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网络霸凌
吕文忠.制定网络霸凌法令刻不容缓
要做到既能够保护受害者,又不会过于侵犯到其他人的权利,就需要精心设计的法规。然而这种平衡并非易事,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法令时,需要认真权衡各方意见,并广泛征求专家和利益相关者的建议,以如履薄冰的态度,方能成其事。
1天前
张念群:日益严重 拟立法整治网络霸凌
数字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说,网络霸凌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面对的网络霸凌是不能轻视的问题,因此政府考虑可能制定专门对付网络霸凌的法令。
5天前
马留英生赛后夜店办派对|受网暴学生会成员寻心理辅导 UKEC促网民对发言负责
大马留英生艾莎抨击学生会在夜店办赛后派对在网络掀骂战,英国及爱尔兰大马留学生理事会(UKEC)和大马法律学生联合会(KPUM)今早联合声明,指解决问题的做好方法是透过和平对话,并非在社媒上互相批评攻击。
7天前
亲子对话网络安全
身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孩子的生活从小就无可避免地与赛博世界合二为一,可是网络的便利让霸凌、诈骗、性诱拐等犯罪事件无孔不入,让家长忧心忡忡。 根据大马谷歌分享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72%家长积极查询网络安全的资讯,相比起2021年的67%有所提高。 30%家长不认为他们的孩子得到完善的网络安全知识,然而有逾70%家长允许孩子增加屏幕时间(Screen time)。 孩子获得专属手机的平均年龄为10岁,但是谈及网络安全的平均年龄为13岁。 80%家长表示他们与孩子曾就网络安全一事展开对话,那么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听进去呢? 孩子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网络安全? 林思燕是大马谷歌的一分子,作为在这家网络巨头工作逾10年的母亲,自然比其他家长更熟悉网络的世界。 她育有两名女儿,分别是今年11岁的苏菲(Sophie Giallonardo)以及7岁的艾米莉(Emilie Giallonardo),她不讳言孩子在非常年幼时就已经接触网络,因此从小就为孩子灌输网络安全的意识。 一直以来,苏菲使用的电子设备是父亲的平板和母亲的电脑,直到去年底的圣诞节,她终于拥有一部专属的手机。 而艾米莉则在6岁时得到一部平板电脑作为生日礼物,但是她只能在10岁那年才能获得手机。 这显然是爸爸妈妈设定的规则。 林思燕分享,在经过多番的调查和考量,她才决定在女儿满10岁时,让她拥有自己的手机。 “她们的朋友也有自己的手机,这让我觉得我剥夺了她们的权力。” 最终令她下定决心,将“手机拥有权”赋予孩子的三个关键是:(一)疫情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学校也通过网络布置作业;(二)可与她们朋友通过社交app沟通;(三)疫情时期的日子艰辛,孩子需要放松。 当然,她也清楚她们即将要面对的网络安全风险是什么。 “许多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上网的时长或者接触到不良信息,但我最害怕的是网络霸凌。” “如今的社交媒体已不同往日,网络霸凌是沉默的杀手,你永远不知道会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 倘若遭遇网络诈骗,顶多造成财物损失,可是一旦被网络霸凌缠身,极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因此,她认为谷歌的“Be Internet Awesome”互动教学资源,能通过游戏引导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作为母亲,善良和勇敢是我觉得最重视的2条规则,我要确定她们牢记在心。” “如今有些网民很刻薄,所以善良很重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连“好好说话”都得重新学习?薄薄的屏幕一隔,就一并将原本的礼貌也一并隔去了吗? 为何能对素未谋面、无冤无仇的陌生人言辞如此刻毒? 不要小看孩子小 他可以听懂 “孩子很小,讲了也听不懂的啦!”,这是许多成年人对于小孩理解能力的认知,认为孩子年幼,很多道理等到长大再说。 可是,家长是否想过下手的“恶魔”从不会考虑年龄呢?小孩子真的听不懂吗? 不妨听听孩子怎么说。 虽然苏菲仅11岁,但是从谷歌这次的分享会播放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她的网络安全意识非常强。 “我觉得网络安全跟道路安全一样,你必须要很谨慎,你也不会离开你的车子只为了与陌生人交谈。”她说。 对于何谓“个人信息”,她也毫不含糊地回答:名字、地址、密码和年龄;提到上网的注意事项,她反应迅速地一一罗列出来,即明智(Be Smart)、安全(Be Safe)、善良(Be Kind)、勇敢(Be Brave)和警惕(Be Alert)。 这也是“Be Internet Awesome”五个重点课程。 由此可见,林思燕平日的苦心并没有白费。 给孩子的网络安全小提示: 明智(Be Smart):设定一个安全度高的密码,不要将密码和个人资料分享给任何人; 安全(Be Safe):切勿与陌生人交谈。如果有一件事听起来好得难以置信,可能是一个骗局; 善良(Be Kind):当你在网上和别人交流时,你应该要善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勇敢(Be Brave):若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不要害怕,要告诉成年人; 警惕(Be Alert):当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你感觉不对劲时,你应该告诉父母或至少一名成年人。 但是,小朋友的分享欲望强烈到超乎我们的想像,就像苏菲身边的同龄友人暴露出儿童对于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的隐患。 “我一些朋友完全不遵守网络安全规则。”她说,“2年前,我去朋友家玩Roblox(一个集游戏创作和大型社区的互动平台),她问我想不想知道她的账户密码?” “然后她就把密码告诉我,即便我并没有问她,她还强调不要‘骇’(Hack)她的账号。” 语毕,小苏菲露出一脸无奈的微笑。 来自苏菲的温馨提醒: (一)上网不要与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交谈 (二)切勿分享、透露个人资料 善用网络资源 保护孩子远离伤害 网络的出现破除地域疆界,除了让我们更轻而易举地获得海量资讯,也将远在天边的人带到我们眼前。 只是,阴影总随着光而来,人性之恶把便利的网络变成一把双面刃,不良资讯、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一连串恶性事件紧随其后。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我们与恶的距离,因此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刻不容缓。 除了日常灌输孩子网络安全知识,家长也可以善用以下的App防微杜渐,尽可能保护13岁以下的儿童免受伤害。 Family Link: 亲子的电子设备上一起安装此App,父母可以借此追踪孩子的网络活动,包括设备的位置、设置使用时间和隐私。 YouTube Kids: 推荐适合孩子们观看的视频,家长可通过Family Link选择内容级别设置、选择允许孩子在 YouTube Kids 中使用搜索功能、取消屏蔽视频等等。 Be Internet Awesome: 免费网络游戏,它采取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如何做出正确决策。这是一个由四块大陆组成的奇幻世界,孩子们在这里打击黑客、网络诈骗、过度分享者和网络霸凌者。 当然,在孩子电子设备设置上述App之前,应提前与孩子们沟通,避免造成亲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误会哦! 更多文章: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韭”是这样美味——韭菜酱 吴娟瑜/为什么孩子不敢说? 吴娟瑜 / U字型婚姻的秘诀 【重拾新村生活法】黄秀仪/好用的本地竹叶 打破严父的刻板形象,80后爸爸如何爱孩子?
5月前
上院通过2自杀除罪修正案 致人寻死 霸凌者可被控
国会上议院今日三读通过为自杀除罪化的其中2项法案,即2023年刑事法典(第2)修正案和2023年刑事程序法典(第2)修正案。
5月前
孩子被撞死 母遭网暴轻生亡 已封禁多个账号
儿子在学校被老师驾车撞死,母亲竟遭到网路霸凌周五坠楼身亡。多个此前网暴该母亲的账号同天被封禁。
6月前
即时国际
孩子被老师撞死! 母讨不到公道还遭网暴 轻生也走了
中国武汉一所小学上周发生一起令人心痛的悲剧,一名小学生在校内遭老师开车辗毙,妈妈要求校方合理答复和道歉,寻求公道,竟遭到网路霸凌,最后在周五轻生身亡!
6月前
即时国际
六日议言堂
黄玉盈 | 网络霸凌
这几天接了个网红投诉个案,根据她的视频、报案、电话,种种信息都指向这是一宗骚扰事件。我接纳了她的投诉,为保护女性的角度召开新闻发布会,警方也开档处理。
6月前
六日议言堂
东海岸
关注网络霸凌 言论自由 丹中邀叶添鸿讲资讯素养
吉兰丹中华独中邀请叶添鸿讲师主讲《资讯素养》讲座,重点在于校园网络霸凌和言论自由。
6月前
东海岸
真情告白
陈淑婷 | 越来越多对立
自从发生疫情学生必需依靠电子产品上网课后,手机已成了学习的必备,孩子们必需拥有手机,才能时时刻刻与学习保持联线。
8月前
真情告白
即时国内
鸡腿鱼中毒死者女儿发声 “让逝者安息 停止网络霸凌”
鸡腿鱼中毒事件中的死者女儿黄爱莉,希望网民停止对其家人和父母的网络霸凌,而在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她将不断推动大家对鸡腿鱼有毒的醒觉中。
8月前
即时国内
真情告白
陈文强 | 不要随便让人“红”
一场因为顾客没有点饮料而掀起的闹剧,在大众热烈讨论和评论中,出现了一个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现象,令我有点不禁对一些错误的做法,在现今网络的世界里,竟然成了真理而感到害怕。 事件中的店主将顾客的容貌公开在网络上,甚至用词遣责,这已经是一种网络霸凌的举动,即使顾客不点餐不点饮料,身为店主也无权拿出对方的容貌作为公审,这是一种侮辱、一种诽谤以及一种抹黑。 抖音和短视频的流行,加剧了很多人沉迷之中,在观看别人的“作品”后也急着要推出属于自己的“创作”;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总喜欢标榜着“你要红,我就让你红”的心态,在没有经过了解的情况下,就第一时间将拍摄到的视频公诸于世。 还有不少人热衷当主播和网红,每天都在寻找拍摄的素材,希望点击率能够冲破记录,达到万众瞩目的效果,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朝向“不求真”的方向,不需要正确或是真实,只要能挑起大家的讨论就行了。 所以,当店主将顾客容貌挂在网上鞭挞时,很多人反而责怪顾客,还有人替店主说话。 其实,店主公审顾客的做法在法律上已经不容许,在道德上更加不被接受,顾客如今所受到的屈辱,远比他没有点饮料来得更加严重。 今天,大家或许可以不带任何情感的站在错的一方“仗义执言”,如果有一天你也和那位顾客一样,只是因为没有点饮料而被“放上网”,你会有“红”的喜悦吗? 网络不应该是如此使用,没有人有权利去利用网络来攻击他人,今天你让他“红了”,或许明天红的就是你自己了!
8月前
真情告白
家庭生活
多关心常沟通,与孩子一起对抗网络霸凌
2022年7月26日,一名网名叫依奈的18岁少女在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情况下,因不堪长期遭受网络霸凌和挑衅,最终直播跳楼身亡。 然而,即使直播的画面定格在一片蓝天,网暴她的人们在聊天群里依旧冷言冷语嘲讽和质疑她的死亡,甚至出现“去死”、“别复活”这种词汇。 让人心寒的是,依奈的死讯一经确认后,这些人的反应并非反省、愧疚,而是抱团推卸责任。 而依奈做错了什么? 仅仅是在一款游戏里,将ID改成“拿不到金头就自杀”,随后没取得金头(一种游戏奖励)但没自杀,本应被视作夸张表达的戏言,却成了网民网络霸凌她的“把柄”,不断在各个社交平台嘲讽她该自杀不自杀。 这群人多半是依奈的同龄人,甚至比她更小,其中不乏初中生,用词粗暴、猥琐、恶毒,丝毫不见丁点同理心,令人心生惶恐,惊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相关数据调查,10人中就有7人曾遭到网络霸凌,三分之一因此自残,十分之一曾尝试自杀。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依奈”?或者避免孩子变成压死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 相比起80后的我们,于网络时代出生、长大的孩子仿佛更愿意在镜头前展现和表达自己。 在YouTube搜索一下,就能发现不少孩子开设了专属的频道,上传自己的作品,比如莫淑清今年仅8岁的儿子也是YouTube博主,他的作品包括自己剪辑制作的地理知识视频、介绍玩具、自拍出镜等等,这也是许多新世代儿童日常生活的缩影。 广阔无垠的网络世界可以是知识海洋,交友的天堂,但随时转变成烈火地狱,引来无数恶鬼缠身。 身为马来西亚认证与注册心理辅导师的莫淑清,在儿子开设YouTube频道之前是否为他打过“预防针”? 她笑说,如今网络发展迅速,许多父母并非在网络世界里成长的,对于社交平台和资讯的掌握往往不及孩子,所谓的“预防针”,其实根本无从下手,因此日常建立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 “当孩子愿意跟你分享学校、网络里遭遇的事情,如果有差错,切勿第一时间就责怪他,否则以后什么都不会跟你说。 “反而要和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个差错?设法引导、调整回来,这比提前铺排更重要。因为我们对网络了解不多,你怎么去防范呢?” 于是,从孩子口中得知他犯错之际,即便怒火攻心也要先深呼吸,缓和自己的情绪,再与孩子一起探讨犯错的原因,接着耐心纠错。 “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很重要。”她强调。 不做强势父母 她认为,如今很难避免孩童接触网络,因此父母要很真诚地向孩子表达他们的担忧、焦虑,千万不要做强势的父母。 因为一旦他们发现网络上的资讯,比父母懂得多时,便会挑战父母的权威。 “所以,父母要适时表达自己对网络认识不足,但是看到新闻提及网络霸凌,问问他在这个前提下,他的年纪还小,制作的内容适合被人评论吗?” “倘若孩子表示他可以接受被评论,那就要多问一句:假设是负面留言,会不会受伤?抑或是把评论功能关掉?” 教会分辨现实与虚拟 除了定期翻出儿子YouTube浏览记录,母子俩也共同讨论该视频的内容、观看该视频的原因等等,实际上她的儿子在6岁那年已经向她要求开设YouTube频道。 “我允许他8岁时开设,但前提是不能在他的视频内容透露父母姓名,尽量避免拍摄到居家环境,以便被有心人士定位具体居住地点。” 在经过母子两人商讨后,决定了频道的内容,在她的陪伴下,他展开YouTube博主之旅。 当然,她会监督每一条视频以及视频下的留言,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这种时候小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他很聪明,会删掉那些不好的评论,也会关掉评论的功能。” “他也很清楚知道,评论是评论,我是我。” 她指出,网络霸凌是文字,可以在网上留存很长时间,比语言霸凌的杀伤力更大,所以要适当地协助孩子将“评论”和“本人”的关系分割出来。 分不清伤害行为 “不仅仅是在网络,可能是因为少子化的关系,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里,很多孩子也是分不清霸凌、嘲笑还是批评。 “他们会用‘丑’‘呆’这种词汇去说同学,所以就会跟他们讲:也许是因为家中独生的关系,当同学这么说你的时候,可能没想到会造成伤害。” 在这种时候,为孩子培养的自尊心往往能够抵御这些怀揣着恶意的语言。 尽管他做的每件事于成人而言不一定完美或有意义,可当他有成就感时,要给予肯定,比如她会肯定孩子在制作视频时,愿意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的新技术,肯定他的自尊感,而非盲目吹捧赞美。 当有留言嘲讽儿子丑时,她就曾带着他站在镜子前展开以下对话: 她问:“你觉得我丑吗?” 儿子答:“你不是很美,但我还是很爱你。” 她笑说:“对啊,我们每个人不是很美,但我就是我,你爱我不是因为我很美。但同样的,我爱你也不是因为你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长相有自信,爱上自己的身体,才能活出自己。” 她强调,切忌采用打击式的“激将法”,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他都值得被尊重。 灌输正确价值观,不做霸凌者 每当在网上看到一些用词猥琐或恶毒的留言时,我不禁会思考若这些人的父母看到他们的言语如此粗俗无礼,恍如无下限的老色狼或小太妹,会作何感想? 反正,莫淑清作为母亲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不能抓行为,而是抓核心,就是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是善的,不是恶的。有意伤害人家的话不要说。” 孩子受到同学影响也在所难免,所以家长的适时引导此刻就要发挥关键作用。 “有时孩子从学校回来,也会说朋友都这么讲,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们就要抓回那个价值观。 “告诉他,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会讲这些话,做这些事,但我们可不可以说不呢?能不能易地而处,别人这么说你时,你会觉得难过,那你对别人这么说,别人也会伤心。” 她坦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远没有朋友和社会来得大,也只能从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一点一滴地注入。 “现在的父母最难为的是,孩子的世界很大,可我们占据的地方小。” 另外,当孩子们使用那些粗俗恶毒的词汇时,极有可能只是复制粘贴地跟风,并不理解其含义,所以家长可逐一分析那些词汇会引发怎样的反应,以及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 “然后就问孩子,你想不想给别人这样的留言?如果别人这么留言给我,我也会很难过,我也不想你被这么对待,没有一个人应该这么被对待。” 从小培养同理心 她提到,这时代的孩子越来越需要同理心的培育。 “7岁至9岁是孩子是寻找自我认同感的时候,也是与父母关系最好的时候。此时,你不要去管理他的行为,而是培养他的同理心。” 怎么培养呢?一切要从父母开始,当他开始懂父母、照顾父母、同理父母,他的同理心才会培育起来。 “这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情感关系。你不要让他去同理别人,别人跟他没关系,他同理不了。 “比如我说你这样对我,我会难过;我看到这样的留言会伤心、害怕。通过情绪的同理部分,孩子就知道他不该这么对别人,别人也不能这么对他。” 让孩子明白你的担心 莫淑清提起,8岁的儿子因为开设了YouTube频道而与一名经常给他留言的西班牙网民交好成为朋友,将聊天阵地转移到聊天应用程式Discord。 这时候,她又怎么做呢?偷偷看儿子的聊天记录吗? No,no,no,这是最下乘且破坏亲子关系的做法。 她得知后,便向儿子强调:“你能说这是秘密,我可以不看,但是你这个年龄拥有秘密,会让我更恐慌、更担心。” 听了母亲的这番剖白后,他同意让她查看聊天记录。 “我看聊天记录,他们之间的言论是胡说八道的。我就告诉他,在不暴露身分、地址、年龄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即便是网络交友也要真诚,不能欺骗对方,不能吹得天花乱坠。 “在这种陪伴的过程中,他一定会出很多这种差错,可就是要慢慢拉回来,调整回来。” 如果因为担忧和焦虑而采用强硬的手段禁止孩子上网,可能会适得其反,且并非长久之计。 “在给孩子手机之前,会跟他说明,我不会阻止你在网上的动作,但你必须告诉我你在网上发生什么事。” 更多文章: 家有失智者 照护有窍门 错戴耳机听力受损 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性教育启蒙 从生活中贯彻 留不住生命,把爱留给家人
9月前
家庭生活
即时娱乐
被骂五迷现身:有阴影哭了 “没全程站 买票没注明不能站”
台湾天团五月天到吉隆坡开演唱会一周过去,被指“全程站着”看演唱会,阻挡了后面歌迷视线的女子亲上火线,指在买票时“没有注明不可以站”,更因为相关视频传开后被网络霸凌,“想起当晚遭遇还是会掉眼泪”,直言该场演唱会给她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
9月前
即时娱乐
全国综合
明智善用科技 法米吁正视网安
数字通讯部长法米说,各方包括互联网用户需关注网络安全课题。
10月前
全国综合
全国综合
曾揭发泳池里的性骚扰 前泳将成为心理师向网霸宣战
曾揭露在青少年时期遭游泳教练性骚扰的前国家泳将王碧燕(Cindy Ong),也是网络性骚扰的受害者之一;当性骚扰成了网络霸凌时,王碧燕承受的是双重霸凌。
11月前
全国综合
更多网络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