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宿舍

窗户是一间房子的双眼,让光洒进屋内,点亮屋内世界。有窗户的房子总是让人感到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没有窗户的房子则总是令人提不起劲,浑浑噩噩,看不见未来似的。所以说,一间房子能否宜居怡人,全看窗户。 在马来西亚,这里没有一年四季,只有阳光普照、大雨滂沱和阴雨连绵。每次打开窗户,外头的风景加上阵阵凉风,令人为之一振,心情顿时舒畅。窗户配上美景,就是屋内最亮丽的一幅风景画;随着时而阴天,时而阳光明媚,这幅风景画每天不重样,让见者的心情也随之起伏转变。 如果房子没有窗户,是多么令人糟心的事。失去窗户的空间,就像人类失去眼睛,外面的精彩缤纷再也与自己无关。而门远不能与窗户相比——门的作用是进入和离开,若非必要,大家的门几乎是常年紧闭的;与窗户的观景功能可说是截然不同。 我有一个朋友,两年前从沙巴搬到吉隆坡,谋求更好的待遇与薪金。他的老东家对员工的福利可说相当不错,不仅提供免费早午餐,还有免费员工住宿。我这位朋友到了这间公司之后,可说是乐不思蜀,除了每年新年回一趟山打根,其他时间都待在吉隆坡。 上次我难得到吉隆坡旅游,约他出来喝茶叙旧,他才跟我说起,他住的宿舍房间没有窗户。每逢周末放假,他总是不嫌麻烦,从宿舍搭车到购物中心,有时候买一杯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在充电中心一坐就是一整天。因为没有窗户,他总觉得待在房间里没劲,只能到处走走,舒展一周积累的不快。钱锺书的〈窗〉里说过:“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我想,要是他那间房装了窗户,又有好风景,凭他的脾性,应该不会每周准时出门逃离那间没有窗户的宿舍。没有窗户的房间,倒让门的作用放大了好几倍,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你:“出去吧,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出去见见有趣的人。” 我自己也经历过一段没有窗户的时期。想起我从山打根搬来槟城的时候,也住过一间“形同没有窗户”的宿舍。那并不是房间真的没有窗,而是窗外正好安装着冷气压缩机,又对着另一栋楼的后墙,根本没有风景可言,只能看到长满青苔与藤蔓的灰色墙面。 窗是家的眼睛 那段时间,也是我最坐不住的岁月。那时候我老想往外跑,因为房间和室友合住,我的书桌正好靠近房门,伸手就能碰到门把。回想起来,正是那段时光,促使我独自探索槟城,也因此收获最多。当房间的窗户缺席时,唯一能取代它的,就是一双可以自由走动的脚,去丈量人世间的美好。 对于有窗的人家而言,无论是高楼还是平房,窗户就是一本打开就能阅读的好书。下雨时,它像一篇优美而带点哀伤的散文诗;阳光普照时,它又像一位喜气洋洋、生机勃勃的主人翁跃然纸上,诉说当下的心情。我在公寓居住时,就喜欢依着窗往外看,似乎想透过这扇窗户看尽人间悲欢。每次依窗远眺,我都由衷佩服发明窗户的人。因为有了窗户,人们的视线才不再局限于室内的一地鸡毛与琐碎,而能随着目光自由飞翔,伴着宜人清风,与云卷云舒共舞,与夕阳清风作伴。 需要隐私时,只要拉上窗帘,就能保有自己的天地,窗帘内发生的一切,外人一概无从得知;想看风景时,拉开窗帘,即使只是方寸天地,也不妨碍一览无遗。这便是有窗的好处。 与其说窗户是从房子凿开的一个通往外界的洞口,不如说,它是我们用来迎接世界美好的通道。窗户一开一合,寓意着我们既要学会迎合与欣赏这个世界,也要适时独处、回到自己,在开与合之间做出明智取舍,才不至于过度暴露,也不会过度封闭。 无论闹市还是小乡村,窗户,始终就是那么一个不可将就、不能随意“凑合”的存在。
4星期前
大一时,朋友们都很常评价我的书桌很空,说起来就像“随时能够打包回家”的状态。我相信书桌是有生命的,而它的生命是依附着主人的状态延伸。当时我也身处“想随时就能打包回家、回到过去”的状态。东西很少,像是那张桌子的过客,尚未和它建立深厚的情谊;某个层面上,我相信这也是当时尚未豢养出对台北的归属感。 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从旧的宿舍搬到高年级宿舍。刚搬过来时,前一位学姐留给我一张满是灰尘的书桌、鞋柜、储物柜,再加上大一那一年和室友与其他朋友关系要好,因为人数限制没办法继续一起住,种种原因导致刚搬来高年级宿舍时,我屡屡抱怨,但也暗自希冀能尽快对这间新宿舍产生归属感。 于是我开始把生活中许多人事物的痕迹留在这张桌子上,桌板贴满了许多真挚的情感:当今流行的“人生四格”(拍贴机)、朋友从海外寄来的明信片、充满温度的每一张聚会相片。抬起头就能看见过往美好恒而不变地牢贴在桌板与心房,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今年暑假去环了一趟台湾本岛,在台东买了环岛的布条,上面画着台湾的地形,我把它挂在书桌旁;同时也在笔筒上插了马来西亚的辉煌条文,时刻提醒自己要谨记这两片土地带给我的养分。 两年台北 一桌陪伴 转眼大三了,曾经的室友再次来到我的书桌前说,“你的东西比大一还来得多了。”这张书桌在冥冥之中映射出我的状态。桌上的东西越来越繁杂,在意的东西也多了,心里的“东西”也是如此。此时已迈入在台北的第756天,两年多的情感相互叠加,错综复杂,反正就是已无法做到随时从台北打包回家了。 对它的情感,三言两语无法道尽。我曾费尽心思、特意想将书桌营造出“家”的感觉,果真在不察不觉中,它成为我慌乱人生难得可以落脚的地方。谢谢它陪我吃过无数个早午晚餐;谢谢它伴我熬过许多被考试与作业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谢谢它总在我满身疲惫回到房间时,一声不吭就接着我。偌大台北,好在我拥有小小的它,因此不算是没有家能回的小孩。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