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崩溃

2星期前
文/3点3 夜晚的空气静谧而沉重,时针刚刚指向十点,可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推开家门。客厅里一片昏暗,只有墙角的夜灯微弱地闪烁着。老公已经将小天哄睡,整个家仿佛陷入短暂的安宁。 她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视线不由自主地落在那堆叠如山的博士课程书本上,心中的沉重感油然而生。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困惑,仿佛身处深渊,四周的重压使她难以呼吸。她知道自己已经撑到了极限,但却不敢,也不能停下。 她坐在书桌前,手指轻轻翻开一本书。 “你是个失败的母亲。”忽然,书页上浮现出一行陌生的字迹。 这一句冰冷的字眼仿佛化作一把利刃,刺入她的心脏。可人倒吸一口凉气,猛然后退了一步。她揉了揉眼睛,试图确认自己是否看错了。但当她再次凝视书页时,字迹已经消失无踪。她强迫自己深吸一口气,告诫自己这只是幻觉,是过度疲惫的产物。 然而,一股诡异的不安感已经悄然无声地蔓延开来。 X X X X X X 接下来的几天,可人的生活仿佛被无形的手拨动,开始发生些细微而又不寻常的变化。 她不时会听到小天的声音在家中回响,可每次她前去查看,才发现小天早已安然入睡。深夜里,电视无故自动打开,屏幕上闪烁着扭曲的图像,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她开始质疑自己的精神状态,是不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了这些离奇的幻觉。 某天夜晚,她从梦中惊醒,隐约看见书房的灯亮着。走进书房时,她发现桌上多了一份从未见过的文件,文件的标题赫然写着:“放弃吧,你注定失败。”可人的心猛地一沉,手中的挂坠随着她的颤抖滑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似乎在提醒她,这一切并非虚幻。 她开始频繁做同一个梦,梦中的她不断在一条无尽的走廊里奔跑,四周寂静得令人窒息,只有她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空间中回响。走廊的尽头,远远地站着小天,他笑着,挥手招呼她。可是,当她奋力奔向他时,小天的脸却逐渐模糊,仿佛被某种不可抗的力量抹去了,最终如烟般消散在空气中。 X X X X X X 某个凌晨,可人再次从梦中惊醒,心跳快得像擂鼓。她立刻冲到小天的房间,确认他安然无恙地躺在床上。 “你真的以为自己做得够好吗?”就在她松了一口气,转身准备离开时,一把低沉而冰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她猛地转过身,只见床上的“小天”正直勾勾地盯着她,眼神空洞,毫无温度。可人的身体瞬间僵住了,她的呼吸变得急促,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孩子根本不是她的儿子。 她想要尖叫,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整个房间的空气瞬间冻结,墙上的时钟停止了运转,周围的世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在最后的画面里,可人无声地坐在书房的椅子上,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封未发送的辞职信。 “我已经无法继续。”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悬停在发送键上,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突然,屏幕上的画面一闪而逝,她猛然意识到自己从未写过这封邮件。屏幕的倒影映出她苍白的脸庞,而背后,一个模糊不清的影子正缓缓逼近。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仿佛所有的恐惧和疑虑在这一刻找到了归宿。 可人的心智仿佛已经崩溃,或者某种超自然力量正在掌控她的生活。现实与幻觉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生活中的压力、恐惧,和日常的琐事,逐渐吞噬她最后的理智。她究竟是自愿走向崩溃,还是早已被看不见的手推向深渊?一切都在令人窒息的悬念中画下句号。  
2星期前
4星期前
喜欢听说读写各种故事,曾任星洲日报普通组记者与坤成中学历史教师。非主流00后,有痣青年,相信人性本善。 电邮:[email protected] 。 除生死,无大事。究竟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死亡?年轻人为何举办有关临终关怀的醒觉活动,又会如何谈论死亡呢? “大家听到死,就觉得很恐惧。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要突破这个恐惧呢?”临终关怀醒觉活动筹委会主席张菲玲这么回答。对她来说,一旦看破死亡这个课题,其实就会发觉死亡并没有那么恐怖,况且每个人都一定会面对和经历死亡。 “我们想通过这个活动,自己感受、体验、接受,最终才能走到释怀这一步。我们想通过这四个阶段(F.E.A.R),让大家看淡死亡,用更好的心态面对死亡。” 死亡是可以看破或看淡的吗?她说,如果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去面对的时候,就会发现死亡并没有那么恐怖,在经历其事时,也不会茫然失措。 亲身体验和感受死亡 在开幕仪式致词时,张菲玲提到此次活动主题中的“蝴蝶”象征着转变、美丽、优雅和联系。正如蝴蝶从毛虫变成最终形态一样,临终关怀代表着从生命到死亡的转变,强调了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循环的开始。“吻”的概念则象征着与逝者分享的连接或记忆的瞬间,温柔地提醒着人们在肉体之外的爱和联系。蝴蝶是希望、变革和生命旅程永恒美丽的象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如此。 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她说,此次临终关怀的对象,是专门针对患有绝症的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支持和舒适的形式,目的是通过满足患者的身体、情感和精神需求,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他们的家人提供帮助和安慰。 这种关怀主要侧重于管理与绝症相关的疼痛和症状,力求让患者尽可能保持舒适。此外,临终关怀团队还为家人和护理人员提供指导和支持,提供咨询、教育和实际帮助,帮助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此活动精心设计了不同阶段的体验,让参与者可以感受、体验和接受死亡,最终达到释怀的目的。譬如在感受的阶段,通过观看遗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观众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逝去的意义,并了解关于临终关怀和安宁关怀,加深大众对此主题的认识。 此外,活动也设有死亡体验环节,参与者需“躺”在伪棺木体验自身的死亡,进而思考生命的意义。通过冥想环节,参与者可感受生命的临在感,体验内心的平静和思索。 接受和整理情绪 有柔软才能坚强 看着学生一步步了解何谓临终关怀,直到活动期间已能够从容谈论生死,活动顾问老师姚丽洙也表示:“我希望这不只是让学生去学习如何举办一个活动,而是从中去接触大众的人性,学习如何懂得去尊重生命。” 她说,如果大家能够这么坦诚地去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感受,包括负面的感受如恐惧与悲伤,那每个人的心都会放柔。当每个人的心能够柔软一点,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足以慢慢感染身边所有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我们必须要知道并了解,柔软不是脆弱,反而是坚强的源头。当一个人能够容许自己哭的时候,其实那才是最坚强的,因为我们承认自己的情绪,承认我们内在还有一个小孩。 “一旦承认了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在拥抱自己,并且完全接纳自己,这也就足以让自己能够更坚强起来。所谓弱者,是逃避自己的柔软之处。其实坚强跟柔软不是对立的,反而应该是融合一体的。如果我们没有柔软这部分,我们是不可能真正坚强。” 最后,张菲玲也强调,悲伤是被允许的(It’s okay to be sad),如果不允许自己伤心的话,就是在跟自己搞对立。 讨论生死不再是禁忌 “如果你不让自己把情绪表达出来,那你要怎么坚强呢?一直把情绪收在心底,你是不可能坚强的。可能到最后那一刻,你真的崩溃了,那要怎样照顾好自己?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面对自己心里最深处的情绪。你可以哭,你想怎么样都可以,但你一定要面对你自己。” 临终关怀,简言之就是做好让生者安息,同时帮助生者坚强的工作。看似简单,要做好这件事却不只需要心理意识上的醒觉意识,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行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扶持。年轻人愿意主动迎面如此沉重的课题值得鼓励,期待有朝一日讨论生死不再是禁忌,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能够从容面对及接受自己和他人的死亡。   相關報導: “生命之旅”情景音樂會落幕 為祗園修心院籌獲43萬 將殯葬教育改革視為己任 遺體化妝師 推廣生命教育 132醫學系師生感恩致敬 送別一家3無語良師  楊偉漢《照》丈量人生 / 歐芙苓(甲洞)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