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学生

3天前
​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我惊讶地发现,那个曾经热爱阅读的自己已经消失了。曾几何时,我会在书店里流连忘返,翻阅一本又一本心仪的书籍,甚至不惜苦苦哀求父亲给我零钱买书。然而,如今我已经开始用“书太贵了,买不起”这样的借口安慰自己…… 身为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生涯的00后,我不禁思考:在科技尚未如此发达的年代,大学生是如何学习、上课、考试,甚至是如何度过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如今,还在就读大学先修班的我,生活几乎被电子设备包围——上课用平板电脑记笔记,教学资料全都上传至学校的平台,课余时间更是离不开手机。抬头望去,课堂上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平板世界”里,老师在讲台上授课,三好学生认真翻阅电子资料,而其他人则在屏幕的掩护下偷偷观看电影、刷短视频,甚至打游戏。整个教室安静得像是一间自习室,老师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只要课堂纪律“看起来”井然有序,似乎就已足够。 但这真的足够吗? ◢我竟失去了阅读热忱? 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我惊讶地发现,那个曾经热爱阅读的自己已经消失了。曾几何时,我会在书店里流连忘返,翻阅一本又一本心仪的书籍,甚至不惜苦苦哀求父亲给我零钱买书。然而,如今我已经开始用“书太贵了,买不起”这样的借口安慰自己;与此同时,我却毫不犹豫地订阅YouTube会员,甚至愿意花钱购买短视频平台的会员服务,以获取无需看广告的内容。我每天至少花3小时刷短视频,无论是TikTok、Instagram Reels,还是YouTube Shorts,这些平台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短视频太刺激,让人注意力下降 短视频如何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 短视频的崛起不仅仅是娱乐方式的变革,它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在这个讯息爆炸的时代,短视频以极短的时间传递刺激的信息,让大脑产生即时快感,使我们越来越难以忍受长时间的专注。根据研究,人类的平均注意力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如今的8秒,比金鱼还要短。这意味着,阅读一本书、甚至只是一篇文章,都成了一项挑战。而从何时起,阅读完整的文章成为了大学生的挑战?大学生似乎抱着能坐就不站的心态,甚至在课堂上选择了让最好的“合作伙伴”ChatGPT来摘要重点,有些大学生甚至懒得阅读,宁愿让它来完成课堂研究任务,而这项研究和阅读搜查能力是大学生最需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这无疑是让大学生养成了“快餐式”的信息消费,无法沉淀下来好好思考。短视频也间接影响了我们“瞄几眼就懂”的习惯,使我们更倾向于阅读标题,成为标题党的一员,或是阅读短评,而非完整的文章。 ◢年轻人依赖“刺激”来学习 最近,你可能在社媒刷过这样的视频:屏幕的一半是某个网课片段、纪录片、访谈或者是被逼要学习却也无法专心的画面,而另一半则播放着Subway Surfers游戏、切肥皂、一双手正在玩弄着史莱姆、倒洗洁精等“高刺激”内容。这种视频被称为“Brain Rot”(大脑腐烂),讽刺年轻人已经难以专注于单一内容,必须靠额外的视觉刺激才能维持注意力。 不管你是不是大学生,想一想,这是不是你日常的一部分? 你是否曾在写作业或上网课时,不自觉地点开短视频,一边学习一边刷着“轻松内容”?是不是每次阅读时,总忍不住想摸一下手机,甚至觉得没有配点音乐或视频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更糟糕的是,明明隔天就是决定生死的期末考试,却依然无法抵挡社交媒体的诱惑,任由自己沉浸在无尽的短视频世界。如果这些场景对你来说再熟悉不过,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把自己的注意力廉价卖给了这些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无限滚动的信息流……它们看似无害,实则正在悄无声息地重塑我们的注意力模式。曾经,我们可以轻松地坐下来阅读一本书、专注学习数小时,但如今,这些简单任务却变得异常痛苦,焦虑感在学习过程中愈发明显。大学生的处境尤为尴尬,我们既拥有成年人的自由,却未必具备成年人的自律。我们渴望新鲜感、喜欢刺激大脑,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在短视频的驱使下逐渐丧失了深度专注的能力。学习不再是沉浸式的体验,而是一场和注意力对抗的拉锯战——你不断告诉自己“再刷一分钟就开始学习”,但不知不觉间,半天已经过去,而你对着课本的那一页仍然停留在同一个段落。 ◢“无视频时段”找回阅读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真的甘愿如此吗?还是说,我们愿意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如果愿意的话,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思考是否还愿意花时间读完一本课外书?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把“读课本”当作“读书”,认为只要把考试内容掌握了,就算是“阅读”了。但事实上,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是拓展思维、培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当我们被短视频驯化后,深度阅读变得越来越难。 短视频的本质是快速、高密度的信息刺激,让大脑习惯了即时满足。相比之下,阅读需要耐心和深度思考。曾几何时,在没有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年代,人们更容易沉浸在阅读中,愿意花时间思考和写作。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读完一本书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过去,我们可以在书店里流连忘返,在图书馆里沉浸好几个小时,甚至愿意熬夜读完一本小说,沉浸在故事或知识的世界里。 短视频不会消失,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被它们控制。我们可以尝试设定“无短视频时段”,每天抽出固定时间阅读,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始,逐步找回阅读的习惯。同时,我们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训练专注力,减少碎片化信息的摄入,让自己重新习惯长时间思考和学习。和朋友一起建立阅读社群,定期分享阅读心得,也能帮助我们坚持下去。这些方法或许你早就知晓,却不曾尝试,短视频正在争夺我们的每一秒,我们真的甘愿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吗?还是,我们愿意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感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  大学时光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只沉迷于这些碎片化信息,而不训练深度思考的能力,那么毕业后,面对社会的复杂问题,我们是否还能保持理性、独立的思考能力?还是会像随波逐流的浮萍一般,被外界的信息牵着走? 或许,我们是该不时把手机放在一旁,拿起一本书,给自己多一点真正沉浸式阅读的机会了。 相关文章: 书香月特别企划:【爱书人在读什么?(上)】 【爱书人在读什么?(上)第一篇】曾毓林 / 阅读就像要完成一块人生的大拼图 【爱书人在读什么?(上)第二篇】刘洁颖 / 走进饮食文化世界 【爱书人在读什么?(上)第三篇】陈愐壮 / 偏爱关于书的书 【爱书人在读什么?(上)第四篇】黄美锦 / 流著泪也直面生活 【爱书人在读什么?(上)第五篇】罗咏京 / 杂食读者的书房 【爱书人在读什么?(上)第六篇】马保靖 / 藏书人的洁癖:“顶不顺”精装书,和书衣书腰!
6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