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独中

15小时前
1天前
1星期前
他是有做功课的。 他告诉我说:全国有62间独中,79间华中(国民型中学)。是的,这是一位热心宣扬中华文化、热爱及推广马华文学的老前辈告诉我的。他说,还有国民中学,单单在吉隆坡就有一百七十多间,柔佛州二百二十多间。 他花了这样多时间、心血去收集这些学校的名称和地址,唯一的目的是要将他最近出版的小小说集给寄出去。 这是既花钱又繁重琐碎的工作(他先选择处理独中和华中):找地址、打印剪贴在141个(79+62)信封上、贴足邮票然后投寄。最后才轮到国民中学。但因全国的国民中学数量实在太惊人了,只好只处理柔佛州的。 敬佩前辈的送书精神 这些工作即使让年轻人来做都觉得吃力,何况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他没有助手,没有秘书,就那样一个人独自扛起! 独中和华中,每间寄两本,邮费是3令吉;国民中学每间寄一本,邮费是2令吉。(书本厚121页)他需要购买400至500令吉的邮票,这里的邮局卖到断货。邮票不够,只好走遍小镇附近、城乡的各所邮局才勉强凑足。 寄的时候又要分三、四个不同地方的邮局邮箱投邮。因为担心太多邮包,邮差会埋怨太重太累赘。(不知道会半路丢弃吗?) 有一次,他把六、七个邮包放进某花园一个看起来像要倒要倒的邮箱,正放心不下左右徘徊时,看见附近杂伙店的印度老板走出来在五脚基抽烟,便多嘴指着斑驳点点,脱皮落骨的可怜邮箱问了两句:“温那甘(您好!印度问候语),请问这个歪歪斜斜的邮箱,邮差会来收信件吗?” “放一百个心吧!邮差每天都来,会打开来收信的。”老板吐出一口轻烟,微笑着说。 除了邮寄,送书活动也在一些公开场合进行。如当地德教会举办的活动及各学校的校庆义卖上;还有每一个月慈济的资源回收,他都会把书交给当志工的师兄师姐,以及那些载来回收物的大德们。 有时在咖啡店遇到同村的熟人或是认识的商店老板、工友,他也会上前递上一本,说:“打扰了,送你一本书!” 但如果恰逢万字票或马票投注日,他会比较小心谨慎地处理。因为有好几次,他递书本时却被拒绝,耳后还听到埋怨:“大吉利市!一大早就倒大霉了!书书书!输输输!什么都输掉了!” 这里也顺便谈谈我送出拙作的经验和感受—— 我也曾将报上及杂志发表过的拙作影印下来,与相熟的友人或比较谈得来的晨运伙伴分享。还有送给那些一次生两次熟的卖鸡饭老陈、杂伙店安娣等等的“贩夫走卒”、普罗大众。其实高手在人间,到处是藏龙卧虎呢! 卖鸡饭的老陈为人风趣幽默,他感慨地对我说,你是我认识的稀有品种的文人啊! 我打包鸡饭,临走时递给他一份影印作品,顺便说道:“生意兴隆,后会有期!”他慌忙放下尖刀,双手抱拳似模似样地说:“江湖再见!” 但也有的人接到我的影印品时,会坦白地告诉我,他们很少看文字这玩意了。有的甚至数天后相遇,问他对拙作有何指教时,回答却是:已经看了,但也已经丢掉了。我总感到无奈又无言。应该是我写得不够好,不够精彩,才会让读的人没有看下去的兴趣;毕竟本就是我的一厢情愿。时代已经改变了,人们对文学文艺早已失去兴趣。有的只是因为看你拿着文件,兴致勃勃盛意拳拳的一番好意,拗不过你,不好意思拒绝,应酬应酬你罢了! 书本是有温度的,作者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和付出,让它持续发光,真是功德无量。所以,我对这位送书前辈的精神,深感敬佩。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今时今日,已经很少人踏足邮政局寄东西了,邮局都快关门大吉了!像你这样全力支持邮政系统,我会尽快去向当局报告,让有关部门打造一个金牌奖状颁发给你!” 他就是我认识的工人作家吕才易。这次邮寄的是他的第3本小小说集——《我离开工地了》。
2星期前
2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东甲27日讯)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也是社会与文明进步的动力,虽然教育的本质千百年来从未改变,但办学方式必须与时并进,方能成就大业。 在我国,独中被视为华文教育的堡垒之一,纵然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却始终坚守岗位,只是资源的多寡,让各校的发展脚步并不一致,方向也有所不同。 位于东甲县利丰港的培华独中属于小型独中,是一所资源相当有限的独中。 然而,该校董事会深知学校发展不能仅靠守成,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近年来不断努力突围,更期待在未来两三年内全面提升各项设施,让学校华丽转身,迎来现代化校园。 走进培华独中,校园一侧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尺的发展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综合大楼、体健楼、篮球与排球馆、综合活动中心与游泳池等设备,为该校破茧成蝶所做的准备。 其中,游泳池的建设与测水工作已完成,综合大楼及其余设备预计明年中旬前便能完成。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董事会在3年里两度发动千万令吉的筹款活动,首次是在2023年,目标为1500万令吉,如今再次发动2000万令吉的筹款。 董事长陈苏潮披露,董事会有感时机已成熟,必须加速各项建设步伐,全面提升软硬体设备与教学质量,让该校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他指出,除了进行中的工程,该校计划在今年内冷气化所有课室,为学生营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明年则再增建一栋新学生宿舍,以容纳更多学生入住,而综合大楼也会增设太阳能板。 “因此,董事会再度大胆发起筹款活动,希望各界能慷慨解囊,共同守护及支持华文教育,为国家社会培育更多人才。” 现已完工的培华独中游泳池,预计明年初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柔州第一所拥有游泳池设施的独中。 这座泳池长25公尺,宽16公尺,水深1.2公尺。虽然此深度在条例上无需配置救生员,但校方基于安全考量,仍会安排救生员驻守。 陈苏潮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披露,泳池启用后将先开办以校内学生为主的游泳基础班,并会逐步会对外开放,以便能维持泳池的维修经费。 他强调,设立泳池与青体部鼓励学生学游泳的目标一致,因为游泳不仅是全身运动,在情况紧急时还能自救或救人。 “目前,我们正与3组具备救生认证的教练洽谈。我们早前也到访森州及雪隆地区的独中,了解他们在宿舍与泳池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做好准备。” 他补充,学校未来将成立游泳社团,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并提升学生招生的吸引力。 陈苏潮指出,游泳池旁目前正兴建3层楼的体健楼,内设健身室、更衣室、洗手间及乒乓室等,另一侧则有篮球及排球馆。 “我们把运动设施集中在一处,便于管理。这些设施预计今年内完工,随后进行内部装修。” “随着学校硬体与教学素质的不断提升,希望学生人数未来能突破800人,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的目标。” 他回顾,学校自创校以来历经风雨,学生人数最高峰仅700多人,目前为530人。 “过去我们的招生活动不足,加上少子化冲击,使学生人数受影响。但我们仍希望通过各项努力,每年能吸引140至150名新生,6年后就能达到800人的目标。” 另外,他披露,该校目前的学生宿舍仅可容纳约140名学生,为了长远发展,董事会计划明年增建一栋4层宿舍楼,可再容纳150名学生;届时2栋宿舍楼将分别供男女学生入住。 他认为,一旦各项工程在未来两、三年内陆续竣工后,不仅能推动学校迈向新里程碑,董事会接班人也无需再为校园建设操心。 财务问题几乎是所有华校共同面对的沉重压力,培华独中也不例外,但这并未阻挡该校前进的脚步。 陈苏潮透露,学校每月学杂费收入约16万令吉,但教职员工薪资开支超过31万令吉,意味着每月不敷至少15万令吉。 “我们只向学生收取11个月学杂费,却要支付教职员12+1个月薪金,这还不包括水电费等其他开销。换算下来,董事会每年需为每名学生补贴约5000令吉。” 他表示,各方的捐款与报效是学校运作的重要支柱,而为了舒缓财政压力,校方被迫于明年调整学杂与宿舍费。 “即便如此,这两项收费仍属偏低水平。若学生因经济困难无力负担,我们还会提供多种援助,确保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学。” 董事会总务杨六棣指出,培华独中地处郊区,在招生及师资方面都面对一定阻碍,所幸该校经历多年的努力,情况已逐渐改善。 他说,学校目前正积极推动发展,并获得社会各界的正面反馈,证明校方正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他表示,该校经历过搬迁与起起落落,也曾面对管理及行政上的挑战,使该校的竞争力不及大型独中,但如今学校正改头换面,相信未来将绽放更亮眼的光芒。 培华独中董事会在积极推动硬体建设的同时,以校长洪志文为首的行政团队也积极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力求学校在内外兼修上取得同步进步。 洪志文表示,校方已制定并落实多项计划,不仅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与学术水平,也丰富学生的联课活动,并加强师资素质。 他透露,校方鼓励学生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及设立辅导班,由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学生备考。 “校方明年将设立语文活动中心,开办英语与国文会话训练课程,增强学生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并引入国际语言测评体系,为学生提供权威性的认证。” 此外,校方将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培训计划,制定教学评估标准,协助教师掌握数码教学工具,让课堂更生动高效,从而全面优化教学品质。 他希望通过多项计划来推动学校持续成长,并成为优质教育的标杆。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亚罗士打15日讯)吉打州董联会主席庄俊隆说,今年吉打州政府将检讨土地法令,希望华裔州行政议员黄佳祯正视半津贴华校和华文独立中学的地税问题,也希望州政府能统一地税,每年象征式收费1令吉。 他说,州政府每10年会检讨地税率,最后一次检讨地税是2016年,在2016年之前州政府只象征式向学校征收1令吉地税,但之后再检讨地税法令后,规定半津贴华校的校地地税为每块地段500令吉。 “州内有68所半津贴学校及3所独中,有半数校地的地契不属于‘学校地段’,而是商业地、农业地或庙地等,因此无法享有地税优惠。” 接土地局“红单”警告 他指出,一些学校接到土地局发出“红单”警告。他举例,双溪大年新民独中从2019年迄今已累计拖欠24万令吉地税(包括罚款),如果没有解决,州政府可能会收回校地。 “联邦土地局在1999年已规定,所有半津学校的地税只象征式收1令吉,惟州政府也有土地事务权限,相关政策未能全面落实,造成执行上时常反复不一。” 庄俊隆昨晚出席吉华H校新届董事会和家教协会理事就职礼、教师节晚宴时说,地税政策的执行,往往只靠华裔州行政议员向土地局争取“暂时豁免”,事实上没有法令保障,如果政权替换或政策调整,豁免便会被撤销。 “我们也已多次向黄佳祯反映,他也承诺会继续跟进。” 华文科老师严缺 庄俊隆也提到吉打面对华文科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目前州内需要89名华文科老师,但只有67名在任职,缺22人。 他说,每年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华裔生当中,有半数升入国中就读,而华文科老师严重缺乏将影响国中华裔生报读华文科的意志力,甚至或会导致大批国中华裔生放弃报读华文。 “国中的华文教育,主要靠这些华文科老师维持,若大批华裔生放弃华文,未来将间接导致华文科老师人数减少。”他促请教育部正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出席者有该校董事长黄吉和、家教协会主席骆锦祥、校长罗章鸿。 黄吉和(左一起)颁赠纪念品予庄俊隆,骆锦祥(右一起)和罗章鸿陪同。(黄腾辉摄)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