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戏剧

SPM考试是所有马来西亚学生在接受了义务教育后需面对的挑战,除了必考科,还有许多特别的科目,选考人数也较少。我的母校规定所有学生在考SPM时必须报考文学类科目,在全马中学当中可说是寥寥无几。因此,我报考了号称比SPM华文科还难的“华文文学”。 简单介绍华文文学这个科目,此科之前名为“中国文学”,有三册课本,分别是文选、小说和戏剧。考生需在2小时30分钟回答10道问答题,没有任何选择题。除了首两题的古文翻译题答案较短,其他8题的答案基本上都会写满一整页纸,因此就是一场与时间和体力(手部肌肉)的赛跑! 当初与同学得知必须报考文学类科目,没有人是开心的,也没有人在付多一科的考试报名费时是心甘情愿的。华文文学上课时也和平时的华文课有些不同,教导华文文学时是预计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因此课程是着重在剖析和理解课文,学习当中的主旨和文学价值。老师会派发大量模拟题和历届考题给学生,学生必须熟读那些模拟题,才能知道真正的回答方式,并领略到大致的出题方向,所以同学们也戏称华文文学为“背多分”科目。在考试前夕,把模拟题的“标准答案”都背起来对学生来说是一场恶梦! 一开始我对于华文文学的态度就如上述所说,就是厌恶,毕竟报考并非自己的意愿。但在后期,抛开被强迫的反感,其实华文文学是个很有趣的科目。华文文学的课文大多都很引人入胜,学生在学习时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发表意见,而且文学本就是无界限的,老师们都乐于听取学生多方面的看法。例如,课文〈孔乙己〉中就向学生抨击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弊病,并让学生警惕如何不让自己成为现代社会中的孔乙己。另一则课文〈陈情表〉更是让学生学到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沟通当中的一大妙计。华文文学的课纲涵盖了大量古文,极大地增进了我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是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发现更有效的学习法 华文文学也有本地作家的作品,所以学生学习时也会有熟悉感。马华作家商晚筠的〈痴女阿莲〉就在课纲中,情节充满了本土色彩,当中提到“到新加坡赚新币”正是马来西亚人非常熟悉的一点。此时更不能不提戏剧课本的《憩园》就是出自马华作家姚拓之手。《憩园》的原著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姚拓则将其改编成有四幕的戏剧。对我来说,学习《憩园》这部戏剧是华文文学课中最大的乐趣,因为人物个性鲜明,剧情环环相扣。而且有些老师会在教导《憩园》时直接让学生上前演绎,毕竟课本就是一部完整的剧本。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华文文学不全然是一个“背多分”科目,其实有一个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考试。在应考时,我发现只要足够了解课文,就能把模拟题的答案记起来,甚至可以自己书写出来。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学生可以把课文当成故事一样听,就容易了解剧情的脉络。当熟悉了情节,自然就能发现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因为主旨和情节本就是相互连接的。例如胡适的经典文章〈差不多先生传〉,只要认真地读过一遍,必定能读出胡适所要表达出的讽刺意味,并在书写能力下点功夫,要写出其中的思想感情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因此,我得知了这个学习方法后,在完成课业和考试时的确轻松了许多,考试也顺利拿到满意的成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能这就是文学历久不衰的原因吧,古人不能活到现代,但文字能,文字就是现代人与古人对话的最佳途径。最后,要说报考华文文学一个有趣的小插曲,那就是教育局把华文文学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整个SPM考试的最后一天,结果其他学校的学生庆祝SPM结束时,我和同学还沉浸在文学之海中,而大海正是由我们的眼泪构成。但是,我在学习华文文学时,的确是快乐的。华文文学是比较冷门的科目,希望有更多热爱华文的人报考,一起共谱华文新一章!
1月前
2月前
(新山13日讯)李劲松武艺坊日前受邀参与第11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节,以“武、舞、戏、乐”诠释最新创作《40而非》。 该作品的4位主要表演者,即李劲松、唐勇豪、吕威锦、李奕翰,也获得主办单位颁发“朱槿花优秀演员奖”。 该坊同时应邀出席戏剧节的艺术研讨会,并签署马中合作备忘录,成为交流机制理事单位,与东盟10国代表联手推动彼此发展为目标,分别推出戏剧展演、学术研讨会、剧目剧评会、戏剧工作坊等活动,让各国艺术团队彰显民族文化特征及丰富文化生活。 李劲松武艺坊此行是把我国华裔,在多元国家发展的独有表演艺术“武舞”带入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让当地观众看见文化大融合产生的新艺术概念,并透过戏剧节搭建中国及东盟国家文化交流舞台。 各国代表包括中国、印尼、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表演团队献艺,展现“艺术无国界”的信念。 《40而非》是关于4名年近40的男性艺术家生命历程的创作,在各自的人生阶段重新审视和探索表演艺术的自我实践。 通过角色对话和肢体语言,揭示岁月流逝中不曾褪色的梦想,细腻的舞蹈语汇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感,武舞则象征面对生活挑战的坚韧力量,并通过现场音乐带来情感的共鸣与慰藉。 该作品不仅是4名男人的故事,更是每个在时间长河中寻找自我的人们的心灵写照。 另一面,该武艺坊也将于5月16日至18日,在吉隆坡DPAC表演艺术中心呈献3场“40而非”专场演出。 有意者或任何疑问,可联络负责单位(012-738 8162、016-715 9193),或浏览该坊脸书专页(Leewushuarts)。  
3月前
(吉隆坡讯)坤成中学戏剧组终于在今年迎来了创立45年以来的第一次大型公演,主题为“嬷嬷的魔幻方盒”。本次公演于2024年9月7日晚上和9月8日下午在坤成中学大讲堂内举行。刘家荣是本次的剧本编剧,教练为王冠庭和陈俊荣,戏剧组的团员在他们的用心指导下将最完美的表演呈献给观众。 意外进入嫲嫲的魔幻方盒 演出内容主要讲述一个名为保罗·史密斯的国家一级科学家(李际瀚 饰)在一次实验失败后被派遣到了“快乐村”去研究那里的土壤。保罗在“快乐村”遇到了柔柔(邓庾嗪饰)和大头(黄祖儿 饰)两姐妹。在打开了柔柔和大头嫲嫲的魔幻方盒后,他们意外地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兔子向导、会说话的石头、鬼马戏团的小丑们等等。在经历了重重难关后,他们终于闯关成功,回到了“快乐村”。 在这场精心筹备的演出完美落幕后,在幕后默默耕耘的戏剧组团员们和指导老师们纷纷到台上与演员拍摄大合照,观众们将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献给了台上的所有人。观众拿出花束献给喜欢的演员们,或是和演员们合照、聊天。 洪可馨(16岁): 除了演技 自信是关键 洪可馨在这次的公演中饰演高丽白太太,是占姆士(洪子竣饰)的妻子和珍妮(司徒子琳饰)的妈妈。现实中个性开朗健谈的她,在剧里扮演的却是性格温和的一名女士。 带着探究与好奇的心,小编决定对她进行采访,了解她的心路历程。 她从去年11月起便开始进行筹备及面试,到了现在演出结束,她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从面试准备到后来的演员功课,还有不间断地回校排练和下课彩排。为了这次公演,她还特地去练体力,甚至有时还得牺牲吃饭时间。她还曾因为排演而不小心扭伤了脚踝,不过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公演,她认为这绝对是值得的,也是她宝贵的经历。 她坦言自己在得知自己被选作高丽白太太这个角色时感到很慌张,因为她的形象与高丽白不符,性格又与高丽白的性格不契合。 她一开始认为的高丽白太太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和妻子,她很爱她的丈夫和女儿。后来,她开始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慢慢丰富了这个角色的设定和背景故事,其中包括了促成高丽白性格的童年经历。此外,她也和搭档洪子俊学弟共同设计夫妻俩的童年故事。正是有了这些,占姆士一家人的形象才会像现在这样丰富饱满,也将更多元的内容展显给了观众。 她坦言自己在准备期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时间上的安排。她不仅是这次公演的演员,同时还是公演的平面设计组组长,因此除了日常排练,还需要和组员一起完成平面设计,例如海报和票根的设计都是她们的工作内容。另外,公演的日期落在考试后,所以她不仅需要筹备公演还需要为学校考试做准备,导致很多时候得通宵赶工。最后,她还是选择坚持下来,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 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给对戏剧有兴趣的朋友,她表示戏剧除了必要的演技,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与自信。她提到入学者可以先从观看经典电影,或是去看舞台剧以了解戏剧。  
3月前
(新山23日讯)本地艺术工作者邓淑君与新山舞蹈艺术工作者黄雪莉,将于12月28日在新山六坪工坊为新山的艺术爱好者带来舞蹈剧场双重奏,以舞蹈与戏剧融合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两部不同风格的作品。 本次的舞蹈剧场双重奏所表演的作品,分别是由黄雪莉与邓淑君带来的《牵绊》,以及邓淑君带来的单人作品《最后的萨满》。 邓淑君、黄雪莉和《最后的萨满》编剧及戏剧顾问凯鲁昨天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专访,介绍了这两部作品。 《最后的萨满》讲述的是沙巴罗都族(Lotud)最后一位女祭司,在临终时亲眼见证自己的丧礼仪式,死后灵魂徘徊在晋升入沙巴神山,还是留在人世继续传承族群文化的挣扎中。 凯鲁表示,他在新加坡第一次看到黄淑君呈现《最后的萨满》这部作品时,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他看到了这部作品的潜力,并决定将其编写成完整的故事,在这次的舞蹈剧场中呈现。 “我没有在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和新加坡看到过类似以即将失传的传统或文化为题材的作品。而淑君在那里(沙巴)与当地的族群生活在一起,她不仅仅是想要将这些文化呈现给观众,她更想要传达对这即将失传的传统文化的关心,所以我想要帮她完成这个作品。” 邓淑君表示,她在沙巴大学研究祭祀舞蹈时认识到这些巫师,并与他们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目前罗都族仅剩下4位巫师,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因为无法找到人传承,所产生的无助感。” 凯鲁透露,剧中的巫师一直在展现大爱,无私地为部落与族群奉献,直到死后才面对要为自己,还是继续为族群奉献的抉择。 “淑君读完剧本后就哭了,我认为是因为她从剧本中的巫师身上,看到了那个一直奉献,却经常忽略自己需求的自己。” 邓淑君则说,她感受到失去巫师这个作为人类世界与灵界沟通桥樑的角色后,人类要怎么办的恐惧和担忧,以及巫师面对抉择时两边都无法放下的复杂情感,才有感而发。 《牵绊》故事灵感则源自黄雪莉与邓淑君的个人经历,描绘母女关系中所经历的挑战与成长,以及如何在相互依赖与个人独立中找到平衡。 邓淑君表示,刚开始与黄雪莉一起排练时,还未决定要呈现怎样的作品,当她回看她们排练的画面,联想到自己与女儿的相处,于是决定以母女关系呈现这个作品。 黄雪莉表示,当她和邓淑君通过肢体接触来思考要呈现的作品主题时,她想到的是她的妈妈,以及妈妈在辛苦做家务的画面。她感受到妈妈很爱她,同时也看到妈妈为了家庭的缘故埋没了自己而感到压力与愧疚。 “妈妈年纪大了,我希望她可以活出她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现在阶段的我又没有能力让她过我理想中她应该要过的生活,就产生了这样矛盾的情绪。” 邓淑君表示,黄雪莉与她的妈妈,以及她自己与女儿,都各自有各自的故事,《牵绊》是将两段关系中最有记忆片段的画面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她说,通过这部作品,观众可以感受到在母女在成长中面对的磨合与挣扎,又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整个过程。 她希望通过作品可以向观众传达,不要轻易放弃一段关系,只要有耐心继续走下去,一定可以找到这段关系中的平衡点,让两个人成为最适合彼此的样子。 《牵绊》和《最后的萨满》将与12月28日,下午3时和晚上8时两个时段,在新山六坪工坊举行。票价为60令吉,每个时段都会呈现两部作品。 欲购票可通过WhatsApp,联络黄雪莉(011-3731 3781)或邓淑君(+65-8115 1022)。
3月前
6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出版与媒体出身,从事文字工作超過二十年光景。喜欢自由,喜欢躺在文字的海洋中,积极经营正职与副业,朝斜杠人生迈进。 电邮:[email protected] ​今年15岁的陈汶鍹,是一位演员、广告模特儿,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在籍中学生。 8岁开始就接拍广告和戏剧的陈汶鍹,一直坚持着自己所爱至今。她用自己的演艺之路与诸位青少年共勉,谁说年纪轻轻就不能追梦? “因为喜欢,所以去做,不怕吃苦。”这是陈汶鍹在追梦的过程中,对演艺事业的坚韧态度。 身为演员,表面上各种光鲜亮丽,然而在拍摄现场,不仅环境不舒服,还可能处处藏着危险。陈汶鍹说,拍摄现场一般都蚊子很多,为了保护被咬伤的皮肤避免影响观感,父亲随时都会拿出药膏,在皮肤伤口处涂抹。 “试过有一场戏,是在废墟中拍摄火场场面,当时我躺在废墟中,旁边就是一个空洞,只要稍微一不小心,就会从高处掉下去。四周还布满起火点,安全措施也没有很足够,当初接拍这场戏时,父母非常担心,但最终我还是坚持拍完了。 “拍戏肯定是要吃苦的,并不是舒舒服服就能完成。如果有兴趣从事这一个行业,必须认知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往往同学朋友询问有关演艺事业的事情时,我都是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询问陈汶鍹在接拍戏剧工作是否会先挑选剧本时,她透露,以她的资历并没有到挑选工作的地位,通常是男一女一比较有机会先看剧本,再挑选工作。她们身为小角色,只有接到工作和进行拍摄时,才会知道拍摄内容及故事。 陈汶鍹拍摄过上百支广告,本地及中国电影也有好几部。她坦言最大的难度是,拍摄广告需要表情夸张,越夸张越好,以至于后来在拍摄电影及电视剧时,她需要把一直以来拍广告的表情习惯调整过来,这是她觉得最大的挑战。 她说,这两者拍摄的最大不同处是,无论是电影或戏剧,都是要求真情实感,表情不能太夸张,需符合剧情里头的真实情感表达。 她指出,虽然拍摄广告没有电影及戏剧那么辛苦,但她还是比较喜欢拍摄电影及戏剧,因为有故事性,角色比较有得发挥。“我希望将来可以冲出海外,往中国演艺圈发展,可以获得演出重要角色的机会,演出更多好电影、好作品。” 课本上学不到的人情世故 陈汶鍹曾经担任过百事可乐新年广告、Lotus平面广告等大型商家的广告模特儿,最近上映的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3》也有她的身影。这累积下来的一切,都归功于她的父母,在她8岁时发现她对表演的热爱,因此为她报读才艺班。而第一支广告就是才艺班的老师介绍的。 舞台上的挑战与乐趣 “从小我就很爱表演,很爱展现自己,因此除了演戏、拍广告,我也爱动漫角色扮演(Cosplay),只要有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我就会很享受在其中,任何挑战我都一定会去尝试。” 陈汶鍹表示,无论是拍戏或广告,都让她可以学习到课业以外的人情世故。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她说,其中有一场戏,场景是警察防诈骗讲座会,她从中吸收了不少防诈骗资讯,随后她将之分享给家人及身边的同学,这也是她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 拍摄工作辛苦,幸有父亲相伴 因为拍戏及广告的关系,陈汶鍹逐日变得自信,也积累不少经验。她鼓励喜欢演艺工作的朋友,不要因为觉得自己的样貌不行,就不敢去尝试。要踏入这一扇门,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元素。 演艺路上的奋斗与支持 她说,对于有兴趣从事演艺梦想的同学,首先要学会吃苦,因为在拍摄现场需要日晒雨淋;同时需要有耐心,因为在等待拍摄的过程中,有时候是相当漫长的:“我曾经试过最高纪录,是48小时都待在片场拍戏。” 陈汶鍹补充,如果懂得越多才艺,获选机会就越高,在面试时也就加分。陈汶鍹透露自己从4岁开始就学拉丁舞,后来还有学小提琴、唱歌。擅长的运动有篮球及游泳,每天会坚持抽出时间做运动,由专业的健身教练,为她设计适合的运动项目。 至于如何精进自己的演技,陈汶鍹说,平常拍戏时,她会多观察其他演员的演绎方式,也会努力听导演的教导,最主要就是一直拍、一直拍,自然而然就会熟能生巧。 在追梦的路上,父亲陈帝维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她很感谢父亲的陪伴,无论拍摄地点在哪里,父亲都会亲自载送她过去,在拍摄现场也一路陪伴她,直到拍摄完毕。“有一次的拍摄是从早到晚,从晚上到凌晨,超过24小时不间断的过程,当时父亲也一直陪伴在旁,没有离开过,让她可以很安心地坚持拍摄下去。” 学业永远为先 陈汶鍹努力在经营演艺事业的当下,对学业也丝毫不敢怠慢。父母对陈汶鍹的基本要求就是,从事演艺事业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业。 就读Kingsway International Secondary School国际学校的陈汶鍹,上课时间较有弹性,也可以允许她请假去工作,她自称这是自己比一般人幸运的地方,让她可以同时兼顾学业及演艺工作。 兼顾忙碌的演艺事业,并未影响她在学业上考取好成绩。陈汶鍹在9个科目中,有至少7个科目拿到A等的好成绩。她为自己设下一个规则,那就是在考试前的2至3个星期,她坚持不接任何额外工作,以学业为先。 “我一直让自己的学业成绩维持在优秀的水平,一旦发现自己的学业成绩掉了下来,我就会选择停止所有演艺工作,直到学业成绩追上来为止。 “我跟父母约法三章,父母尊重我的想法,我可以去拍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条件是不能影响学业。这是我答应过父母一定要做到的责任。” 拍戏与读书并重 没有拍戏的日子,陈汶鍹便是一位用功求学的学生。“我读书的诀窍是,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记笔记,不清楚的地方一定会当下向老师及同学请教。我还曾经把功课带到片场去做。”追梦之际,她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学生的义务——把书读好。 “未来,我想在本地读大学,至于会朝哪个领域发展,我目前还没有想清楚,毕竟我今年才15岁,还有很长时间去考虑。但宏观而言,我喜欢自由度较高,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关报道: 电影《网红》公开征求演员 欲抢攻明年贺岁档 罗志祥914大马开唱 最贵票价828令吉 义演30周年玩舞功 歌手总彩高呼挑战大
9月前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