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南海之声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教育
学生园地
沙赫米勉励学生掌握AI 应对未来职场需求
(必打丹7日讯)必打丹区国会议员拿督沙赫米提醒即将参加SPM和STPM考试的学生,除了专注应付考试和自律,还必须瞄准未来有前景的行业,未来用自己的专业回馈社区。
5小时前
学生园地
百格新闻
“罗马人向马来人学造船”? IIUM切割:不认同、不代表本校
国际伊斯兰大学(IIUM)发声明,澄清教授索丽哈发表“罗马人向马来人学习造船技术”的说法,仅属个人立场,与校方无关。
9小时前
百格新闻
百格人物
别去定义孩子的人生 大马乐坛天后茜拉玛吉谈教育自由
“孩子不是为了读书而生”大马乐坛天后茜拉玛吉( Sheila Majid),用一个母亲最真实的心声,重新问我们:教育,难道只剩下成绩、学校排名? 她说,猴子擅长爬树,鱼却在海里发光。孩子天赋不同,为什么要用同一把尺来衡量?
11小时前
百格人物
全国综合
苏仪芳: 应优先解决教育基本问题 “共同授课”恐好高骛远
马青总秘书苏仪芳认为,教育部应该优先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包括解决师资短缺、乡区学校建筑老旧、器材和设备不足、校园霸凌和暴力事件频传等问题,才将眼光放到更宏大的计划,否则在基本功没有打好的情况下,任何看似美好的概念只会显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只会失败收场。
2天前
全国综合
华社
人生伸展台为教育医疗筹款 30日办真善美慈善宴2.0
十年一约,为爱再启程,邀您共同谱写温暖篇章!
2天前
华社
北马新闻
槟州政府与慈济合作 为弱势家庭孩子提供学前教育
槟州政府和槟城慈济幼儿园携手合作推动“慈济幼儿园希望教育计划”,为B40群体及弱势家庭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以强化家庭发展、减少社会问题
3天前
北马新闻
星云
【我的工作台】针线岁月:我的裁缝工作台/刘雪芬(麻坡)
第一印象里,老师的工作台一定是堆满学生作业本和文件的。而我的,却是学生画的时装设计图纸。马来西亚技术学院的时装设计室里,我的裁缝工作台静静伫立在靠窗的位置。15年来,它陪伴我走过无数课堂。晨光透过百叶窗,映照在布料与岁月痕迹上,让我心中倍感安定。 每日清晨,当我推开设计室的门,手指轻拂木质台面,便仿佛在与老友问好。剪刀、量尺、划粉各安其位,布料与图纸整齐排列,等待年轻的手去描绘与创造。它见证了许多故事。记得有个学生,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当年她总是最早到、最晚离开。第一次独立画款式图时,手抖得几乎拿不稳铅笔,而这张台子默默承载了她的紧张与期待,陪伴她从生涩到娴熟。去年她重返校园,轻抚台面,笑说:“这台子比老师还记得我当年画错多少次呢。” 创意与坚持在台上绽放 工作台前迎来送走了无数年轻面孔。有的学生手巧,几次便能掌握比例;有的则要反复练习才能画出规范图纸。但无论资质如何,它都一视同仁,静静承载他们的努力与成长。台面上的划痕与笔迹,正是奋斗的印记。课余时分,这里也是我沉思的天地。夕阳西下,我常在台前整理教学心得。深夜,设计室在灯光下格外安静,我尝试新的布样与手法。针线与笔墨交错的声息,成了夜里最美的伴奏。最让我动容的,是学生们围绕工作台讨论设计方案的时刻。不同的创意在台面上碰撞,布料与图纸交织出无限可能。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仿佛看到未来的设计师正从这里启程。 15年过去,这张台子早已超越工具的意义。它不仅是教学的助手,更是教育理念的延伸,是匠心与梦想的见证。新学年伊始,当一批批年轻的身影再次聚拢在它周围,我明白,这里传递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态度,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追求,对完美的坚持。我的工作台或许普通,却承载着无数梦想。它让我与学生明白:教育如同缝纫,需要耐心,也需要在重复中孕育创意。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并肩而行,在台前一笔一画、一针一线,慢慢缝织属于他们的人生蓝图。
3天前
星云
星云
【飞云过影】前人铺垫,我继续堆叠/郭丽云
星期五,对小学五六年级的我而言,曾是自行拎书包掏钥匙开门回家的日子。 那年长我6岁的三姐,中学岁月恰与我小学6年同步,上下午班的节奏一致,家人于是把照顾我的重任交托予也仍是个孩子的她。星期五,因为友族同胞中午需到清真寺诵经,学校会提早放学,她和其他华裔同学就可以留校上每周一次的课后华文班,我和她的下课时间就对不上。家人叫我带上钥匙,校车载送抵家后若有陌生人尾随,记得到楼上邻居家去躲,千交代,万嘱咐,还是遇上了恶人。 某日一陌生人跟着我上楼,拿着张地址,说要我带路,我拒绝,正当他想进一步行动,突见家门打开,恰巧那天哥没上班还听见门外声吵探出头来,打救了我。那以后,家人更不放心了,不是谴责却仿佛归咎的压力让三姐难过。她说大家只担心我,却没人关心她每天独自骑脚车经过窄木桥和寂静小路上学是不是也安全,难道要她放弃华文?我望着姐半是懊恼半是委屈落下的泪,说不上一句安慰的话却替她难过,也第一次体会了学华文让学生在现实拉锯中的无奈。 我上的国民型中学,华文列为正课也是必考科,安排稳妥得如此理所当然,相对于三姐的国民学校,幸福的我们如何读懂他们那份游走于珍惜与失落之间、在渴求与放下的罅隙中挣扎的心态?我们唾手可得的幸福,于他们却往往沉重压抑。 华文路上的无声力量 那时,我校未有开办大学先修班,毕业以后全都寄人篱下调到另一所女校就读中六。迎新选科后某日学姐召集,语重心长要我们考虑选读与报考华文,别让这门课停办于我们这届考生。我向来喜欢华文,没对这次的道德与民族精神索求顾虑许多,及至后来带着对华文的热忱也研读至大学毕业。然而,我们在礼堂角落凝重地为担起母语传承的那次秘密聚谈,至今萦绕脑海。那是第二次意识到学华文确有难以言说的无奈。 有人问是谁影响了我走上华文教育的路,是父母吗?还是老师?母亲在我入学前已逝,父亲只受了几个月的学校教育就因祖父故去而辍学当童工。要说影响,或许就是他后来自学认字的精神,以及每天都要买两份华文报纸阅读的习惯,让我在资讯不发达也未有网络的年代,还能因阅报汲取养分而不觉匮乏。 小学有个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表扬我华文不错,说小六UPSR检定考试华文阅读与理解一定可以双双考A,后来我真考取A成绩回应了她的肯定,及后的中三PMR,中五SPM华文考试都不曾落马。这仿佛是神奇的咒语。当了老师以后,有一次,一名毕业生在感谢卡上写道,她对华文没有信心,却因我在课堂上曾鼓励及肯定她可以考取特优,于是她真的做到了。她的这番话让我回望往昔。 挫折终会在转角偶遇,一帆风顺如何磨练刚毅?我几番跟学生坦承自己STPM的中六华文是成绩单上最差的成绩。在学生惊讶且问是猫还是狗时,我说牵了头大象回家,没有人愿意相信。原来我早不需要用A的加持来显示价值,在他们难以置信的疑惑里我笃定,做了什么比得到什么更让人信服。对语文的喜爱是哪怕未受肯定也绝不动摇的信念。 中学时作文比赛是选人参加而不是规定全校参与的活动,有一年华文老师没选我但她问还有谁要参赛或想推荐谁,我的好朋友举手推荐了我,我感谢她也感谢老师没有拒绝她。那一次我没有因为不被老师首选参赛而自我矮化,也幸运地获得首奖。即便后来我没有再创高峰,但是那次得奖作品贴堂的骄傲让我更领悟到被肯定的意义,以至于我在当老师时更愿意俯下身子去看看没有站在顶端闪耀的孩子,更愿意分散资源让更多孩子得到机会。 华文和教育这条路,每一个细节都是成长路上的石子,前人铺垫而我继续堆叠。我的孩子并未因我华文老师的身分而格外喜爱这门课,又有何妨?只要她还有机会说着读着写着和我及我父辈祖辈一样的语言文字,会感恩先贤前辈护持的牺牲,永不在诸多无奈中挣扎求存乃至贸然放手,就好。 星期五应该是一扇通往周末休憩的门,是哪怕每周仅此一堂华文课时,也足以让思绪诗意地泛向远方的轻舟,只要华文的春天继续开花结果就会抹去我姐一样的泪。
3天前
星云
教育
南院庆50周年金禧 筹1000万推动教育发展
南方大学学院50周年金禧校庆即将于本月21日掀开序幕,该校希望届时借助社区力量,为校筹募1000万令吉教育发展基金,其中的500万令吉将用作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项目。
3天前
教育
VIP文
戴子豪.学校、家长、体制和手机
一刀切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会切断孩子学习的速度。我们不能用上一代人的心智,来“强迫”孩子跟随我们的步伐,以“我们以前就是如此”为由,来给孩子设置顶限和底线。
4天前
VIP文
古城
培一阅报计划赠报仪式 | 赞助学生阅报拓视野 培一家协感谢优越秀珍娘惹小厨
培一小学家协主席吴金荣博士认为,优越秀珍娘惹小橱支持星洲日报的学生阅报计划,不只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一份对教育的关怀,对我们下一代的鼓励。社会要进步,教育要有温度,就要有像他们这样有爱心、有担当的企业。
4天前
古城
柔佛透视
阿恩 | 教育方式也需要更新
最近新闻一条接着一条,讲的都是学校纪律出问题。
4天前
柔佛透视
周刊专题
【快乐的职业/02】用戏剧与故事,让孩子笑声不断──儿童剧演员红姐姐
在本地儿童剧场里,有一个标志角色早已被许多孩子和家长熟知——红姐姐。她以热情、温暖和亲切着称,多年来奔走剧场的台前幕后,坚持用儿童剧为孩子打造一个能笑、能哭、能想像的世界。
5天前
周刊专题
东海岸观点
随歌 | 把藤鞭还给老师有用吗?
近来学府大概是犯太岁了。家长闹事、教师被提告、学生坠楼、霸凌、强奸、刺杀等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实在叫人担忧我们的下一代将被腐蚀得剩下什么?
6天前
东海岸观点
古城
甲公教中学骊歌响起 142学生毕业了
(马六甲1日讯)甲公教中学今举行2025年中五毕业暨颁奖典礼,全校师生、家长及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充满喜悦与感恩的时刻。今年共有142位中五毕业生完成中学生涯,正式迈向人生的新阶段. 校长赖水和表示,公教中学自1958年创校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当年1963年的中五同学,是学校第一届的毕业生。屈指一算,今年的2025届毕业生,正是公中第63届毕业生,这是一个值得骄傲、也充满意义的时刻。 “今年共142位毕业生,包括理科班47人、商科班29人、文科班66人顺利毕业。毕业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希望大家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要谨记公中的校训,‘亲爱忠诚!勤学业、重公德、富理想’。” 他说,这十三个字是公中人一生的座右铭。他期望毕业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温度的公中人。他感谢副校长张良顺与工委会团队的用心策划与辛勤付出,让典礼得以顺利举行。 他是今日出席该校毕业典礼时,如是表示。 张德福:教育才能真正改变生命 校事会主席张德福神父表示,公教中学是一所由天主教会创办的学校,教会办学的核心理念不只是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有爱心、有责任感、有信仰与正直品格的人。 “唯有‘以爱为本、以服务为荣’,教育才能真正改变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他说,毕业生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秉持公中精神,即坚持、关怀与勇气,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要勇敢追梦,不仅为个人的成功而努力,更要成为对家庭有担当,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 典礼期间,数毕业生于台上献唱经典曲目《后来》,悠扬的旋律响起,全场气氛温馨感人。台上学生深情演唱,台下的毕业生、老师与家长也随着歌曲旋律挥动双手、轻声合唱,现场弥漫着满满的青春与温馨的气息。此次典礼也颁发多项学术与服务奖项,以表扬表现优异与积极服务学校的学生。 出席者包括校友会顾问谭保同、主席张景明、署理主席罗宪彪及1980校友理事何文华、家协副主席姚和巡及校友李荣坤等。
6天前
古城
东海岸观点
随歌|问题不在于打或不打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孩子犯了错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我认为,打,不是最先考量的教育手段,但它有存在的必要性。
7天前
东海岸观点
更多教育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