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身攻击

配合联合国国际反对仇恨言论(Hate Speech)日,Content Forum,一个促进内容自我监管的行业论坛于6月29日举办了一场题为“语言伤害:平衡言论自由与人权”的网络研讨会,汇集了4名关注人权和平权的女性,共同讨论仇恨言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及应对方法。 她们分别是网媒SAYS的视频负责人南蒂妮(Nandini Balakrishnan)、智库The Centre的前研究员兼#TrackerBenci倡议负责人谭家文、国际人权组织ARTICLE 19大马项目高级人员娜丽妮(Nalini Elumalai),以及社运分子艾因(Ain Husniza)。 艾因和南蒂妮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她们勇于为社会议题发声,却换来各种质疑,但这些质疑并非针对议题本身展开的讨论,而是充满情绪化的人身攻击。 艾因(社运分子): 女性在发声时面临的挑战远比男性多得多 大约3年前,艾因通过社媒Tik Tok揭发一名男教师在课堂上开强奸玩笑后,面临来自学校、同学、社区和网络的巨大舆论压力,甚至被迫举家搬迁。当时,她所得到的“反馈”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针对她的外貌、种族、个人穿着等个人特征,甚至将她的举报行为政治化,导致原本可以展开讨论的议题演变成仇恨言论。 艾因的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女性在发声时面临的挑战远比男性多得多。例如,她因个人穿着不符合大部分人的“传统观念”,而遭到不友好的质问,导致原本应受到关注的议题被淡化。同时,各种批评和被强加的标签令她深陷焦虑和抑郁。 “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就像是你越是努力反抗,越是会面对更多的阻力……有时确实很让人沮丧,但清理污秽的过程本就充满挑战。” “但我也必须承认,当人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当人们不断地重复这些仇恨言论时,会逐渐影响你的潜意识。你会开始自我怀疑而变得沉默、自责,甚至会认为自己真该如他们所言那样去改变打扮和表达方式。后来我才明白,当有些人已经否定了你,无论你怎么做,他们还是会否定你。” 从负面情绪中抽离 为有类似经历的人提供帮助 这番经历让艾因看清了社会的现实,但在家人的陪伴和坚定支持下,她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她决定将注意力集中在帮助那些受到仇恨言论影响的人身上,而不是沉溺于负面情绪之中。艾因通过自己的平台为有类似经历的人提供支持,并积极参与相关论坛,分享她的看法并提出观点。 她说,倡导工作总是会有风险,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更有价值。 “年轻人勇于发声这件事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何我们有那么多保护18岁以下儿童的法律,因为发声确实存在某些风险。但对我而言,父母的支持很重要,在我去警局之前,我的父亲问我:你准备好应对各种后果了吗?我回答说:是的,我准备好了,我愿意为我的倡导工作和对社区的影响承担这些后果。” 尽管前方的挑战看不到尽头,艾因仍然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更多人营造一个安全且自由的发声空间,保护吹哨人,哪怕只是一点点空间。 “当我们为自己迈出一步时,也在为其他女孩迈出了一步。”艾因说,最让她感到满足的一件事是,当一些年龄大约在6岁到15岁之间的小女孩走到她面前,问道:“你是艾因吗?”她回答说:“是的,我就是。”这样的时刻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激励了其他女性。 南蒂妮(网媒SAYS的视频负责人): 在站出来前先照顾好自己,充实法律知识 活跃于网络并关注人权课题的南蒂妮经常遭受网民的恶意攻击,这些仇恨言论往往集中在她的外貌、肤色和种族等方面。 “我收到的很多仇恨言论都是关于我的外貌,告诉我看起来很糟糕,不应该存在。很多评论会说,如果你穿得好一点,如果你不染发,如果你不穿异国风情的衣服,或许你可以谈论这个话题。但因为你看起来不符合某种标准,所以你最好闭嘴。” 她坦言,几乎每天早上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面对那些令人沮丧的信息。无论信念多坚定、自我建设多强大,都难免会有崩溃的时刻。这样的经历,她走过了10年,而现在还在经历着。 “每天都有人给我冠上各种花名……这些事确实严重影响了我的个人生活。我发现自己在回复信息时很挣扎,因为每次都会遇到一些奇怪或令人害怕的内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善于沟通,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比如司机会在看到我后摇上车窗,然后开走。” 然而,南蒂妮还是会遇到暖心和理性的人,他们的文字鼓励成为她的动力,在她时而感到恐惧和无助时,依然坚信自己的追求是有意义的。 “这些年我学会了理解我的听众,这样针对议题而展开的辩论也会取得成效。真诚地展开你真正关心的话题,否则人们能看出你的虚伪。” 过往痛苦的经历还是让南蒂妮上了一课。她建议人们在谈论敏感话题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触犯法律,因为自由地发表观点往往可能伴随着刑事和不公平对待。 “知识便是力量。对社会和法律的深入了解让你能更早意识到挑战的存在。我这么说并非阻止你表达意见,而是在此前务必保护好自己,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和世界异常残酷。 她认为社会应更加关注人权教育,从小教导孩子们情绪管理、理性言论,并平等看待不同种族、文化、宗教和背景的群体,以消除不平等、不公正、歧视和仇恨,通过知识改变社会。 “为年轻的倡导者创造积极的环境,让他们理解风险并为他们建立支持系统。不过,在你站出来之前,先照顾好自己,充实法律知识。” 娜丽妮(国际人权组织ARTICLE 19大马项目高级人员):宣导工作和教育至关重要 以《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命名的国际人权组织ARTICLE 19,强调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主张人人有权享有表达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任何人无权禁止。同时,《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作为一项具体的国际法律文件,其第19条也明确阐述了言论自由的权利。 娜丽妮指出,国际法并未统一定义仇恨言论,但强调任何宣扬暴力的言论应当被禁止,因为仇恨言论通常会导致人们感到被排斥并自我贬低。 她说,仇恨言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现,例如刻板印象和谣言,并可能在多人参与并蓄意煽动的情况下,发展至严重后果,如种族灭绝和大规模暴力,好比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其中的原因可能与长期仇恨言论有关。 娜丽妮认为法律是解决仇恨言论引发问题的途径,然而大马的《煽动法令》和《通信与多媒体法令》第211条文(禁止猥亵、伤风化、虚假、具威胁性等内容)多年来经常被滥用于压制异议分子,使得真正利用散播仇恨言论来谋取私利的人逍遥法外。 她希望我国政府引入《拉巴特行动计划》(Rabat Plan of Action),因为这一行动计划中的6项准则——(一)背景、(二)发言者、(三)意图、(四)内容或形式、(五)言论的范围,以及(六)可能的危害性和迫近性,可作为界定煽动仇恨的标准。 她进一步指出,《拉巴特行动计划》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起,旨在应对仇恨言论并保护宗教和信仰自由。人权理事会第16/18号决议是该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促进宗教和信仰的和谐与尊重,防止基于宗教或信仰的歧视和暴力。 不过,娜丽妮强调宣导工作和教育对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以及提高人们对人权的关注至关重要。她认为,从幼年时期开始教授人权概念,并尊重言论自由,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了解与谅解,从而营造健康的对话环境。 她说,这样的努力能让人们意识到并非所有冒犯性言论都是仇恨言论,同时强调彼此尊重包括文化、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在内的多样性,建立高度包容与和谐的社会。 谭家文(智库The Centre的前研究员兼#TrackerBenci倡议负责人):仇恨言论的定义需明确才能更有效识别和处理 谭家文分享了她在推动社交媒体#trackerbenci项目中的经历和感受。她从研究和技术角度出发,强调#trackerbenci是依据《拉巴特行动计划》而制定的项目,旨在6个月内收集与异族、性别和性取向有关的仇恨言论,作为重要的参考数据。 她说,在项目推广的过程中,团队面临了不少挑战,包括如何准确识别和分类仇恨言论。他们与社交媒体平台代表进行了多次磋商,其中与推特的合作效果最为显著,然而在分析成千上万条推文对于团队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心理挑战。 “这也令我对从事这类内容审核的工作人员表示深深的敬意。” 谭家文认为,目前处理仇恨言论问题主要通过刑事法,这种做法可能会被滥用,导致不公正的结果。因此,她主张建立更清晰和具体的仇恨言论定义,以便更有效地识别和处理这类言论。她建议在国家层面上采纳一套系统化的政策,参照《拉巴特行动计划》的准则来确立清晰的标准,帮助识别什么是刻板印象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支持相关的研究和教育项目,以提升公众对刻板印象的认知。 她说,只有深入了解仇恨言论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才能有效地预防仇恨言论的产生,或减弱仇恨言论对社会和谐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更多【新教育】: 藤光/真正的AI元年 民众不熟社会企业 马来西亚DiD众筹之路步步艰辛 内陆小学教师肖恩史丹利/用创意教学方式,让孩子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8月前
1年前
Jocelyn Chia纽约的脱口秀风波,让人不禁对美国社会言论自由、赋予人们畅所欲言的印象感到颇有怀疑。难到美国的言论自由,可以放飞自我到像Jocelyn Chia如此不顾及他国、他人的感受?这是美国社会自由的真相吗?美国人在职场上,是否也可以如此“口无遮拦”? 原是新加坡人的美籍脱口秀演员Jocelyn Chia,在纽约脱口秀场Comedy Cellar一段调侃马来西亚的表演,引起了轩然大波,让部分马来西亚人震怒无比。之中揶揄马来西亚是个发展中国家、原和新加坡同是一国后来却发展极大悬殊,更致命的是她拿马来西亚MH370空难事件开玩笑。当现场人士说要给她在网上留差评时,她居然嘲笑马来西亚并没有互联网。其实,在美国职场上对员工操守的规范(言行举止)十分严格,和Jocelyn Chia这一段脱口秀表演作风是极大不同的。 举个例子,入职矽谷跨国大公司都会接受正规的“员工操守”培训,各科技大厂,如:苹果公司、谷歌公司等,每年还会定期更新员工操守的培训内容,并要求员工每年都需参加并考过培训课最后的考题。美国职场有的玩笑更是万万开不得的,譬如:对他人的外形人身攻击(如:嘲弄他人外形高矮胖瘦)、探听别人隐私(如:婚恋状况/年龄等)、对他人性取向的揶揄玩笑(男女同性恋者、变性者等)、对他人非母语语言腔调的取笑(non-native accent,如:“这个人说话印度口音很重?”)。 甚至对他人宗教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的玩笑,也非常敏感,例如:饮食习惯、宗教斋戒礼拜习俗、戴头罩等服饰、对他人原生国、性别能力歧视(例如:这种工作怎么可以是你们女生做的?)、谈论国家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如:“某某是共产党”)等等,都是美国职场上言谈和聊天中的大忌。以上这类的聊天内容必须避免,甚至不可提起,若因这类的话题和聊天引起别人不快,你或面临被举报的风险。当人事部介入调查后、将进行处分,严重者甚至会遭到革职。 美国人开的玩笑都让人愉悦 美国著名的老牌子霸级市场——沃尔玛(Walmart),给员工推出的《道德操守规范》,明确地表明“用诚信建立信任”,并道明“绝不容忍基于个人情况进行歧视”:种族、性别、肤色、怀孕、出身、出生国、民族、年龄、宗教、残疾、婚姻状况、性取向等。在美国就算开玩笑也不能随便说,某网友曾经写道“我很生气自己,我要杀了自己”,这么一句的玩笑话就被警察带去了精神看护中心,进行精神状态监测等。职场上,也不能随便和同事开玩笑说“你若惹怒我,我要杀了你!”类似这种笑话,这会让他觉得人身安全受威胁,进而举报你,你就变成了办公室里的危险人物,将会被调查甚至必须停职。 Jocelyn Chia的“美式脱口秀”确实让人伤心及愤怒,觉得被羞辱了。但,坦白地说,以美国社会规范来说,她这段不经大脑的演出还不构成对他人的身体伤害。我们是身在其中的“国人”,情感上确实被伤害了,她的笑话也显得非常不高明及令人讨厌。因此,职场上千万不能像Jocelyn Chia那样,太危险了随时会被开除。 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我觉得美国人开的玩笑都让人非常愉悦,而不是在别人的伤心处调侃和取笑。美国人的笑话是擅长让人破涕为笑的,并且很有正面鼓励作用。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跟同事说:“我陪你吃饭但我不吃了”,他便开玩笑说:“难道你是为了省钱请我吃吗?”这让我觉得很有趣。在我看来,美国绝不是一个乱开玩笑的地方,反而是非常顾及他人感受,能欣赏正面和积极事物、又能保持幽默感的社会。
1年前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