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陪伴

2天前
鞋子,不只是行走的依靠,更是一种舒适的呵护丶美的点缀,也是一段段时光的见证。鞋底的磨损,是诉说着他成长的足迹。鞋带的打结,是我们为他守护的心意。 记得小孙子刚学走路时,穿着一双软底的小鞋,摇摇晃晃地向前跨步。跌倒了,他拍拍手又爬起来,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初学者的勇气。 记得有一次,两岁大的他急着要出门,竟把左脚鞋穿在右脚,右脚鞋穿在左脚。小小的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在客厅里,像只可爱的小企鹅。我忍不住笑出声,他却满脸认真,好像走得很稳当。直到走不快了,才依依不舍地停下,任我帮他重新穿好。那一刻,我心里暗暗感叹:成长的道路,从来不只是一条直线,小小弯路也是必修的功课。 还有一次,他放学回家才发现,把鞋子遗忘在幼儿园。偏偏第二天开始就是4天长假!我着急地问:“那你明天穿什么鞋呢?”他却一脸轻松地答:“不用鞋,赤脚走!”童真的回答,让全家笑得合不拢嘴。最后只好从柜子里翻出以前的小鞋,凑合着让他穿。虽然鞋子小了一点,他依旧蹦蹦跳跳,跑得飞快。那刻,我忽然觉得,这双小鞋里,容纳的不只是稚嫩的双足,还有无忧无虑的童年。 小脚跑出大世界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插曲,却常常让我心头一暖。鞋子虽小,却陪伴他一步步成长。每一次跌跌撞撞、每一次出错、每一次忘记,都在提醒我:成长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鞋子会旧,脚步会长,而孩子也会在错误与尝试中慢慢学会坚强与独立。 看着孙子的小鞋子,我仿佛看见他未来的大脚步。孩子们就是这样,从笨拙到稳健,从依赖到独立。作为长辈,我愿意陪伴、守护,见证他们的脚步一点点走远。 仔细想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鞋子小的时候,步子短,能走的路也有限;鞋子大了,脚步稳,路途便愈加宽广。每一双鞋子,都陪伴着一个阶段。等到有一天,他穿上更大的鞋,走出属于他自己的远方,或许不再需要我在一旁叮咛。但我知道,在他的脚步里,总会回荡着童年的笑声,也会留下长辈温柔的陪伴。 在陪伴中,我慢慢体会到,孙子的脚步总是向前,而我的脚步却慢慢放缓。世代之间的交替,就像一双双不同大小的鞋子,有人起步,有人停下,但彼此的足迹却在同一条路上相连。孙子的小鞋子提醒我:人生的每一步都值得珍惜,因为时光不会重来。陪伴,才是最深的爱。
1星期前
近日在读日本作家小川糸的《蜗牛食堂》,本来以为是甜腻腻的轻小说,但慢读过程中渐渐发现,是一部揉合了离别与深情纠葛的小说,女主角因为恋人的不告而别离开大都市回到离家许久的山间乡下,个性不合的母亲在这里开一间小酒馆,女主角带着受伤的心与细腻的厨艺,在母亲的资助下开了一间餐厅,就叫做蜗牛食堂,和蜗牛一样的缓慢节奏,一天只接待一组顾客。 阅读纸本书的速度也开始慢得惊人,前两年是拜老花眼之赐,读书读报章都容易疲累,大标题副标都可以应付,一开始读内文就进入痛苦模式,字句慢慢恣意漂浮,脑袋的晕眩和内心的焦躁一起上升,一个月下来,堪堪只能读完两三本书,每日报章都读七八成就放下,彻彻底底成了一个慢读的人。 说回蜗牛食堂。 女主角伦子在恋人人间蒸发后立即买了夜班长途巴士车票,狼狈的回归乡下老家,同时,也发现自己失去说话的能力,完全失声了。接下来,她只能透过笔谈和人沟通,但她悄悄在心底跟自己说没关系,厨艺最不需要的就是声音。读到这里时,我的心里也悄悄打了一个雷,对啊,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声音,尤其是形形色色的噪音,家庭束缚的批评声音,职场阶级的声音,饭局时无效社交的声音,损耗心神的日常声音。 我们都太急着发表意见,却很少人可以耐下心来当一个称职的聆听者。 还记得罗宾·威廉斯吗?我最近在Netflix重看好几部90年代的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这部1997年的电影,担任心理治疗师的罗宾·威廉斯在电影中帮助叛逆天才少年威尔从创伤的瓦砾堆中重新站起来,让威尔愿意放下自大与暴力,愿意向童年时被家暴的阴影好好告别,拾起他原本就具备的惊人数学天赋,去完成许多知名数学教授也完成不了的伟大志业,而罗宾·威廉斯做了看似很简单的陪伴工作,他只是耐心发问,耐心聆听。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数千年前古老中国的老子就跟我们说过,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轻易炫耀,真正善辩的人,反而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少点声音多点滋味 但我们身处的时代,碰上大事件时,简单浏览一下社群媒体平台就会发现,不吐不快的人数实在惊人,语气暴戾致人死地的,更不在少数。每个人都想在手机上锋芒毕露,每个人都斜杠几个专业分身,有时是教育专家,有时是心理辅导师,有时是体育健将,有时成了经济学翘楚。声音太多了,陪伴太少了;杂音太多了,温柔节制太少了;AI智能太优秀太快了,温润慈悲太稀少了。 蜗牛食堂的伦子每次招待顾客前一天都和顾客笔谈一番,希望可以好好了解顾客想吃什么,家里有什么人,未来有什么梦想,预算多少之类的问题,然后再决定当天的菜单。因为她相信,食物能够疗愈人心,可以驱除世间不必要的聒噪声音,可以直达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我和妻子12年前在小城开一间cafe,但时移事往,来店里享用午餐的顾客慢慢超越买蛋糕喝咖啡的人们,每天中午到下午茶时段,烹煮黄酒的香气,慢火蒸猪肉饼的滋味,渐渐弥漫店里的空间。我和妻子经常笑着说,我们好像已经变身成为一家食堂呢。当然,我们一天不敢只招待一组顾客。
2星期前
3星期前
我是一名兼职销售员。一般上我都在超市销售食品及日用品。我推销的食品有面类、饼干、零食、巧克力、冰淇淋、美禄、进口食物,及洗头水、洗衣软化剂、清洁剂、牙膏等日用品。 我从事这个行业两三年了。我只在星期五、六及日工作。母亲还在世时,我需要照顾她及带她去医院复诊,也要在医院陪伴入院的她。所以那时的兼职销售员工作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每个月需要一笔生活费来支撑生活开销。母亲有很多病痛,病痛在她身上,我要帮也帮不到,只好当兼职销售员来赚取收入,买些比较有营养的食物给她吃。我这一辈子都记得那段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的日子。 出工资的日子是我最期待的。因为我可以买到两罐Ensure牛奶、一盒鸡精,还有母亲喜欢吃的食物、衣服及成人纸尿裤。收入少少,但勉强可以给母亲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补助一些生活需求。 那段日子,我很怕没兼职工作做。我需要应付生活开销,工资一发买了必需品也没剩多少在口袋。我虽然不能给母亲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我能给她有孩子在身边,也有生活供应的日子。这是一般贫穷人家的清苦生活。我很幸运还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而母亲也有这样的福气。 我工作时很卖力,努力地推销产品是希望可以得到顾客的垂青。我卖的食品及日用品是“通宵货”,会比较好卖。若销售量很好,那么那天我才会放下心中很大的石头。我总期待这个星期的销售量比上个星期的好。 工作中感悟人生风景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在工作中看到了自己人生的一幅幅风景,及身边人的风景。每个人的工作也是他、她人生中的一部分写照。我从中领悟了很多,工作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及人性。在我那独特的、不断移动的“工作台”上,我可以从中明白工作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及一个人对工作的认知、追求及热诚。
4星期前
有一次和朋友喝茶,他忽然神秘兮兮地说:“我打算56岁就退休。” 我们都愣了一下。56,好像有点早? 他见我们没说话,赶紧补充:“前几天听说公司一个主管,60岁了还不肯走,还申请做到65。我这样,会不会太早报废?” 说到这里,他自己也笑了笑,可笑声背后,藏着一丝认真。因为谁不曾想过,当自己停下来的那一刻,会不会就等于“没有价值”? 其实,我心里也有点小心思。平常别人问我:“最近忙不忙?”我总是不敢说“不忙”。 “不忙”听起来,好像没人要、没事做,像被世界轻轻推到一边。于是即使只是过了一个轻松的星期,我也会努力找些琐事来填补,好让自己听起来像个“有用的人”。 另一位朋友,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笑着说:“你们烦恼退休,我烦恼每天连陪孩子吃饭、聊天、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安慰自己说,虽然时间短,但给他们的是‘quality time’,高质量的陪伴。”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轻轻摇摇头:“其实我知道,孩子要的不是高质量,而是‘够多’。” 我们几个大人都笑了,笑里带点心虚。 不必处处证明 仔细想想,我们的处境其实很相似——退休太早,怕没贡献;不够忙,怕没价值;陪伴太少,就用漂亮的字眼来修饰;旅行时也要拼命打卡,不然就觉得不值回票价。 我们总是担心时间被浪费,好像它必须不断产出、不断证明,才算过得有意义。 可时间,真的需要被证明吗? 我记得有一次在公园散步,看到一位父亲坐在长椅上,什么也没做,只是静静看着女儿在草地上追蝴蝶。夕阳落在他们身上,微风吹过,他脸上带着笑容。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他已经把最好的时间,给了孩子。 那一刻什么都没发生,但又什么都已经发生。 所以,时间的意义,也许不在“够不够”,而在于我们愿不愿意与它同在。 茶局快结束时,那位56岁退休的朋友忽然又冒出一句:“其实啊,早点退休也挺好。至少我有几年时间,可以练习怎么发呆,什么都不做。” 大家一听,都笑了。 是啊,人生有许多门功课,但最难的一门,或许就是:学会什么都不做,也能心安理得。
4星期前
1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