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旅游局

多元民族的民主国家,“官方”来自多元背景人民的授权;“官方”运作的资源,也来自多元民族人民的税金。在多元种族的国家,这个“官方”完全不该由单一种族、宗教,霸权性垄断。 2025年全球旅游交流会(Global Travel Meet 2025)晚宴出现酒精饮料一事,经马来政客轮番炒作后,首相安华终于回应——严厉警告旅游、艺术及文化部,及其部长张庆信。 安华公开拒绝接受旅游局解释,提出官方场合禁酒“绝对不可有任何例外”,并警告内阁各部长以及政府各部门“此事件绝对不可疏忽”。 安华的回应,显然会令非穆斯林社群失望与不满。此课题显然是马来政客的炒作,是非对错的判断,简单明了。 安华通过斡旋各国领袖,成功让遭以色列扣留的23名全球坚韧船队巫裔成员,得以更快地被释放归国。这已经为安华赚取足够的伊斯兰领袖光环。 安华可以善用这个光环,更有信心地捍卫我国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抗拒保守宗教势力的无理炒作。但他可能更有兴趣,在保守宗教人群中赢得更大的喝彩。 非穆斯林社会不期待安华为旅游局和张庆信辩护,但他至少应表明立场:原则上,旅游局并无过错。即便执行层面尚有改善之处,此事件也不应被大做文章。 严词警告张庆信,却是与非穆斯林社群的期待背道而驰。安华在姿态上,认同了土团、伊党以及阿克马的角度,认同了供酒问题属严重失误,影响重大。 只是,安华此番回应是否能满足伊斯兰右派的胃口?伊党、土团、阿克马等人要求的是:第一,革除张庆信的部长职;第二,公开道歉。他们期待的场景是:任何被视为挑战马来-伊斯兰霸权的做法,都要面对严厉对付(革职)、受到公开羞辱(道歉)。 这两点,都没有做到。安华是严厉警告张庆信了,但离革职位的要求,距离遥远。张庆信也公关式“表达遗憾”了,但那也并非道歉。 安华的做法,两面不讨好。不过,身为马来领袖,安华不能完全无视马来社会的观点。 因此,安华“只是”对旅游局严厉谴责,算是为旅游局挡下了更大的灾难。旅游部快速回应安华谴责,或许也是事先协调的“灭火”动作。 安华看似处在伊斯兰右派与非穆斯林中间。作为大家长,安华做的是平息争论。多元社会中,各方有所妥协、懂得进退,社会和谐方能维系。 不过,这真的是多元社会最公平的运作模式? 具体而言,酒精饮料该不该在官方场合出现,这本该可以是一个超越宗教、具备弹性的安排。 没有人会在一个类似讨论国际经济发展,或安全合作的严肃论坛,提供酒精饮料。 这并不是因为“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或“酒精在伊斯兰眼里是罪恶”,甚至不是“没有顾及穆斯林的敏感性”。那仅仅是因为 [vip_content_start] 场合不恰当。 旅游属于人类休闲活动。政府设立相关部门,目的自然是推进产业发展,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同时发扬我国多元文化的美丽,为各国人民贡献丰富的文化体验。旅游、艺术及文化部,绝对不是贯彻保守宗教价值观的部门。 配合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业者参与的活动就不能与严肃论坛的性质等同。在晚宴这类轻松活动,提供酒精饮料不仅无伤大雅,在特定情况还可以是“国际礼仪”。 安华谴责张庆信的同段谈话,也透露了旅游局在提呈给安华的报告中,提出酒精饮料是在晚宴官方仪式结束后,才供给宾客。 看来,宴会当局也确保了,酒精是晚宴进入轻松、非官方的时段才提供给宾客。这种情境下提供酒精饮料,照理说没有人会将其当成国家鼓吹饮酒文化。 去年华教义演风波时,教育部是以避免向学童灌输不利健康的行为,禁止啤酒商标出现在校园内。 这对华教募捐活动造成了打击,也罔顾华教面临拨款不公,必须自力救济的现实。但,由于提出了看似客观的借口,学府也应该宣扬健康生活习惯,因此该说法仍然获得了各族人士的支持。至少,禁令及背后理由,还是成立的。 最新局势的发展让人温故知新。马来右派若能找到现实、功利的理由,以此淡化宗教动机,让立场显得更“客观”、更“理性”。 一旦找不到这样的理由,又或者在特定场景落实宗教教义违反常理,以及不利国家经济,那层“客观”的窗户纸就会被捅破——他们会明目张胆提出:我们就是要落实宗教教义。 伊斯兰右派要的,是让单一宗教渗透社会方方面面,至少是成为官方必须独尊的价值体系。从今往后,非穆斯林必须警戒任何包装精良的宗教渗透,给予能力所及、合法合理的坚决拒斥。 联邦直辖区宗教司办公室(Pejabat Mufti Wilayah Persekutuan)和伊斯兰信仰学院(Institut Kefahaman Islam Malaysia)皆发文提出诸多宗教理据,力陈酒精违背伊斯兰教义。这基本没错。 但两组织还特别提出,在联邦宪法第3(1)条之下,“伊斯兰乃联邦宗教”,所以任何官方行为都必须反映伊斯兰教义与价值。这种扩大宪法第3(1)条款的做法,意图就是建立“伊斯兰国”,也是对立国宪法保障我国世俗体制的重大威胁。 在非穆斯林权益受到空前威胁的此时,非穆斯林政治领袖应放下党派成见,思考共同对策。即便未能联合公开表态,但私下的默契与共识应有所建立。 多元民族的民主国家,“官方”来自多元背景人民的授权;“官方”运作的资源,也来自多元民族人民的税金。在多元种族的国家,这个“官方”完全不该由单一种族、宗教,霸权性垄断。 此次供酒风波,起始点可能是投机政客炒作,但最后却曝露了隐藏在建制背后,伊斯兰化的巨大力量。 马来右派目前对课题如此固执,其反映的是一种唯我独尊,以政治优势垄断国家文化的霸权主义。偏偏,某些类型的文化,又是以敌视、贬低、压制其他多元文化为其特征。
2星期前
扎希这一开口,课题性质不同了。这不是要灭火,而是助长燎原之火,因为在內阁讨论,很可能陷入两难局面。 先说个故事。 清末义和团运动兴起,人们嘴里喊着扶清灭洋。只是队伍鱼龙混杂,洋人没灭多少,反而攻击教会和教民,更多的是小老百姓遭殃。 义和团搞到社会秩序大乱,人心惶惶,但朝廷里就是有人大力支持义和团。 例如,庄亲王载勋喊出“谁反对神功,谁就是汉奸”;老佛爷慈禧太后也相信义和团的神功。 据说慈禧每天都会把义和团的神咒,诵念70次;诵完后,太监李莲英就会讨好地说,老佛爷这咒语又咒死一个洋鬼子了。 义和团越闹越大,大清王朝也如有大神附身,來了勇气,向各国列强宣战。后续的事,大家都懂了。 中国学者张鸣在文章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义和团,慈禧会选择跟列强十一国开战吗? 张鸣的答案是,“当然不会”。因为这个老太婆之所以选择开战,很大程度上是相信义和团有法术,可以刀枪不入。 其实,朝廷里还是有清醒的人,包括光绪皇帝和几个大臣是不信义和团的神功,奈何力挺义和团成了朝廷主流声音。 开战之前朝廷有几次激烈的辩论,只是当明白人一个又一个被弃用或干掉后,剩下人精般的大臣,都明白领导要什么了,大家都识时务者为俊杰。 为什么刀枪不入这种鬼话,能左右了帝国精英高层的决策? 说好听是“民气可用”,说白了就是 [vip_content_start] “民怨可用”。 一开始义和团这些组织是不滿官方的,是跟政府作对的。只是当官的太聪明了,懂得民怨可用,巧妙转移视线挑起民众情绪,把民怨化成自己上位的力量。 那些手握权力各怀鬼胎,要借民怨來上位和打击政敌的大官,不是遏止义和团的不良风气,反而把义和团带入京城,带上朝廷扩大了影响力。 朝廷里有人是真信了义和团大师兄的神功,也有人不是相信而是懂得利用大师兄的神功,來绑架了朝廷变成予取予求的提款机。 故事说完了。 这次大马旅游促进局晚宴闹出有酒风波,先是土团议员挑起,伊党宣传主任阿末法德里与巫青团长阿克马跟进,还说如果旅游部长张庆信无法交待,就要求首相安华开除部长。 尽管张庆信已经说明,这场晚宴不是旅游部全权主办,而是业者接手承办的庆功宴。 但是,副首相兼巫统主席扎希说,巫统坚决反对在政府层级的官方活动出现酒,因此要把这课题带入內阁讨论。 扎希这一开口,课题性质不同了。 原本只是几个政治人物挑起的课题,部长解释了厘清了,也掀不太起风浪。 如今扎希跟着阿克马起舞,定性为巫统的立场,还要带入內阁,等于扩大和延续风波。 这不是要灭火,而是助长燎原之火,因为在內阁讨论,很可能陷入两难局面。 扎希和一众巫统部长若接受张庆信的解释,阿克马们和国盟难道会信服吗?巫统难道不怕流失马來票吗?如果不接受,扎希难道要应阿克马要求,让首相革除张庆信部长职吗? 所以,扎希这一招说穿了,就是把烫手山芋丟给首相安华,由安华去处理。 內阁的讨论是机密的,內阁的决定是集体共识。决策,会不会被“大师兄的神功”左右甚至绑架? 就看朝廷里有多少清醒的人了。 相关新闻: 官方晚宴有酒违通令 伊党促撤换旅游部长 旅游局活动有酒就要炒掉张庆信?梁伟虹:先问过我们吧! “反对政府宴会有酒” 扎希:带入内阁讨论 旅游局宴有酒风波| 张庆信:非旅游部全权主导 业界主动接手办晚宴 阿克马:私人界可在政府活动供酒?“张庆信答非所问!” 晚宴有酒风波|土青团促安华展现魄力 “勿再维护张庆信!”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