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甲烷

  (澳洲特赖厄班纳14日综合电)在澳洲塔斯马尼亚州特赖厄班纳港外10分钟航程的塔斯曼海上,一片肉眼难以察觉的1800公顷“海底森林”正悄然生长。它无需灌溉、不用施肥,却有望在减缓牛羊“打嗝放屁”所排放的甲烷方面大显身手。 在层层叠叠的海浪下,种植着名为海门冬属的本地红海藻。这种藻类在塔州沿海水域广泛分布,富含一种天然有机物——三溴甲烷。 饲料添红藻减甲烷排放 澳洲新英格兰大学的家畜生产学教授考利表示,已有40多项研究表明,在饲料或谷物中添加这种红藻,能减少家畜排放的甲烷。 根据粮农组织,反刍动物及其粪便处理所产生的甲烷占人类活动相关排放量的32%以上。 澳洲反刍动物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考利说:“在最权威的甲烷抑制测量标准中,海门冬属红藻能实现高达95%的甲烷抑制率,几乎是完全阻断。” 尽管甲烷在大气中的浓度远低于二氧化碳,但其在20年内的温室效应强度却是后者的80倍。不过,由于其寿命短,甲烷成了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突破口。 考利曾主导一项为期200多天的长期实验,地点位于昆士兰州东部一处牛饲料厂。实验结果于2024年8月发布,数据显示,牛羊在被饲喂红藻添加剂后,甲烷排放量较对照组减少了50%,远超日本研究团队此前28%的记录。 考利强调,红藻中的三溴甲烷只在牛羊消化系统起作用,从而抑制其打嗝和放屁,但不影响牛羊的健康与肉奶制品的质量。 高剂量三溴甲烷或致癌 不过她也指出,高剂量的三溴甲烷在老鼠体内具有致癌性,也可能在人体内有此类风险,这是令人堪忧的。 但她补充,目前研究发现这种化合物在反刍动物胃部即被分解,且其在肉奶制品中只有相对低的剂量。考利解释道,“所有检测均未在肉奶制品中检出三溴甲烷残留,对肉质嫩度、风味和肉汁都毫无影响。” 至于是否会对反刍动物的瘤胃造成损伤,考利表示,研究显示其影响与谷物型饲料相当,没有额外负面作用。 推动农业实现减碳目标 位于特赖厄班纳的当地养殖场“海洋森林”正大规模种植这种红藻,将其制成各类饲料添加剂:海藻油、颗粒及舔块。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员埃尔索姆原本在纺织行业工作了15年,在2019年转行投身海藻种植。 他表示,公司希望在不增加农夫和消费者成本的前提下,打造可持续农业产品,成为推动农业实现减碳目标的催化力量。 部分海藻在海底种植,另一部分则在陆地上的净化海水养殖塘中种植。这种养殖塘方便控制光照、养分与二氧化碳的供应,也易于在全球其他地区复制效仿。 目前,“海洋森林”已与塔斯马尼亚当地奶制品品牌Ashgrove及澳洲连锁汉堡品牌Grill’d进行合作,并在去年与英国连锁超市Morrisons签署了供应协议。   农民成本压力是最大挑战 但埃尔索姆也坦言,当前最大挑战之一仍是农民的成本压力。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激励与政策支持,要农民主动承担减排责任并不容易。 “海洋是人类粮食安全的天然宝藏。“他赞叹。“海水覆盖了地球71%的表面积,而海藻种植不需要任何投入:无需灌溉、无需施肥,也无需农药。“ “令人振奋的是,海藻生长速度是陆生作物的30倍。”      
3星期前
4月前
7月前
10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大气中的甲烷浓度于去年飙升至1900ppm,几乎是工业化前水平的三倍,促使科学家发出警报,而研究人员则担心这种有害的空气污染物及强大的温室气体“危险的快速”增长趋势,与全球变暖有关。 随着大气中甲烷(Methane)浓度飙升至1900ppm,经令一些研究人员担心甲烷“危险的快速”增长与全球变暖有关,而科学家也已就此事发出警报。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于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大气中的甲烷浓度于去年飙升至1900ppm,几乎是工业化前水平的三倍。──科学家们说,这一严峻的里程碑突显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简称COP26气候峰会)上做出的遏制甲烷排放的承诺的重要性。 [nonvip_content_start] 甲烷是形成地面臭氧的主要因素,更是一种有害的空气污染物及强大的温室气体,其效力至少是二氧化碳的28倍。有100万人因暴露在臭氧超标的环境而减寿。 在20年的区间里,臭氧的升温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80倍;而甲烷自工业化前时代以来,造成约30%的全球变暖。更甚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记录以来,人为甲烷排放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任何时候;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即使在爆发冠病疫情而实施行动管制的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大气中的甲烷却猛增。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每年发布的甲烷追踪报告所估计,固体废弃物或垃圾土埋场占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包括人为造成及天然形成)的12%,相当于人类产生的甲烷总量的18%,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约3%。 《自然》网站在一篇报导中指出,虽然甲烷排放的增长于千禧年前后放缓,但却于2007年前后开始“迅速且神秘”地持续上升。这种激增使许多研究人员担心,全球变暖正在创造一种将导致更多甲烷被释放出来的反馈机制,以致对地球温度的上升更加难以控制。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地球科学家尤安.尼斯特坦言,甲烷水平正在危险地快速增长。甲烷的排放于过去几年似乎已经加速,这对世界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工业化前温度的1.5℃至2℃的目标是一个重大威胁。 为了了解甲烷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人员十多年来不仅通过飞机,也利用卫星进行测量,并运行模型。潜在的解释包括石油及天然气的扩大开采、垃圾土埋场排放的增加、牲畜群的增长,以及湿地中微生物活动的增加。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大气化学家亚历克斯.特纳说,尽管有大量的研究,但对甲烷排放增长的原因,他还没有看到任何结论性的答案。 其中一个线索是甲烷分子的同位素特征。大部分的碳是碳12,但甲烷分子有时也包含较重的同位素碳13。例如,由微生物产生的甲烷──-在它们消耗湿地泥浆或奶牛肠道中的碳之后──比由地球内部的热量及压力产生的甲烷含有更少的碳13,后者是在开采化石燃料时释放出来。 约85%的甲烷排放源自微生物 科学家试图通过比较这些关于气体生产的知识以及在大气中观察到的情况,借以了解神秘的甲烷的来源。 通过对几十年或几百年前被困在冰芯及积雪中的甲烷以及大气中的气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知道,甲烷含有碳13的比例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两个世纪中已有所增加。但自2007年起,当甲烷水平开始再次快速上升时,含碳13的甲烷比例开始下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甲烷在过去15年中的大部分增长可能是由于微生物来源,而不是开采化石燃料造成。 对此,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全球监测实验室的大气科学家蓝欣说,这个强大信号表明人类活动并不是造成甲烷增长的唯一原因。 蓝欣的团队利用大气中的碳13数据,估计自2007年以来,微生物要对约85%的甲烷排放增长负责,而化石燃料的开采则占了其余部分。 下一步,对科学家们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就是尝试确定来自不同系统的微生物的相对贡献,如自然湿地或人类饲养的牲畜及垃圾土埋场。这可能有助于确定气候变暖本身是否有助于甲烷排放的增加,可能是通过增加热带湿地的生产力等机制。为了找出答案,蓝欣和她的团队正在运行大气模型以追踪甲烷的来源。 尤安.尼斯特说,气候变暖是否滋生了气候变暖,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重要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答案。不管这个谜团如何发展,人类并没有摆脱困境。根据对同位素趋势的最新分析,蓝欣的团队估计,从2007年至2016年,牲畜、农业废弃物、垃圾土埋场及化石燃料开采等人为来源的甲烷排放总量约占了62%。 美国加州利用卫星来确定甲烷排放源的非营利财团Carbon Mapper的负责人莱利.杜伦说,这意味着在减少甲烷排放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尽管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对2021年的数字感到担忧,但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帮助政府采取行动的知识。 Carbon Mapper于今年1月和纽约市一个倡导团体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西南部30个石油及天然气设施于过去3年共排放了约10万吨甲烷,相当于每年50万辆汽车导致的变暖影响。这两个组织认为,通过防止甲烷泄漏,这些设施可以轻易地停止这些排放。 去年11月中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气候峰会,100多个国家签署了《全球甲烷承诺》,承诺到2030年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少30%的甲烷排放,杜伦说,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采取行动,包括在全球南部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解决甲烷问题可能是我们争取一些时间的最好机会,进而解决减少世界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更大的挑战。”
3年前
4年前
4年前
从80年代开始有记录以来,人为甲烷排放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任何时候,为此,至今已有32个国家加入《全球甲烷承诺》,以于2030年时,实现将全球甲烷排放量从2020年的水平减少至少30%的目标,进而缓解全球气候的暖化,因甲烷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比二氧化碳短。 24个国家于10月11日承诺减少甲烷(methane)排放,并将为这项事业提供2亿美元资助。──这项包括世界上20个最大甲烷排放国其中9个在内的承诺,涉及的甲烷排放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0%。 尽管2020年全球经济因冠病疫情而放缓,阻止了创纪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数据显示,2020年大气中的甲烷含量仍达到创纪录水平。 [nonvip_content_start]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在有关《全球甲烷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的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迅速减少全球甲烷排放是我们缓解全球气候暖化的唯一最快战略,所以,如果我们一起行动,我们就能真正有所作为。” 美国和欧盟于9月间在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宣布减少甲烷排放的联合承诺。签署国承诺实现一个集体目标,即于2030年时,将全球甲烷排放量从2020年的水平减少至少30%。 甲烷是一种高度有效但寿命短的温室气体,升温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气候自1850年代以来发生的1.1°C变暖中,约有一半是由甲烷造成。 美国白宫宣称,如果联合承诺成功落实,到2050年时可以将气候变暖减少至少0.2°C。科学家说,由于甲烷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比二氧化碳短,减少其存在可能会对改善气候变暖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基于世界正在努力应对《巴黎气候协议》的限制,即使很可能只是小幅减少全球变暖,但却也很重要。《巴黎气候协议》寻求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1.5°C以内。 不过,《全球甲烷承诺》仍然面对重大障碍。首当其冲的是缺乏准确的数据与监测来鉴定哪里发生甲烷污染。 蒂默曼斯说,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欧盟正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建立一个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 此外,新的减少甲烷排放承诺还缺少一个执行机制,以及具体部门的目标或国家目标。这意味着每个国家都承诺尽其所能,但这种无定形的目标可能使个别国家难以承担责任。除了来自阿根廷、加纳、印尼、伊拉克、意大利、墨西哥和英国的初步支持,主要的甲烷排放国,如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以及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都加入了该倡议,从而达到32个国家和欧盟加入《全球甲烷承诺》。 蒂默曼斯和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鼓励这些国家于10月杪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会谈之前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然后正式启动承诺。克里说,他希望到时会有超过一百个国家承诺支持。 克里说,大家都清楚知道甲烷是什么原因造成,但人们的反应却很慢,“我们需要临界质量(critical mass)。” 一些甲烷对它们非常重要的国家仍未表明支持该倡议,这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甲烷排放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 俄罗斯气候特使鲁斯兰.埃德尔盖里耶夫表示,该国正密切关注该倡议,俄罗斯支持联合监测工作,以解决甲烷排放的不确定性。 无论如何,减少甲烷排放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蒂默尔曼斯说,欧盟于过去三十年已经将化石燃料造成的甲烷排放量减少了65%以上,且目前正在立法,以减少整个供应链的甲烷排放,包括化石燃料进口的甲烷。 加拿大也计划出台法规,以于2030年将国内石油与天然气领域的甲烷排放量比2012年的水平至少减少75%。尼日利亚的最新气候目标包括到2031年时,减少60%的的甲烷排放量。 卢旺达环境管理局局长祖利亚.卡比拉说,卢旺达总排放量的逾65%是来自主要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甲烷,现在正在努力改善牲畜饲料与粪便管理。 用于能源生产的化石燃料、农业与废物占人类造成的甲烷排放的最大比例。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气候及清洁空气联盟的评估,到2030年,有技术可以减少目前约三分之一的排放量。 超过22家慈善机构已同意提供2.23亿美元支持甲烷减排工作,这与2016年的一项活动类似,该活动当时筹集超过5000万美元来逐步淘汰被称为HFC的超级污染物。 减少甲烷排放好处多 气候及清洁空气联盟(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5月6日发布的《全球甲烷评估》报告概述了减少甲烷的好处,包括防止过早死亡、哮喘相关的医院就诊以及农作物损失。 报告指出,自工业化前时代以来,甲烷这种极其强大的温室气体,便占了全球变暖的约30%。与此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记录以来,人为甲烷排放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任何时候。 大多数人为甲烷排放来自三个领域,即: 化石燃料,如石油与天然气加工、垃圾填埋场与废物、主要与牲畜有关的农业。 来自反刍动物(动物粪便与牲畜肠道发酵)的排放量约占人为甲烷排放量的3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向城市迁移刺激了人类对动物蛋白前所未有的需求,随着全球人口逐渐接近100亿,到2050年,预计这一需求量将增加70%。 不过,农业的气候足迹不仅来自动物。水稻种植——田地被水所淹时,土地阻止氧气渗入土壤,为产甲烷菌的生存及产甲烷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其甲烷排放量占了与人类有关的排放量的8%。 甲烷是形成地面臭氧的主要因素,臭氧是一种有害的空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暴露于臭氧超标的环境,导致每年多达100万人减寿。甲烷也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在20年的区间里,臭氧的升温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80倍。 与在大气中停留数百年的二氧化碳不同的是,甲烷分解迅速,大多数在十年后便消失,这意味着在短期内采取行动可以迅速降低全球变暖的速度。《全球甲烷评估》报告强调了采取国际行动的迫切性,并订下于2030年时,主要在化石燃料领域达到甲烷排放量减少30%的目标。 人为造成的甲烷排放量,若有望于十年内减少45%之多,那么到2045年时,将能避免全球升温近0.3°C,从而有助于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并使地球保持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正常轨道上。 如此一来,地面臭氧的减少将能每年避免26万人过早死亡、77.5万次与哮喘相关的医院就诊、730亿小时因极端高温而损失的劳动力,以及2500万吨农作物损失。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