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欺骗

5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新山26日讯)移民局官员与私人公司前财务官联手,涉嫌向受害者声称可协助购买“柔佛民族梦想房屋”,骗走两名女子共2万4000令吉。 两名被告今日在新山法庭各面对2项欺骗控状,两人皆不认罪。 第一被告是42岁的蒂安莫莉,也是一名公务员;第二被告是30岁的塔拉,案发时在一家公司任职财务官,如今是一名家庭主妇。 根据控状,两名被告被控于2021年2月21日上午约11时,在新山县实达热带花园一家食肆,企图联合欺骗49岁印裔受害者维佳雅娜丹,以及49岁华裔受害者邱丽莎(译音)。 尽管两名被告自知本身并没有受到柔佛苏丹依布拉欣基金会委任,处理柔佛民族梦想房屋的申请,却游说受害者相信两人能够协助处理购买柔佛民族梦想房屋。 两名被告游说受害者通过线上转账8000令吉,至42岁被告的银行户头。受害者是在被告游说下,才会这么做的。 为此,两名被告已触犯刑事法典第420(欺骗)条文,并且可在刑事法典第34条文下同读。一旦罪成,可被判处监禁1至10年、鞭笞和罚款。 本案承审法官是拿督阿末卡玛阿里芬,主控官是茜蒂阿丝玛。主控官建议法官,将两名被告的保释金额订为每人2万令吉。 第一被告的代表律师陈柏澳在庭上为被告求情时表示,被告自2007年起在实达热带花园的移民局分局任职,每月底薪3200令吉。 他说,被告患有第一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肾病末期,还需照顾74岁母亲,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胆固醇、左眼白内障失明,因此要求把保释金额降至最低。 第二被告代表律师阿玛比利星在庭上为被告求情时表示,被告目前没有工作,患有脊柱侧弯和椎间盘突出,同时需奉养70多岁的父母。 他说,被告的父亲患有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而被告的丈夫甫于今年5月12日逝世。 他表示,被告此前办理丈夫的丧事已花费了一笔钱,因此家人只能为她筹集到4000令吉作为保释金。 他说,今日是被告丈夫逝世的第16天,被告还需在巴西古当的住家,为已故丈夫进行祈祷仪式。 法官在聆听控辩双方陈词后,宣布两名被告需缴交各8000令吉保释金,以及各一名本地担保人。 法官将案件订于6月25日过堂,以提交相关文件。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新加坡7日讯)钱袋空空却依然下单购物,事后伪造付款截图,制造已经付款假象,新加坡一名中年妇女3个月下单34次,骗取逾2万7670(新币,下同;约9万零739令吉)的食品,被判入狱31周。 《联合早报》报道,面对一项欺诈罪名的被告苏里亚妮(50岁)早前在庭上认罪,案件昨日下判。 案情显示,被告在2019年7月,通过聊天平台WhatsApp向一名食品业者下单,购物清单上的货品有酒精饮料、肉类和海鲜等食品。 然而,从第一次开始下单至2020年底,被告经常以不同的借口拖欠付款,迫使业者多次追讨。 被告后来停止进货几个月,但在2021年4月至6月又先后下单34次,订购总值约2万7670元的食品。 被告下单后没打算付款,她跟着伪造PayNow付款截图发给业者,制造已经付款的假象。 业者同意被告分期还债 但多次提醒未果终报警 业者没有查看户头,仅凭被告发送的截图就以为已收到款项,他后来检查户头时发现款项没有到位,于是质问被告。 被告当时认错,恳求业者给她一次机会,业者也同意让被告分期付款,每月支付1500元(约4919令吉),直到她还清债务。 庭上透露,被告起初按照安排还债,后来又耍赖,对业者的多次提醒充耳不闻。 业者最后报警,被告才肯赔偿。 控方早前指出,被告预谋干案,罪行被揭发后也毫无悔意,尽管业者出于好意让她分期付款,但她还是没有按时还钱,直到业者报警,才作出赔偿。 被告也是因贪念犯案,控方促请法官判她坐牢至少8个月。
2月前
(新山10日讯)一名被招入股票投资手机群组的44岁工程师,注资5个月后不只无法获得倍数回酬,反而被骗走逾57万1100令吉血汗钱。 斯里阿南警区主任莫哈末苏海米表示,上述本地男子于本月8日向警方报案,指被承诺倍数回酬的WhatsApp群组欺骗。 他说,事主的手机于去年11月30日,收到一个自称是“Nuveen Financial Community”投资群组的代表来讯,内容除了提供投资课程,还承诺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酬。 他表示,事主从今年1月22日至4月3日,将46万9100令吉血汗钱分23次汇到9个不同户头。较后,事主也被游说加注投资以获更多利润,惟事主没有继续加额投资。 他说,事主也于去年12月10日收到另一个自称来自“PJU Partner Shock Academy”的WhatsApp群组邀约,指可提供投资课程,并承诺可在短期间获高额回酬。 他表示,事主被相关投资计划吸引,于是在今年1月9日3月28日之间,总共9次把12万5000令吉汇入4个不同户头,之后同样被游说继续投资才能获得回酬。 他说,当事主无法取回所有投入的款项后才察觉自己被骗,而根据“Semak Mule CCID”的查悉结果,上述13个银行户头的其中7个户头,与44宗已投报的投资欺诈案件有关。 他表示,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欺骗)条文查案,罪成者可被判不少于1年但不超过10年的监禁和鞭笞,并可另加罚款。 他提醒民众不要轻易被任何高回酬的投资承诺所欺骗,并要求民众在进行任何汇款前务必谨慎,仔细检查对方提供的资料,一旦发现任何可疑的投资献议,应立即报案。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