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阅读
星云
【不假思索的消费】标示阅读踪迹的书签/张宝琼(怡保)
总觉得书本须用上赏心悦目的书签,阅读才变得轻松自在,怡然自得。像极了古时炎炎夏日,躺卧在长椅上阅卷,身旁有个侍候的丫鬟,轻挥罗扇一般。书本固然引人入胜,但有徐徐凉风伴读,岂不惬意? 我钟爱书签,家里的珍藏,各式各样,有如婀娜多姿的美娇娘,环肥燕瘦。环视一下:有唐诗宋词的,有现代诗诗人的,有嵌上心灵鸡汤的;更有植物标本的,手工制作的;另外还收藏着印上圣经经节的,画上水彩风景的等等。这些都是我的战利品,每每都是我一看到,不作二想,便搜购回来的。 尽管家里已有不少的书签,但碰到爱不释手的,往往就没了克制,都买。很多时候,我也将书签送赠予人,尤其是爱阅读的朋友,分享心头所好。有时候遇上书展,或文具促销,除了买书,就喜欢到摆卖书签的摊位浏览。也试过到文创中心,遇上画书签的艺术家,书签虽价钱不菲,也忍不住要消费一两幅。 说到买书签,如到中国去旅游,那就更不必说了。众所周知,当地的书签,典雅精致,还有浓厚的文化风味,真令人几乎想搜括一空,占为己有。有好多回,从中国回来,我发现自己买给孩子及好朋友的,都是书签。不单止是传统纸质的,也有设计精美的金属类的。 每当我想像,在打开书本后,读着读着,倦了,手中书签一搁,闭目小憩。小小的书签就安分地守着页面的情景,就特别窝心。待阅书人什么时候再想开卷,书签能标记着阅读的脉络。这不有点像旅途中的路标吗?书签可是个安静却又不失伶俐的小丫头哩。 书签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我们阅读之余,拎起书签观赏一番;景也好,字也好,都牵引我们离开书本,往他处转一转,再回过头来,继续阅读。像下午尝一尝甜品,格外沁人心脾。 我没有挥金如土的本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癖好,但就是对书签有一股欲罢不能的购买欲。只要双眼所及,心中向往,便会毫不犹豫地先买为快。会不会有一天,我家里的书签比书本还多?届时,书签反客为主,书本都得起来抗议了?呵呵。
1天前
星云
星云
【不假思索的消费】那就是报纸/罗文怡(古达)
前阵子在教历史时,谈起早期人类物物交换的交易模式。后来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们开始铸造金属币,并逐渐发展出纸币等更便捷的货币形式,完成了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经济的转变。物物交换是根据自身的需求,以一个物品来换取另一个价值对等的物品。那么现代货币或电子钱包呢?你喜欢这样东西,你就要花钱购买,买了之后你的钱只有“出”没有“进”,那么我就在想,什么东西是即使要我花钱,荷包失“血”,我也坚持要购买的呢?我的脑中立即浮现出这个词语,那就是“报纸”。 从我念小学时,我们家就有每天购买两份报纸的习惯。因为我居住的小镇,书店并没有售卖太多课外读物,要到有规模的书局买书,车程将近3小时,早期也不像现在那么方便可以网购,所以从小学开始父母就让我阅读报章上的新闻,既可以增广见闻,得知天下事,又可以提升文笔,我和报纸就从这时候开始结缘。 还记得中学时,校长偶尔会将我们的佳作投到报章刊登,哇,大件事咯!放学第一时间就拿起报纸反复阅读自己被刊登的作品,那种成就感堪比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阅读后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将内容剪下来,粘贴在特别准备的簿子上,待日后闲来无事,再翻出来细细品味。甚至到了现在,我依旧保持剪报的习惯。 每天购买两份报纸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报业逐渐走向没落,陆续有多家报馆因现实考量,不得不将传统平面报纸转型为网络电子报。但是我们家依旧保持每天购买两份报纸的习惯。有些人或许会说,一天两份报纸需花费3令吉,一个月总共花费93令吉,不如订阅电子报更省,甚至有些平台还提供免费的消息,完全无需花钱就可以得知外界发生了什么事。其实,我们不是不会订购电子报,也不是跟不上“潮流”,而是我们更喜欢用有温度的双手,去翻阅实体的传统报纸,哪怕手上粘有报纸的油墨粉尘,还带有些许刺鼻的油墨味,但阅读报纸,能接触社会各个不同的层面。手机上所谓的新闻或报导,其实是智能推荐算法推给你的。我们要接触的,是那种可以不带着一丝怀疑去翻阅的内容,是那种可以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各个不同层面那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不是一则微不足道的新闻,还要分几十个part写出来的狗血剧。 所以,若你问我,哪样东西可以让我不假思索地消费,我会说,那就是报纸。
1星期前
星云
关注东海岸
黄碧云:点燃孩子阅读热情 需家长陪伴共读维护
彭亨佛教会儿童图书馆馆长黄碧云强调,当孩子喜爱阅读的热情好不容易被点燃后,要让它持久延续,需要爸爸妈妈们透过多陪伴孩子阅读的方式来维护。
2星期前
关注东海岸
真情告白
尤伽荣 | 小小屏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走到哪里,它都紧紧跟随着我们。我们用手机浏览新闻、社交、购物,甚至学习。似乎一切答案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于是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追求和探索,渐渐被一块小小的屏幕取代。
3星期前
真情告白
北马新闻
星洲学生阅报计划 4比赛即起接受报名
由星洲日报主办、马来西亚教育部认可,2025年“学生阅报计划”系列比赛,即小学生时事问答比赛、专辑制作比赛、海报设计比赛及短片制作比赛,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
3星期前
北马新闻
综合
南方大学学院 23至25日办校园书展
为持续推广校园阅读风气,南方大学学院图书馆将于6月23日至25日(星期一至星期三),上午9时至下午5时,在南方大学学院音乐餐厅举办一年一度的中英文校园书展。
3星期前
综合
星云
【Terra Incognita】识字的文盲/谢丽玲
最近因为马中90天互免签证这个课题,我连续读到好几篇担心中国人会因此来马抢饭碗的文章。我知道若中美贸易战无解,中国过剩的产能很大可能会倾销到其他国家,包括马来西亚。也知道中国“内卷”严重,卷到连我们这些不住中国的人对这两个字都能朗朗上口,反而少说“竞争激烈”了。 但是,提供中国游客90天免签这个便利,中国人就会大举来马抢工作?我不知道我们的市场是不是这么有吸引力,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想来马跳飞机;我只是纳闷:那个豁免的是旅游签证,如果有外国人持着旅游签证抢你工作,去举报就好了嘛。让移民局逮捕违法的人,将他们递解出境,列入黑名单就好了。大家的担心是不是有点过虑了? 后来我听说,原来有人将“签证互免措施延长5年,误解为“中国游客可以免签证来马待上5年”,而且误读新闻的人还是上过大学的专业人士。 几个星期后,我无意中看到“功能性文盲”(functional illiteracy)这个词,立刻想起上述那位仁兄。 我们都知道,文盲是指不识字、无法读写的人。功能性文盲则有基本的读写能力,却不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和就业所需。美国教育部旗下的一个研究机构就将成人的读写能力(literacy)分为:基础之下、基础、中级和精通四个等级。 能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内的信息、从资料中找出简单的数字信息并用简易的算数解题、比较两项活动的票价——不只要识字,还要懂得应用识字能力完成诸如此类的日常生活所需,才算得上是拥有“基础(功能性)读写能力”。 换言之,认得每个单字、知道它们个别的意思,却读不明白那些单字组成的简单句子,就算是功能性文盲了。又或者,给一个人10令吉让他去买5个鸡蛋、一包面粉、两把葱,即使有计算机他也算不出自己应该剩多少钱。就算他会加减乘除,也不代表能灵活应用在生活中——这也算是一种功能性文盲。 美国的统计显示,21%的美国成年人是功能性文盲;在英国则是18%!这些数字好惊人。而且,显然这现象并非英美独有,在全球各地,功能性文盲的人数都在上升中。 阅读有效改进功能性文盲 实际上,在马来西亚社会,我自己也观察到,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功能性读写能力也堪忧。他们无法掌握文章重点,读不出暗喻、反讽等语气,同时也难从他人立场思考。他们虽能阅读,但理解力停留在字面,往往错过语境与深意。 其他暂且不说,标题党中应该有不少上过大学吧?然而,他们却可以只看标题就大发阙词、胡乱转发。有此表现,是因为理解和判断力的不足,还是我们对教育的期望出了偏差? 幸好,功能性读写能力是能改进的,阅读就是有个有效的方法。我开始学日文不到一年时,还是个认得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但阅读能力有限的功能性文盲。某天,图书馆管理员阪本桑推荐了我一套从浅至深的读本,我从最入门的几本读起,几乎完读整套书后,又挑战了其他日文书。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读解能力进步快速,阅读日文文本的速度变快,也能充分理解内容,考读解时简直有如神助。 所以,即使在现今这个看视频学新知识或技能或许更便捷的时代,阅读这个“古老”方法,可能比较慢,且需要更多专注力和意志力,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让我们的理解力不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渐渐退化。
1月前
星云
即时国内
张念群:身处资讯爆炸年代 阅读能培养思辨 抵御假消息
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指出,身处资讯爆炸的年代,真相反而变得更难被看见。她强调,阅读能力不只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思辨能力、抵御假消息的“防火墙”。
1月前
即时国内
星云
【一半的梦】讨厌书腰的那派是嫌麻烦的情人?/林淑可
我听过相由心生。意思是说一个人内心所想的、对外在事物的看法,会使人的外在相貌受内在心地或心境的影响。后来联想到可以替换的句子是:“心由所读。”即是你读的各种书籍,都有可能改变你的心境。每个句子,每个词汇,都在引导我们走向什么样的世界。看的东西越多,越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可能。我觉得生活也是这样的提醒。 阅读不是一件特别难,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现在或许是个专注力分散的时代。当要阅读或进入文本的时候,时间、场合、读者自身的心态也是重要的。我觉得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阅读,像是无法做到在咖啡厅阅读,因为周围的环境会把吸引力分散,或许找一本可以在咖啡厅翻阅的书本。我的阅读场合通常会在家中、飞机上、图书馆、公交等。后来发现注意力和吸引力或许是有冲突的(但因人而异)。在一个有很强吸引力,就如和自己磁性一样的场合,是不适宜阅读的,那时候注意力会分散;然而处在一个和自己磁性不相符的场合,反而是可以待着阅读。 阅读的时候,如果发现书身上的零件太多,都会先拆除,再阅读。有天突发奇想,书的“附件”会有多少呢?书衣、书签、书纸、书腰等,然而依然逃不开书腰的话题。书腰是否是必要的存在?有人会嫌书腰太挡位子了。那时候在想喜欢书腰的人会不会是一种“不嫌麻烦的情人”,而讨厌书腰的则是一种“嫌麻烦的情人”,这样的定义也不妥当。 书腰也可以是“行销法宝” 讨厌书腰的人大概会觉得书腰就如长裙偶尔会系上的腰带,长裤子偶尔会套上的腰带,他们会觉得虽偶尔是必要的存在,却有些麻烦。我倒不会把书腰当作书签,因为书腰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小附件。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书业的世界,关于书衣、书签、书纸等的配件的存在是否就变得没必要?我觉得越小的事物,被忽略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但越小的事物,其实很多时候都会需要。正如我在阅读一本书,想要找书签放在书中的时候,却找不到。正如书腰能迅速而明确地带出这本书的为何推荐、这本书述说的内容等,可能书腰也成了行销的一种“行销法宝”的用途。 书腰是麻烦的。就好像打开一本书,都会受到限制,不然就会容易把书腰折断。那书腰的存在意义到底是干嘛的呢?可能有人会忍不住纳闷。我以前不懂得区分书腰、书封等的东西,也不知道原来悬挂在书的腰部的就是称作为书腰。但我个人是站在有书腰的那派的。一本书的特色并不能以有无书腰作为标准,可能书腰只是一种陪衬,但那也可以是必要的陪衬。书腰,可以让读者看到书的第一眼:其实书是有两个颜色的。这样说未免太抽象,书封用色当然不可能只存在一种,但如果没了书腰的书封,那显而易见的只是单一的色彩而已。但加入了书腰的设计,是可以看到书封和书腰各自拥有不同的颜色,这样才能搭配书封与书腰的色彩,两种色彩才能凸显书的美感和制作,并且设计师一般上应该也不会选这两者之间相异太大的颜色。 一本成品的书的“前身”是出版,再后来才是书店。作为菜鸟编辑,见证也制作过一本书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前会认为书最珍贵的地方理应是内容产出的部分,现在则认为书的制作过程、每个人和每部分都一样重要。其中包括设计师的审美和如何决定这本书呈现出来的模样,都与作者的心血相连。文字工作者需要的工作之一,是筛选,或是说“看”的能力。能够保持好奇心之余,还能够拥有懂得如何去用不同的眼光“看到文本”,可以懂得如何在各种文本中进行筛选和看到。
1月前
星云
北马新闻
慈济书籍领养中心装修 保留较大空间网上卖书
位于斯里里蒙花园慈济环保教育站内的“慈济书籍领养中心”(TSN Books Adoption Centre),去年底装修完成后,更专注于网上卖书,因此特别保留了较大的空间作为网络营运区。
1月前
北马新闻
华社
张庆信:大专青丰收节阅读计划 助乡村孩子筑梦未来
旅游、艺术与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表示,大专青丰收节阅读未来计划,是连接不同社群、文化和世代最有力的桥梁。
1月前
华社
即时国内
安华:鼓励阅读风气 40万教师首获书券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宣布,政府今年将派发购书券予全国约40万名教师,鼓励阅读风气。
1月前
即时国内
北马新闻
金活有限公司赞助阅报计划 提升励华学生阅读兴趣
金活有限公司今年再度响应《星洲日报》学生阅报计划,赞助一年份的《星洲日报》给北海励华学校,以行动持续推动校园阅读文化,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资讯素养。
1月前
北马新闻
关注东海岸
关丹大街咖啡店设“阅读苑” 树荫下享受阅读乐
为了向广大社会推广阅读风气,关丹大街Kuantan Pickers咖啡店业者从本月开始,每逢周末于商店旁的小角落设立“阅读苑(Laman Membaca)”,免费让民众享受在树荫下阅读的乐趣。
2月前
关注东海岸
花城观点
宋怡慧 | 阅读的那些事
当人生的裂缝无法缝补,是否还能找到另一种方式好好地活下去?我想,很多人生无解的答案,阅读会为你解答。
2月前
花城观点
星云
买的书,都读了吗?/小泥(马六甲)
习惯买书的人,偶尔得面对不买书的旁人质疑:“买的书,都读了吗?”接下来可能是另一个问题:“没读完,为何继续买?”我始终觉得这类问题莫名其妙,又没花你的钱,凭什么问这么多?未免多事。假使书虫因购书太多,影响生活品质,家人抱怨倒还罢了,受害者有权表达。 日本作家京极夏彦日前接受采访提及,书,光买就很好。总算有名人公开背定买书的正当性,难怪在社交媒体广传。京极夏彦表示,“要读也好、不读也无所谓。光是把自己觉得好的书放在身边都会为人生增色。读着书名想像内容就能刺激情感变化。想着‘总是有一天会读’,就会更在意自己的脑袋与眼睛,可能也会因此想活久一点也不一定呢。”依照京极夏彦的说法,阅读是很好的养生工具,读了小说会受到感动、哭、笑、感同身受,无趣的书则让人生气。 京极夏彦身为作家,鼓励大众买书,直言不读也没关系,许是心底话,买书比阅读更重要。反正只要有人买书,作家便收到版税。买书(却因故没读)的读者,说不定比热爱作家,但去借书的人更好一点。 有时书没读,幸福更为浓烈。话说二十多年前,我随手买了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魍魉之匣》,后来才知两书绝版,再版遥遥无期。当时网购刚萌芽,并不便利。部分推理迷不时在留言板、BBS推理小说版苦苦寻觅这两书,每每见到,我就为自己早已有书沾沾自喜。总之终究读完两书,受不了啰嗦叙事,我大失所望,读了书,却比未读之前不快乐。再说两书后来都再版。我手边的绝版书已不值什么。倘若我从未阅读这两书,现在一定更快乐。 不喜欢的书大可放下 京极夏彦至今仍广受读者欢迎,家人也很喜欢,我不爱是我的事。阅读若要持续,乐趣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喜欢的书大可放下,另找其他书籍阅读,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热情,探索的过程也很有意思。阅读喜好实为个人隐私,无须外人认可。喜欢大家都喜欢的很好,不喜欢大家都喜欢的,也好。再说,喜好亦非永恒不变,倘若有缘,说不定会对原本不喜欢的书二见钟情。 对书虫而言,书的存在便是乐趣,自己开心就好,不足为外人道。书虫的烦恼之一是身后事。生前散书不失为福气,可惜多半做不到,毕竟许多书籍乘载了个人的生活片段,散书仿佛舍去一部分的自己。幸而如今家属若想散书并不难,整批卖给旧书店即可。倒是很多老读者未必习惯的电子书,或可解决一部分书籍囤积的问题。不过缺了与实物的碰触,情感终究隔了一层。 阅读、买书只是某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不神圣崇高,也不该被猎奇窥探。买书的人自在开心就好,这点小事就不劳外人过问了。
2月前
星云
更多阅读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