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保健

3月前
6月前
7月前
妻子突然很想吃拉子茄,我们在家附近的市集找了一遍,终于在一个摊位发现它们的踪迹。伊班小贩说一公斤18令吉,价钱超出之前的行情,但我们还是忍痛买下。黄澄澄的颜色非常鲜艳、亮丽,圆浑浑的外形饱满,乍看之下,还以为是来自美国的金橙,但它的皮肤远比金橙光滑。 婚前妻子不吃拉子茄。婚后由于工作非常忙碌,我们无暇在家煮食,每天下班都是去老家搭伙食。那时三嫂还健在,她煮各类客家菜肴,妻子是福州籍贯,却也入乡随俗,吃起客家菜。三嫂相当拿手的一道菜肴是拉子茄酸辣鱼汤,严格说这是砂拉越土著的美食,并非源自客家。食材有拉子茄、香茅、红葱、辣椒等,若是没有鲜鱼,可采用罐头辣酱炸沙丁鱼,味道也可口。这道开胃菜是先父的最爱。在老人家极力推荐之下,妻子鼓起勇气尝一尝拉子茄的滋味。拉子茄肉似黄桃,味道略酸,她起初不大习惯,后来竟然爱上了这道菜肴。 记得父亲还能走动时,尽管双腿乏力,他拄着拐杖,叫三哥载他去三哩巴刹喝咖啡,找老朋友聊天。之后他独自乘搭巴士回家。一下车,他一手拄着拐杖,另一手拎着装拉子茄的塑料袋,步履蹒跚,从路口走向家门。他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吃拉子茄,已经无法查询了。父亲17岁从中国乡下漂洋过海,在古晋落地生根。家乡有一个永远等不到他回去的老父,游子的辛酸,肯定比拉子茄还要酸。父亲只能在生活中节衣缩食,逢年过节汇款回乡,聊表心意。 童年的餐桌上,我的筷子永远与拉子茄及苦瓜无缘,只伸向清甜可口的树仔菜。少年时代,情况还是没有改善。婚后妻子也学会煮这道菜肴,听说拉子茄的营养丰富,她一直鼓励我吃,酸味——其实也不难适应。由于我不吃辣,妻子在烹调时,加了榨菜,不加辣椒。妻子改变了我的饮食习惯,除了拉子茄,我也接受苦瓜的滋味。跨入婚姻这道门槛,男人必须学会适应妻子烹调的菜肴。夫妻俩的生活背景不同,性格迥异,酸甜苦辣,不仅出现在餐桌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由于父亲特别喜爱这道菜肴,我与妻子去逛菜市,见到拉子茄,偶尔也买了带回老家。虽然父亲认为我们选购的拉子茄没有他选的漂亮,然而,加了这一道菜,原本食欲不振的他饭量也增加。拉子茄,这金黄色的家常菜,像一道阳光,在餐桌上发挥它的魅力,让我对它另眼相看。 送出爱的幼苗 这几年来蔬菜的价钱一直飙升,以前毫不起眼的拉子茄竟然也身价百倍。今年我买了一公斤18令吉的拉子茄,忍不住告诉住在老家的三哥。他告诉我父亲生病之前,跟他们一起去菜市,发现他的最爱,一问价钱,竟然一公斤10令吉,若不是高头大马的侄儿在后面搀扶,父亲已经晕倒了。唉,这也难怪,他依然活在拉子茄一公斤2令吉都嫌贵的时代。 这一次,妻子准备烹调拉子茄,挖出一大把种子,撒在后院的花盆。过了几天,幼苗陆续长了出来,挤满了长形的花盆。它们长得迅速,两个星期之后,叶子像绿色的手掌随风挥舞,气势壮观。我选了一株最健壮的幼苗,移植到另外一个花盆。剩下的幼苗,我陆续送给亲友及邻居。我称之为爱的幼苗,希望它们茁壮成长,将来结满阳光一般的金黄。我始终相信:爱如阳光,温暖人心。 年纪越大,我们越注重养生保健,从新闻报道获悉有的野菜含有毒素,不宜多吃,倒是拉子茄的营养成分对身体有益无害,倍受推崇。我们对酸味已经习以为常,不敢嫌弃,只图身体健康。父亲显然比我们更早就适应酸味、苦味,到了老年,更是百毒不侵了。当他病情日益严重,一句也没抱怨,反而告诉我,老天爷待他不薄,让他活到90岁,这一生已经心满意足。 如果父亲能够看到这些幼苗成长,开花结果,他肯定比我们还要兴奋。唉,若是能够再跟父亲一起品尝拉子茄酸辣鱼汤,我要告诉他,拉子茄已经成为我的最爱! “因为每当我吃这一道菜,我会想起您!” 眼前似乎又出现父亲拎着拉子茄的身影,蹒跚而来。
8月前
早上看新闻,看到一位年龄和孩子们相仿的,老家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位牙医在他州住所突然逝世的消息,就把消息放在我家群组。孩子们在不同地方工作生活,这是联系感情的一种方式。记得才几个月前,大女儿的医生前同事也在住所突然逝世,也才30出头的年纪,不是他杀,也没患病。小女儿后来回应说那牙医是其朋友认识的,一位成绩很好的学长。据朋友说他“工作压力很大”。 看到这儿,大女儿回应说:“我的工作压力也很大,”还附上一个哭脸。“被病人骂到我的手直抖。我已经道歉了,但她还是不肯停止语言骚扰我。”看到这,我们赶快尝试安慰她。 “还好我常常容易忘记……不会想不开。”大女儿的话让我放了些心。不是没看过她当实习医生时回来大哭的情景。当年她当实习医生时我们鼓励她申请在家乡的医院实习,虽然这意谓着她实习毕业后必须去他州服务。(有些人会选择在外州实习,实习过后申请回乡服务)只是希望能在她实习这艰难的阶段有需要时,和她说说话,帮些忙。 大女儿当天晚上有感而发,在脸书写了篇长文—— “人逐渐老了才明白对自己好点不是花什么钱吃大鱼大肉,去血拼买东西,而是学会不跟自己过意不去,不拿别人的不对或负面情绪来折腾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照顾好身子,睡得好和足够,吃得简单但健康。 以前还是实习医生时都要战战兢兢的,不小心就会被上司骂。有时候还会因为被骂大哭一场,不能睡,自责。 这几年来,懂得一些处事方法,也遇到了好的老板们,再没需要那么的战战兢兢。可是近几年来,不知是人类变得比较没耐心了,一点小麻烦就爱发脾气,还是现在的现实社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常常都要面对一些蛮不讲理的病人。有时候还得挨骂,低声道歉,一不小心就会被说没礼貌。很多时候都告诉自己,也许他们被病折腾,很多怨气,就原谅吧,可是有时候还真觉得被骂到有点没道理吧。 今天就一宗,只是不小心,不是故意让一位病人走了一趟冤枉路。病人都没出声,家属就把我骂到连街边狗都不如。又不是我诊断错误害了他,也不是说我不愿意为他抽血,只是门诊病人很多,让他去专门抽血处那儿拿血。家属就骂我麻烦她。我说了有5次道歉,她还是不肯罢休,越骂越凶,骂到我都全身猛颤抖都不要放过我。我请她出去等我抽血,因为我需要冷静,她还反问我,她对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出去,问得我也懵了,一时半晌没办法操作。最后我选择离开,叫同事顶替,才得于逃离现场。 当下的我确是有点生气,多时懵圈,头脑还来不及处理所发生的事。不过还好恢复得快,不到几分钟也就平息自己纷乱的情绪,继续看病,也幸好接下来的病人都很善解人意。也还好有同事相救。 需要时请别人帮忙 门诊后,才有空想起,其实刚才,有点好像是被语言骚扰了。可是后来又想想,也许那家属是照顾他人久了有很多怨气,没地方发泄,刚好我就不小心当了出气筒。是有点不值,可是就算是做善事。但下一次,自己的确是要学点唯美,又不失礼貌的反手技巧,不要白受罪了。 以前要是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吃不下饭,睡不好,内耗。现在算是格局放大了些,别人的负能量我不需要去承受或承担。长大了,就是要对自己的福祉负责。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好我很能睡,睡睡就没烦恼。哈哈。妹妹总是笑我像只猪。可是能睡是天大的福气啊,很多人求之不得。 最后弟弟说,要学学家里那只猫,天天吃饱睡,睡醒吃,过日子没烦恼。还真让我羡慕。” 读毕大女儿的文章,很开心女儿已经学会如何疏解自己的压力,学会需要时请别人帮忙,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和信任的人谈感受,花时间自省,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需要,这些都是心灵保健的方法。 每一个早逝的生命都让人感唏嘘。希望每个孩子都学会心灵保健,不再内耗。
10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