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供品

4天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6月前
(新加坡29日讯)求考试得利,不过因摆放的供品引来蚂蚁虫患而被清除。狮城国大生日前利用3D打印了一个“牛油果考神”放回原地,再被移除后,昨晚再放上新的,甚至还从一只变成一对。 《新明日报》报道,今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旁的草地上,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神明”,不仅设有“神坛”,周围还摆放各种零食、鲜花等供品,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一炮而红”。被供奉的是一个牛油果(也称鳄梨)娃娃造型的锁匙链。 根据狮城国大学生说法,相信锁匙链是不小心落在路边,有学生把它放在路灯下,应该只是要让主人来认领。 不料,由于牛油果娃娃的形状类似钟形曲线(bell curve),而狮城多年来一直有大学生“供奉钟形曲线考神”祈求好成绩的趣味做法,就有学生开始把这个娃娃当成“新一代钟形曲线考神”。 所谓的钟形曲线,是划定考试等级的依据之一,即最终考试成绩是以整体考生的相对表现来决定。仅是分数高还不够,需得比大多数考生考得好进入前段班,才能得到更好的级别,并非达到一定分数就会考A。 多个社交媒体贴文显示,有人给牛油果娃娃建了“屋子”,又有人给它配置“宝剑”,还贴上写有“早日毕业,多发论文”的符文。甚至还有学生摆放零食等供品,不过此举引来蚊虫蚂蚁,牛油果娃娃的“神龛”在4月中被清除。 然而,几天后有学生利用3D打印了一个白色的牛油果“替身娃娃”放回原处。 记者昨天下午走访时,这个第二代替身娃娃已被移除,但之后获悉有学生昨晚又3D打印了新的替身娃娃。记者今早二度走访,果真看到一对白色牛油果娃娃一大一小手牵手,引来学生驻足。 化工系大四学生刘雅迪(24岁)说,她听闻校内有“牛油果大神”,觉得蛮可爱的,特意前来看看。“不少学生也是和我一样,专程在考试前来‘拜拜’一下。” 其他受访学生则说道,现在是大学考试期间,压力相当大,因此路过来看看也有纾解压力的效果,并非真的在拜神。   狮城学生供奉考神 英媒8年前曾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8年前就曾报道狮城国大和南大学子供奉考神。 早在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刊登一则趣味性文章,就整理出亚洲国家常见的十种纾解考试压力的方式,当中包括供奉考神。 文章提到,新加坡国大与南大校园内都有供奉“钟形曲线考神”(bellcurve god)的现象,供品包括食物与蜡烛。 2016年,新加坡管理大学时任教务长兼常务副校长江莉莉教授(现为新大校长),曾在当年以“钟型曲线考神”为题发表文章。 她在文中提到,新大内也有学生拜考神,而照片显示所谓的“考神”,是走诙谐画风穿着毕业袍的“神像”。 “在一个考试压力大的环境下,祭拜考神是学生解压的方式之一。”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底座的“藏宝”是一般神庙或佛寺常有的做法,近年来泰国一些古寺进行维修,就挖出许多百年的泥制小佛像,都是珍贵的文物,通常寺方会拿出供善信恭请去护身保平安,这些钱就拿来修缮寺庙。当今我们藏进这些佛像及钱币,可能百年或数百年后,当后人挖掘出时,那个年代,又会当作什么新奇发现呢? 泰国宋卡府(Songkhla)沙汀帕(Sating Phra)是个小乡村,当地一座佛寺有座露天佛像塑造已久,今次方进行升座仪式。朋友受邀过去,于是我们八个马来西亚人乘坐两辆车前往。一路奔驰到当地已经很夜,但他们还是热心安排给我们铸造小佛像,那是极为简单的灌注法。将一个铁勺子,放进小锡块,以煤气火枪喷射之,锡块熔化了,倒进泥土做成的模子里,冷却后倒出即是小佛像,这种小佛像通常是供人们穿戴在身上保平安,不过我们铸造的这八个小佛像,是供明早升座前,安藏在佛像底座的。 翌日一早来到现场,大约百余人出席,小地方人口不多,多数人穿着白色衣服。现场有小火炉煮着蜡烛油,供大家舀起灌注在一根钢柱里,柱的顶端系绑着一条线做的蜡烛芯,直到底部,这是在注做一根大黄色蜡烛。也有一根尖形的“发顶”,供人们安上金箔,它将会安套在佛像顶端。 露天大佛像旁摆设一张长案。案上有许多供品,最前端为花塔,接着是佛像、水果(火龙果、西瓜、柚子、黄梨、梨子、柑、葡萄、芒果、红毛丹、苹果、香蕉、切段甘蔗、嫩椰)、五荤(水煮鱼、全鸡和鸡血与内脏、猪头及尾巴、全鸭、虾与蠘)、各式糕粿、水煮鸭蛋、瓶装矿泉水、红甜水、茶等。还有一盘供奉两碗荤腥菜肴及一碗饭和一杯开水,另一个供盘是芋与番薯及两碗黄白色粥糊。尚有一盘红豆、绿豆及黑豆摆设成佛教的“八正道”图案。尾端是香炉、一对白蜡烛及一根大黄色蜡烛,法杖等物。 [nonvip_content_start] 大佛像前端已筑起一个洋灰底座高台,准备给佛像升上安坐的。高台上面有两个孔洞,只见人们把钱币、各种小佛像(泥、锡、铜等制造),还有打印经咒的小铜片(可供人们写上姓名、八字、地址与祈求的心愿)通通放进孔洞里,最后法师采下一些菩提叶塞住孔洞,然后以洋灰封填了。仪式由婆罗门教法师诵经开始,他们身着白色衣服,一些是唐装的衣裤,念诵经咒,并吹响法螺,摇动拨浪鼓及手铃。结束后,再由佛教和尚诵经,大家手持萦绕佛像而来的彩色线,希望获得佛祖庇佑,获得无量功德。这时候吊机逐渐把佛像吊起来,慢慢移到底座上,在经咒、铃鼓、法螺及炮竹声响下,佛像终于顺利完成升座大典。接着,给佛顶套上尖形“发顶”,以及善信给佛像披上黄色袈裟布匹,接着和尚给佛像洒圣水及花瓣,也给大家洒圣水,最后是善信们排队上香膜拜,把香插在供品上,排队给佛像浇圣水(浇在手及脚处),还有在附近池塘放生泥鳅,也是在诵经声中,慢慢把泥鳅倒进池塘,人们也是手接手连接着,如此就能获得放生的功德。完成后,一个传统服装打扮的女子,在音乐播放下跳起传统舞蹈,献给佛祖。 所有供品让大家拿取品尝,泰国糕粿极为可口,拿了一块大快朵颐,外皮是糯米滚椰丝及砂糖,内是无味的绿豆馅。在进行仪式时,有两位妇女类似“起童”,浑身颤抖,一番膜拜后就恢复平静。看过许多宗教都有此类神灵附体,虽然有关宗教完全否定不认同,但还是无法改变信徒们的神灵附体行为。 底座的“藏宝”是一般神庙或佛寺常有的做法,近年来泰国一些古寺进行维修,就挖出许多百年的泥制小佛像,都是珍贵的文物,通常寺方会拿出供善信恭请去护身保平安,这些钱就拿来修缮寺庙。当今我们藏进这些佛像及钱币,可能百年或数百年后,当后人挖掘出时,那个年代,又会当作什么新奇发现呢?
2年前
2年前
大路后的洪成香,飘散出花生的香气,店内的第三代传人陈建辉,正使劲地敲打花生糖,打扁后又将它拉长,再包上花生碎、切成块状,做成贡糖。 报道/摄影:梁杰华 大路后的洪成香,飘散出花生的香气,店内的第三代传人陈建辉,正使劲地敲打花生糖,打扁后又将它拉长,再包上花生碎、切成块状,做成贡糖。 他接受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访问时,一边示范、一边分享他十多年前,接下祖辈传下的贡糖手艺,以及开店创业的经过。 贡糖从前是酬神供品 这贡糖手艺,是陈建辉妻子的爷爷洪亚汉从中国来马后习得,之后再传到第二代洪启成,也就是陈建辉的岳父。 现年47岁的陈建辉说,岳父那一代,是在神庙前摆摊卖贡糖,贡糖也主要是用以酬神的供品,不像如今能吃,还能当礼品送人。 手艺传到他这一代时,他则打破格局,开设洪成香贡糖专卖店,不仅发扬手艺,也把生意做大,让更多人享用到这传统美食。 开金店被打劫 决定转行 陈建辉原本是个金店老板,在光大开金店的他,每天都光鲜亮丽,但一次匪徒持枪打劫,让他决定转行卖贡糖。 “卖金卖到我投降,当时的打劫,也让我损失六七十万令吉。” 他说,当时岳父的手艺未有传人,本身也看到这行业的前景,因此毅然学做贡糖,更开设了洪成香这店铺。 “如果我不学,这门手艺也可能失传,那以后人们就没有机会吃到手工制做的贡糖。” 他也笑言,当时还有一些硕果仅存的手工贡糖老师傅,知道他要接下这门手艺时,纷纷送上各种制作工具给予鼓励。 “转行的最大转变,是以前卖金时,要看顾客脸色,现在则是要看花生的脸色,火候不够,花生会太硬,火候太大,花生又会焦。” 摊子卖贡糖被瞧不起 除了位于大路后的店铺,陈建辉也在诺登美食坊(Northam Beach Cafe)开设摊子,现做现卖贡糖;一次,有个安娣当着孩子的面前说,要多读书,否则长大像陈建辉这样…… “我马上回对方一句:‘你孩子在哪所学校读书,我以后不要让孩子和他同校。’” 他说,从卖金转行到卖贡糖,许多人都瞧不起他,但他认为,这门手艺就是个艺术,值得传承,而卖贡糖虽然不能向卖金那样吹冷气,但也不必担惊受怕。 “再说,溶金、洗金的化学品也是有毒物,有人就因此患上鼻腔癌逝世。” 对于瞧不起洪成香、瞧不起他的人,他笑说,如今就让他们即使有钱想买,也未必买得到洪成香的贡糖。 大路后的洪成香店铺,仅接受预定购买贡糖、花生糖等,位于诺登美食坊的摊子,则是在晚上才营业。 手工做的味道远胜机器 陈建辉坚持使用传统手工做贡糖,因机器做的味道,实在没法比。 他坦言,市面上的贡糖,多数是厂商使用机器制做,味道、口感都不如手工贡糖般细腻。 “机器制的贡糖太甜、会黏牙,吃多也会腻,但我的手工贡糖不会。” 他也说,其实上一代的贡糖确实是很甜的,因那主要用以酬神,人们认为越甜越好,神明吃了才高兴。 “以前若贡糖不够甜,人们还会嫌弃老板吝啬,不愿多放糖,但现在,人们反而不希望贡糖太甜,这样比较健康。” 他认为,制做贡糖的手艺,堪称艺术,因此也在洪成香店内设置透明玻璃,让人们可以参观贡糖的制作过程,从而体会这当中的繁琐、艰苦,更珍惜这手艺。 另外,谈及是否尝试开发不同口味的贡糖时,他笑说,早前曾经做过咸的贡糖,非常好吃,只不过,现在连甜的贡糖都做不及,哪还有时间制做咸的贡糖? 撑过开店初期 渐上轨道 陈建辉说,开店初期,生意真的很差,几乎没人上门。 “原本岳父的贡糖,是在路旁、神庙前设摊摆卖,顾客群都是固定的,开店后,原本的顾客找不到,也没有新顾客进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知晓洪成香贡糖,口耳相传下,洪成香的生意才逐渐上了轨道,不仅本地有顾客支持,也有许多外国顾客,常常回购贡糖。 陈建辉也说,当时他老婆也怀孕,为了赚钱,他几乎是拼了命般,日夜都在敲打花生糖、制做贡糖。 “好吃的东西,自然有人吃,也会有人介绍,后来甚至有法国的顾客,带本地人来我的店。” 此外,冠病疫情期间,洪成香也像许多店铺一样,生意惨淡,幸好它靠着顾客支持,以及邮寄贡糖,撑过疫情。 太辛苦难寻接班人 传统手艺最难的,是寻找接班人,洪成香也不例外。 陈建辉说,曾经有个十多岁的年轻人来店当学徒,但不到半天,就因为太辛苦而辞职。 “我儿子也来过店,不到一会儿就说好热,要回家。” 他说,如果有人要学,他其实很愿意传授技艺,但无奈这门手艺太辛苦。 目前,该店除了他,还有一名亲戚懂得制作贡糖,两人每天在店内兢兢业业,重复敲打花生糖。 他也说,洪成香仅此一家,他曾经看过,有人盗用岳父的照片,冒用洪成香的名义售卖贡糖。 “有顾客甚至问我,为何贡糖变难吃了,但其实,那不是我的贡糖。” 切贡糖刀须薄又锋利 陈建辉说,要把贡糖切成块,需要又薄又锋利的刀,当时他在市场苦寻不果,幸遇上一名磨刀老师傅,替他磨刀。 他说,岳父留下的刀,是当年用汽车弹簧钢,手工锻打而成的刀,非常锋利,但现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类似的刀。 “若岳父的刀坏了,该怎么办?我使用过各种刀切贡糖,都不行,一刀下去,贡糖碎到完。” 他说,正当他苦于寻刀时,发现店铺楼上的理发店,一名老师傅在磨剪刀,一问之下,老师傅可为他磨刀,磨到能切贡糖。 “我当时把普通的刀交给他,他现场磨了会儿后说,要带回去继续磨。数天后,刀磨好,也能切贡糖。” 这之后,他马上多买几把刀,让老师傅磨。
2年前
灯料、灯座与天公座,均是人们供奉玉皇及三官大帝的纸供品,供焚烧给祂们,尤其是祂们的部下级别较低的神明领取里面的纸钱。一方面也是人们通过烧化这些供品,祈求神明保庇,消灾解厄,顺利平安,健康长寿,富贵兴旺。 福建人祭祀神明,有烧一种叫做“灯料”或“灯座”的纸钱,它是一套三包的组合,祭祀后焚化给神明。 卢观杰(1986年生),吉隆坡人,祖籍广东,母亲是福建人。80年代开始,每年正月初九,他们阖家伴随母亲一起拜天公,因此对于福建祭祀民俗颇有兴趣,那时候就见到母亲采用灯料来供奉天公。多年后,他遇到一位福建道长并向他请教,才了解灯料与灯座的不同。 他说,三包灯料的封套颜色传统上是红色,也有黄色或橙色。封套外观会有八仙、福禄寿等神仙图案。一套分大、中、小共三包,代表着三官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里面的“黄钱”也有分别,大包“天”黄钱打上三个洞,中包“地”黄钱打上两个小洞,小包“水”黄钱打上一个小洞,天地水即三官大帝。 除了黄钱,观杰指出灯料里面尚有其他纸品,如值符通金马、玉皇诰、太上曰文、三官纸等物。值符通金马是一张印上一个长胡神明骑着马的图案,文字写着“使者”,专用于将灯料传达上天庭兼保护作用。玉皇诰是一张写着“玉皇诰”、“生辰玉君”与“加金上和源”等许多文字,两边有多个神像及神兽图案。太上曰文有两个神明各骑马,手持的旗帜不一样,一个是方旗,一个是三角旗,另有十二个手牵手的双髻孩童像,其上文字是“太上文日方”。三官纸有两张,一为天官赐福,另一是中元地官赦罪与下元水官解厄,两张以神像图为主,具有解厄补运之效。这些纸钱,全部合称为“黄符”(也叫中原神码)。这些木板印刷的纸张,朴素古拙,有些文字是异体字抑或难于明白的生僻字,乃罕见的民俗物品。 [vip_content_start] 卢观杰指出,灯料属于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专用,其他神明一般是不烧,而当今已有许多神明也有烧了。灯料经过时间的演变,逐渐衍生出灯座,灯料无法竖立,而灯座就可竖立摆设了。里面的物品纸钱与灯料大同小异,外观封套略有不同。三包一组的灯座必须由小的套进中的,中的再套进大的里面,一个灯座就是三包的合体。 在中国福建闽南的天公桌摆设,尚可见到竖立的灯座,马来西亚较少见。闽南地区也没见到天公座,近年有见到“天公塔”,略异于天公座。针对这一点询问观杰,他说天公座就是从灯座衍生出来的新供品,这一点与本人的看法一致。天公座是在我国中马一带被人创造出来的,原形就是灯座。 卢观杰早年就读双威大学多媒体设计,对于传统艺术十分喜爱。自学纸糊纸扎,小学三年级就做了一个小型天公座,中学时自作的天公座,连八仙神像也是亲手做出,不用简陋的印刷品。数年前曾经做出灯料及灯座售卖,由于做事认真,遵从传统,获得神庙的喜爱。后来做出的天公座引起商家采购,甚至模仿。 他说,天公座的黄钱有分数量,24及36码专属私人家庭所用,72码属于神庙或私人家庭办喜事采用,108码属于神庙专用。目前他从事彩作(纸做的神像等),由于作品精美,作工细致,被台湾人大量订购了数套三十六神将,这些必须耗费大量时间制作,为了更加专注彩作而借此机缘转型不承接灯料、灯座及天公座的订单。 灯料、灯座与天公座,均是人们供奉玉皇及三官大帝的纸供品,供焚烧给祂们,尤其是祂们的部下级别较低的神明领取里面的纸钱。一方面也是人们通过烧化这些供品,祈求神明保庇,消灾解厄,顺利平安,健康长寿,富贵兴旺。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