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天灵殿

柔佛乌鲁槽天灵殿或许历史不算很久,占地不大,但它有一多,据该殿管委会主席许万芳受访时说:目前摆出来供众善信祭拜的神明约有230尊。 以“满天神佛”来形容该殿神明之多,实不为过,因此,有人誉之为现今马来西亚拥有最多神明之冠。 在该殿服务多年的许万芳指出,神像之所以会越来越多,在因为早前该殿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善信因搬家或其他因素而送来安置的神像,一向是“来者不拒”,不过在很多年前,这一措施已改变了,不再接收。 该殿神明的摆设,有序地排列在各个角落,都有名字,容易辨认,凡对华人神明历史有兴趣研究者,这是一个好地方。 殿中的主神是:天后圣母、玉皇大帝及天主君。 上座的诸多神明,各有下列特点:(一)本地华人最热衷祭拜的神明都有在座,如玄天上帝、洪天上帝、关帝等;(二)民间故事的主角人物,如八仙等,亦是神明之一;(三)一些历史人物,如张良也变为座上神明;(四)至圣大师孔明也变成神明了;(五)一些神明则为少见,如天狗、六壬仙等。 该殿也曾徇善信的要求,安置一些神明,如红鸾、许真君等;一些被视为“阴神”及江湖味太重的神明则收起来。 正因香火一直兴旺,殿内烟气弥漫,置身其中,另有一番感受。 在今年蛇年之际,据许万芳反映,经有数以万计的善信前来祭拜,他们来自全柔各地、外州及新加坡。 在疫情之前,该殿已是柔佛州旅游景点之一,旅客甚至包旅游车组团前来祭拜,足见其感召力之大。 [vip_content_start] 天灵殿建于上世纪60年代,占地约一亩半,最初仅是一间小庙,位在山芭内。创立人为黄文,继后村中多位元老如侯祥、郭应乾、许金顺等人负责推动,经60多年的发展,才有今日的规模。 该殿殿宇、礼堂、戏台、山门、烧炭炉、门亭、十二生肖走道、放生池、礼堂、门神等,布局分明,宏伟壮观,各有特色。 两尊洁白、高贵、慈祥的天后圣母磁砖塑像,作为地标建筑,立在殿外两侧,格外引人注目。 殿中各神像造型与神态各异,大多漆上黑色,设计巧夺天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少是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创作。 对联特多,分布各处,予人另有一高层文化的气息。古色古香的山门,位在入门处,正中书上“乌鲁槽天灵殿,天后圣母庚午七年”。山门附上内外两联,内联:“天网合一谛度善信生三世,灵思归真恩泽众生颂大明”,外联:“天道无私普照慈云叻福泽,后恩有赫群沾化雨纳祯福”。 乌鲁槽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镇,不过,对笔者而言,却多少有些渊源。 父亲于1935年,从祖籍乡潮州飘洋南来后,即定居乌鲁槽,在村中某杂货店当财库,外祖母去世后,埋葬在村中的义山内。 日军于1941年8月发动侵马战争,大军南下迫近柔佛,父亲带领家人避难振林山,1943年笔者出生。 上世纪70年代,在清明节时,常跟父亲到乌鲁槽义山扫墓。 当时的乌鲁槽人口比今时多,市况热闹,但很少路过的人会留下来,能吸引人的只有近邻的“乌鲁槽蓄水池”。在当年,这是柔佛州少数有人会一游的风景区,它开放让人参观。 乌鲁槽的名字会一直挂在人们口中,实赖这座蓄水池,但好景不常,由新加坡改为我国管理后,这座蓄水池就关门,不让人进入,来乌鲁槽的人也少了,幸好再有乌鲁槽天灵殿声名鹊起,多年来乌鲁槽的名字还能留存在许多外人的心目中。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