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南海之声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焦虑
星云
【我的工作台】留一点空白/陈伟量(安邦)
曾经,我的工作台又名“愉悦”。每天在校的8小时工作时间,我都坐在它前面批改孩子们的作业,记录他们的表现,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桌面虽小,却承载满满的欢乐与希望。那段日子,工作台是我与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我心中最温暖、最安心的地方。 然而,如今的工作台却更像“压力”和“焦虑”的代名词。10小时以上的工作已成常态,我在工作台前花更多时间处理行政事务:报表、会议记录、活动策划,一份份堆叠如墙,隔开了我与那份单纯的教学。桌面上的每一样东西都提醒我:这里不再是教师的天地,更像是行政的战场。 过去,学校那高高在上的大老板,不问实际,耗尽教师们的热忱。那段日子,我的工作台仿佛“抗疫指挥中心”,既要安抚同事情绪,又要完成无数报表,心中的疲惫与无奈只有自己知道。如今那位大老板已退休,大家努力让学校回到正轨,我也愿意继续投入,无论文件再多、任务再重,都得咬牙坚持。 我的性格倔强好胜,给自己立下“桌面清空方可离开”的原则:无论多忙,也要一件件处理完,桌面整洁心里才踏实。但这种坚持换来的是胃病和焦虑:当别人回家休息时,我还在加班;逼不得已时,甚至把文件带回家。无奈,家里的温馨也驱不散我的疲惫。 在忙碌中学会喘息 直到不久前,父亲的离世让我豁然开朗。生命无常提醒我,再多的任务,也不值得拿健康和生活去换。那一刻,我第一次允许桌上有未完成的文件;第一次学会分先后处理事务,不再坚持“事事清零”的原则。工作台依旧忙碌,但我开始在混乱里留一点空白,在忙碌中为自己留一点喘息。 如今,我仍希望工作台能回到最初的样子。希望桌面上不只堆积文件,还有孩子们的小画、小卡片和笑声;希望在这个小小空间里,我能继续看见自己的初心与热情。工作台见证了我的青春与倔强,也承载了我的焦虑与改变,提醒我:无论多忙,都要学会善待自己,才能守护好身边的人。 我的工作台,见证我从教师到行政人员的转变。它是一面镜子,映照我的坚持与成长;也是一位老朋友,陪伴我在教育路上一次次重新出发。
2星期前
星云
全国综合
婚姻太平静让人焦虑?人妻盼跟老公吵一架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一名女子匿名发文吐槽,指自己婚姻中最大的“烦恼”,竟然是老公从来不会生气,即使偶尔出现小争执,丈夫也总是第一时间道歉、从不顶嘴,让她感到婚姻过于平静、不真实,甚至开始莫名焦虑。
2星期前
全国综合
社区学校
金宝优大辅导与身心健康周 探讨焦虑与自我调适
拉曼大学(优大)心智健康与幸福中心(金宝校区)联合同侪互助计划于早前举办了以“与焦虑共舞”为主题的2025年辅导与身心健康周。活动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焦虑的本质及其对身心的影响,并学习以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焦虑。
2星期前
社区学校
即时国际
最新研究:冠病病毒会改变老鼠精子 可能加剧后代焦虑
澳洲一家医学研究所周六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冠病病毒感染会导致老鼠的精子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增加其后代的焦虑情绪。
4星期前
即时国际
VIP文
情绪挣扎是人之常情 李金源:遗憾心理健康被污名化
D’Home精神健康协会主席拿督斯里李金源指出,情绪上的挣扎是人之常情,那并不代表软弱,它只是意味着大家在生活、在感受、在成长
4星期前
VIP文
即时国内
1010大马医生日| 能医者不能自医 MMA:医生焦虑抑郁身心俱疲
大马医药协会(MMA)主席拿督迪鲁纳乌卡拉苏指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四分之一的医护人员会经历焦虑、抑郁或倦怠。
4星期前
即时国内
即时国际
无人机神秘现踪欧洲各地 掀“集体焦虑”心理效应
欧洲多处出现的无人机现踪事件,目前造成的实质影响虽有限,专家指出,这类事件已让民众感到更为脆弱。
1月前
即时国际
最新文章
每周聚会加强联系 长者分享故事找回快乐
“人生故事俱乐部”很多成员都是独居或行动不便的长者,但每周都会参加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生活,建立长久的联系。
2月前
最新文章
VIP文
让心亮起来 | 谈2次恋爱都分手 34岁女子怕孤独终老
我是34岁的女生,基督徒。从事财务分析工作,这些年来升职加薪跳槽,事业上顺风顺水,每次给自己的计划目标都能完美实现。
2月前
VIP文
星云
照护随笔三则/洪维鸿(古来)
01/溢满心湖 妈妈肠胃不适,想吐却呕不出,医生替她注射止吐针后稍感舒缓。半夜她忽然坐起,念着还有衣服没洗,校服未熨,还弯腰捡拾几颗掉落的纽扣。我劝她先休息,说这些我会处理。 清晨时她手指微颤,我问她是否觉得冷,她茫然地摇头。稍后在床边的便盆椅小便,身体却失衡,整个人向后跌去,幸好跌在柔软床褥上。 傍晚时我递助行器给她练习试站,她却瘫软坐下。护工为安全起见,替她包上尿片,拉起床栏,不让她下床。此时她说起侄儿已会叫“嫲嫲”,还贴心地依偎在她怀中,嘴角浮起笑容。 其实侄儿已长大,我没戳破幻境与记忆交织成温柔的假象,静听她细语。或许是药物作用引发幻觉,让她回到过去的时光,沉浸在甜美回忆中。露珠悄然滑落,溢满脆弱的心湖。 02/盛不住天空的重量 母亲身上长出很多红疹,我为她涂抹药膏时,发现她眼神涣散。轻声呼唤,她才勉强睁开眼皮,那一眼的疲惫,令我感到担忧。 她躺下后,便很快入眠。凝视她胸口的起伏,呼吸轻得像羽毛坠落,落在我的心头,却激起千层浪。 醒来后,她觉得身体虚弱无力站立,只好给她坐轮椅出去用餐。夜幕低垂,我的心仍悬着,多害怕这是一切无常的序曲,好想抚平所有的不适。 思绪飘回童年,斑驳的戏院前,卖萌的气球在风中摇曳,母亲给我买了一颗,但我抓不稳,让它溜去天空。 如今我要珍惜当下,有些事情失去后,再也难以挽回。希望能抓住这份温暖,如同紧握手中的线,不让任何一丝美好,再次从指缝中溜走。父亲已去远方,我盛不住天空的重量,飘浮的梦缩进蓝天深处。 03/啮心夜 多只蜈蚣在床垫蠕动,妈妈蜷缩一隅,对空气絮语,催促我快速以苍蝇拍击落它们。接着她动手将折好的衣物,收进根本不存在的橱柜。突而又惊叫说看见侄儿欲从婴儿车爬出,踉跄想上前搀扶,以免他跌倒撞伤,我急忙安抚她。 妈妈体虚步履飘摇,看护说这是老化的迹象,下半身恐将逐渐失控,甚至会有认知障碍。我担忧不已,就去药局问诊,医师疑是中风前兆,嘱速赴急诊,若是脑部有瘀血,须在黄金时间治疗,否则错失良机。 焦虑像一枚未爆的炸弹,在每秒倒数滴答里耗尽心力。漫长的时间,终于等到检测数据报告出炉,医院急诊室医生告知是流感引起的倦怠,幻觉则是药物副作用。眼前阴翳虽暂且退去,却留下更深的惶惑,不禁感叹,虚妄总在啃噬我的心灵。
2月前
星云
永续生活笔记
锺嘉怡/下次情绪快崩溃时,试试抱一棵树?
每当我感到压力或焦虑,我就会去公园走走,坐在树下,和树聊聊天,把烦恼交给它,心情就会慢慢回归平静。下次情绪快崩溃时,去抱一棵树吧!也许你会发现,大自然一直都在,等着你靠近。
2月前
永续生活笔记
即时国内
安盛专案:纾解马来群体焦虑 须制度改革实现团结
安盛专案(Projek SAMA)指出,真正的国家团结只能通过有勇有谋的制度改革来实现——包括国会改革、权力下放、总检察署、反贪污委员会和警方的去政治化,以及选举制度的改革——以对应并减轻马来群体的焦虑。
2月前
即时国内
读家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日记作为一种文学形式
当林雪虹有意识地揭开其所见的月光——也就是她所创造的私密领域,邀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之际,文学(性)就在此刻发生了。 除了《林门郑氏》,林雪虹今年初还出版了一本日记形式的散文作品《别处的月光》。故此,这也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前者是长篇散文(或非虚构写作),后者是更为私密且本就不预设读者的记录形式。这或多或少也带来个疑问:当我们在读一个人的日记——尤其是部文学作品时,我们读的究竟是什么? 日记的文学性在哪里? 实际上,《别处的月光》并没有特别为此书定调,它就是一部日记作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明确能知其采取的是近似日记的格式,而且同书名的篇章〈别处的月光〉谈论着“旅居的意义”——亦作为封底的文案,为此书找到了一个意义框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的记录与写作。关于这一点,从开篇〈河畔的圣诞集市〉到终篇〈圣诞节没有圣诞树〉的前后呼应,已是最好的证明。 回到一开始的疑问,当我们在读《别处的月光》的时候,会读到的是一部作者旅居北方(中国北京)的生活写作。但是,这无法解释它如何作为一部(狭义上的)文学作品。或者说,它的文学性在哪里?篇幅所限,简单以个人读来深有共鸣的其中一篇〈没有房子的人〉来讨论与说明。 如题所示,这是一篇讲述“我(们)”没有自己房子的文字。从一开始因洁癖而期待想像的房子,再到各自父亲的烦恼与价值观,以及生活周遭的人如何看待房子;这些日常碎片与记忆,经由“房子”为关键词串起来,看似在讨论“家”与“房”,却是以文字织出了“我(们)”的世界观与所处社会的各种交叠——人类生存所需、家庭传承、资产阶级、现代投资、自由向往等等。最终,作者所阐述“无房可归”无疑是当代人的一种焦虑,但也像是在回应伍尔夫《自己的房间》的宣言。 跟《林门郑氏》的差异 从生活中的人、事、物出发,以及作者为其铺陈编织的社会关系与位置,借以思考、反刍或是留下疑问——这是《别处的月光》的反身性。当林雪虹有意识地揭开其所见的月光——也就是她所创造的私密领域,邀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之际,文学(性)就在此刻发生了。只不过,在读过《林门郑氏》后阅读《别处的月光》,总能察觉两本书的文字与声腔差异。或许,这也是一种文学(性)上的体现。 哪怕不熟知书中的地景、世故与经历,书中每一篇的末段与终句,都是异乡人共同/通的思绪与反刍。我喜欢〈那永恒的脸孔〉写的最后一句:“试图从中寻找一点点足以指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暗示或启示”,也是《别处的月光》想要让我们读到的。 更多文章: 【马华独立国】叶福炎 / 她的名字是郑锦
2月前
读家
星云
想躺平又躺不平,想卷又卷不动/燕林(怡保)
“想躺平又躺不平,想卷又卷不动”——我们这一代人,到底该怎么活? 每次和朋友聊到“未来打算”这四个字,空气就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人苦笑着说:“我想躺平,又躺不平;想卷,又卷不动。”这一句话,说出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声——疲惫、迷茫、无力,却又不得不继续前行。 “躺平”这个词火了好几年,从最初的调侃、戏谑,到如今变成一种有温度的社会现象。它背后其实藏着很多问题:阶级固化、内卷压力、价值重塑、身体透支,还有越来越清醒的自我意识。 有人说,躺平是因为奋斗的性价比太低。上一代人吃得了苦,是因为苦过。他们从物资匮乏的年代走来,能吃饱穿暖、住上楼房,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奋斗在那个时代是高回报的,拼一拼就有可能“鸡窝变凤凰”,所以他们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从小就过上了“中产梦”的生活。吃得不差、穿得不旧,教育资源也还算不错。我们站在上一代人打拼出来的平台上,反而没有那么强烈的原始动机再去“逆天改命”。不是我们不想,而是现实给不了我们那样的预期收益。买不起房、看不起病、城市里寸土寸金,即使拼到筋疲力尽,也不一定能握住所谓的“成功”。 更残酷的是,那些曾经的奋斗神话,越来越难复制。比如富不过三代:第一代白手起家,第二代稳扎稳打,第三代要么去读艺术、搞哲学、玩摄影,要么直接沉迷在灯红酒绿中迷失自我。他们不再延续“必须赚钱”的人生轨道,转而去寻找所谓“有意义的生活”。这虽然看起来像是“垮掉的一代”,但换个角度看,也是价值多元的体现。 我认为,“躺平”并不是一种退却,而是一种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的选择。当代人不再完全认同“工作是你的福气”“996是福报”这类传统观念。我们开始质疑:人生的意义,真的只有拼命赚钱吗?如果奔波劳碌只是为了还房贷、被上司PUA、连体检报告都写着“亚健康”,那这样的“上进”,到底有什么意义? 西方人早就“躺平”了。他们崇尚“work to live”,而不是“live to work”。法国人35小时工作制,北欧人四天工作制,生活节奏慢得让人羡慕。有人说:“我旅行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不让生活逃避我。”这是多么清醒的一种生活哲学。 “种田、隐居、极简、躺平”这些看似边缘的选择,其实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对抗与修正。躺平不是不做事,而是不以追求高薪、高位、高效为唯一目标。有人辞职回乡种地,有人写字为生,有人开个咖啡馆慢慢过日子。他们满足于小富即安,满足于精神自足。他们想从“成为别人期待中的成功者”中抽身,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第欧根尼的故事常常被躺平派提起。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住在个木桶里。亚历山大大帝慕名而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只说了一句:“请你闪开,因为你挡住了我的阳光。”这句话,是对权力和财富最直接的无视,也是“极简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然,也不能忽略另一个现实原因:身体真的卷不动了。前几天和人聊起体检,他们说公司里三十多岁的人大多开始有病症了,甚至有领导年纪轻轻就猝死。焦虑、熬夜、内卷,正在把人一层层压扁,身体是最诚实的反抗者。很多人“想躺平”,是因为再不躺下,命就保不住了。 人越来越像机器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躺平”的人。有一种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比如司马懿、诸葛亮。他们不是不卷,而是选择更适合出手的时刻。另一种则是对社会彻底失望,于是选择“避世归隐”,比如竹林七贤、陶渊明。他们的隐居,不是逃避,而是对一个荒唐世界的清醒回应。 所以说,真正能“躺平”的人,其实是相对有条件的人。一个长工在旧社会里躺平,可能就会被地主打死;一个流浪汉躺平,就会饿死街头。因此,躺平其实是有底气的维持:不是不努力,而是有选择权的人决定“不再持续内耗”。这是“体面生活”到“体面退场”的自我调节。 上一代人没有躺平的机会,是因为那个时代“信息慢、效率低”。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加班文化,没有24小时在线的办公系统。机器不像人,人还不像机器。而现在,科技让一切更高效,但也让人更像螺丝钉,连轴转、不停机。 世界发展到今天,有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趋势——人越来越像机器,机器却越来越像人。而人真正的解放,或许并不是卷得更猛,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卷?为了谁而卷? 傍晚的时候,我吃完面,日落正好。又买了一根冰糖葫芦,边走边吃,觉得这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的确惬意。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未必在高楼大厦,也许就藏在这支酸甜的冰糖葫芦里。 “躺平”,并不是终点,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一份清醒与自在。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并不迷失,只是走在一条更不一样的路上。
3月前
星云
星云
我们不会真的离婚的/大云小雨(峇六拜)
再过两个星期,我就正式离职,终止租房合约,离开吉隆坡的一切,打包回老家去。我鼓起了莫大的勇气,失眠了好几晚,才做出这个跨过心坎,回老家与渐渐老去的父母同住一屋檐下的艰难决定。我自懂事有记忆以来,我最常听到我妈对我爸说的一句话是:“我要和你离婚,这婚我离定了,我受够你了!”父母之间30年来的相处模式总是离不开面红耳赤的吵着离婚,逼对方道歉,和好拥抱的循环三部曲,堪称年轻吵架吵到老的经典吵架夫妻。 我在18岁那年很幸运地获取政府奖学金,到国外求学生活了大约10年才回到马来西亚。回到马来西亚后,我故意选择了离家较远的吉隆坡上班,当起缩头乌龟,抱着彻底逃避原生家庭的心态过日子。偶尔,我心中会悄悄窃喜有了这段离家出走十几年的日子,我才可以暂时摆脱家里吵吵闹闹的低压氛围和吵不停的父母,喘一口气。 小时候家境不优渥,只能一家四口挤在狭窄廉价屋里。父母突如其来的吵架声总是贯穿整个屋子,来回摆荡,无处可躲,也让年幼的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背负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重大压力。每次父母一吵架,年幼的我就和哥哥赶快一起躲进房间用枕头捂着耳朵逼自己入睡,不想干涉其中。我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强,减少埋怨与怨恨,默默接受命运赠予我们这对人前吵,人后吵的活宝父母。 妈妈对我和哥哥不算太差,不曾动手打我和哥哥,吃的喝的用的都会尽量满足我们。但是表演型人格的她如果和爸爸吵架吵输了,就会开始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令我有满满的无力感。我中学的时候,妈妈如果和我爸吵架吵输了,就会打电话回娘家投诉,并一五一十告诉娘家爸爸是如何欺负她的,有时候还会加油添醋巩固自己受害者的形象。她会和娘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嚷嚷再不过来看她就等着收尸,还捏造我爸生气手拿菜刀作状要砍死她的情景。外婆舅舅阿姨大半夜的就会赶来我家一探究竟,这时我爸已累得倒头大睡,我妈则若无其事地在看电视。我知道她是在给我爸下马威,她娘家是有人靠的,她一个电话娘家人就随传随到。 有一次我受不了了,找我妈哭诉,大声斥责她为什么要和爸爸这样无限循环地吵架闹离婚,却不曾真正要离婚和找出问题根源。3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的,留给我一个破碎不堪、伤痕累累的家。我严厉指责妈妈这是不负责任的爸妈才会做的事,把坏情绪带给小孩,影响整个家,却从不检讨自己做父母的失败。她安慰我她只是吓唬吓唬爸爸,她不会和爸爸真的离婚的。她认为,这样一直吵着要离婚,爸爸才会不断改进自己,更爱我们和这个家。她向我信誓旦旦挂保证,他们不会真的离婚的,她会给我和哥哥一个完整的家。 我妈妈应该是天真地以为,光吵吵却坚持不离婚,就会给我和哥哥一个完整的家,已尽了做父母最大的责任。她并不知道她三天两头吵着要离婚的戏码,对予一个小孩心灵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一辈子多恶劣的影响。我知道他们一天不离婚,就会乐在其中,继续吵吵闹闹过日子。我的家也永远不会平静完整,我的焦虑情绪也永远无法得到舒缓。 现在努力治愈童年阴影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长大了一切就会好了,但是现在的我一生都在努力治愈这童年阴影。现在的我只要一听到父母的吵架声或别人父母的吵架声,我都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胸前有压迫感,想马上逃离现场。而这时妈妈那句坚定的“我们不会真的离婚”就浮现脑海。为什么要把离婚挂在嘴边三十几年威胁老公,破坏家庭安宁,来让自己的婚姻更幸福一些?这是我抓破头脑也一直理不清的思考逻辑。 近来,父母年事已高,该面对的必须勇敢面对。我打算不再逃避,应父母的要求,回老家孝顺与陪伴父母终老,虽然原生家庭对我的伤害一直挺深。父母受教育不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许很无可奈何,对自己的婚姻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苦无解决方案。吵架就是他们和对方索取爱的一种粗糙沟通方式,做子女的唯有习惯并接受。我期盼有一天爸妈年纪大了,吵累了,吵不动了,会慢慢觉悟,能和和睦睦陪伴彼此终老,不再开口闭口把离婚当儿戏威胁对方,还我片刻清净。 文末,我祈望这世界的小孩都被温柔对待,做父母的请让孩子远离冷暴力。不要轻而易举把离婚随口挂嘴边,这会让孩子脆弱的小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疤;虽然年幼的孩子嘴上什么都不说。父母们,请努力当个好父母,给孩子一个坚定温暖的家,让孩子们安心快乐长大。切记,大人的问题,大人私下解决,不要牵扯到小孩,孩子是无辜无助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4月前
星云
狮城二三事
半年没拍戏 姚彣隆:难免焦虑但尽量调适
(新加坡10日讯)资深艺人姚彣隆自拍完《青春小鸟》后便无新作品,他受访时表示难免感到焦虑,但选择随遇而安,放慢脚步等待机会,因为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他过去半年没拍戏,这情况是很少发生的。 他说:“因为没有适合的剧本,所以就当作休息,让自己放轻松之余,也去做平时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如露营、开越野车,好好感受生活。” 他表示,演艺工作突被按下“暂停”键,一开始难免些焦虑。 他说:“突然间没有工作,不知道要怎么安排生活,但我趁这段时间好好调适自己。” “没戏拍的日子,我多数在家陪孩子,陪他们练琴,接送孩子上下课,带他们去吃饭,也会陪老婆,她去做瑜伽时,我就帮忙打理家里”。 平常心面对后浪来袭 姚彣隆今年55岁,在新人辈出的演艺圈处于相对尴尬的阶段,不过他以平常心看待,因为什么行业都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必然的,所以没有特别感到压力。 他认为,重要的是有没有像《青春小鸟》这类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剧本,其实角色贵精不贵多,希望会有好的角色,让资深演员有机会尝试。 至于中年危机感,他认为压力来自经济方面。 “如果你有供房子等压力,就一定会有危机感。但我向来经营一些生意,所以还好。” “无论是钱财或梦想方面,我不会刻意强求,应该把一切都放下,我比较随缘,也觉得失去一些,也总会得到一些。” 担任导师传授演戏经验 姚彣隆早前受邀担任演艺体验训练班导师,主要是和对演艺工作有兴趣的学员分享经验,教导他们怎么样当演员,如何呈献自己的情绪或角色。 他说:“我乐于分享经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因为在教导的过程中也会学到新东西,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8月份客串一个角色,之后的工作就随缘,有适合的角色就接,没有的话就做自己的事情,总会有很多东西做的,只要不要懒惰,天无绝人之路,总会走出一条路”。
4月前
狮城二三事
更多焦虑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