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惊喜

2星期前
母亲生前是烧菜能手,在物资不算丰裕的年代,任何普通材料,经母亲巧手烹调后,必成为美味可口好菜。 我每天吃母亲煮的饭菜,直到30岁成家搬离后,才断断续续地在周末或假日,重回母亲家,吃着母亲用心准备的饭菜。 母亲是煮咸饭高手。“咸饭”是闽南语叫法,其他籍贯都说成“菜饭”。它会被鄙视这煮法的人说成懒惰,是懒人煮法,因为确实是只需“一锅熟”。 咸饭可以用茎类植物如芋头、甘冬薯,甚至是番薯为主角;至于蔬菜,首选是芥菜,其次才是包菜。另外,长豆也常派上用场。事实上它们各有其名,比如:芋头饭、芥菜饭和菜豆饭。母亲省略的叫法就是咸饭。 咸饭的配料,比如香菇、虾米、蚝干、三层肉等,几乎跟任何“主角”都可轻易配搭。比较阔气的煮法,会加腊肠、干贝和烧肉,有者甚至配上腊鸭腿呢! 母亲将热锅冷油烧开后,爆香蒜蓉和小葱,再添加一众配料,边翻炒边喷下盐巴、酱油、胡椒粉,和少许蘑菇粉,接着主角登场——即芋头或芥菜,就看当日买着什么“主角”。再来就是把已经浸泡洗净、软化后的米倒入锅中,不停翻炒。锅里满满的食材被多次翻滚后,主角配料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汇集成不分彼此的大团圆。这时加入少许温水,将锅盖上,大火焗个3-5分钟,待水分收干前,搬入电饭锅,继续低温焖煮。不久后一锅可口的咸饭就完美呈现出来了。 曾经幻想,自己开家售卖咸饭的小店,没有固定食谱,可以是每日不同“主角”的咸饭,让登门的食客有不一样的惊喜外,还要有颗包容的心和欢喜随遇而安的态度。想吃的吃不到,不抱怨,换个口味,可能吃出精彩。如果不想尝试或当天不是心目中的咸饭,那是彼此没有缘分。店里配上的炖汤也得天天不同,无需预告。要揭晓答案,就请明日登门。 不知这妙想中的奇异咸饭店是否会被人接受?店家和食客都要有冒险精神才行。
1月前
不知何时起,我突然注意到,每次吃咖哩时,身上总会恰巧穿着白色的衣服。就像命运有意为之,将最容易弄脏的颜色与最难以掩饰的酱汁捆绑在一起。这让我既哭笑不得,又忍不住心生疑惑:为何总是这么巧? 但渐渐地,我意识到这可能并非巧合。仔细回想,我吃咖哩的次数并不少,只是那些没穿白衣的日子,因为不用害怕衣服被弄脏,而被我遗忘在记忆的角落。唯有当鲜艳的咖哩和洁白的衣服偶然交汇,这种“巧”才被我的注意力悄然放大。 生活中,我们也常有类似的误会,比如说“一洗车就下雨”。可事实是,平日的晴天或小雨根本无人挂心,只有当洗车后雨水忽至,干净的车身无奈被弄脏,这份在意的感觉才让我们记住了雨水的降临。 换句话说,许多巧合其实是来自我们的关注,而非真正的天意。可当这些理性的解释铺展开来,将这些巧合分析得明明白白,生活中的许多浪漫便褪了色。若所有的“巧”都能被拆解,那些令人莞尔一笑的奇遇是否还值得珍惜? 那天,我前往马六甲参加朋友的婚宴。身为新山人,这段旅程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婚宴如约而至,热闹非凡,宾主尽欢。我本想在晚宴结束后便立刻启程返家,不料活动却比我预期更迟结束,真正离开时已临近午夜。就在我犹豫着是要冒险连夜赶路,还是在附近找个酒店将就一晚时,一位老朋友向我走了过来。 “我房间还有空位,不如住我这儿吧,安全些。”说话的是我大学学长,平日里我们虽少联络,感觉却亲切如昔。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顿时放下了独自赶路的念头,接受了他的好意。 那晚,我们在房里随意聊着从前的趣事,也分享了彼此的近况,感觉就像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我们就这样漫无边际地畅谈至深夜,直到困意来袭,我们才各自安睡。 隔天,清晨的闹钟将我们唤醒,学长对我说:“拉开窗帘看看吧,这里的风景不错。”窗帘被轻轻推开的刹那,我的视线猛然停驻——一道明艳的彩虹横亘天际,像一位无声的画家用手轻轻将其勾勒在蔚蓝的画布上。彩虹的一端没入远方的海平线,与海面交织出绚烂的光影,整个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只为这一刻的绽放。 无需为一切寻找答案 顷刻间,我忽然觉得所有安排都是如此恰如其分。如果不是学长的提议,我不会留宿于此,也就无法见证这晨光中的奇迹——这种“巧”,似乎并不需要更多探究,它就只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或许,生活的许多美好都源于这样的随机与偶然,我们无须刻意挖掘什么,也无需为一切寻找答案。那些不经意的邂逅、突如其来的惊喜,总能在不知不觉中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巧合,它更像是一份来自生活的礼物,提醒着我们与世界之间那份奇妙的默契,那些看似无序的瞬间,或许就是故事的起点,进而走向巧合。而这些时刻,你该做的就是停下来,静静去感受就好——因为生活的意义,也在这份自在的相遇之中。 凝望清晨那道彩虹,我在心中默默说了一句:真巧。
1月前
1月前
【英伦随笔】1.许你一座玫瑰园 我喜欢花,却不曾有过种玫瑰的想法。 春天来到英国,发现有种花的庭园很多种上玫瑰,花开时五颜六色,花瓣奇大(比在大马看到的大多了)。花间走过,带着香气,都沾满喜悦。 春末是玫瑰盛开的季节,与妻走进的Queen Marry’s Gardens玫瑰园,那是1930年代国王乔治五世送给玛丽皇后的花园,种了1万2000棵品种各异的玫瑰,并有牌子列明花名,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看遍玫瑰千朵万,红玫瑰大概要被比下去了。 花开满园,心情特好,浪漫的事像花粉容易传染,就有情侣席地缠绵忘我。 送玫瑰是否过时了? 收到玫瑰应该是件兴奋的事。很多浪漫少女做梦也想要有一座玫瑰园。 30年前听过一个浪漫的故事:一个女孩一早就收到一朵玫瑰。她有些惊喜,心里暗想,怎么只一朵?一个小时后,她收到第二朵。她接下来要等第三朵。后来每小时都收到一朵。她又想,总共会有几朵?晚上男孩来了,带来最后第12朵 ,并向女孩求婚,当然,女孩答应了。今时的爱情攻略,会是如何的样式?送玫瑰是否过时了?我有个朋友结婚时,手里捧着的手花,竟然是花椰菜( Cauliflower),世界好像变了。 英国有家高级的超级市场Waitrose,字面直译为等待玫瑰,让人遐想。原来招牌来自两位创办人的姓氏,Waite与Rose 的结合。这超市供给英国王室酒类与杂货,并获得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查尔斯国王先后给予皇家认证。其售卖的物品品质让人放心。家庭主妇等着玫瑰园落成之前,推着手推车,悠闲地在摆设高级大方的市场选购家庭用品,也不失为梦想停靠的所在。 【英伦随笔】2.带书万卷 为了一趟长时间的旅行,正愁要带多少本书随行?后来决定买个电子书阅读器解决问题,一器在手,如带书万卷。 Boox(文石)电子书阅读器与“京东读书”挂钩,购买时可享有半年免费阅读京东书库(号称拥有70万本正版书籍)的任何读物的优惠,包括中国、台湾及世界各国的中文翻译本。半年过后可加入成为会员,每个月会费若干,到时可享有同样的福利,不必买书。这福利可乐坏爱书人了。 我的阅读器轻薄,大小如掌,握在手里没有负担,字体可自由放大缩小,可自动换行退文,暗处阅读会有亮光照明,完全符合我的阅读要求。最重要的是,我想要看的书,书库里有。 看手机虽然是当今世上最流行的活动,但在伦敦,看纸本书的人还是很多。你可以看到走路看书的人,过斑马线头也不抬就随着人群或停或走,如入无人之境。在公园开满小白花的草地上、树荫下、有梯级椅子的地方,或广场正午的阳光下,都有人看书;地铁里看书的也不少。 大英图书馆里的书何止万卷,不过你想看的,只是某个范围,比如报刊杂志。若找中文书报,只要在网站上输入刊物名(译成英文;用中文名找,幸运的话或可找到)和出版年份,你就可以在半个小时后看到整叠当年某月份的报刊或微型胶卷,非常便利。纸本书若从分馆调来,要等三天,不然,同样半小时可取阅。 书只能在馆里阅读 有个中国来的年轻人,在微型胶卷放映机前犹豫了半天,走来问坐在对面的我如何操作那看久了会眼花的机器。其实,我两天前就发现他了,因为他带了相机(不像其他人是用手机或IPad )在卡嚓卡嚓大动作拍摄资料,相当抢眼。他说他在大英图书馆三天了,第二天就要回国,有种空手来宝山的境况。可不是?任你一目十行百行,朝九晚七的苦读,也无法读完你要的资料。相机、手机等先进器材,也只能捕捉到当时经你挑选出来的画面,那也是冰山一角。仅此而已。 大英图书馆有很多阅览室,以区域学科等范围区分,管理员都非常友善,随时提供协助,印象深刻的有三楼的七八十岁精瘦老人,和有刺青文到颈项的美女。大英图书馆的书只能在馆里阅读,未读完的书可交管理员保管。有几位管理员认得我,我还没将借书卡递给他们,他们就主动的先找出我保留的书,并送上温暖的笑容,让人心情愉快。柜台上可以看到多张感谢卡,那些都是曾经使用图书馆的人离开前给予的真诚感谢。 【英伦随笔】3.他乡/张永修 从来没有对英国的产品有过感情。在英国住上几个月就不同了。 回国之后,看到玛莎超市(M&S)感到特别亲切。本地的马沙超市多了“伦敦”字样标识它的出处。那里的东西都来自英国,货币兑换,再加上运输费,价格比较贵。但咖啡的价格,与其他入口品牌比较,则相差不远,之后我转向这里买英国咖啡。 玛莎超市、维特罗斯(Waitrose)与森宝利(Sainsbury’s)是英国排名领先的三间超市,都有生产自家品牌的货品,包括面包、果酱。我特爱他们的便餐套餐。玛莎超市有一种其他超市没有的豆类坚果便餐,加少量的小米和藜麦,浸泡得够软糯,配上酱料,走健康饮食路线;也有些不同地区风味的面食和卷包冷食。另两家的还有糕饼供选择。套餐另外的搭配有水果或咖啡清水等饮料。 大英图书馆正门大街Euston Road ,时刻都有拖着行李的游客穿梭,横巷Chalton Street却停留在上个世纪70年代大马乡村样式。三两个路边地摊摆卖廉价的厨房用品、衣物布料、孩童塑料玩具之类。沿街的几家商店顾客不多,其中两家餐厅食物好吃又便宜,一家卖英国当地食物如烤土豆(jacket potato)、夹心面包、千层面之类,另一店家标志是头角优美的羚羊头,特点是枣肉制成的摩洛哥食物。 深夜常传来马来歌曲 在晴朗的中午,我通常会在图书馆外牛顿塑像下的广场用餐,侧旁有多张桌椅长凳供休息之用,如宫殿般的St Pancras Renaissance London 酒店就是眼前极美的风景线。为了这个150年的雄伟建筑,大英图书馆在1982年新址建立时必须在高度上做妥协,并转向地底层发展;砖墙颜色也做了配合,可见其重要性。大英图书馆之美,在于它内部设计构造,及它丰厚的知识宝藏。任何人都可自由进出,可以纯观光(里面还有个博物馆),也可以在不同角落的开放空间的座椅上工作,或免费成为会员,即刻享用馆内所有书报音响视频等资料。 我住的地方,深夜常传来马来歌曲,原来隔壁养狗的是对老年马来夫妇,他们想家了。9月16日是马来西亚日,在众多游客人来人往的St Pancras地铁站,有个马来青年向过客挥动马来西亚国旗,经过向他握手或给他拥抱的应该都是马来西亚人(原来在伦敦的马来西亚人真不少)。他想他的国家了,他大概站了一个上午,他用热情遥远的向马来西亚寄上祝福。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8月前
8月前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