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乞讨

2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新山9日讯)黑心集团压榨外籍残疾人士乞讨牟利,经理月入1万6000令吉,乞丐每人仅领取300令吉收入。 “乞丐帮”的操作模式是由经理飞往国外,亲自挑选职业乞丐的合适人选,为了博取大马人的同情心,选择2名年龄介于44至50岁的残疾男子。 柔佛州总警长古玛揭露,经理协助办理残疾男子的护照和安排两人从原生国飞往大马的机票,直到两人抵达大马国境后,便安排入住指定的住宿。 他今日在新山南区警区主任拉勿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乞丐帮”向残疾男子制定条款,并开出每周收取800令吉护照费,以及每天必须至少工作6小时。 “乞丐每天乞讨的收入约250至300令吉,每周可乞讨2000至3000令吉,每周都必须把收入上缴给经理。” “乞丐每月可乞讨8000令吉左右的善款,两人就上缴1万6000令吉,但七除八扣,经理仅支付300令吉薪资给乞丐。” 他表示,警方分别在6月13和19日在新山区展开取缔行动,并成功救出2名被软禁的外籍残疾人士,同时也逮捕2男1女的本地人。 “其中1名‘乞丐帮’经理已落网,今早被提控,获允1万2000令吉保外候审,另外两人则被通缉。” 古玛透露,该经理负责安排租屋、日常用品和监管乞丐,但经理行事谨慎从不露脸。 他说,“乞丐帮”有完整的作业模式,外籍残疾人士早在原生国就知道来我国从事乞讨工作,抵达及入住宿舍后,每天由本地一对年龄介于42至53岁的男女,充当运送者,负责载送两名坐轮椅的外籍残疾人士到新山不同地点乞讨。 “乞丐在新山区的夜市、美食中心等人潮区乞讨,每天至少工作6小时,相信今年4月开始活跃。” “乞丐必须从乞讨的善款,支付运送者每小时10令吉的车马费,因为运送者会在附近守候到乞讨工作结束,再把两人载送返回住宿。” 他指出,根据警方调查显示,一名乞丐每周收入约2000至3000令吉,一个月可达8000令吉,两人每周上缴所有的善款给经理,扣除车马费、房租,以及每周800令吉的护照费,乞丐最终每月仅领取300令吉的薪资。 他形容,外籍残疾人士踏入乞丐行业深似海,每周需要赚取大量的现金去填满各种开销,还要面对压榨以及被限制人身自由。 当记者询问“乞丐帮”是否设下关键绩效指标(KPI)时,他则回应,大马人很有爱心和同情心,往往看到凄凉的残疾乞丐会慷慨施舍,调查期间两名乞丐的收入皆达标,以满足“乞丐帮”的开销。 古玛表示,随着2名“乞丐帮”运送者于6月13日的行动中落网,警方再根据情报在同月19日约晚上11时45分,在新山市区逮捕了一名42岁本地男子,其身份是“乞丐帮”的看管人或经理。 他说,警方在行动中,充公3台手机、3辆轿车、3把车钥匙、3个对讲机、1套麦克风和喇叭,以及1859令吉现钞。 虽然他在发布会上未透露残疾乞丐的国籍,但根据警方早前的文告,成功获救的残疾乞丐来自中国。 古玛指出,3名本地男女落网后,遭警方延扣助查,今日3人被控触犯2007年反贩卖人口及反贩运移民法令(ATIPSOM)第14条文,42岁“乞丐帮”男经理不认罪,获准以1万2000令吉保释候审,至于另外一对担任运送者的男女并未出庭,遭到法庭发出逮捕令。 在上述条文下,一旦罪成,可被判终身监禁,或最少5年监禁和鞭笞。 他呼吁,若公众发现任何人口贩卖的乞讨活动,可致电给柔佛警方热线019-279 2095或行动室07-221 2999提供情报。 b709jmd01:
5月前
5月前
炎炎烈日下,车辆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等待着。司机们东张西望,期待着绿灯的到来。 突然,一位大爷从路边的卖花摊走到停在交通灯前的车边,挨个向每辆车乞讨。他靠近副驾驶座约半呎距离,右手五指并拢凑近嘴边,示意车内的人施舍以求温饱。 停在最前面的司机调下车窗,递出纸币。大爷接过后将钱放入口袋,然后转身向后方的车辆前进。尽管他的背已驼了,手指粗糙,但眼神透露出的从容和淡定,仿佛只是在履行日常。驻守在交通灯前当个伸手“将军”,或许在他看来,从花摊到路边只不过是数步之遥,若能要到几块钱,至少能换来一顿温饱。 在短暂等待红灯转绿的时间内,大爷总共接触了6辆车,其中有两辆递出纸币。也就是说,大爷这种乞讨方式的成功率为三分之一,约为33%。乘以交通灯变红的次数,一天下来,一顿饱餐应该不成问题。 说到成功率,33%算不算高呢?问问做销售的人就知道了。打10通推销电话(cold-calling),有没有3个人愿意在讲到重点之前还在线听呢?尤其是在诈骗猖獗的时代,从接到陌生来电到终止谈话,也许不超过5秒,更别说陌生拜访了。 每个人有自己生存之法 常常,主动出击换来的却是闭门羹。然而,观察这位大爷在交通灯旁的等待,虽然更像是守株待兔的被动行为,但他却看准了车辆被困在交通灯前无法移动的机会,司机极其量只能软性婉拒。当然,走到车边乞讨,成者得,即使不成,也没有什么损失。 坐在车内,我看着大爷步履蹒跚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感慨。此外,我在思考,卖花摊里坐着一位老妇人和两个年轻小伙子,正在忙碌地串花。他们与大爷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街头的景象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艰辛。大爷的举止,虽然只是在交通灯等待的短暂片刻,却让人感受到即便生活不易,也总有适合的生存方式。或许,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只是方式和环境不同而已。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一年一度的旅游,选址沙巴亚庇,入住加雅街一带的旅舍。 从旅舍出来越过两排店屋,马路的对面就是无敌海景,旗鱼地标便竖立在小小的交通岛上。12月的风下之乡,旅游业还没从疫情中回过神来,傍晚五六点的海滨步道和车道,门庭冷落车马稀。 下雨了呢,好在有先见之明,临出门前发现老天爷脸黑黑,便同旅舍管理员借来一支伞带上。老公此时一手撑伞,一手搭着我的肩,老夫老妻沿着海滨步道雨中漫步。行到闻名的菲律宾市集,夜色开始降临,市集里正灯火通明地上演一场热热闹闹的美食江湖,各种海鲜料理摊档炉火纯青,爆炒慢炖、镬铲声叫卖声响成一片,把我和老公吸了进去用餐。 吃饱喝足出来一看,天色已经全黑,雨还未歇。打开伞正准备往回走,才踏上步道,迎面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浑身淋了个湿透,带点怯意来到我面前,扬了扬手中的一包零食,问我要购买吗。我见这大冷的天,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满大街兜售零食,心生不忍,见他另一只手还挽着一个袋子,里面装了五六包零食,便环顾四周,看有没有大人在附近照看。没有。海岸上稀稀落落的人,只不远处有一对看似姐弟的孩童,也是各挽一袋零食、也是淋成落汤鸡,正朝我们这里观望。 我询问眼前这位零食“小”贩:“阿迪,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你家人呢?”他那双大眼睛上两排又长又卷的睫毛,落满了晶莹的水滴,小小声答:“我的妈妈在仙本那,我和婆婆一起住。” 心中长叹一声。又是一个不受命运善待的孩子。我知道这些孩童并不是本国公民,他们没有身分证,上不了学,家人终日忙于生计,无暇照料,于是这些孩子便沦为街童。有的街童拦车乞讨,有的街童随街兜售。而这些街童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把持。 即便明知有人利用这些孩童高价兜售,从中牟利,我又于心何忍让眼前小小的他失望?便询问他多少钱,他说3令吉。老公二话不说掏钱付款。钱一过手,先前站在不远处虎视眈眈的那对姐弟立马冲过来,小男生如法炮制,高举零食央我购买。老公知道我心肠软,附耳制止说这样买下去恐怕会没完没了。 我心想,既然已经出手,咱就再买一包吧。手伸到小男孩的袋子里挑了一包,付了钱就要离去。那年纪稍大些的女童见我要走,马上从她手里又推过来一包零食。我一愣,心中起了小小的反感,把零食推回去说,够了,我不买了。 她说:“你已经跟他们买了,也要跟我买。”接着又把手中的零食推到我怀里。我不肯就范,又把零食推了回去。就这样,我们两个一大一小,像耍太极中的推手,一包零食在我们的手中轮转过来又轮转过去。雨滴滴答答地下,老公在一旁撑伞,两个小男生睁大了眼睛全神贯注。 我并不生气只是心疼 后来,那包零食在推推搡搡的过程中掉在了地上。 小女孩哇哇放声大哭。边哭边重复同一句话:“你跟他们买了,却没跟我买。”我硬起心肠,正色道:“我不会再买了,如果你不肯把零食捡起来,我是不会付钱的。”她知道不再有希望,便止住了哭,原本悲切的脸庞,瞬间如变脸般换成一副凶相,恶狠狠地朝我一连串咒骂。 天晓得在这咒骂声中,用字何其恶毒,但我并不生气。不过是一个被生活逼急了的孩子,我更多的是心疼、不忍、怜悯,又怎么会跟她一般见识呢?而我,这个城市的过客,几天之后便将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与她不再有交际,但这些可怜的孩子,不知终将被这个社会和命运带往何处。真心希望将来某一天再次相遇,他们贩卖的不再是同情,而我,不再因为这种变相的乞讨而心慈手软,助长这股歪风。 整理一下思绪,我一言不发,转身,头也不回快步离去。身后爆响起那两个小男孩,眼见同伴落单而毫不留情的哈哈大笑。
10月前
(新加坡17日讯)新加坡公众申诉在当地商场看见妇女乞讨,于是好心给了4元(新币,下同;约14令吉)让她买食物,对方却到消费昂贵的咖啡馆喝饮料和吃8.5元(约29令吉)的蛋糕。 《新明日报》报导,乞讨妇女解释自己因为没有钱吃饭才乞讨,并表示去咖啡馆消费没有不对,她没有欺骗任何人。 有公众在网上申诉,称自己前天在新加坡家商场遇到一名讨钱的妇女。 贴文写道:“她可怜巴巴的要4元买食物吃,我看她可怜,就给她钱,没想到她马上到附近一家消费昂贵的咖啡馆买了饮料和8.5元的蛋糕吃。” 这名公众也说,当时有另外一名女子告诉他,这名妇女也向其他人乞讨。 “我知道不能完全怪她,毕竟是我们愿意把钱给她的。不过我希望可以提醒他人,不要也被她可怜的样子骗了。” 《新明日报》记者昨日走访有关商场,在商场入口的服装店里看见妇女。 妇女走出商店称手机在家充电,因此要求借用记者的手机打电话给朋友。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66岁妇女随后承认,去年起便开始在商场乞讨,而她之前担任接待员,不过近几年已经没有工作了。 “我因为没有钱吃午餐,才向路人乞讨,希望他们可以给我钱吃饭。不过,我不觉得去咖啡馆用餐有什么不对,我也没有欺骗任何人。” 她说,本月15日下午向数人乞讨后,终于有足够钱到咖啡馆用餐。 “我用餐时,有一名女子一直看着我,后来还骂我说我骗了别人的钱。经过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不再乞讨了。” 妇称丈夫有钱但小气 每天生活费仅10新元 妇女声称自己丈夫很有钱,但对她非常小气,每天给她不到10元(约35令吉)的生活费。 “有时候他不给我任何生活费,我只能向其他人乞讨,不然就会饿肚子。我有1儿1女,女儿十分优秀,但与她关系很差,因此也不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 “我的儿子有自闭症,现在露宿街头,我丈夫跟女儿不让他回家,所以我也不清楚他现在到底在哪里。” 附近店员:没见过她讨钱 附近店员表示见过妇女,但并不知其乞讨之事。 咖啡馆员工表示,由于每天有许多顾客,因此对妇女没有印象。 “她从来没有向我们要过钱。” 丽娥(39岁,豆花店员工)透露,自己之前经常见到这名妇女。 “我从去年就在商场附近见到她,她脸上好像经常有化妆。不过,我没有见过她讨钱,她也没有来过我们的店。”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