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画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艺术的世界也是如此,不必言语,却能教人心生感动。 绘画,是一种无声的诗。它是视觉语言,透过色彩、线条、节奏与留白,让人静静地走进创作者的心灵。一个笔触,一抹色彩,都是画家的心情话语。 这一次,亚洲国际艺术家联盟(AIAA)与马来西亚中央当代艺术研究院(MCAA),联合马来西亚创价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抽象艺术大展》,就是一场跨越国界、文化与语言的心灵对话。 这场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聚焦于“抽象艺术”。在大家印象中,抽象画似乎难以理解,好像一切都在虚无缥缈间。其实,抽象画最动人的地方,正是它不限定观者如何看,规定你要看到什么。每个人站在画前,都能依着自己的情绪、经验与想像,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如同AIAA主席黄振景所说:“艺术能滋养人心,让人远离纷扰。我们希望通过抽象艺术,让和平的翅膀,在每个人心中展开。” 这场展览不只是观赏画作,也是“看见自己”。 “抽象艺术”这个概念,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在东方文化中,其实早就有“意象”与“留白”的精神。东方美学推崇“形而上者谓之道”,西方画论强调“形式与结构的探索”。 一个重意境,一个重理性,当这两种思想相遇,正好碰击出最美的火花。 艺术家符永刚博士说,“东方艺术家在简约中蕴含深意,西方艺术家在结构中寻求突破。两者的交汇,正是抽象艺术的魅力所在。” 这次参展的艺术家,来自韩国、日本、中国、马来西亚、印尼、台湾、泰国等亚洲国家与地区。他们的作品形式各异,有者以色彩碰撞表达能量的流动;有者则以线条节奏描绘心灵的呼吸;也有用材质、肌理、墨色、光影去探索空间的深度。看似不同,却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艺术是生命的感受,是爱与和平的体现。 抽象,不只是形式,而是心的语言。很多人会问:抽象画,到底要“看什么”?其实,不必急着“看懂”,只需慢慢“感受”。抽象艺术并非只描绘外在的山川草木,而是要表达内在的情感与能量。它犹如音乐一样,你听到旋律,会被触动,但不一定能说清为什么。抽象画,就是视觉的音乐,是心灵的旋律。 马来西亚创价学会理事长许锡辉也提到:“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生态系统。抽象艺术虽然形式自由,但它最能体现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希望这场展览,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温度,促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确实如此。当你在一幅抽象作品前驻足,或许第一眼什么也看不懂;但当你放下“理解”的压力,慢慢去“体会”,你会发现,那些色彩的流动、笔触的起伏,其实都在回应你心中的某一种情绪。那是人与画、人与心之间的微妙共鸣。 《国际抽象艺术大展》以“世界和平”为核心理念。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念,相信艺术可以让人理解彼此、包容差异。每一位艺术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共同相信,创作是一种祈愿,艺术是一种力量。当心灵安静了,世界也就平静了。 这回参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东方意境”的含蓄与“西方构成”的张力;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与当下的呼吸;也能在一幅幅作品之间,看见人类共同对和平、希望与美的渴望。 正如黄振景主席所说:“《国际抽象艺术大展》只是起点。未来,我们将陆续在不同国家举办系列展览,让更多人感受艺术的力量,让文化的交流没有界限。” 艺术无国界,心灵有共鸣。当我们站在画前,不分语言、不分国籍,只剩下最真诚的感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道出了艺术最深刻的本质。 《国际抽象艺术大展》,提醒我们艺术不只是看见外在的美,而是体会内心的善;抽象,不是远离现实,“心语”,是生命最真实的光。 【展览资讯】 展览名称:马来西亚2025年《国际抽象艺术大展》 地点:吉隆坡SGM综合文化中心 日期:2025年11月15日至 12月21日 开放时间:11AM-5PM(星期二至星期日)
2星期前
(麻坡23日讯)一把“刀”、各种亚克力颜料加上一块画板,在我国著名刀画艺术家古天发手中,化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佳作,而如今,这些作品正在麻坡与公众见面。 麻坡中化中学即日起至9月29日,在善心堂展览厅举办古天发个人刀画作品展《自然的回声》,展出82幅作品,让麻坡民众近距离感受刀画的魅力。 这项展览于今早由中化中学董事长徐景贤主持开幕仪式,古天发也现场示范刀画技艺,让在场者大开眼界。 他一边与在场者轻松互动及分享创作趣事,一边动手作画,约半小时后便完成一幅田园美景,赢得在场者的赞叹及热烈掌声;他随即宣布将作品赠予中化中学。 古天发在开幕仪式上也分享学画历程,并指自己在工作20多年后返回家乡槟城,因结识一些画家而重燃年少时的绘画梦想,于是在50岁时开始学画,约5年后就举办个人画展。 他坦言,许多亲友得知他会画画是都非常惊讶,因为就连他自己也几乎遗忘了对作画热爱。他此后接受多家媒体的访问,还因画展的契机让他在去年60岁时,担任本地电影《好好再一起》的男主角。 他勉励学生若对艺术有兴趣,应勇敢投入并在艺术领域发展。 另外,麻坡中化中学校长蒋璁江致词时指出,刀画在麻坡相当少见,校方早在6年前就有意邀请古天发到校举办个展,让民众与学生认识此艺术形式,却因行管令而耽搁至今。 他希望通过画展来鼓励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积极追梦,或朝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发展,走出自己的风格。 他补充,本次画展的一半收益将拨入该校“心艺美术基金”,以资助更多学生投身艺术领域;该基金目前累计数额已超过50万令吉。 《自然的回声》个人刀画作品展的展出时间是上午9时至下午3时,9月26日则不对外开放。 与会者包括:中化中学副董事长符肇珍、副总务陈金德、礼堂/演艺厅及展览厅组主任谢凯岳、董事陈大成及董事长夫人黄慧艳等。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马来西亚首次以“红树林”为专题的画展,将于2025年9月15日至9月17日,在隆雪华堂邝松厅举行。本次画展由隆雪华堂文教委员会主办,马来西亚写意画会协办,汇聚来自全国30位画家的心血,展出多样化的红树林主题画作。 画展开幕仪式将于9月16日上午11时,由YB郭素沁担任开幕嘉宾。开幕典礼当天将呈现播放由黄志伟博士创作的〈红树林之歌〉的歌曲。 本次画展以“红树林”为题材,是马来西亚艺术界的一项创新尝试。红树林生长分布在河口海岸滩涂上,被誉为“海岸卫士”。它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发展与环境破坏,红树林正濒临灭绝。保护红树林生态,不仅是守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更是保障人类永续发展的关键。《红树林的呼唤》画展希望能通过艺术,把这份深刻的生态意义呈现给公众。 本次画展亦特别安排了专题讲座《潮汐间的森林——我国红树林生态探秘》。讲座将由生态写作和教育工作者吴咏駩先生主讲,他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生物学系,热爱大自然。讲座将于2025年9月16日(周二)上午10时,在隆雪华堂邝松厅举行。 此外,隆雪华堂保送厅也将于2025年9月15日至9月17日(周一至周三)同步举办怡保岩洞寺庙专题画展,展出30幅描绘怡保岩洞寺庙风貌的作品,真实记录其自然风貌与文化底蕴。 展览将持续3天,时间为上午11时至下午5时,入场免费。 【活动简讯】 日期:2025年9月15日至17日(周一至周三)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5时 开幕仪式:9月16日(周二),上午11时 地点:隆雪华堂邝松厅 更多资讯:隆雪华堂艺文教论坛脸书专页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马来西亚艺术家张洁菁(Cheong Kiet Cheng)的第七次个展《青鸟》将于9月上旬,在吉隆坡Wei-Ling画廊举行。本次展览以绘画为媒,展开一段个人回忆录的书写——这是一段由疾病、挣扎与重生交织而成的20年。展览延续了艺术家对“记忆与韧性”的探索,将其创作实践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中——“艺术作为治愈载体”。 这次个展的创作灵感源自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童话《青鸟》(The Blue Bird):一对兄妹展开对希望的追寻,而妹妹正身患疾病。艺术家重构了这个故事,从“引路者”的视角出发——她引领着自己的孩子,走向光明与安全。她的钢笔与墨水绘画通过线条的不断累积生长,每一笔都承接着前一笔的轨迹,最终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连接网络,既遵循着内在意志,又呼应着人生的无常轨迹。 承受疾病之重 张洁菁出生于1981年,长期关注人与自然关系。她的创作方式深受她个人对思觉失调症的经验影响——这种病症在她两次分娩后反复发作。艺术家并不将这一病症视为耻辱,相反,她视之为一种穿透信仰体系的灵感。 “如果我所患的病,是前世业力影响的结果,那么也许这种痛苦正是我的导师。”这番感悟揭示了她如何学会解读并承受疾病之重。 她以冥想般的重复笔触营造独特节奏,并在丙烯、墨水等媒材间自由切换,持续拓展创作语言。她的灵感多源自哲学、文学、诗歌与音乐等领域。2018年,她曾获得UOB Painting of the Year(马来西亚)大奖,并参与福冈亚洲美术馆驻村计划。 【活动简讯】 张洁菁《青鸟》个展 日期:2025年9月6至27日 地点:Wei-Ling Gallery 脸书:weilinggalleries#  IG:weilinggallery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本地艺术家俞云冰(Fisshyyee)即将举办个展《蘑幻嘉年华》,展期为2025年8月28日至9月7日,地点位于吉隆坡创意文化地标GMBB五楼。展览以蘑菇为主题,融合视觉、触觉与情感记忆,呈现自然、历史与自我疗愈之间的深层连结。 俞云冰的画作色彩鲜明、风格奇幻,展现出她在城市中对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的想像。 《蘑幻嘉年华》也特别开放部分画作供观众触摸,让艺术体验延伸至感官层次。俞云冰认为艺术不仅属于眼睛,更是全身心的对话。 “不创作会死” 俞云冰来自吉隆坡,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自幼热爱绘画创作,深信“不创作会死”。2020年,她曾于槟城、吉隆坡及居銮举办首场个展《Just Draw 30》。2022年6月则于吉隆坡举办第二场个展《色.画展》,同年9月移展至乔治市展出。 除绘画创作外,俞云冰亦活跃于广告、影视与舞台设计领域,曾参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与中国多项制作。2016年担任短片《四不像新村》(Kampung Tapir)美术指导;2018年担任网路剧《原罪》道具与平面设计;2019年担任新加坡电视剧《剃头刀》(Titoudao)场景与平面设计;2022年担任舞台剧《情书》(Love Letter)舞台设计;同年参与Orang Orang 鼓剧场《补天》动画设计。现已有壁画作品于槟城展出。 画家分享会 展览期间,8月30日(五)下午2时将举行画家分享会,届时俞云冰将谈及自己的创作灵感、疫情期间的疗愈历程,以及色彩如何为她带来重生。 此外,9月6日(六)下午2时将举办收费的“石头作画”活动,详情可追踪俞云冰的的Instagram与Facebook。 【画展资讯】 日期:2025年8月28日 至 2025年9月7日(每日开放 11AM 至 8 PM) 地点:吉隆坡GMBB 五楼(免费入场) ⊙ 8月28日 @ 2PM至3PM 画家分享活动 ⊙ 9月6日 @ 2PM至3PM 石头作画活动(收费)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新山16日讯)柔佛遗产基金会从即日起至7月30日,在该基金会艺廊展出8名土生土长柔佛画家的70幅画作,展现柔佛之子的共和精神。 上述画展的主题为“节展:城市的震动,大自然的脉搏”,8名画家当中包括3名华裔画家,他们是黄汉明、李进强及谢振强。来自东甲的谢振强也是一名幼教美术老师,他因有事无法出席画展开幕仪式。 70幅画作当中有90%的作品是水彩画,其余是压克力画,他们的作品聚焦与柔佛州有关,也有部分作品是讲述柔佛画家在其他州属的生活。 这场画展也是配合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而举行。 柔佛州副秘书(体育、青年及志愿活动)拿督翁嘉巴受邀担任开幕人,他在会上致词时说,这场画展的主题贴近大众日常生活,即在城市忙于工作,但是时候贴近大自然的美来获得一丝平静。 他呼吁青年从参展画家的作品中吸取经验,以提升创意领域的技能。 他说,柔州放眼2026年应届超过700万名国内外游客到访,因此景观画作能够让访客看见柔州的美和吸引力。 “访客不仅能用肉眼欣赏到柔州的美,也能从每幅画作感受到柔州的灵魂与文化。” 参展画家黄汉明(54岁)这次一共展出14幅作品,都是他从2015年至2023年期间的水彩画,主要展现新山市景。 他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也是一名业余画家,爱上画画已有逾40年,经常到各地区寻找有特色的建筑和街道写生。 他说,本身是道地新山人,来自淡杯5英哩,希望通过画作呈现过去与现在的新山景象对比。 他的其中一幅画尤其特别,融合了80年代初和90年代后新山翁固本街兴都庙附近的街景,透过色彩形成对比,主题是《变迁》。 参展画家李进强(46岁)一共展出5幅画作,是他从2018年至2025年期间的水彩画,分别呈现了笨珍渔村、龟咯咸水港、巴西布爹海番村、新山陈旭年街“红楼”和居銮旧火车站的景象。 他说,在上述作品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分别加上了孩童和鸽子,带出不同的含义,同时述说着自己的童年回忆。 “我在居銮旧火车站的前方,画上一名孩童开心地骑着脚车,想象小时候的自己,在这列火车停止运作后,我终于能够跑赢火车了。” 他来自笨珍,是一名全职画家,也是业余大专设计与艺术系讲师,从小就爱画画,喜欢把艺术融入生活。 位于柔佛遗产基金会的艺廊,开放时间是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时至下午4时30分,其中星期五的午休时间是中午12时至下午3时,入场免费。 开幕仪式出席者,尚包括:柔佛遗产基金会局长法依鲁扎哈里、新加坡驻新山领事颜士杰。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