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学生

2天前
不知不觉踏入医学院殿堂已有一年之久,能否用久这个字我不知道,只能说完成了这一个学士学位的20%。这一年与我想像的有很大的落差,并没有学会怎么救人,反倒学会了怎么生存、怎么与人相处、怎么办活动。甚至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有一个人突然倒在我面前,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心肺复苏,去救人一命?别人都说“university”,由你玩4年,最后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我想像的美好轻松。以为去到大城市的自己可以在每周末去走走看世界,结果每月一考就差不多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了,更不用说要大玩特玩。 这一年我发现,原来所付出的与所得到的不一定成正比。第一次小考就考获C+,真的吓了我一跳。曾经我也是别人口中的学霸,怎么会落入如此的光景呢?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换来的却不是一次又一次漂亮的A,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小失望。曾经,把自己与别人比较,心里总是不平衡,为什么别人玩到半夜三更仍旧考得比我好?也许是我太蠢太笨,也许是我努力错了方向,也许是医学系根本不适合我…… 健康胜过一切完美 在无限的内耗与调整里,慢慢的,我发现只要不与他人比较,生活会过得更好。当然不是对自己不要求或低要求,而是按着自己的步调慢慢一步一步来,慢慢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考试结束后问问自己“你尽力了吗?”每一次都发现自己确实是尽了自己所能,也许在学医方面我少了一些天分,但靠着我的努力与坚持,热爱与兴趣,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步上轨道。即使成绩不会比其他人优秀,但我对得起我自己。我相信正在努力的我已经在闪闪发光,已经成为了更好的我。 这一年,我学会减少自己的焦虑。曾听闻医学系的大学生因为忙碌的生活与繁重的课业,都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外貌,不会特别打扮。到了大学才发现朋友们都美若天仙,化妆穿搭身材控制样样精通。反观自己,什么都不会。后来发现她们会因为要完美的身材一天只吃一餐,这让一日三餐的我挺焦虑的。每一次要下单点午餐晚餐的时候,就想到别人只吃其中一餐,自己比别人块头更大怎么好意思吃那么多?后来无意间看到一则新闻说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胆囊结石,我才发现好好吃饭有多重要。我只是在做每日该做的事情,不需要因着别人不做而参与其中伤害自己的身体。 同样的,在考试周每一位同学都为了能够读更多而牺牲了睡眠。有的人在那一个星期五天的睡眠加起来不到七八个小时。对我而言,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身体的健康更重要不是吗?刚开始真的会因为自己睡得比别人多而感到焦虑,但后来发现如果少了健康的身体,怎么能够支撑自己5年的学业以及日后的工作呢?于是限制自己考试周每晚一定要有至少6到7个小时的睡眠,宁可牺牲社交媒体的时间也绝对不可以牺牲睡眠时间。要想照顾好别人,我们就得先照顾好自己。 别人都说成为医学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与牺牲。一开始的自己还嗤之以鼻,觉得为了自己的梦想与理想,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但后来在考试周的时候看着其他就读政府大学的朋友们都陆续进入假期了,而自己还在苦苦挣扎,真的有些心理不平衡。再加上我们即将比别人更早开学,不甘心的程度真的达到顶峰。有一次与友人小抱怨,他说因为你是人类守护者所以一切都需要特别严谨。那一句话如当头棒喝,对啊,一开始我想要成为医生的初心是什么?明知道这条路不论学业或工作都不好走,但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它,只因为我真的很想为马来西亚的医疗体系出一份力,我真的特别希望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可以以我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所以少了那一两个月的假期又算什么? “你有后悔吗?”一位学长冷不防问了我一句。“呃……”这个问题有点太深奥,我竟然回答不出来。后来他又说千万别因为这个问题而后悔,就随口一问。“那你呢?”我反问。他说认真想想都已到大四,快结束了,也没什么好后悔的。随后我在独处的时候认真地想,一切的情绪都不算后悔吧!只是偶尔会“责怪”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挺任性的。我觉得不管再多么喜爱的东西也会有不喜欢的某些方面与某些时刻,但那不足以让我觉得后悔,我只能说那是学习路上的一些挑战。只要过了那一个坎,回头一望,我想我会感恩还在坚持的自己。成绩公布的那一刻,看着不高的积分下面的一排字“LULUS,TERUS PENGAJIAN”,我的大一生涯结束,迎来我的是更俱挑战性的大二!我相信只要再坚持,5年终将很快过去,轻舟一定会有过万重山的那天!
1星期前
1星期前
有两张照片,一张是黑白,另一张是彩色的。静静的放在会议室的一角。有20年了吧,实际上有多少年,我也记不清楚了。照片里的人是我,两张照片里的我都是手指夹着香烟,凝视左右在沉思。这两张照片还是用相当不错的相框框起来的,所以照片的素质还保持得很好。送照片的人真的是很认真,很有心思和很有意思。 每当我凝视这两张照片,我便深深地怀念送照片的友人。但这个人自从二十多年前一别以后就完全没有了消息。她从群岛中来,又回到群岛中去,我在想像她是群岛的儿女,就一直游走在群岛之间吧。 印尼在8月最后一个星期至9月初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示威,学生、工人、妇女和广大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庸碌无能,政商勾结,高官享有丰厚的待遇,进而奢侈浪费。 而平民百姓则普遍的生活在贫穷线下,生活的困难让人忍无可忍,最终走上街头,而后来有些地方演变为暴动,焚烧高官和政府建筑,抢劫高官财物。这事件给全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政府一个警告,即不能为政不仁。 这场示威抗议也意外的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印尼的朋友说在这场示威抗议中有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她的名字叫穆兰,穆兰两个字令我精神为之一振。朋友还形容了她的身材相貌,没错,应该是她。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四十开外的成熟女性了吧,不是二十几年前的女青年了。朋友说她是全印尼妇联的总干事之一。印尼是个千岛之国,平时她真的是游走于岛与岛之间,去关怀,组织妇女群众。在这次运动中她走在前面,充分的发挥了她的领导才能和智慧。 还记得二十几年前那个风光明媚的早上,简陋而狭小的办事处前面的那棵红毛丹树上,有两只喜鹊在对唱情歌,后面的那棵菠萝蜜树上两只布谷鸟在互相倾诉着它们的故事。那位常来我们办事处的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带着一位也看似女学生的年轻人来到我面前。这位女青年有着棕色的皮肤,身材丰满,圆圆的脸蛋,不高不矮,笑容可掬,满脸阳光灿烂,真的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那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向女青年介绍说:“这位就是Pak Chong。”Pak或者Bapak原本是伯伯或英文的uncle的意思,在印尼社会普遍对长者或有社会地位的人的一种称呼。这样的称呼是在1965年以后,苏哈托时代。在这之前,印尼独立后,在苏卡诺时代,人们普遍称呼长者或有社会贡献的人称Bung。Bung的意思是同志,朋友,兄弟。 苏哈托是要彻底地改变苏卡诺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就连这一称呼他也要把它改变。我对马来或印尼朋友还是喜欢称Bung或Saudara。印尼年轻人称我为Pak Chong,那是很自然的,然而本地马来年轻人也跟着称呼Pak Chong。后来大家,尤其是年轻人都称我为Pak Chong,我觉得那总好过Uncle Chong吧! 别后无音 却不曾忘 那位女青年亲切的对我说“Apa khabar,Pak Chong.”她的名字叫Mulan,中文我把它写成穆兰。她来自印尼爪哇岛中南部的日惹,是加查马达大学(Universitas Gadjah Mada)本科第三年的学生,她主修社会科学,副修摄影。她喜欢摄影,一来到我的办事处,在和我见面之前便前前后后拍了许多照片,包括那两只喜鹊和两只布谷鸟。 “Pak Chong,来,我帮你拍照。”我是不喜欢拍照的人,但在她的热情邀请下,也只好勉为其难了。我当时在抽着烟,她说没关系,就摆一个沉思的posture吧!除了拍照以外她也询问了许多马来西亚的社会状况,尤其是年轻人的想法和观点。我也询问了她印尼那边的同样问题。 两天后友人送来了两个小相框,相框里的照片正是那天穆兰为我拍的。友人说穆兰已经回去印尼了,她临走时托友人向我告别,她希望有机会能和我再见。她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但那一别却完全没有音讯。我想这些年来她一定是在我的认知以外的领域忙碌奋斗吧。
2星期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怡保1日讯)霸凌事件层出不穷,从校园至社会,从现实延伸至网络,无所不在,近日查拉事件更掀起民间热议,接二连三的霸凌事件令人心寒。 本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了几名在籍大学生,受访者都希望学生们能够停止霸凌事件,合力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戴筱颖:将带给受害者长期创伤 “霸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比如学校、职场、社会,只要有群体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霸凌。” 来自马来西亚彭亨苏丹阿都拉大学(UMPSA)的戴筱颖表示,她认为现在的霸凌问题很严重,因为该行为会让受害者有心理问题,形成长期创伤,也会让受害者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 她透露,近期一直关注查拉案件的后续进展,因为该案件在近期引起广泛关注,加上自己也是学生,对此格外感同身受,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环境好好学习。 她续说,网络霸凌和现实霸凌都一样严重,只是呈现形式有所不同。网络霸凌常为语言或文字上的攻击,让受害者从心理感受到压力,从而造成程度不一的心理疾病;现实霸凌较常为生理上的伤害,受害者可以确切感受到自己生理上的疼痛。 “当面对霸凌事件,不要害怕,要勇敢站出来,施暴者通常会针对比自己弱小的人。” 她强调,受害者要保护好自己,及时向自己信任的老师、家长或朋友寻求帮助,所以倾诉很重要。此外,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不要忽视孩子想表达的信号。   许巧儿:我曾是受害者 “霸凌行为较常发生在学校,只要有3名或以上的学生达成共识就能进行霸凌。” 来自金宝拉曼大学(UTAR)的许巧儿表示,她目前较为关注查拉案件,甚至在开始时特别生气。她认为校园应该是和谐,学生学习知识和道理,而该事件的发生也表明校园霸陵的隐蔽性。她希望相关部门能早日还原真相,让校园能回归其该有的模样,让施暴者知道霸凌是一件严重的行为。 相较于网络霸凌,她认为现实霸凌较为严重,因为它不仅能让受害者经历生理上的伤害,也能产生心理伤害。相反,网络霸凌可以选择避开或无视,该举动比较考验受害者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我不记得起因是什么,只记得在上完厕所回来后食物被人吃完、被同学拿消毒水喷射眼睛、椅子被拿走而站着、被侮辱说自己像乞丐之类的事情。” 她坦言,她曾是校园霸陵的受害者,直至如今都不清楚自己被霸凌的原因。由于小时候对霸凌没有概念,只觉得自己被全部人欺负,大家也不愿意和自己玩。 以为是打闹 仅口头教育 “我告诉过母亲和老师,但她们都当成是小学生之间的打闹,只在班上口头教育就结束了。同学知道都很生气,他们就继续霸凌我,我也没有再告诉任何人了。” 她指出,她曾采取行动告知家长和老师,却被同学们贴上“什么都找妈妈”和“每次都只会找大人而已”的标签。19岁那年,她确诊心理问题,虽无法确认主因是否与该事件有关,但她相信这件事或多或少都对自己造成了影响。 “我希望每一位正在遭遇霸凌事件的受害者都可以勇敢站出来指认施暴者。” 她解释,如今的社会对霸凌的态度十分坚决,也越来越重视该行为和时间。如果学校无法为自己发声,且自己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报警或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扎丽卡:学校及网络易受霸凌 “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霸凌,特别是学校和网络,因为它们聚集了大量的年轻群体。” 来自玛拉工艺大学(UiTM)的扎丽卡表示,她认为学校和网络聚集的群体普遍年龄较小,发生霸凌的概率较高,而霸凌并不存在只能“以大欺小”,相反“以小欺大”也可能会发生。她强调,霸凌带来的伤害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少,它的伤害是持续性。 她透露,近期的查拉案件较为轰动,她直到现在都特别震惊,因为受害者的年龄特别小。 她指出,霸凌的本质就是错误的行为,任何形式的霸凌都会让受害者感到恐惧、被羞辱、自尊心受损。同时,她曾听闻一些人被误会或与人起冲突而被排挤,让受害者感到孤独。 她坦言,每个人的行动或言语都会影响他人,面对不公的对待应该挺身而出,给予受害者支持,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环境,坚决抵制霸凌,避免成为施暴者的一员。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