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人民行动党

4天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作为在东南亚的世俗政体,一则谨防伊斯兰极端主义渗透,二则警戒连巫统也逃不过的威权主义和政体正在衰退的事实,再加上全球化和国际移民在新加坡形成的社会现象,凡此种种都是维持一党型政体连续性所躲不过的挑战。 新加坡的领导层交接到第四任,依然是人民行动党主政;当东南亚多数老牌政党都迈入衰退,分裂、转型期,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依然维持一党支配的优势,未进入“后”的时代。新加坡虽非东南亚区域大国,但经济体的表现所向披靡,不仅人均GDP居亚洲之首,其绿色经济和软实力等的领域也在东南亚居首,这些都得归功于政府结合自由开放经济和倾向社会主义的社会政策。 我国和新加坡仅一条海峡之隔,两国有相近的饮食文化、多元的族群和宗教,不同之处在于精英治国采用的理念和模式。从经济到政治,我国政策离不开保守的种族主义,而新加坡政府采取超越种族的平等原则。正因人民行动党和巫统的理念差异让新马分家。这也是我国民主行动党和巫统一直不合的原因。 但新马分家后,人民行动党和巫统都透过制度安排,确保在民主选举机制下,仍由单一政党支配国家和社会。不过后来,在反对党和民主力量结合对抗下的巫统就算实行政党改革和国家转型系列措施,依旧无果,终在2018年被民主轮替。 再看新加坡,李光耀和李显龙谱出的家族政治基本已告一段落,反而人民行动党垄断政治的模式堪称新加坡政体的特色。新加坡经历同一个政党的四代领袖,尽管外界关注领导权力交接后会不会掀起一点点“水花”,新总理在大国博弈下会否作些不同以往的调整。但新加坡基本会坚守在谋求小国生存和求稳的原则下,延续几任总理的治国方针。面向国际竞争,新加坡政府最希望世界是融合的,并非两极化的,而若支持美国以政治定义美中竞争为“民主对抗专制”,这会让不够民主的新加坡处于尴尬境地。 新加坡华裔人口最多,我国西马巫裔人口最多,唯我国维持“马来人至上”的国族建构理念,不像新加坡用多元平等原则塑造国族认同,尽管如此,都还不能根除社会上无意识的种族歧视,所以李显龙依旧提醒新加坡华人需要求同存异、包容少数,再者是,新加坡将马来语列为国语,并正视马来人很难在一般民选总统机制下当选的真实情况,作出修正而让新加坡有马来总统。 以上都是值得马来精英反观诸己的。虽然我国领先新加坡去威权化,可惜还固守着种族主义的框架,不少马来政治领袖依然对少数族群极具不信任,经常提醒马来社会留心华人侵占利益、有改变国家本质的企图心。而且保守又歧视的观念仍在传承。每当玛拉工艺大学要对非土著开放时,都会招来马来团体的抗议。其实从非土著的立场也很难评说,毕竟该校的初衷是为保障土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国家利益来看,唯才是举不见得能帮助国家前进,就以拒绝非土著心胸科研究生课程来说,这无助于提高我国医疗水准。而如巫裔孩童进入华小这件事,若只从种族利益的立场看必有变质之论,但换个角度看会感到欣慰,因为这表明巫裔对华文教育的肯定。 反观诸己后,再看新加坡,虽没有太多种族歧视的问题,但人民行动党终须面对社会缓慢发展的公民意识。新加坡作为在东南亚的世俗政体,一则谨防伊斯兰极端主义渗透,二则警戒连巫统也逃不过的威权主义和政体正在衰退的事实,再加上全球化和国际移民在新加坡形成的社会现象,凡此种种都是维持一党型政体连续性所躲不过的挑战。
10月前
1年前
(新加坡19日讯)易华仁当了26年西海岸集选区议员,人民行动党下届大选在该集选区如何布阵引关注,观察家指出或现3局面,包括再亮双部长牌提高胜算。 易华仁在1997年全国大选中当选为国会议员以来,过去26年一直是西海岸集选区议员。2020年大选时,面对陈清木所带领的前进党团队带来的挑战,时任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李智陞被行动党从原来的裕廊集选区调至西海岸,与时任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以双部长领军的策略应战,团队最终取得51.69%的得票率,险胜对手。 《新明日报》为此访问当地政治观察家,他们皆认为,尽管涉案被控的易华仁已辞去党籍、卸下所有职务,但仍无法避免对他曾代表的行动党造成一定影响,反对势力也必定会以其涉案事件做文章。 若前进党在来届大选要再进攻西海岸,这将又会是一场激烈之战,而目前任国家发展部长的李智陞,去留也是行动党必须慎重考虑的关键。当中,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教授陈庆文更指出,3种可能会出现的局面“赌注都不小”,行动党必须谨慎衡量利弊。 局面1:西海岸再由双部长挂帅 观察家认为,当中一可能性,就是行动党再派出一位部长级或高级政务部长至西海岸,与李智陞一起应战以保帅。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陈恩赐副教授认为,若行动党能派出多一名居民们熟悉的部长级重将到西海岸,则能有更大的胜算。 不过,陈庆文和独立政治观察家陈添金博士都指出,行动党也需要慎重衡量,是否应该在一区部署两名重磅,毕竟万一守城不果,就是同时失去两名内阁成员,对即将接棒的下一位总理黄循财不利。 局面2:李智陞从西海岸调回裕廊区 陈恩赐认为,李智陞过去3年表现亮眼,是重量级的部长,也是第四代领导班子中的重要一员。如今裕廊集选区少了当选总统而离开的尚达曼,行动党不仅不想在激战中失去李智陞,也或会看好他是取代尚达曼的好人选。因此将他调回裕廊出征该集选区的几率也颇高。 陈庆文不排除行动党为保帅这么做的可能性,但对选民而言,或会认为行动党许是认定在该区的胜算不大因此决定放弃而为之,观感或不佳。 局面3:李智陞独挑大梁带队出征西海岸 陈添金则认为,李智陞有能力且形象佳,所领导的国家发展部是一个不小的部长职务。其目前又是行动党中委助理秘书长,显然对党而言绝对不想失去的重要猛将。 3位受访观察家皆认为他绝对有能力独挑大梁以领军部长出征西海岸,但以西海岸集选区料成为激烈战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赌注”是否太大则是行动党需要衡量的。  
1年前
书中有一段讲述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欲取代马华的经过。行动党于1963年9月16日加入马来亚,并于1964年参与我国第二次全国大选,当时的行动党因在大选时无法突破我国以种族为主奏的政治环境,选举成绩不理想,不但无法崛起取代马华,反而于隔年与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闹翻,退出我国,宣布独立。 这本《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从联盟到国阵(1949-1974)》,书名已清楚表达书本要讲述的内容,就是马华1949到1974年之间的历史。读完本书,即可知道在马华创立后的25年间,经历过些什么,尤其是从联盟(巫统、马华和国大党)到国阵(巫统、马华、国大党、民政党和其他沙巴及砂拉越的9党联盟)。 《马》讲述创办人敦陈祯禄当年创办马华的宗旨——从一个协助耕殖者被规划集中到新村的福利团体,转身一变成为一个政党,与巫统和国大党组成铁三角的联盟,一起向英国争取独立。 短短25年,历经挑战 虽说我们以那段时期的马华,比作一个25岁的人,但普通人从成长到21岁,主要都在学习期,毕业后就是4年的打工经验,甚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然而,马华在短短的25年过程中,却经历各式各样的挑战,包括处理居住在新村的华人问题、为华人争取公民权、争取国家独立、处理党内斗争、盟党之间的合作与摩擦、已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带领的人民行动党欲取代马华的挑战、独立大学事件、应对3届的全国大选和513事件等,马华的25年,其实是一个人的几世。 时而前进,时而后退 从马华这25年的经历来看,可以理解到一个政党对我国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到整个政治大环境如何对一个政党的影响,这两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变化是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才会形成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国家、社会和人民。 书中有一段讲述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欲取代马华的经过。行动党于1963年9月16日加入马来亚,并于1964年参与我国第二次全国大选,当时的行动党因在大选时无法突破我国以种族为主奏的政治环境,选举成绩不理想,不但无法崛起取代马华,反而于隔年与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闹翻,退出我国,宣布独立。 看到这段历史,再延伸观看我国近这15年的政治演化,可看到人民行动党退出我国后,其后生民主行动党延续着其斗争方向,经过近60年的时光才推翻国阵政权和取代马华的政治位置。 从行动党的政治崛起,以及马华的逐渐衰弱,也应验一个道理:成功不是永恒。 马华成立至今已74年,而《马》只讲述马华创立初期的25年,还有漫长的49年风风雨雨,有待作者娓娓道来。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