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体罚

适当体罚或许对管教学生有一定帮助。但,正如枪的危险性取决于持枪人那般,体罚未必完全不可取,但它应该被严格规范,而不是任由老师说了算。 上周,一名家长在网上公开女儿耳背遭人留下两道深至见血的指痕,明显是捏耳朵所致。施暴者不是别人,正是她的老师。 事情曝光后,施暴老师在社群媒体公开道歉。令人无语的是,他对执教学校以及女童家长都道了歉,唯独没有向遭受暴力的小女孩道歉。无论如何,此事都已随着施暴者道歉而画下休止符,至于其会否面对惩处,截稿前暂无消息。 我小时候也曾因调皮捣蛋被捏耳朵,但都不曾如受害女童般被捏至皮开肉绽,虽不知缘由为何,但施暴者的行为终究无法,也不该被合理化。校园体罚早已不流行,万万没想到今时今日还能听闻这种鬼故事。 曾在一部影集中看到如此情节:一名逃犯因被捕时身着华丽,经新闻广传后形成一股潮流,一名热衷流行的高中生便将逃犯同款T恤偷偷穿在校服内,并在校内跟同学炫耀。纪律老师见状,二话不说便对其施以体罚。 不知是对该学生模仿逃犯生气,还是越打越起劲,那名老师用藤鞭抽了数次后竟脱下手表,直接往该学生脸上连扇好几巴掌,即便嘴角渗流血也不肯罢手。 可笑的是,影集中该国已明令禁止校园体罚,然而一名看不下去的同学报警后,警方非但对施暴老师不作为,反而训斥报警的学生不该与不良分子为伍,甚至有媒体趁势炒作,以“废除体罚后的教育惨况”为题制造舆论,欲将舆论导向“体罚松绑,学生无法无天”。 都说戏如人生,该片段又是多少现实的映照? 求学期间,我的屁股没少挨鞭。且不论嬉笑打闹是否真该受罚,一位同学的遭遇让我至今仍在思考其正当性。 那时,我们才中一。某位老师有些言行习惯,该同学为博大家一笑,便在一次课余时间模仿那位老师。谁知,该老师恰巧路过,那名同学便被叫到教室外挨鞭。不止一鞭。至今我不时仍会思考,究竟是那位同学行为不检点活该挨打,还是教师利用教职权公报私仇? 我见识过的过当体罚,远不止一遭。 小学时期,隔壁班有个问题学生,过分调皮之余,大小便也无法自控。一次,他再次失禁,班主任在鞭打他的同时,还用马克笔在他脸上写下大大的“大便”二字。学校不大,一下课便人尽皆知。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那位老师还曾将他的双手绑在教室门框上,犹如打沙袋般对其肆意鞭打。下课后,大家多了一个八卦话题,没有任何一个人觉得有问题。 我不解,即便大家都还小,不了解体罚合理范围,但其班主任的所作所为明显已超出体罚,是妥妥的人格羞辱与暴力!而且是一个公职人员,一个成年人,向尚在求学的儿童付诸暴力! 只是,没有任何人质疑该老师的行为,此事最终只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一笑而过的谈资。这无疑是可悲的。 为什么有些教师会施加过当体罚,甚至演变成暴力?这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也是家长长期纵容的结果。 作为90后,我们可没现在的孩子好命,当时不流行所谓“爱的教育”,“打是情,骂是爱”才是当代社会主流。 我们的父母辈大多认为孩子被老师打是好事,似乎只要鞭子下得够重,孩子的成绩、纪律都会有所改善。我甚至听过家长主动要求老师“多打几下”,生怕孩子吃的苦不够多。 适当体罚或许对管教学生有一定帮助。但,正如枪的危险性取决于持枪人那般,体罚未必完全不可取,但它应该被严格规范,而不是任由老师说了算。 至少,这把“枪”不该落入文章前段提及的那些老师手中。 家长的默许,无疑是助长体罚歪风的重要推手,尤其当这把‘枪’落入不配持有的人手中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何况,当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不太了解体罚的边界与相关法规。学生即便遭遇过当体罚,甚至暴力,家长申诉时,校方都能用教育充当挡箭牌,哈哈几句后事情往往便会不了了之。 幸运的是, [vip_content_start] 随着人权意识抬头,体罚已不再受鼓励。现代家长的观念也与过去截然不同,极端点的,哪怕孩子受到一点点责罚,都会大闹学校,甚至扬言闹上法庭。 两种极端,都是问题。如何找到平衡,是教育工作者应尽之本分,但无论如何,体罚都不该成为教师管理学生的捷径。 现在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不如以前那般,盲目相信老师一定是对的,且网络便利及传播性也能让社会对体罚正当性有所警惕。可曾有人想过,以前的学生们呢?多少声音埋没于科技不便的时代? 这么多年来,多少孩子被鞭打、羞辱、恐吓?多少人成年后回忆起学生时代,仍心有余悸?大人总认为小孩不记事,长大就会忘了,是否又真是如此? 再说,暴力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可如今仍然有孩子因教师而流血。这场荒诞的循环,何时才会真正落幕?
3星期前
2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7月前
9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29日讯)年幼时曾遭体罚,狮城艺人林明伦当爸后从不打骂孩子,只以爱的教育管教。 林明伦在目前热播的狮城本土剧《孺子可教也》中的“兔爸”陈哲明,对剧中两名女儿采取爱的教育的教导方式,现实生活中,他也倾向于“兔爸”和“羊爸”的性格,就是以爱的教育和放羊式教育孩子。 林明伦和太太陈毓芸育有4子女,分别是长女林沁恩(18岁),次子林道恒(16岁),三男林道惟(14岁)以及幼子林道恺(10岁)。 日前,林明伦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记者和他提及正在播映的《孺子可教也》的反应不俗,不少观众觉得内容十分写实,反映当下学生面对的问题,是部难得的写实剧,而观众们也称赞演员们的演技精湛,林明伦听后表示感谢观众的赞赏。 说到戏中的林明伦,是个提倡爱的教育的家长,记者问他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如此? 他答道:“是的。一直以来,我和毓芸都主张爱的教育来教育孩子,以解说的方式来教导他们,即便他们犯错,也会如此去教导他们。” 林明伦说,他从来不相信体罚,觉得体罚或许会让孩子留下心理的创伤。 “我是从体罚过来的,小时顽皮不听话的时候,惹父亲生气,他就会拿起藤条啦皮带啦来抽打我,那时候的父母都是这样教导孩子的,他们体罚孩子也是为他们好,不过,时代不同了,我们可以以爱的教育方式来取代。” 不过,所谓“佛都有火”,若孩子真的很皮,难道林明伦不会怒火中烧,大发雷霆? “会呀,像屡教不听、懒散、没礼貌和不尊敬,都会惹火我,但是他们都很少会惹怒我,基本上他们蛮乖蛮懂事的。” 懂得适时放手 教育孩子是本深奥的学问,林明伦补充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也应该懂得适时放手,相信他们懂得辨认是非黑白对错。 “像我的老大、老二和老三都长大了,我们就用比较放羊式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我们适时给予协助,老幺还小,还是需要耐心地苦口婆心地说解。” 尽管如此,身为老爸还是有所牵挂,林明伦说:“虽然老大、老二和老三,我比较放手,但他们外出时,还是需要告诉我们去那里、和谁在一起,还有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必须的。” 最想拿综艺及资讯节目主持人奖 说到《红星大奖2024》被提名角逐三个奖项,林明伦直言最想拿的是“最佳综艺及资讯节目主持人”。 “因为拍摄《线人》(被提名角逐的节目)的过程非常艰辛,若能得奖,可说对整个节目组来说是最大的肯定。”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