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香烟

4天前
前些日子去土耳其旅游,拜访了位于布尔萨(Bursa)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朱马勒克兹克村(Cumalıkızık Köyü)。这座被誉为“奥斯曼帝国诞生地”的古村落,保存着传统奥斯曼时期的民宅和鹅卵石街道,是体验土耳其乡村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途中,当地导游阿尔甘告诉我们,羊在土耳其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牲畜,甚至在奥斯曼帝国早期可能作为一种“货币”或计税单位。虽然我未找到直接证据表明羊被官方认定为法定货币,但历史上确实存在一种名为adet-i ağnam的税制,意为“羊的数量税”,反映出羊在生活中的重要经济价值。 从观念上看,货币最神秘的特性,在于它能将抽象的社会信任具象化。在经济学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之外,还需具备可度量、可分割、易携带、耐磨损、易识别、难伪造以及价值稳定等特征。羊虽然不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但牲畜本身即是财富,也是可交易的资产,因此在特定历史阶段,成为一种“自然货币”并非不可能。 人类历史上,货币形态远不止金属铸币或纸币。尤其在从“物物交换”向金属货币过渡的时期,许多可度量、有流通性的物品都曾扮演交易媒介的角色。 1000年前的宋朝,中原与大辽、西夏等国贸易中,除了铜钱,茶叶、丝绸和马匹也承担了部分货币功能。更久远的一千九百多年前,丝绸之路上,商人常以丝绸、茶砖、香料和珠宝作为交易媒介。尤其在西南和西藏地区,压制紧实的茶砖长期作为“砖茶货币”流通,在商队间具有稳定的交换价值。 香烟也能当成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崩溃,恶性通胀蔓延,人民对当时的货币“帝国马克”失去信心。在西德美军占领区,人们转而使用“香烟货币”进行交易。有记录显示,《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曾用150条香烟支付其驻德国记者站的装修费用。 当货币体系崩塌,人们对官方货币失去信心,社会常会回归实物或有保存价值、具备流动性的物资,作为临时替代货币。 放眼现代,马来西亚以棕油换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俄罗斯以天然气交换欧洲的工业设备等等。这些以初级产品进行的“等价交易”,看似回归原始“物物交换”,实则仍延续着货币的经济本质:它们跨越国界,绕开传统货币体系,却依然扮演着价值衡量与交换媒介的职能。 从贝壳到牲畜,从金属到纸币,从信用卡到加密货币,货币形态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人类社会关系网络重构的外在表现。 旅途中,阿尔甘所讲述的“土耳其羊群曾经是货币”之说,激起了我层层联想。或许正因如此,我始终无法认同网络视频中对旅行的调侃:“旅行不过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出发,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散散心,且小住几天。” 真正的旅行,是去体验他国的风土人情,是在异乡的风景里,照见人类共同走过的路,也是去见证文明的多样化以及历史的层叠。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