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环保

1天前
1星期前
换书活动的会场,入口处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接书,从箱子和袋子里一一取出,再摆上桌面。而会场里,低头淘书的人们或快速翻阅,或慢条斯理。空气里混合着纸张的清香、旧书的尘味,还有人来人往的交谈声。一本本书排列在桌面上,像等候已久的老朋友,静静等待与新主人相遇。有些人眼神明亮,动作利落,像寻宝的猎人;也有人步伐悠闲,仿佛在小小的文学花园散步。 我绕了一圈,把装着书的袋子放在脚边,仰头吹着冷气。就在这时,一位女士走过,目光落在我脚边的袋子,半开玩笑半无奈地说:“你就好啦,我的袋子断了。”她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坏掉的环保袋,神色有些尴尬。那一瞬间,我心头一紧,赶紧说:“你稍等一下,我去看看我老公那边有没有多的袋子。” 没过多久,我拿回一个备用环保袋,递到她手上,说:“用这个吧,不然真的很难拿。” 她愣了一下,随即笑开,眼神里有点意外,也有明显的轻松,连声道谢。一本本书安稳地重新装好,她终于不用再狼狈地抱着半坏的袋子,能自在地继续逛摊了。她那一抹笑容,简单却很真诚,让我心里也跟着暖了一下。 小狼狈换来的善意 细想起来,那一瞬间并不只是“换袋子”。书是交换的理由,而善意才是交换的结果。换书活动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书在流转,人心也在流转。 环保袋的带子断掉,不过是个小插曲。但生活不也是这样吗?路上总会有东西断掉,也许是一根发圈、一段关系,或是一种心情。幸好,总有人会伸手,递来一个替代,不让你跌落得太彻底。也许是朋友,也许是陌生人,而那份微小的修补,常常足以让人重新站稳脚步。 书的流转,本身也带着这样的意味。一册书离开原本的书架,走进另一个人的手里;一个故事在某个人心里合上,又在另一个人心里展开。二手书并不比新书差,反而多了一层温度。折角、批注、偶尔遗落的便条,都是别人曾经留下的印记。翻到这些痕迹时,我常会想:那个人当时,是不是也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像我此刻一样,专注地读着? 所以,我很感谢那个断掉带子的环保袋。它制造了一场小小的狼狈,却也让我有机会递出一个袋子,换来一份笑容。多年以后,书袋也许早已磨损,书也许再度流转,但那份善意,会像一枚静静夹着的书签,留在记忆的某一页里,始终不会掉落。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摄影:梁佩仪 (芙蓉8日讯)芙蓉市政厅在芙蓉公市推出首个“共享环保袋”计划,让民众在购物或买菜时借用环保袋,减少一次性可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提升全民环保意识,逐步实践“无塑料袋”州属的目标。 掌管地方政府发展、房屋及交通行动理事会的森州行政议员阿鲁古玛今日在芙蓉公市推行“共享环保袋”计划,鼓励民众借用环保袋购物,使用后归还至指定置放点。 同时,他也呼吁民众捐出家中多余的环保袋,共同推广日常使用环保袋取代塑料袋的习惯。 阿鲁古玛指出,州政府自2022年起推行“无塑料袋”计划,历经3年努力,如今在森州,尤其是芙蓉,已有明显成效。大部分商家及小贩已经弃用无法分解的塑料袋,改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 他强调,仍有少数商贩坚持使用传统塑料袋,一旦被执法人员发现,将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传统塑料袋材质即使数百年也无法分解,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还有一种塑料袋材质虽然可被分解,但是所产生的微塑料颗粒一旦被人体吸收或吸入体内,将会严重影响健康,对人体有害。这些有害塑料被流入河或海中,海产吃后残留在体内,人类再吃海产,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他指出,经过州政府这几年持续教育与宣传,越来越多市民自备环保袋出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及改变。 关于“共享环保袋”计划,阿鲁古玛说,民众可在购物时借用环保袋,并于购物结束后或第二次使用时归还至指定置放点,让其他市民继续使用。 ”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取走或不再归还,但为了教育及灌输倡导民众使用环保袋的习惯,有些损失及消耗是必须的,这也是教育大众加强环保意识的第一步,因为环境污染最终受害的是下一代。因此,希望市民不要滥用环保袋,用后归还,家里有多余的环保袋也可捐到置放点。” 他补充,虽然大部分商贩提供可生物降解塑料袋,但环保的核心仍是减少塑料袋使用,并循环使用环保袋。 阿鲁古玛强调,州政府接下来将对仍使用有害塑料袋的商贩采取执法行动,确保遵守规定的商贩不会受到不公平竞争影响。 他说,虽然有些州属市议会采取每个塑料袋征收20仙的政策,但是这样毫无环保价值,因此芙蓉市政厅的宗旨是推行“无塑料袋”政策,只允许商贩使用纸袋或可生物降解塑料袋。 他指出,首阶段在芙蓉公市将置放100个共享环保袋,若反应良好,将逐步推广至其他公市。 在场者有芙蓉市议员林骏荣、黄健玮与杨嵋婷、森州行动党副组织秘书穆甘丹、以及芙蓉国会新村发展官叶贤伟。
3星期前
(新加坡7日讯)新加坡歌手郑可为与大儿子Momo合作推出儿童绘本,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艺人老公沈志豪日前宣布欢庆入行10周年,将在下周六(15日)举办音乐会,而郑可为则推出第一本儿童绘本,夫妇俩可谓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16年前的创作为蓝本 郑可为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表示自己曾经想过推出儿童绘本,加上已经是3个小孩的妈妈,也应该是时候出书,“我和出版商讨论,他们建议我用16年前的创作为蓝本,再度赋予这首歌曲新的生命。” 郑可为接着说,她和出版商越谈越起劲,“后来,我认为这首歌如果让我儿子来绘画的话,然后再用AI把它设计成一本儿童的书,或许图文并茂,内容会更丰富。” 巧用AI辅助 出版商接受了郑可为的意见,于是,儿子根据歌词构图、绘画,再巧用AI辅助,母子俩前后花了将近6个月完成这个作品。 记者问郑可为出书的最大挑战,她说就是思考是否要用儿子的画会不会更好? “后来,看到儿子的画后,觉得与内容很符合,再加上AI,更完美!” 对于AI的迅速冒起,郑可为不认为是一种威胁,相反地她觉得是艺术的延伸,“像我儿子看了他的画经过AI辅助,反而更启发他对AI的进一步认识。” 讲述塑料模特儿的遭遇 说到推出这本书的意义,郑可为希望能传递正面的讯息,提醒公众环保的意识,尤其少用塑料产品,如即用即丢的塑料产品等等。 她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太平洋垃圾带”,才恍然大悟,原来海洋中漂流着人们丢弃的塑料垃圾,“当时我看了被激怒,觉得自己是个歌手又是创作人,可以尽一点绵力,提醒大家对地球生态环保的意识,就写了这首歌曲上传到社媒。” 郑可为说歌曲内容主要是透过两个塑料模特儿的故事,述说一个女塑料模特儿喜欢对街的男塑料模特儿,但后来她被丢弃到“太平洋垃圾带”,只能默默等待男塑料模特儿到那里和她团聚聚。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