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乌达

1年前
(新加坡18日讯)新加坡频频出现乌达(Otak-otak)骗案! 《新明日报》报导,骗子假冒马来西亚坡著名乌达商,诱导顾客下载虚假网购平台应用,新加坡一名70岁德士刁机坠骗局,手机遭侵入,银行户头遭转走逾1万元(新币,下同)。 受害者罗先生(70岁,德士司机)向记者讲述受骗经过,他本月14日晚上在Instagram看见促销广告,指4盒“麻坡阿梅乌达”的乌达仅售8元,于是隔天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式“WhatsApp”联系“卖家”。 自称“Ken”的卖家随后传来一个链接,要求罗先生下载手机应用程式“EZMART”,并指示他通过该应用程式下单和付5元订金。 罗先生下载应用后,选购了两盒乌达和两箱饮料,但多次付款都失败,应用程式页面显示网银系统维修中,当他联系“Ken”告知此事,对方却称没关系,可待货到再付款。 岂料,昨天下午2时许,罗先生收到银行转账通知,指他户头出现6次转账记录,短短10分钟内被转走约1万零998元,他才意识到自己坠入钓鱼骗局。 “我打去银行查询,对方指我的户头被骗子操控了,我原本以为设置‘PayNow’转账限额2000元就会没事,没想如今血汗钱都没了。” 罗先生说,当天下载应用程式后,手机曾出现当机情况,也无法都登录WhatsApp。 “但我没多想,我常网购,也知道新加坡有类似骗局,这次实在是大意了。目前这个应用程式也删不掉,银行职员建议我重启手机。我已经报警处理。” 老板娘现身打假:我们没社媒账号 “麻坡阿梅乌达”老板娘现身打假,称该店没有任何社交媒体账号。 据观察,令罗先生坠入骗局的促销广告,不仅用“麻坡阿梅乌达”的产品照片以假乱真。骗子与罗先生交涉时,也录音教罗先生怎么下单。 《新明日报》记者今早拨电给“麻坡阿梅乌达”老板娘黄清梅(63岁),她指完全不知自家商号被不法分子冒名,并强调自己没经营任何网上生意,只在麻坡门市售卖乌达。 “我们没代理,也没批发出去,顾客只能现场买,或WhatsApp下单来门市取。若有顾客买了后拿去转卖,我们也很难控制。” 她说,售卖的乌达一盒8至9令吉,乌达包一盒12令吉。 “我们没经营任何社交媒体,希望大家不要受骗,我之后可能叫员工在店里贴通告澄清。”
2年前
在马来西亚活了三十多年的我,最宜居的地方当然是,我最美丽的家乡——麻坡。麻坡地处麻河下游沿岸,位于柔佛州西北部,是马来西亚最古老而现在仍存在的城市。Muar的马来意思是河口。2012年,柔佛苏丹将麻坡升格为“皇城”。小时候,爸爸总喜欢带着整家人一起看舞狮表演。爸爸会把我放在他的肩上,妈妈抱着弟弟,挤在人前看游街。在麻坡提到舞狮,大家一定认识关圣宫,那里培养出世界第一的龙狮团,是麻坡人的骄傲。 麻坡有个主要的公园——黄金丹绒(Tanjung Emas),海边与麻河间。这个公园是小时候爸妈常带着弟弟和我踏脚车的最佳场所。在这里,爸妈可以放心地让弟弟和我自由奔驰。爸妈还可以悠闲地吃着小零食,聊着过往约会的点滴。80年代,黄金丹绒是年轻人约会的最佳场所。现在我长大了,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会来此地散散步,坐着船看看河畔的风景。大家静静呆在河边,看着麻坡第一大桥上的车来车往,看着对岸的印尼。天气好时,还能看到松鹤和飞机飞过,渔夫在奎笼钓鱼。在殷红的夕阳下,负面的情绪就这样被吸收掉,再次充好电面对明天的种种挑战。 明白了爸爸的选择 麻坡是我的出生地。在这里,我从不用烦恼吃的问题,因为麻坡是个美食天堂。除了贪食街和文打烟小贩中心,现在还能上奎笼吃生蚝。从小爱吃辣的我,回家乡必吃乌达(Otak-otak)。打开一支支烘烤过的亚答叶,亮出里面混合各种香料的鱼肉泥,香味就会扑鼻而来,口水不停流下。 在麻坡,我最喜爱的小食是螺面(Mee Siput)。油炸而成的面条就像螺纹,吃起来非常脆口,沾上叁巴辣酱,口感吃过难忘。还有一样就是万隆面(Mee Bandung)。那面条里有着浓郁的虾酱,吃起来的顺口,只有麻坡才有。在麻坡,不用像大城市塞车找吃,只要走路就能找到美食。 爸爸曾说年轻时候的他住过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和柔佛其他县市,可是最终选择落脚的地方,还是他的出生地麻坡。小时候每回听爸爸说麻坡多宜居,我总是点点头傻傻地看着爸爸。现在长大了,也住过砂拉越、雪兰莪和多个地方的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选择。因为根就在这里。不管在外如何风光灿烂,只有回到最初的地方,内心才能平静。 对我而言,虽然麻坡不如大城市便利,但这美丽的家乡让我成长成才。我的余生就是要在麻坡过。
3年前
长期使用订书钉固定乌达的乌达业者在卫生部提醒不得使用订书钉包装食品后,顿感手足无措,只能马上寻找替代方案,希望能免受对付。 长期使用订书钉固定乌达的乌达业者在卫生部提醒不得使用订书钉包装食品后,顿感手足无措,只能马上寻找替代方案,希望能免受对付。 麻坡地区有逾百名乌达业者,在过去数十年来都使用订书钉固定乌达两端,或售卖使用订书钉封口的乌达,一直没有引发争议,也没发生事故。 [nonvip_content_start] 由于订书钉方便快速,成本更是比竹签或牙签便宜许多,所以大部分业者多年来都使用订书钉,惟会不断提醒员工避免订书钉掉落到乌达里。 如今当局发出“禁用订书钉”的提醒后,为了避免被取缔,业者只能尽量寻找替代物,但相信须一段时间才能落实,而这期间,业者只能先把使用订书钉的乌达库存清空。 然而,也有业者表示,早前已知道订书钉不适合用在食品包装,所以一直都有设法改进,当局下达提醒后,也会加快他们改变的速度。 不过,业者们表示,订书钉是目前最便宜容易的包装方式,若改用其他方法,如竹签或牙签等,将会影响产量及提高成本,届时业者或许被迫调整价格。 另外,家庭式业者自称能力有限,只能跟随规模较大的生产商的脚步。 卫生部总监丹斯里诺希山昨日提醒食物供应商,在食物包装上使用铁钉、订书钉或类似危险材料,可被控上庭;一旦罪成,可被判罚款不超过1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2年,或两者兼施。 郑耀阳:牙籤取代成本提高 俊隆乌达第三代负责人郑耀阳表示,其公司生产的乌达是牙签与订书钉并用,若要全换成牙签,成本将会提高。 他表示曾经考虑过弃用牙签后,仍能保持价格不变的方案,包括机械自动化生产,只要把产量提高就能抵消成本,让价格保持不变,而该公司目前也朝此方向前进。 他说,该公司使用牙签的乌达主要外销到新加坡、酒店或有此要求的顾客,门市售卖使用牙签的乌达则与订书钉的价钱一样。 陈先生:公司须顺势调整 乌达批发商陈先生表示,该公司早在2年前就曾内部讨论订书钉的替代方案,但行管令导致进度被拖慢,而卫生部的提醒对他而言是正面的,能加速他改变的进度。 他披露,使用竹签或牙签的成本比订书钉高逾50%,但长痛不如短痛,公司还是必须顺势调整,包括寻找更合适的替代品。 他坦言,顾客在食用乌达时,其实只要撕开乌达上方的叶子中筋(lidi)即可,无需拆下订书钉。 黄女士:竹籤货源难寻 阿梅乌达创办人黄女士表示,得知卫生局的提醒后,她已马上寻找替代方案,她也希望卫生局能给予建议。 她说,使用竹签非常麻烦,不只货源难寻,工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刺伤手指;而她也曾尝试使用透明胶带,但一碰到水就脱落。 “使用订书钉,1名工人1天可产约2000支乌达,若换成竹签,相信只有300支的产量。” 庄伟山:制作时间拉长 新山一家乌达制造商庄伟山表示,本身制作乌达几十年,一直是使用钉书钉固定乌达两端的结口,卫生部此刻的“禁令”令他失措,希望政府能给予商家一段时间来改变作业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服务。 他说,他会遵守卫生部的条规,使用竹签或其他材料固定乌达两端的结口,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调整,今天也有顾客给予提醒,令他更要加倍警惕。 庄伟山坦言,他之前担心文具涨价而购置不少的钉书钉,现在唯有视情况“走一步、看一步”。 “用竹签或牙签固定乌达两端结口的做法并不难,但制作时间会拉长,成本自然提升。目前我的乌达是一支卖1令吉,现阶段没有打算起价。”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