 作者:陈心坚博士(马来西亚认证辅导员、国际心理学自由讲师) 许多时候,我们有一种情绪与身体状况都好像没什么问题,就不知为什么总感觉累。平时喜欢的活动,到了这一刻就完全没力气去做,好像被某个武林高手暗中点了穴脉似的。其实,这是我们的精神对生活压力发放出来一个警告的讯息。 当然,生活中的紧张与忙碌的确可以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个压力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缓解,夜以继日的囤积最后便会带出人不累心很累的隐形抑郁。因此,解决的其中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认识自己的生活。 多少时候我们忙碌的生活就是为了习惯性的填充时间上的空白点,完全忘了原来时间的留白是让我们有个喘息和享受的空间。换言之,当我们懂得享受生活过程中的每一步,便会发现原来过程比结果更精彩。 此外,学会改变现有的生活,给自己一些时间休息,远离日常的压力源是远离隐形抑郁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当我们处于新的环境或新的体验,这些都可以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视角。与此同时,若能与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或保持一个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情绪变化,都有助于发现情绪波动并改善那个让人喘不过气的环境。 为了保持这个新的动力,一个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因为,摄入足够的营养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而规律的作息时间则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适时投入到喜欢的活动或找到新的兴趣,也可以分散压力并让快乐的元素在体内提升。 不过,虽说有许多的建议可以协助远离情绪压力,但终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尝试。记住,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感觉情况没有改善,尽早寻求专业帮助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推广文学教育 亟需各方联手 ——“中学老师的文学课堂” 华文老师文学教学研讨和演绎观摩会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利用“减法管理”克服“沉没成本谬误”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好书找好工……这一套还管用吗?
10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26日讯)会计人员的错误财务报表连累公司总裁误以为生意失败,陷入抑郁后担心破产和自杀后会连累妻子和未出世的女儿蒙羞,于是趁妻子睡觉时持刀猛刺10刀酿成一尸两命的悲剧,而他在持刀自残和吃药自杀发现自己死不了后报警自首,今天被判坐牢7年。 《8视界新闻网》报道,34公司总裁周国云(译自Chow Kwok-Hun, David Brian)今天在新加坡高庭承认一项误杀罪名,死者是30岁新加坡女子伊莎贝拉(Isabel Elizabeth Francis),她与被告在2019年12月28日注册结婚,命丧被告刀下时怀有15周身孕,宝宝是个女婴。 根据案情,被告经营一家培训公司,案发前一月,他发现会计职员交给他的公司财务报表非常不理想,让他以为自己的生意失败,员工会看不起他或离他而去。 他自此陷入抑郁,也开始失眠,一天只睡不到两小时,还经常出现许多幻觉,比如看到自己生意失败、破产、自杀、媒体报道让妻女蒙羞等。 事实上,他的公司赚了大钱,不幸的是会计人员算错账,导致他错误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引发之后的一连串悲剧。 他的家人发现他的精神状态后,几次加以开导,母亲和哥哥也告诉他,其实他的公司是赚钱的,就算只靠早前的收入也足以支撑一段时间。死者帮他预约接受辅导、父亲则帮他预约去看精神科医生,家人也时不时陪伴开导他,表示无论如何都会支持他,但被告一直听不进去,悲观抑郁的想法一直挥之不去,直到案发前一晚,睡不着的他首次浮现自杀想法。 庭上揭露,他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又担心妻子和未出生的女儿会因他而蒙羞,于是就想先杀了她们再自杀,以此来解决一切忧愁。 按住妻子嘴巴    预防她喊叫 打定主意后,案发当天清晨约5时,被告趁妻子在熟睡时,从厨房里挑了一把利刀走回卧室,妻子原本侧身睡觉,他还特地帮妻子翻身面部朝上,然后手起刀落,第一刀直接刺进妻子的腹部。 妻子痛得惊醒尖叫,但被告伸手按住她的嘴巴防止她尖叫,然后另一只手继续持刀猛刺,一刀刀落在妻子的头部、腹部、大腿等。 妻子一度逃下床爬出房间,但被告从身后又一刀刺向她,直到她倒地不起。 挥刀自刺    服药自杀 被告见妻子不动了,想要也了结自己的生命,于是换了一把新的刀子,刺向自己的颈项两下,等了一会儿发现自己还没死,他再从冰箱里胡乱拿了些药物想服药自杀,但他等了一阵子,发现自己依然未死。此时,他也发现手机收到短信,他的父亲说要来接他上班。 被告意识到自己死不了,也不想父亲看到血案现场,于是打电话叫父亲不要上门,自己则报警自首说他杀了妻子,当时已是案发当天早上7时许。 警方和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他的妻子已无法救回,而他则被送往陈笃生医院接受治疗。 法医的验尸报告显示,妻子共挨了被告10刀,其中两道伤所造成的失血量足以致命。  
1年前
    (怡保11日讯)霹雳州行政议员西华尼申呼吁雇主需关心及考虑到每个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抑郁风险,进一步导致员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他说,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初步宣布,政府将会设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如此一来,政府就可以针对性地培训更多相关专业人员。   西华尼申今天出席霹雳州职业安全与卫生局举行的“职业安全健康周”森林探险活动主持闭幕,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表示。   精神卫生研究所可提供专业谘询   他强调,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员工不等同于精神病,若员工因受心理健康困扰而无法上班,雇主会就此解雇员工,纠纷闹上法庭,法庭需要向相关精神健康的单位谘询,当有了上述机构,就能有熟悉心理健康的专才可提供谘询协助。   他举例,有的雇员晚上睡不着,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雇员则因心理健康问题羞于求医,雇主应接受员工患病的事实,不应就此解雇他们。   西华尼申提及,全国仅有10%私人企业的雇员有加入职工会或所在职场有职工会;如果没有职工会,一旦发生职场问题,雇主与雇员之间就没有商量的空间。雇员可以向职业安全与卫生局求助,但在此之前,必须在各自的公司进行过商讨。   盼5年内25%私企雇员加入职工会   他说,他的行政议员办公室会协助私企雇员成立职工会,包括提供法律支援、成立职工会的资金等;他寄望在5年内,霹雳州会有至少25%的私企雇员加入职工会,以维护雇员的权益。     首8月582工作场所意外9死   霹雳州职业安全与卫生局局长拉峇雅在会上致辞表示,今年截至8月,该局共接获582宗工作场所意外事故的投报,其中涉及9宗死亡案件。   “上述众多投报中,也有17宗终身残疾(HUK)案、547宗非终身残疾案,以及9宗涉及危险事故。另外,今年至8月的数据显示,因工中毒及生病的投报共508宗。”   拉峇雅说,该局配合今年的“职业安全健康周”进行了多项活动,包括虚拟跑步、霹雳州石厂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HIRARC)常规推介礼,以及以休闲的方式推广职场安全与卫生意识的森林探险活动。   “自2006年开始,每年在7月的第二个星期会举行职业安全健康周活动;今年的主题为: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一项基本权利。我们鼓励州内雇主于7到8月之间在各自的公司举办职业安全健康。”   出席者包括霹雳州职业安全与卫生局执法组副主任巴沙鲁丁、霹雳州森林局副局长(发展)西蒂德西玛;霹雳州安全、职业健康及环境从业员协会(POSHE)主席莫哈末哈芝礼。      
2年前
关于便秘对大脑衰老影响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有令人担忧的关联存在。依据阿兹海默症协会国际会议19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慢性便秘(作者定义为每3天或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与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增加73%有关。 CNN报导,全世界约有16%成年人有便秘的困扰,但受到与年龄有关的因素影响,例如缺乏运动与膳食纤维、使用可能导致便秘的药物等,这种情况在老年族群之中更为常见。依据新闻稿,慢性便秘与发炎、精神障碍(例如焦虑和抑郁等)有关,但消化系统健康与长期认知功能之间的关係,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项研究针对11.2万名成年人进行评估,收集2012年至2013年参与者排便频率、2014年至2017年参与者对认知功能自我评估数据等资料,发现与每天排便一次的人相比,便秘者的认知能力明显较差,每天排便超过两次者也会增加患病风险,不过机率很小。 该研究第一作者、麻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营养系助理教授马超然表示,这项研究并非旨在测试排便、肠道微生物群和认知健康之间的因果关係,无法针对这种关联背后的确切因果关係得出结论,但排便频率与主观认知功能也与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组有关。 依据克里夫兰诊所,在排便不频繁与认知功能较差的族群中,产生丁酸盐和脂肪酸的有益细菌减少。丁酸盐还能透过结肠细胞提供主要能量来源,帮助消化系统健康。 每天排便两次或两次以上且认知功能较差者,体内促进炎症、菌群失调相关的物种数量较多。 报导指出,从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摄取足够纤维可预防便秘。依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每日纤维摄取总量应该至少25克,充足水分能软化粪便,促进排便。每周至少运动数次,对控制压力也会有帮助。 (ETtoday)
2年前
从我家楼台可以看到一副美景,那便是我的住宅区微风山庄的公园。每当黄昏,夕阳会为公园增添浪漫的色彩,可是这美景竟被我忽略了。 那一年我情绪非常压郁,精神恍惚地什么都做不了,因此请了病假。我的印度同事瓦达玛是我知己,她第一时间来我家探望我。她说我们去外面,我便带她来到了这座公园。 那是傍晚时分,有个马来青年在公园运动。我们坐在石椅上,我告诉瓦达玛我的症状是荷尔蒙失调造成的。瓦达玛说这个公园是一个很好的运动和纾解压力的地方,离我家才几十步之遥,我应该常常出来走走,散散心。她说我不能只靠药物,长期服药会让我过度依赖药物,如果我常常来这里运动,我应该很快能走出抑郁。 公园散步 走出忧郁 那个马来青年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结束运动,他依旧一圈又一圈地绕着小小公园的石道跑步,不到10分钟便重复在我们眼前晃过。地面凹凸不平,可是无阻他前进的步伐。我们就一面看着他跑步,一面聊天。微风轻轻拂面,送来七里香的芬芳,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心情好了很多。 那天开始,我才仔细研究公园里的设施。原来这里的设备完善,可以进行各种健身活动。感谢瓦达玛的探望,她让我醒悟到宝藏原来就在我家附近。从此我每个早上坚持来这里散步和静坐,竟然走出了忧郁。 后来瘟疫爆发,行管令执行后这座公园便无人问津,我也忘了它。现在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再次探望它。我连续去了3天,公园冷冷清清,一个人影也没有。我拿起手机,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倩影。长得参天的树木老树盘根,凸出的树根竟然破坏小径和健身设施的地面,确实使人惋惜。地上的杂草有人修剪,公园不至于荒芜。近3天不算大的雨摧落了不少树枝。除了仰卧起坐的器材生锈,其他健身和儿童玩乐设施还能使用。公园里种了不少树木,阴凉的环境加上清新的空气,该是居民散心和运动的好地点。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唤醒微风山庄的居民对这座公园的记忆。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