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传统渔村
特稿
【特稿】兴楼海产加工产业链为渔村创生机
(丰盛港20日讯)在许多地方,传统渔村难免出现人口外流的现象,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多选择前往大城市寻找生计,而不愿从事捕鱼工作。然而,在兴楼这个小渔村,年轻一代出走的情况却并不多见。 这有赖于近20年来兴起的海产加工与营销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渔民的库存问题,也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在地人参与这股正夯的产业潮流。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日前在前丰盛港县议员蔡常伟带领下,访问了当地顶流的码头与海产加工营运商,为读者发掘渔村的新面貌。 目前在该渔港拥有全马最大灯光围网船队的全利兴楼海产有限公司(前身为新丰兴鱼粉厂有限公司,以下称“全利”),早于80年代进驻小镇,业务从鱼粉开始,逐渐扩大至鱼浆生产和深海捕捞;直至2008年通过股权整合,正式易名“全利”,是东海岸最大海产综合加工厂。 公司执行董事谢立群(46岁)日前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全利”的经营模式包括多样化的农基业务和综合直供链,已经在该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创造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他认为,现今的年轻人不愿从事日晒雨淋、耗费体力的渔夫工作,但对创意、营销、行政或策划等方面的工作仍然充满兴趣。 “全利”从初创的30位员工到目前雇有1200人包括渔夫,其中担任行政及高职者,都是来自丰盛港和兴楼的居民。 他也相信,此举有助于缓和小镇人口外流,甚至扭转兴楼沦为老人村的命运。 蔡常伟的女儿蔡婉意(29岁)与她身边的同学好友,都是搭上这趟顺风车而留在家乡发展的年轻兴楼人。 拥有大马英迪国际大学国际贸易一等荣誉学士学位的她受访时说,她于2017年进入“全利”实习,之后获聘为正式员工。 她说:”当时公司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由我负责管理所有进出口贸易及物流事项。” 在“全利”工作已迈入第7个年头的婉意表示,很高兴能在家乡就职,因为过去10年都在外地念书,与家人聚少离多。 “现在不仅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也能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很难得的机会!” 众所周知,兴楼是东海岸最大鱼港。据统计,全村有超过500艘渔船,包括围网和拖网大中小型船只,这当中,“全利”所属的船队占了30支。 所谓船队,即由一艘母船配两艘灯船组成。换言之,该公司所拥有的渔船,占当地渔港总数近20%,实力不容忽视。 询及公司年生产量,谢立群说:“我们去年总产量达到7万公吨,主要有沙甸鱼、吊景鱼( Selayang) 和金枪鱼这三种鱼类,多数供出口中国或本地市场消费。” 另一方面,拥有逾50年历史的合发渔业有限公司旗下有20多艘渔船,两座码头和冷藏库。 该公司经理沈铁勇(58岁)披露,除传统拖网和围网捕鱼,近十年许多业者也将渔船改装成墨鱼(sotong) 船,这种以仪器探测定点驻扎的捕捞法,据称更省油,从而获利更高。 另一方面,他指出,兴楼水质得天独厚,能培养出肉厚鲜美的墨鱼,品质胜过西海岸的出产。 在大环境驱使下,沈铁勇坦言他已将部分船只转型,但平日作业仍以围网为主。 他表示,现今的渔船设施精良,大大提高了捕获量,目前每月出口到泰国菲律宾的鱼产逾250公吨,包括吊景、色拉、大眼、甘望鱼和金枪鱼,大部分是制成罐头。 他指出,过去本地缺乏海产加工,渔商需将鱼运往北马或中国加工,再销售回本地市场。 见证小渔港数十年来的变化,他感叹,现今码头工人和渔夫几乎是外籍员工的天下,难见到本地人踪影。 “捕捞工作很考体力,渔民每出海一趟需3至7天,在海上漂流的日子很艰辛,还会面临惊涛骇浪的风险,导致本地人对这行业敬而远之。” 他说:“渔夫大部分来自泰国、缅甸、寮国、柬埔寨,仅有极少数是本地人”
5月前
特稿
更多传统渔村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