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麻坡

(峇株巴辖11日讯)2025年全柔中小学华文嘉年华圆满落幕,麻坡县及昔加末县分别荣获小学组及中学组全场总冠军。 这项嘉年华获得来自全柔各县的550名学生参与其盛,闭幕暨颁奖仪式昨午在峇株巴辖正修学校举行。 嘉年华比赛项目分成3大类,即诗歌朗诵、书法比赛及文学创作,并设有初小组、高小组、初中及高中组。 柔佛州教育局局长莫哈末哈纳菲主持闭幕礼时说,2025年全柔中小学华文嘉年华让全柔各地的学生有机会展现自身的才华及技能,同时提高他们的华文水平。 他也赞同嘉年华应该继续举办下去,因为与当局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局将会继续给予支持。 出席者还包括峇县教育局主任玛希达、副主任(中学和中六组)再诺惹达、大会主席陈丽燕及大会副主席扎乐哈等。 2025年全柔中小学华文嘉年华成绩: 散文(小学组) 冠军 梁纾娴 巴西古当 亚军 陈采绚 麻坡 季军 关芷晴 新山 第四名 杨胜翔 古来 第五名 郑乐宇 笨珍 散文(初中组) 冠军 锺盈欣 古来 亚军 丘佳恩 昔加末 季军 杨凯文 峇株巴辖 第四名 郭人瑀 峇株巴辖 第五名 黄颖恩 巴西古当 散文(高中组) 冠军 诸芊霖 昔加末 亚军 卢敏慈 峇株巴辖 季军 巫姿颖 峇株巴辖 第四名 胡茹裳 昔加末 第五名 许涵菁 峇株巴辖 小说(初中组) 冠军 诸芊豫 昔加末 亚军 丘佳恩 昔加末 季军 甘秀芊 昔加末 第四名 李静妤 麻坡 第五名 蔡欣语 峇株巴辖 小说(高中组) 冠军 颜柔恩 昔加末 亚军 陈悦彤 昔加末 季军 陈奎吟 峇株巴辖 第四名 杨芷萱 昔加末 第五名 叶芷琪 东甲 诗歌(小学组) 冠军 刘玟玟 麻坡 亚军 侯馨语 麻坡 季军 黄芊柔 麻坡 第四名 梁妤毓 麻坡 第五名 李悦芹 哥打丁宜 新诗(初中组) 冠军 庄紫萱 峇株巴辖 亚军 钟盈欣 古来 季军 黄冠亨 昔加末 第四名 杨萱琳 峇株巴辖 第五名 余语堂 峇株巴辖 新诗(高中组) 冠军 胡茹裳 昔加末 亚军 陈如欣 居銮 季军 卢敏慈 峇株巴辖 第四名 陈致慷 麻坡 第五名 蔡欣谕 昔加末 书法(初小组) 冠军 吴瑞恩 居銮 亚军 罗立恒 居銮 季军 余芓颖 峇株巴辖 第四名 叶昀礼 古来 第五名 蔡政铭 麻坡 书法(高小组) 冠军 邹富育 哥打丁宜 亚军 蔡享宸 峇株巴辖 季军 郭婕希 哥打丁宜 第四名 赵绍恩 麻坡 第五名 王允乐 居銮 书法(初中组) 冠军 刘竹乐 古来 亚军 戴忆涵 居銮 季军 胡雨彤 古来 第四名 林靖愉 巴西古当 第五名 廖晨信 居銮 书法(高中组) 冠军 姚佳全 居銮 亚军 陈宥蓁 新山 季军 陈艺汇 麻坡 第四名 吴泋锜 居銮 第五名 谢孟云 新山 诗歌朗诵(初小组) 冠军 龚恩琪、张杰帅、何熙儿、林洛熙 峇株巴辖 亚军 黄敏镐、胡永泽、刘芓妘、许语涵 居銮 季军 颜哲谦、杜雨瑭、侯馨柔、许泽洋 麻坡 第四名 周澄希、陈语涵、卢雨桐、苏芷萱 哥打丁宜 第五名 江敏杊、黄得惠、王军闳、梁诗怡 东甲 诗歌朗诵(高小组) 冠军 林恩琦 麻坡 亚军 宇卉 新山 季军 李子乐 巴西古当 第四名 戴渝倩 居銮 第五名 饶芷瑄 哥打丁宜 诗歌朗诵(初中组) 冠军 李彦颖、李妍思、王思恩、黄丽馨 新山 亚军 徐栯琁、张嘉媛、梁宇瑭、梁宇恬 居銮 季军 苏艺儇、张允皓、窦欣彤、朱诗颖 巴西古当 第四名 余佳霓、杜雪琳、陈恩琦、廖靖璇 古来 第五名 刘楷盛、洪思宁、谢昕妤、涂洺豪 打丁宜 诗歌朗诵(高中组) 冠军 庄子乐 峇株巴辖 亚军 陈伟讯 新山 季军 郑羽飞 居銮 第四名 张可欣 巴西古当 第五名 陈立迅 哥打丁宜 各项比赛总冠军: 小学组: 文创散文 巴西古当 文创诗歌 麻坡 书法初小 居銮 书法高小 哥打丁宜 诗歌初小 峇株巴辖 诗歌高小 麻坡 全场总冠军 麻坡 中学组 文创比赛常年杯 昔加末 书法比赛常年杯 居銮 诗歌朗诵比赛常年杯 新山 中学组全场总冠军 昔加末  
4天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麻坡9日讯)首相政治秘书曾敏凯今早亲临麻坡与巴莪国会选区,为6所华小带来24万9000令吉的首相署特别拨款,协助各校提升基本设施。 受惠华小麻坡中化第三小学、巴莪益桥华小、岭嘉华小及隆旺培才华小各获5万令吉,班卒爱华小学获3万令吉,岭章华小则获1万9000令吉。 此次是曾敏凯第三度为麻坡及巴莪国会选区的华校捎来好消息;从去年至今,两个国会选区已有20所华小及1所独中共获得119万6000令吉。 曾敏凯今早在中化第三小学的移交仪式上指出,这项拨款旨在让反对党国会选区的华校,除了获得教育部拨款外,也能获得额外的资金援助。 他披露,首相重视教育发展,不愿反对党国会选区的学校发展因资源有限而受到影响,因此,他积极走访各反对党国会选区,了解各校情况及给予适当援助。 他补充,特别拨款是首相署通过财政部发放,并非常年拨款或仅限教育用途拨款,虽相关学校能提出申请,但不是各校都能如愿获得想要的数额。 “除了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我们更着重在情况的迫切性,只要符合条件,就算只有10名学生的微型学校,也能获得拨款来改善环境与基建。” 麻坡中化第三小学因排水系统及学校后方柏油路面破损不堪,需要约30万令吉进行提升工程,因而向首相署提出拨款申请。 该校校长黎家熙指出,尽管首相署特别拨款数额与该校所需相差甚远,但仍能为该校提供一定的帮助,校方对此表示感谢,同时将继续寻找其他管道来获得所需款项。 出席者包括中化第三小学董事长郭顺荣、家协主席陈峻奕及麻县教育局助理局长蔡俊发等。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依斯干达公主城26日讯)柔佛州政府计划在麻坡地区再增加602间可负担房屋,届时该区将有多达1769间可负担房屋项目的发展,是州内最多发展单位的城乡地区(daerah luar bandar)之一。 柔州房屋及地方政府委员会主席拿督嘉福尼强调,柔州政府致力于在2026年前,建成3万间可负担房屋目标的承诺。 他说,武吉南宁区的发展计划受到州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会议,当地已被确定为将进行大规模可负担房屋建设的地区之一,总规划单位达1167间。 该项目将分阶段进行,首阶段的513间房屋预计将在今年动工;第2阶段则预计建设额外的654间房屋。 “至于其他将在麻坡其他地区推动的可负担房屋计划,目前正处于初步文件准备阶段。”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州政府已提出在昔加末三合港一处10英亩地段建设可负担房屋,并将通过快速通道审批机制,确保在执照申请、技术批准及土地管理方面不出现延误。 “此外,发展计划中还将建造14间中等成本商店,每间售价为20万令吉,以推动当地经济活动,并为三合港社区带来更多创业机会。” 他表示,通过快速通道的方式,有信心项目将在不久后动工,以此回应三合港地区居民的关注与期待。 嘉福尼是在今早在柔佛第15届立法议会第4季第1期会议答复环节上,回答彼咯州议员陈宗及武吉南宁州议员拿督弗亚的相关提问时,如此表示。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麻坡24日讯)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主催、柔佛州中华总会承办,麻坡华团、东甲八大乡团及商家联合协办的第40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柔佛州首站,将于6月1日(星期日)在麻坡隆重登场。 本届文化节主题为《柔佛盛典.文化传承》,旨在透过薪传火炬,以本地文化节目展现柔佛州融合多元的文化魅力,凸显中华文化在地深耕、生生不息的传承成果。 《南方薪华》文化火炬是从马六甲海峡经由快艇运抵麻河口后,麻坡龙舟协会将以龙舟接力方式把火炬送至黄金丹绒码头,再由柔佛州及麻坡华团领袖接领及传送至麻坡中化中学,象征文化薪火相传。 这项传递仪式预计在6月1日上午10至中午12时进行。同日下午6时,文化大汇演将在麻坡中化大礼堂上演,由共享空间专业舞蹈团创办人马金泉导演执导。 文化大汇演演出阵容强大,包括:国际口琴演奏家孙福泉、琵琶演奏家沈得信、灵魂震动鼓团、麻坡关圣宫龙狮团、康元龙狮体育会、莘莘学子幼儿园幼龙队、凯歌合唱团、培养小学与训正学校舞蹈社、以及麻坡中化中学的口琴社、舞蹈社、节令鼓、华乐团、扯铃社与醒狮团等。 文化大汇演将为观众带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普通门票每张30令吉。 另一方面,文化节筹委会日前到麻坡黄金丹绒码头与中化中学实地考察,并与麻坡华团、东甲八大乡团代表举行交流会。 出席者有柔华总副会长拿督陈文达、柔华总青年团团长李正瀚、筹委会主席杨永明、联谊主任兼麻坡记者俱乐部主席陈世涞及中化中学董事长徐景贤等。 陈文达代表不克出席的柔华总会长拿督林家全致词时,指全国华人文化节已迈入第40年,是大马华社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会,也是凝聚全国华社力量,展示多元文化魅力的重要舞台。 他说,文化节首站选在麻坡,是因为麻坡有着“文化古城”、“香妃城”与“王城”之称,历史底蕴丰厚,更肩负传承柔佛文化的重要使命。 他呼吁各界踊跃参与文化节活动,共同守护文化资产及弘扬民族精神。 陈世涞呼吁麻坡及东甲各华团组织团结一致,共同促成此意义非凡的活动,让全国华人看到麻坡作为“文化城”的真正实力与底蕴。 大会鼓励各华团以赞助方式参与及成为协办单位,凡协办单位皆可获得一把文化火炬、2张大汇演贵宾门票、10件文化节纪念T恤;赞助1000令吉的协办单位可获20张普通门票;3000令吉则获30张普通门票。 欲知详情,可联系陈世涞(012-683 7889)、秘书处杨细珍(012-771 1784)、郑向真(019-916 8992)。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峇吉里国会议员办公室与文打烟州议员办事处携手麻坡多个乡团、青年组织及社区组织,于上周末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具意义的露天文化表演、市集及文化展览。 这不仅是一场展现麻坡文化魅力的盛会,更是一次凝聚社区力量的契机,让大家重新感受到麻坡作为“文化城”的真正底蕴与活力。 演出结束后,许多社区组织代表及年轻人主动与我交流,分享他们对麻坡未来发展的愿景,他们希望能与我们携手,共同推动更多社区建设工作。 例如,有年轻人提出,希望打造一个融合创意市集与街头艺人的文化空间,让本地艺术家、手作匠人、音乐人有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为麻坡增添更多艺术气息;也有商家与创业者希望能在市区策划更多主题活动,如夜市、文化展览、历史街区导览等,让麻坡市区重新焕发生机,吸引更多人潮。 这些想法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让我欣慰,过去几年推动的努力终于逐渐获得共鸣,吸引了越来越多关心麻坡、愿意为家乡付出的人加入行列。 我一直提醒自己,社区营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脚踏实地执行的工作。正如麻坡老街的复兴,我们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多个项目,希望能为市区带来更多人潮。 虽然成效未必立竿见影,但我们已开始看到一些企业愿意到市区营业,也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流家乡创业。无论是改善市区设施、推动文化活动,还是鼓励青年投入社会服务,这些都需要时间与耐心耕耘,一步一脚印,才能真正看到改变的发生。 我一直自我期许能成为一个平台,让麻坡那些有志于为社区贡献的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推动改变。无论是文化艺术、环保行动、社会关怀,还是商圈活化,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区的成长不可能只靠少数人的努力,而是需要越来越多的民众、组织与企业共同投入,才能让麻坡变得更好。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条路上,我们从不孤单。一路走来,总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与我们并肩前行,大家都愿意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最初的零星想法,到如今越来越多社区组织、青年群体、商家愿意参与,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与大家携手,把麻坡建设成一个更有活力、更具文化魅力的城市,让我们的家乡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更成为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创造未来的地方。
4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