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

11小时前
12小时前
(双溪大年13日讯)吉打州教育厅华文科助理厅长林国伟说,良好的阅报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透过报纸、电子报或报章网站,学生能获得最新与最可靠的资讯,也能开阔视野、加强语文能力、提升理解与分析能力。 他昨午在新民A校会议室出席《学生阅报计划》吉打州颁奖礼时说,在资讯快速传播的时代,分辨资讯真伪、分析时事脉络,并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是关键能力。 “通过持续阅报,学生能够学习查证消息来源、比较不同观点、建立独立思考能力,避免被不实资讯误导,也能在讨论公共议题时,更成熟、更理性地表达观点。” 他指出,此活动获得全国校长职工会与全国校长协会协办,也获教育部认可与支持,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培养新生代阅读与思辨能力的重视。 “我要恭贺星洲日报学生阅报计划迈入第29周年。《星洲日报》持续推动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如学生时事问答比赛、专辑制作比赛、海报设计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参与中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风气,并营造更优质、更积极的学习环境。” 出席者有全国华小校长协会吉打分会主席罗新程、新民A校校长林俊漍、新民B校校长李明雁、老街场华小校长李修文、大同学校校长苏强喜、星洲日报吉玻主任张莲芝等。 邱武才:大山脚侨光华小蝉联七连冠 星洲日报北马区业务经理邱武才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此计划的支持,让这项以阅读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能够持续成长、不断突破。 “今年的比赛再次获得热烈反应,成果斐然,充分体现各校师长对阅读与学习的重视。 他说,在问答出赛方面,今年有102所学校约305名学生参与,整体参赛数量比去年多,显示活动已逐渐成为重要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大山脚侨光华小成功蝉联七连冠,还得到全国冠军团体、个人赛冠军,展现师生坚持与团队精神的可贵。” 玻璃市华小全数参与 邱武才说,威北区与浮罗山背区在获得当地热心人士赞助报纸后,参与度明显提升,而玻璃市10所华小全数参与,达致百分之百参与率,更是令人欣喜。 他说,在专辑制作比赛中,共有40所学校、106份学生作品参赛。槟城表现最为亮眼,在25个奖项中勇夺21个,也在全国赛中取得突破,新中小学荣获特优奖,中华二校获得入选奖,展现了槟城学生兼具创意与深度的学习成果。 他指出,海报设计比赛同样成绩斐然,今年共有来自47所学校的516份作品参赛,并在全国赛中赢得1份特优奖及6份安慰奖。这些成绩,不仅属于得奖者,更属于每一位认真投入的学生与默默付出的老师。 电子报半价优惠回馈教育工作者 “你们的努力与奉献,都是推动教育向前的重要力量。我们相信,参与比赛的意义不只是赢得奖项,而在于让孩子学会尝试、接受成长、面对失败、重新站起与勇欢再挑战。这才是教育最深层的价值,也是这活动希望带给学生的真正学习体验。” 邱武才说,星洲日报感激教育界长期以来的信任与支持。为了回馈教育工作者,本报特别推出电子报半价优惠,让校长与老师能以更轻松的方式掌握时事脉动、教育资讯与学习资源。 “我们相信,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不会被忽略,反而更值得被尊重、被肯定、被看见。”  
14小时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3天前
6天前
2星期前
1955年,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应陈六使之邀,远赴新加坡,出任南洋大学首任校长。可惜,他的办学理念与董事会格格不入,分歧日深。就在南洋大学即将开课前数周,林语堂毅然辞去校长职务,离开新岛。这位自1930年代起旅居美国、以英文写作享誉国际的中国作家,对新马社会的现实与人情并不熟悉,更难体察一所由华人集资创办、寄托民族文化理想的中文大学,其内部复杂的人际与政治结构。 林语堂与南洋的情缘,始终缘悭一面。早在二战之前,即1939年前后,他便将自己在美国写就的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寄于当时旅居新加坡的郁达夫,请他译为中文。这部小说原是林语堂在筹划翻译《红楼梦》时的创作转折——他原来想以英文介绍中国古典文学,后感《红楼梦》所映照的社会距现代中国已有时空隔阂,遂决意参照其结构与笔法,另写一部描绘近代中国社会图景的长篇小说。 为专注写作,林语堂于1938年春举家迁居法国巴黎。他的长女林如斯回忆:“自八月到巴黎时动笔,到一九三九年八月搁笔。其中搬迁不算,每晨总在案上著作,有时八页,有时两页,有时十五页,而最后一天共写了十九页,是空前之记录。”这部历时一年完成、长达70万字的《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出版后畅销5万册,被《时代》周刊誉为“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这是林语堂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时他年逾40,作品甫一完成,便急于将其译为中文。彼时虽不乏通晓中英文的译者,但能令林语堂信任并托付此任的,唯独挚友郁达夫。那时郁达夫旅居新加坡,任职于《星洲日报》和《华侨周报》。林语堂特地致信相邀,并在信中明言,希望借由小说的译介,弘扬中国抗战勇士的可贵精神。他在信中写道:“弟客居海外,岂真有闲情谈话才子佳人故事,以消磨岁月耶?”显然,从《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到《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1937),再到《瞬息京华》,林语堂逐渐意识到,唯有小说最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如历其境,如见其人,超事理,发情感,非借道小说不可。” 1940年,林语堂得悉郁达夫允诺翻译后,随即寄去5000美元酬金,并附上原著中引用的古典典籍、人名地名及成语的详尽注解,同时交代小说的中文书名——《瞬息京华》。然而,此时郁达夫与妻子王映霞的婚姻关系已濒临崩解,他已几无心力投入翻译。当年5月26日,《星洲日报》星期刊文艺版刊载郁达夫的〈谈翻译及其他〉,文中提及此事,并说明他曾将译稿呈交作者审定后方刊登。事实上,《瞬息京华》的译稿最终仅在他主编的《华侨日报》上刊出开篇,便告中止。1942年,战火蔓延,《华侨日报》停刊,郁达夫离开新加坡,不久殉难,《瞬息京华》的译梦至此中断。 郁达夫与林语堂私交甚笃。尽管酬金早已支付,林语堂却未能如愿得到完整译稿,但两位文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却由此传为文坛佳话。 1975年,林语堂凭《瞬息京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作也被普遍视为他文学创作的巅峰。 早在40年代初,郑陀与应元杰合译的首个中文译本已问世,诗人卞之琳评其书名“仄仄平平,声调奇妙”。其弟子赵毅衡后来在〈林语堂与诺贝尔奖〉一文中亦指出,该译本“并未差到太离谱的地步”。然而,当时的林语堂对此并不满意,特地在国内报纸刊登广告声明,劝告国内作家“勿轻易翻译”,态度颇为坚决。或许,自始至终,他心中理想的译者,始终只有知己郁达夫。 半个世纪后,1991年,郁达夫之子郁飞以“子偿父债”的心意,历经10年完成《瞬息京华》全译本,被普遍认为最忠于原著,也最能传达林语堂作品的神韵。翌年,郁飞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追忆父亲当年从林语堂手中接过书稿的情景——那一年,他也在新加坡,时年21岁,记忆犹新。 从郁达夫到郁飞,父子两代跨越时空,在南洋接续了《瞬息京华》的译梦。这段文学因缘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尤其是郁达夫研究专家陈子善教授与南洋大学校友薛依云。薛依云指出,直到今年,在“抗战文学暨郁达夫殉难八十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透露,美国国会图书馆或仍藏有至今无人见过的《华侨周报》海外译稿孤本。 相关文章: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 杜南发 也就是这个时候心情如水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天微明时我是诗人潘正镭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走入诗中的歌者张泛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大山脚和平路中学星洲海鸥“爱华教义演” 联办单位:星洲日报及海鸥基金 承办单位:和平路中学家教协会、礼堂建委会及校友会 晚宴日期:11月15日(星期六) 时间:晚上7时 地点:大山脚德教会赞化阁大礼堂 筹款目标:150万令吉 (大山脚21日讯)建校55年的大山脚和平路中学(简称和中,SMK Jalan Damai),虽是一所国民中学,但却以传承中华文化和推动华文教育为己任。 这所不是华校的中学,一直以来用行动支持华教。 和中逾90%学生来自区内华小毕业生,校内华裔学子学习《弟子规》、以华乐团弹奏出悠扬旋律,校园内墙上许多中文励志标语等等,这些举动都蕴含着贴近华教的精神。 目标筹150万 和中校方将于11月15日(星期六)联合星洲日报和海鸥基金举办“爱华教义演”,目标筹募150万令吉,为学校礼堂完善化设备。 礼堂建委会主席黄芮姿指出,校方致力于建设一座可容纳逾2000名师生的多用途礼堂,建筑工程目前已完成超过95%,预计将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全面竣工。 “礼堂主体已完成,但内部设备仍有待完善,包括椅子、舞台灯光与音响设备、图书馆、音乐室、资料室、羽球场及乒乓场地等,都还未安装。我们现正筹款,希望筹募约150万令吉,以补足这些设施。” 她说,建礼堂计划早在2016年发起,但涉及申请程序及建筑批文,需时2年向教育局及布城相关部门申请批准。校方在获得批准前,必须先达到一定数额的筹款目标,才能招标与施工。 她希望社会大众、校友及热心人士支持捐助,让礼堂尽早全面启用,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学习与活动空间。 张仕圣:打造更好学习表演平台  家协主席张仕圣说,该校希望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好的学习与表演平台,让学生的技能、才华和文化素养被看见。 “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成长,也能让他们走出更广阔的世界。” 他说,除了《弟子规》课程,校方还积极推动华乐团、醒狮团、合唱团及舞蹈团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也在多元社会中展现华裔学子的自信与风采。 刘珅维:礼堂是学生精神家园  和中校友会主席刘珅维说,学校礼堂不仅是一座建筑,而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他指出,目前该校仅有一座可容纳约200人的小型礼堂,空间有限;无论是全校周会、文娱晚会或华乐演奏会,都难以容纳全体师生。 “即便是唯一的有盖篮球场,也无法在酷热与雨天中顺利使用。我们希望建成一个多功能礼堂,能成为学弟学妹学习、表演、聚会的安全空间。” 林莲叶:“非华校”却贴近华教灵魂 和中校长林莲叶说,该校建于1970年,是一所“非华校”,却贴近华教的灵魂。 “和中现有约2100名学生,实行上下午班制,以华小华裔毕业生占多数。校方也鼓励华裔学生选修华文,多数华裔生也都有选读华文课。” 她也列出该校各个文化团体取得的成就。其中,2002年4月成立的华乐团,多次在“春蕾”、“华总国油杯”及“马来西亚国际艺术节”等赛事获得佳绩。 “华乐团于2019年代表我国赴中国参加‘长三角国际民族乐团展演’并夺得最佳团队奖,近年也在‘和韵’国际音乐杯及全国赛中连获多项金奖,并成功举办3届大型音乐会。” 她说,其次是创立于2021年的舞蹈团,虽年轻却屡创佳绩,2022年起连续参加槟州舞蹈观摩赛并多次夺金,2024年更晋级全国赛勇夺金奖,2025年全国赛再获银奖。 “合唱团成立于2023年,2年内展现非凡实力,2024年初次参赛即获佳绩,2025年代表校队到吉隆坡参加‘永远的照亮’全国合唱赛勇夺冠军,同年在‘禾乐国际艺术节’合唱赛中荣获银奖。” 林莲叶说,该校醒狮队也在去年勇夺全国校际龙狮锦标赛冠军,还有数名学生在国际武术比赛名扬国际平台。 每席2000令吉 欢迎共襄盛举  这一场“爱华教义演”晚宴每席2000令吉(每桌10人),欢迎各界共襄盛举。 凡乐捐2000令吉或以上者,可享有所得税豁免。欲获所得税豁免,支票抬头请写: Penang Chinese Town Hall,银行户头和号码为:Ambank 0022012018195。 一般捐款的支票抬头请写:Pembangunan Dewan SMK Jalan Damai,银行护户头和号码为:Hong Leong Bank 29001003698。 任何询问可联络黄芮姿(0111-291 2228)、许文强(0111-216 1339)、林振财(016-404 1658)或伍小璧(012-408 0346)。            
3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