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组屋

2小时前
4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新加坡12日讯)盛港双尸案发生后,当局派人清理以及为受影响的单位油漆,岂料天花板又开始渗出血水,让住户忧心不已,担心需要再度搬离。 《新明日报》连日报道,本月6日下午,一对父女被发现死于盛港东大道第324D座组屋的8楼单位,父亲已化成白骨,女儿则陈尸客厅大门旁。 揭发命案的是7楼住户,一名七旬妇女因客厅滴水并散发恶臭,于是找儿子来协助清理。由于臭味久久无法消散,他们于是报警。妇女也因无法忍受家中的异味,暂时搬去和儿子同住。 妇女的儿子曾先生(44岁,广告商)昨天受访时透露,当局两次派人前来,到母亲单位及事发单位进行清理和消毒工作。“当局也安排工人为天花板重新上漆。” 虽然如此,家中的臭味依然无法消除,曾先生的母亲只能在家中点燃大量的甘文烟除臭。 不过,更令曾先生担忧的是,过去两天来,天花板重新开始出现血水。 “母亲9号才搬回来家,但我发现天花板又开始出现些许血水,之前工作人员来清理的时候,也说肯定还会再渗透。” 他透露,当时工作人员曾表示,如果血水再现时,就联系他们来清理,同时也要求他将所有窗户打开来确保通风。 “其实我不是不想开窗,但楼上单位的臭味还是很浓烈,开窗后只要有风吹,味道就会飘进来。如果天花板的渗漏问题一直无法解决,难道母亲又要收拾行李搬走吗?” 盼当局为天花板进行防水 曾先生说,他一再要求当局尽快展开修复工程,也愿意配合,将天花板敲掉后,再做一次防水工程,希望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记者走访曾先生的母亲单位时,天花板确实出现一条细微的红线,家中也弥漫着甘文烟的味道。 装修业者:天花板防水层或已破裂 受访的装修业者卢慧慧(44岁)向记者指出,倘若血水渗透到楼下,按照情况来看,天花板的防水层或已经破裂。 她说,如果没有任何外在因素,防护层可以维持数十年或更久,但有时装修时会钻孔,甚至是附近有工程,都可能导致防水层因震动而被破坏。 她说,根据上述情况来看,相信血水已经渗透到洋灰内,需要重新敲掉,并再次重铺。 “当局采取行动需要时间,屋主其实可以考虑找专业的装修业者,为住家天花板做防水,来防止血水继续流下来。” 国大同窗:没听徐娜谈家人 徐娜过世的消息相继在大学同窗之间传开。 旅居美国的黄先生(48岁,IT从业员)告诉记者,他是徐娜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同窗,对她的离世感到十分意外。 他受访时说,徐娜留下的印象都是文静有礼,与友人聊天内容也围绕着与课业有关的程式设计或程式编码,从来没听过她讲述过自己与家人的生活。 “大学时期,我们这一群同学都是新加坡人为主,但当时我都不觉得她是新移民。毕业后,我们就没再联系。” 相关新闻: 盛港双尸案 同窗助寻徐娜户籍地 设立群组处理身后事 盛港双尸案引关注 居民疑:女儿伴父尸一个月饿死家中 盛港双尸案 警方寻找女死者亲属 盛港双尸案 | 女死者拥剑桥博士学位 国大同窗形容她博学多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新加坡30日讯)21岁男子将自己反锁在通往屋顶的25楼楼梯间,警方和民防部队大阵仗到场,出动警犬寻人,甚至使用云梯救援。 《新明日报》报道,这场闹剧是在9月27日早上8时10分发生,地点位于新民道(Sin Ming Avenue)第410座的租赁组屋。 居民何女士(40岁)受访时透露,她当天早上10时许出门时,看到楼下有至少5辆警察车。 “我当时没听到有任何喊叫声,或求助声。” 直到下午4时许,何女士突然看到窗口外有云梯,才惊觉事情的严重性。 “我想搭电梯下楼查看,岂料其他居民说25楼有动静,我就改成上楼。我一踏出电梯,就看到有几名警察站在前面,然后封锁了楼层。” 她说,楼下有很多居民围观,有警员通过云梯上到25楼,然后就爬了进去。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随后一名坐在担架上的男子就被警方带下楼。 “后来,有超过10名特别行动指挥处的警员携带盾牌下楼,其中一人还拿着电动切割机,气氛十分紧张。” 根据她所提供的照片,现场有一辆消防车、一辆救护车和一辆“红车”(防暴应急警车)。另外,有居民受访时表示,当天组屋楼下也有警犬,相信是被带来协助警方寻人。 救援行动持续逾8小时 何女士受访时指,事件发生在早上,云梯于下午4时许被启动后,短短不到10分钟内,男子就被逮捕。 “整个大阵仗长达超过8小时,相信警方花了不少时间寻人。” 记者后续走访时发现,要通往屋顶的楼梯间,需要先推开一扇门,后方还有一个被锁着的铁门。不过,铁门上的铁锁看似新锁。 24楼女居民称 电眼拍到红衣男子走廊徘徊 有邻居称,事发前曾看到男子在24楼走廊徘徊。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24楼女居民受访时指出,事发前,她单位大门电眼曾拍到红衣男子在走廊徘徊。 “我当时在家,他并没有大喊大叫,只是一直往楼下看。” 她说,她并不认识这名男子,相信不是同层楼的邻居。 “警方后来挨家挨户敲门,问我们是否有人敲门,或者在走廊鬼鬼祟祟。” 据悉,警方是通过云梯直接上屋顶,再从屋顶进入楼梯间,成功救下了涉事男子。 读者照片显示,穿着红背心和短裤的男子随后上了救护车,当时全程低着头,沉默不语,双手和小腿被束带束缚着。 警方受询时证实,警方于早上8时10分接获一起求助通报,指一名男子疑陷入困境。经评估后,男子可能对自己构成危险,因此特别行动指挥处、危机谈判组、内政团队无人机指挥中心(Home Team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nit)和民防人员抵达现场支援。警方随后确认,一名21岁男子将自己反锁在通往屋顶的25楼楼梯间。 警方指出,警方于下午4时40分,成功进入通往屋顶的楼梯间,并以“精神健康(护理与治疗)法令”将男子逮捕。当时并无人受伤。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依斯干达公主城23日讯)士姑来皇后组屋区某栋组屋一些业主自2002年起至今年4月,积欠多年管理费,高达18万8000令吉,管理层将首批,即4名业主控上分层管理仲裁庭。法庭裁定在30天内清还积款,业主受促在限期内还款,否则有可能面对财产被充公的刑罚。 该栋组屋的管理委员会秘书郑思祥,在依斯干达公主城市政厅市议员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表示,2013年分层管理法令第757条文2024年修改后,管理层按照法律程序向业主追讨管理费。 他说,管理层先对欠款最高的5名业主采取法律行动,他们于今年5月29日正式行动,先向业主发出第一封提醒还款的信函,但未有任何回复,因此便陆续采取其他步骤。 “最终,仲裁庭于9月17日做出裁决,限定这些 业主在必须在30天内还款;其中一名业主在收到第一封信后即来清还管理费。” 他续说,若这些业主未在仲裁庭限定期内清还积欠的管理费,管理层将会申请庭令,对这些业主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他透露,联合管理机构可向地方政府申请,并在建筑委员会与警察的协助与见证下,上门充公业主的流动资产,如电器,甚至家中的宠物,主要视欠款数额而定。 “管理层会租下一处置放这些充公的物品,业主清还欠款后即可赎回;反之,只能通过拍卖来抵销欠款;此外,法庭也可处以他们罚款和监禁。” 他提及,所有的相关费用,包括堂费、租赁费用等等,一律由违例的业主承担。 郑思祥指出,这栋组屋共有64个住户,管委会于2002年注册成立后,便开始征收每月30令吉的管理费。2024年委托一家产业管理公司来管理组屋,并召开常年大会及重组,管理费涨至50令吉,同时逾期缴款者也须付10%的逾期罚金。 他说,此前,仅有约30%的业主缴还管理费,重组后主动缴还管理费的业主达70%。然而,积下的欠款数额高居不下,部分业主仍旧拒绝还款。 “根据法律,我们不能给予折扣,或只是缴还现在的管理费,之前欠下的钱也必须偿还。其实,大家可透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款,希望业主们能尽速解决,否则组屋运作无法顺畅运作。” 另一方面,蔡丽惠表示,针对这起事件,她会整理相关文件,并分发予其他栋组屋的管委会,希望以此能起到警示作用。 她说,本身是管理皇后花园的民生事务,发现组屋区有许多未能解决的民生问题,如卫生环境、水沟堵塞、墙体出现裂缝等。经过调查后是管委会严重缺乏经费,因而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她说,居民常向市政厅投诉管理不善,但一提到管理费,他们就沉默了。 “其实,征收管理费也是想让居市有个舒适的环境,如果管理层一直无法收到管理费,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无法缴还公共设施维修费、水电费及清理费;政府、管理委员会或是管理层要相互配合,才能解决问题。” 她也透露,当局不时会举办座谈会,教导管理层如何管理组屋。她与市议会将继续扮演监督的角色,即要求每个管理层在指定的期限里召开常年大会,以及购买火险。 她强调,作为地方政府,与当局会一直陪同该区的市民一同做出改变。 出席新闻发布会者,尚包括:该组屋管理委员会主席许观仁、委员罗晨样、产业管理公司董事王翰隆、管理层负责人法拉哈娜、依斯干达公主城市议会建筑委员会官员法惹兹及慕再里。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