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诺贝尔文学奖

1月前
1月前
6月前
你读过韩江了吗?本期【读家】不只要跟你一起读韩江,也要一起读韩国! 本该在10月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立马跟风捧起一本《素食者》或《少年来了》。但韩江风潮正盛,书店的书很快就卖完了,等了一两个月才陆续进货。最后,捧起《少年来了》的时机是2024年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实施戒严失败后。 那个晚上,看到“戒严”二字,愣了一会。这是多么不该出现在民主国家的词汇啊!忘了光州事件了吗? 因此非常敬佩韩国人民的举动。自主上街抗议,朝野议员翻墙进入国会,在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内就否决戒严。 1个月过去,尹锡悦已经被弹劾,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向法院申请逮捕令。1月3日的首次逮捕行动僵持多时,尹锡悦不见踪影,过后还一度传出已经逃跑的消息。1月15日,尹锡悦终于被捕,成为首位在任被捕的韩国总统。 ◢你听过光州事件吗? 认识韩国,从《蓝色生死恋》开始。尔后韩国流行文化大举入侵,包办戏剧、音乐、电影、综艺等娱乐时光。一直到大学修习“区域传播”课,老师以韩国电影《华丽的假期》讲述光州事件,才终于打开我对韩国民主进程的视野。 光州事件发生于1980年5月18日至27日,当时大量学生抗议戒严,握有军权的全斗焕下令武力镇压,造成大量平民和学生被射杀、强暴和殴打。德国记者于尔根·辛兹彼得(Jürgen Hinzpeter)涉险拍摄影像画面,得以将事件在国际曝光。 读《少年来了》一定会想起《华丽的假期》和《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华》聚焦光州市民的抗争,主角都是抗争一方的核心角色;《我》则以事不关己的计程车司机为赚取高额车费,意外卷入抗争中心。在目睹军人残暴后,主角发自良心冒险把国外记者安全送回汉城(首尔前称)。 《少》略过了所有军人滥杀的场面,却读得更触目惊心。写的是军方镇压之后,源源不断送来的尸体、陆续前来认尸的人。多是多少?“这里实在太挤了,所以只好放到后院去。那些皮开肉绽的遗体是什么味道呢?“最外层的火焰正熊熊燃烧,据说能将尸臭味燃烧殆尽……就算点蜡烛也完全没用啊。” 韩江用7个章节,7个不同视角写光州事件,包括最后一章自述写作由来。最不能摆脱的是,作者用第二人称“你/你”来书写。“你”写的是主角少年东浩,却是强势代入读者,不得不跟着主角去面对那些遍体鳞伤的遗体与气味,一起做了留下来的决定。再来的“你”,强势代入善珠经历过的运动伤害,如何一直活着并痛苦着,躲不开也甩不掉。 自述感极强的“我”,写游离在交叠的遗体之中的灵魂,也写留下来的人怎么述说离开的人。相较之下,用第三人称“她”写恩淑,拉远了距离得以抽离一点,但依然心疼得不得了。 你我他,谁也没有落下,没有人与光州事件无关。 ◢留下的人,困在时空胶囊 比起《华》和《我》,《少》的后坐力更强。轰轰烈烈的抗争,血腥残暴的镇压,然后呢?韩江致力写的不是抗争当下,也不想只流于歌颂抗争者的伟大,不想英雄化任何人。光州事件的抗争者是普通、平凡得不得了的少年和青年。 与抗争有关的还有留下来,一直活在运动伤害里的人,以及不深入抗争却永远失去儿子、弟弟的母亲与兄长。即便过了10年、20年、30年,留下来的人永远都困在时空胶囊里。 “与其说她不喜欢吃烤肉,应该说她无法忍受那些在烤盘上慢慢烤熟的生肉。” “‘那孩子逮到机会就会自己出来的……他答应过我的。’要是再继续耗在那里,可能连身边这个儿子都会失去,所以我才会那样说。” 然而,韩江不只想写那些对于亲身经历者的影响。“自始至终,这都不是一段有人把我叫去坐在某张椅子上,听他娓娓道出来龙去脉的故事。”光州事件是“鬼魅”,是好长一段时间不能直言,缠绕着整个国家几个世代的重大事件。 这些写在最后一章,韩江的自述。“他是哥哥的学生?”“我们家凌晨被突袭了……”光州事件不是只有现场那些人的事,只要隔几层关系,每个人周遭都有个“他”曾经卷入其中。循着线索,韩江找到那个少年的哥哥。 “您问我同意吗?当然同意,只不过您得好好写,要据实写下,不要让任何人再诬蔑我弟弟。”作为异国读者,真心觉得韩江好好写了。 ◢绿色外套灵感,来自新村运动 尤其想提第五章〈夜空中的瞳孔〉,韩江把光州事件前的韩国历史脉络也写出来了。韩国在朴正熙时代实施专制统治,已经发生不少抗争运动,如裁缝自焚的劳权抗议和釜马民主抗争。 在光州事件10年前的劳工抗争运动,参与者有“身穿新村外套的大叔。”注脚写,1970年代朴正熙推动新村运动,当时参与运动的人员都有这件绿外套制服。 绿色外套制服,鱿鱼游戏。也在同一个12月,《鱿鱼游戏2》播出了。又一批456名参赛者,穿着绿色外套制服,被不知名不露脸的游戏主摆布。查阅报道,《鱿鱼游戏》的艺术指导蔡京善曾表示,参赛者的绿色外套制服,灵感确实来自于1970年代的新村运动。 《纽约时报》在第一季《鱿鱼游戏》播出时也曾撰文报道,“新村运动虽然改善了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但这一政治体制要求农村人民必须听从政府指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绿色外套制服在剧中多了多重解读,集体挣扎向上,但集体动员,只有一个赢家。 1970、80年代,韩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民主发展,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下世代。 ◢我想起韩国历任总统名字…… 阖上《少》,看完《鱿2》,追踪尹锡悦的新闻。一时,脑袋装了好几个韩国历任总统的名字。 朴正熙,独裁者,铁腕却带来经济起飞,争议最大的人物。全斗焕,光州事件后强势夺权成为总统,后被判死刑,得到赦免。在数个独裁者的铁腕操作下,在数个世代韩国人民愤而上街抗争的社会背景下,曾经形象良好的前检察总长尹锡悦,竟然提出“戒严”! 写书评总要推荐延伸阅读,立马想到小说《谎言》,2014年的重大人祸“世越号船难”。时任总统是后来首位被弹劾的总统朴槿惠。哦对了,她是朴正熙的女儿。 延伸阅读: 谎言/金琸桓 本书副标题为:“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潜水员的告白”,以此事件中负责到沉船内搜寻罹难者遗体的潜水员金冠灴为原型,写下潜水员不为人知的经历。潜水员在搜寻遗体期间,不但潜水次数超越身体负荷,心中更留下难以抹灭的阴影。 5.18光州!光州!/黃晳暎等人 本书副标题为:“决定韩国命运,光州民主化运动全记录”。书中透过事件发生当下各个人物及群众的行动、决定、所见所闻,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以时间线及大量地图,具体记录下从1980年5月18日到27日抗争民众被特战部队完全镇压为止的事件演进。 那些美好的人啊/金琸桓 本书副标题为:“永志不忘,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共收录8篇短篇小说,作者再度发挥惊人的布局与采访实力,以温柔却饱含力道的笔锋,写下与那年春天有关的记忆与哀悼、反省与自责。 5.18光州!光州!/黃晳暎等人 本书副标题为:“决定韩国命运,光州民主化运动全记录”。书中透过事件发生当下各个人物及群众的行动、决定、所见所闻,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以时间线及大量地图,具体记录下从1980年5月18日到27日抗争民众被特战部队完全镇压为止的事件演进。 相关文章: 林嘉燕 / 《素食者》从毁灭中重生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年前
最近看到一个“深度解析”莫言为什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视频,就这论题把几位不同台主讲人的演讲摘录合并;这些所谓“深度解析”虽各有说法,但都相去不远,重点是主讲人都是中国人。换言之,是中国国内人对莫言获奖的分析。把这些分析概括起来,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出卖国家,在小说里骂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这也正是他得奖的“必要条件”。以《丰乳肥臀》为例,可见对共产党有着多么刻骨的仇恨。他写抗日时期,把共产党游击队写得比日本鬼子还坏;解放战争的时候,共产党解放军比土匪更坏。甚至还搬出李敖的名言:不出卖祖国,不跟自己的国家过不去,就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至少对中国是这样,对前苏联亦是如此。另外还提到林语堂,说他曾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都没得奖。究其因,是他写中国写得太客观了。比如那部《吾国吾民》,这不符合西方的反华条件。虽然不是什么精辟言论,想来跟意识形态不无关系。 有趣的是莫言在自己的国家,被一些学者看作是对中共有着刻骨仇恨的“反动”作家。但在国外,却被一些学者或异议分子批评为没什么思想深度,语言水平太低的“亲共、低俗、浅薄的红色作家”。作品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不但没有针砭时弊,更绝不抨击“共产制度”。而且还担任中国官方作协副主席,是体制内的文化官——一个作家,竟有如此多样化“属性”,不但有趣,还很好笑。 为此,有人为莫言辩护,说他的《蛙》就是批评强制一胎制的。说到一胎制计画生育,我便想起许多年前第一次读莫言的作品,读的就是那篇写强制流产的〈爆炸〉。那表现手法,真是名符其实的爆炸,炸得我脑门昏天暗地。 〈爆炸〉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说一个丈夫带妻子去做人工流产(这种题材莫言写过很多次,说他的作品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难怪有人要挺身而出为他打抱不平),国家要控制人口,不管生男生女,只许一个。但百姓要男婴传宗接代,孕妇就得为此大任而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接着又陆续读了3篇类似的小说,很惊讶莫言以同样的题材,仍然写得那么有吸引力,真不愧是文字魔术师。 小说开篇是写父亲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儿子30岁了,他认为他有权让妻子去堕胎。因为他们已有了一个女儿,不能再生了。他对妻子说,“你听我的话,你想想看,中国10亿人口,要是都生两个,中国怎么办?”父亲刮他一个耳光,他却能感觉到父亲佝偻腰身下的两只大脚,凝聚着令世界起敬的悲痛。他知道父亲是爱他的,但是他不能投降。他是国家干部,他认为他应该带头响应国家的政策。而父亲打他,是出于“权力的无可奈何挣扎”。他对父亲说,“你打我是犯法的!”父亲说,“我犯法了,杂种,你把我送到公安局里去吧!”他又说,“你不能这么粗暴地对待我,我是大人了。”父亲说,“比你爹还大吗?你敢给我毁了他,我就打死你!” 这一段写了好几千字,除了上述几句对白,其余都是内心活动和外在事物;有爆炸声,有金色的太阳,有乌木车轮在旋转,有飞机在天空中盘旋,有汹涌的河流…… 他带妻子去做流产手术,他抓着妻子的袖子,拉她过河(在此之前,是妻子牵着他过河,是去公社登记结婚)。她等了他20年,她是家里给他定的亲,年纪比他长好几岁。婚后他到城里去打工,每年回来履行丈夫的职责。妻子再次怀孕,他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要有主张,抓妻子去流产。 接着莫言写产房,写狐狸和狗,写产妇呻吟,护士大声训斥产妇:你打算怎样,要个死孩子还是活孩子?护士让产妇吸气,再长长吐气,好好地把娃生下来。窗外是一个紫红色的世界。 然后再写他的妻子,她看见玻璃窗上有一只苍蝇正奋力冲撞玻璃。窗外有吵杂的人声,狗在狂吠,一大群人在追赶一只狐狸。他的妻子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看着狐狸,她想起狐狸会炼丹。可是它连一个藏身的地方都没有,去哪里炼丹? 看似杂乱无章,也好像没什么逻辑,但很好看,好看在那胡来不受约束的劲头——咁都得? 相关文章: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日记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这个国庆日想起父亲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读古人的书
1年前
1年前
虽然我没读过韩江的书,却能从书评中感受到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恨”。有人说朝鲜族是“恨”的民族,就连个人的“恨”也是一种集体意识。为何他们要选择这种表达内心愤怒的情绪作为核心要素?社会学者认为…… 传来韩国女作家韩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同一个晚上,我在PJPAC和朋友一同观赏Dama Asia音乐剧团庆祝30周年的歌舞盛宴《光辉30》。在这个主打亚洲歌舞艺术的节庆中,穿插了K-Pop的串烧流行曲:〈Nobody〉,〈I Am the Best〉,〈 Bang Bang Bang〉。表演者们热情卖力的演出,赢得满场如雷掌声。 说来惭愧,我对韩国文化的见识浅薄,大部分印象是从影视作品得来。旅居日本期间关注的韩裔作家是柳美里,她16岁时高校退学,曾加入剧团并开始创作,1993年以《鱼之祭》获岸田国士戏曲奖。她用私小说的手法写自己破碎的人生。1997年凭《家族电影》获得日本最高荣誉的芥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命・魂・生・声》四部曲,文风犀利,令人深思生与死的本质。 我的第一部韩国电影是《82年生的金智英》,发现韩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所遭受的性别歧视比日本严重得多。后来看了202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寄生上流》,因骇人的剧情而大受震撼。总的来说,韩国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莫不挑战传统价值观,赤裸裸地剖析人性的阴暗面。 自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以来,社群媒体几乎被韩江刷屏,相关讯息铺天盖地而来。她是第一位拿下这顶文学桂冠的南韩作家,也是第18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 瑞典学院如此评定韩江的作品:“以充满诗意的散文正视历史创伤,凸显人类生命的脆弱。她对肉体与灵魂、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结有独特的认知,堪称当代散文的创新者”。诺奖委员会形容她“直面历史伤疤”,比如以1980年发生的光州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少年来了》,以及以1948年济州四三大屠杀事件为背景的《永不告别》都是。《素食者》是一部超现实主义小说,探讨女性、父权、暴力、罪与救赎的议题,描述一名遭受丈夫冷暴力的女子得了抑郁症,突然成为素食主义者,渴望自己变成一棵树,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暴力,最后家庭崩溃瓦解的故事。 [nonvip_content_start] 虽然我没读过她的书,却能从这些书评中感受到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恨”。 有人说朝鲜族是“恨”的民族,就连个人的“恨”也是一种集体意识。为何他们要选择这种表达内心愤怒的情绪作为核心要素?社会学者认为,南韩民主化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历史遗恨。一言蔽之,韩民族的“恨”并非仇恨的恨,而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悲伤、痛苦、屈辱的情感所形成的郁结心理状态。 基于朝鲜半岛的地缘环境,在历史上多次遭受外族侵略而产生怨恨心理。如何终结“恨”的文化,有赖于民族的自强与国力的壮大。书写历史创伤的韩江便是一个突破口,让韩国文学被更多人看见,也让韩国国力有机会更上层楼。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都说文学奖的影响力江河日下,但月有阴晴圆缺本就是极其自然的事。趁它仍有余光,我们来天马行空一番,看看文学奖还有什么可能吧。本期【文艺春秋】请来五位文学创作者集思广益,谈谈文学奖的新模样。谁知道呢?没准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这玩意又可以继续热闹些日子…… 【问:文艺春秋  /  答:牛油】 01 巴黎奥运打破传统,将开幕典礼移出体育馆。你觉得,文学奖颁奖典礼不在剧院或礼堂办的话,还能在哪里进行? 可能可以在新山游神的时候一起办,得奖人上神轿,大家摇一摇,大吉大利。 02 文学奖不评文学作品(文章)的话,还能评比什么? 总不能比哪个作家颜值最高、服装最特别(你以为MET Gala咩),文学奖还是要以文字为基础,或许可以比谁的作品无沉闷、最不按牌理出牌、最毒舌、最温柔、最鸡汤、最文艺、最接地气、最趋炎附势、最政治正确、最挑战体制、最敢触碰3R敏感带……差不多就是文学之最大比拼吧。 03 早一步策划、最后一分钟行动、看准时机不早不晚地出手。以上这三种写作态度,哪一种对得文学奖最有帮助? 如果用篮球来比喻,我不喜欢零秒出手,因为零秒出手往往被绝杀的是自己。 04 不需考虑可能性的话,你的梦幻文学奖评审名单是怎样的?有哪些组别?谁当评审? 这个太难了啦……只好请芙莉莲抽离地评价,再请她把得奖作品带到千年后的世界,然后她会在某天发现,其实落选的某一篇比较好。 05 现今的文学奖还需增加什么元素,来让它不在影像洪流威胁中苟延残喘……哦不,是立地成佛……啊抱歉,是至少不再节节败退? 也许就给读者一点参与感吧,比如举办现场的马华文学大奖决审五本书内容相关之百万大赢家,或文学名句名段子的命运之轮,总而言之,是要让读者阅读的同时也有赢奖的机会。或奖掖推广文学的优质书评、booktok、podcast、YouTube频道等等。 又,与其增加类型文学竞赛项目,不如增设“文学marketing标案奖”,拿一笔钱出来,让有志者发挥创意,得奖者直接执行,为文学装上行销的翅膀。 06 如果你有一个神奇的大喇叭,可以对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奖呛一句话,而这句话会被全世界的文学创作者放在心上,你会呛什么? 要选就选最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呀,你要记住,全世界最好的作品,你还没读到。” 相关文章: 【特辑.非常文学奖】王修捷/创作者别互相瞧不起! 【特辑.非常文学奖】牛油/全世界最好的作品,你还没读到! 【特辑.非常文学奖】疯木圣上/我要喝很醉! 【特辑.非常文学奖】孙靖斐/先刷掉比AI创作更油腻的作品! 【特辑.非常文学奖】吴健闻/想看文学演绎奖可以玩多尽!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