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食客

4月前
12月前
我是在茶餐室堂食的常客,这比起打包拿回家吃,方便又省时。在外堂食,最理想的是莫过于一个人独享整张桌子,但经常事与愿违,尤其是生意兴隆的茶餐室,不是我请求与人同桌,就是别人请求与我同桌。 坦白而言,从同桌食客身上,让我看到人生百态。据我个人观察,走向前请求同桌的食客皆表现出基本礼仪,会开口询问是否能同桌,就像摁陌生人家的门铃。 本著同理心,我从不拒绝与人同桌,甚至会把所喝所吃的餐具“缩小范围”以示好意。 一般上,同桌食客等待食物之际多数是查阅手机讯息,而我鲜少会主动与对方攀谈,自顾自地吃喝,保持无声胜有声的局面。曾经多次,我碰遇过“喧宾夺主”的同桌食客,对方可能习惯使然,不管是拨打手机或是接听来电,还是与身边的人闲谈时,总是大声讲话,真的是“声”不惊人死不休,我免不了皱起眉头,吃喝的雅兴瞬间大打折扣。 有时,我看著同桌食客时,对方却视若无睹,自己唯有自叹倒霉,只好“识趣”地快点吃完离去。 日前,我有个蛮奇葩的经历。茶餐室当时仅剩下一张大圆桌,单位食客的我无从选择之下只好坐下。我等待食物的当儿,一家三口的食客没有任何“询问”便坐了下来,我不与对方一般见识,也不想还没吃早餐就气坏身子。 我吃著喝著时,看见同桌食客眼观四方,待发现附近有食客刚吃完离开,伙计才收拾著餐具,为夫者为父者便带领妻小一声不响地“搬”将腾空的座位。如此低素养的同桌食客著实令我叹为“观”止,亦体悟了一种米养百种人的道理。 一直以来,我尝试做个是有素养的食客,以礼待人。若遇到素养不高的同桌食客,我唯有在苦笑中尽速填饱五脏庙,并希望与该同桌食客后会无期。
1年前
(新加坡22日讯)狮城有餐馆贴出怪条例,凡带孩子一起用餐的家长,若孩子喧闹乱跑影响到其他食客,得被征收10元(新币,下同,约32.3令吉)的“喧哗孩童附加费”,在当地掀两极化热议。 虽在当地有餐馆为营造或保持用餐环境宁静而限制用餐年龄或不让孩童光顾,但是,位于欧南园的一家西餐厅,在过去两天就因向有孩子的家长食客征收“喧哗附加费”措施,而掀起当地网民的讨论。 新加坡的网站《慈母舰》收到一名公众的短信截图,表示向该餐馆订位要求婴儿椅后收到餐馆的短信通知,谓孩童虽可光顾,但若吵闹不受控而影响其他食客,则须付10元附加费。 该餐馆也通过短信明确表示是“非孩童友好(kids-friendly)”的食肆,不会提供婴儿椅,但可为食客安排空间放置婴儿车。 事件传开后,在当地引发公众与网民两派意见,有年幼孩童家长认为,既然允许孩童光顾就不该设这一条例,也有公众赞成餐馆应杜绝一些父母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表示会因此而多光顾。 育有一子一女的当地民众陈敏慧(35岁,会计师)表示,子女在外用餐虽从不会胡闹,但这个附加费,让她觉得花钱还要面对可能被“罚款”的局面。 “所谓‘喧闹’也可以是很主观的。像我6岁大的女儿很活泼叽喳,但却不会胡闹,这对一些顾客是否算是喧闹呢?” 当地民众谢慧珍(37岁,行销人员)指出,餐馆在定位时已表明立场,家长若还是要带孩子去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民众蓝慧珊(38岁,自由工作者)则忆述,不久前在另一食肆有不愉快用餐体验。 “当时隔壁桌的孩童一直传来大声、刺耳的声响,很多顾客都面露不悦,但孩子的家长似乎无动于衷。我们都还没有开始吃就想着离开,根本没心思享受美食。我不介意家长带孩童一起用餐,但也该顾虑其他消费者的用餐体验。” 餐馆:逾九成顾客支持 有关的餐馆回复《新明日报》的询问时表示,过去几个月收到越来越多食客投诉店内有小孩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四处乱跑,服务员经常端着热腾腾的食物及锋利的餐具走动,这些孩子的行为不仅危险,也会破坏餐厅氛围,是对其他食客的不尊重。 “员工会立即与家长或看护员交涉,但有时交涉之后对方什么都没做,甚至置之不理。这让人沮丧,尤其是服务员需要向其他食客解释为何无法解决,非常难做。” 业者认为,别无他选,只能实施附加费来应对此类情况。此外,因为防疫措施放宽后食肆内位置有限,无奈在年初停止提供婴儿座椅。 “我们无法取悦所有人,但认为这是个‘双赢’的局面。我们会提前告知要光顾的家长和看护人,所幸99%的客人都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目前,餐馆还没有收取过这个费用。” 业者:经营者有权选择餐馆定位 受访的其他餐饮业者表示,亦曾遇父母未控制喧闹孩童影响到其他顾客的情况,收取附加费的做法属罕见,但个别业者有自己的做法。 一家日本料理餐厅老板吴其谙受访时,就指曾有顾客携带孩子一同用餐,孩童一度无故喧哗影响到在旁享用无菜单私房料理(Omakase)的顾客。 “我看着母亲走出餐厅,留下孩子跟父亲,但父亲也阻止孩子喧哗。我见其他人受到影响,轻声过去请父亲控制孩子声量,但父亲就开始面露不悦。” 吴其谙表示,理解大部分孩童还是能在用餐时保持不喧闹,因此选择不设孩童用餐限制。 “每个餐饮经营者,有权选择并决定要以怎样的方式定位餐馆。有的食客就是不希望餐饮时有孩童在场,这是可理解的。” 据国外报道,爱尔兰有一餐馆就曾表示将实施更严厉的“喧哗孩童税”:若子女喧哗,一笔15%的附加费将自动添加至父母的账单;若一桌内每多出一名大声喧闹的孩童,附加费就会增多10%,以4名孩童为顶限,届时整组人会被要求离开。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