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会议席

1月前
马华公会──一个曾经主宰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政党,如今只剩下两个国会议席,而其曾经代表的多数华人议席,已经全部被希盟的行动党和公正党夺走。 两个国会议席是什么概念?沙巴和砂拉越这么多的政党,只有两三个议席的不在少数。有多少读者能清楚的列出这些政党?这应该是人们对马华的印象。 笔者注意到,很多专栏作者、希盟政治人物,甚至是一些网民,还对马华持续指指点点。有的还自行给马华很多“建议”。笔者看过这些“建议”,表面看似很有建树,但多数与其他作者的观点产生矛盾,且未考虑真实政治情况,尤其是实质的种族课题。 然而,无论是建设性还是反讽的建议,马华能不能成功,都与这些“建议者”无关。 马华是在2008年社交媒体的鼻祖“部落格”在马来西亚开始流行时,便开始走下坡。而华人选民,由一开始的全力支持,变成失望,而自2013年起,则变成“憎恨”。 如今,除了柔佛一个华人为主的州议席──永平,由马青团长林添顺夺下,其他几乎所有议席都是马来人为主的选区。换句话说,今天稍微理解政治的华人,很多都憎恨马华。 笔者相信,“亲”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或者“无所谓”。“恨”,也是一种在意的表现。纵使很多华裔不满马华,但是却处处在意。相比之下,华人对民政党则是已经“无所谓”和“不在意”,就连讨厌都说不上。在这方面,笔者以马来西亚人的角度,观察到几个原因。 第一,在政治人物的角度,有个敌人比较容易凝聚力量以及掩盖自身的问题。倘若马华已经不复存在,受苦受难的将会是行动党以及希盟的华裔政客。在“比烂”方面,行动党和希盟华裔政客总有一句:我们虽然做得不好,但总比马华好。 [vip_content_start] 第二,从专栏作者、评论员,以及一些人民的角度而言,在已经把行动党和希盟当成英雄的情况下,必须树立一个“坏人”。这个坏人,本来是整个国阵,以及国盟,但所谓贪污腐败的巫统,已经和希盟同朝为官,所以不能正面攻击。除了一些没有影响力的领袖,真正的领袖都不大对巫统进行批评;反之,还为其助选。 在这两个前提下,多数人都把上述情况归纳成“大局”,以“难道你要失去穿短裤的权利吗?”作为安抚支持者的基础,但基于不能没有其他发泄点,唯有继续向马华开刀。这种“开刀”,主要充斥情绪和政治,而非理智。 何谓“非理智”?先探讨为何“厌恶”马华。是因为:马华70年来不能达到华社的期许;马华与腐败的巫统挂钩;马华向巫统种族主义低头。 然而,另一方面,李光耀反讽马华捍卫了华教,才有今天的华教。不是笔者说的,是已故新加坡前总理的自传提及,要不是马华,华教早就如同印尼和泰国般,被埋没了。 有没有承认统考?由马华的一里路,到今天的十万八千里;有没有新的华校建校和迁校批文?马华在2017年成功获得10+6,而2022至今一个都没有,且没有计划;固打制废除了吗?还在。种族政策废除了吗?还在。高教基金废除,教育免费了吗?还没。华教获得制度化公平拨款了吗?还没。 此外,经商的都知道,取代消费税的SST、提高税率、提高产品覆盖率、新增的资本增值税、合理化汽油补贴等等,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是哪一个族群? 现在,和“所谓贪污腐败、种族主义、要求释放纳吉”的巫统同朝为官,一起在内阁共商国家政策,拜其领袖为副揆的,是马华,还是希盟? 当人们用非理智,而是政治和情绪的方式来看待事情,就是向只剩下两个国会议席的马华宣泄,无论马华领袖说什么,都当成“不顾大局”、“SD党”来抨击。 最后一句,笔者断言,若马华今天完全“被剿灭”,那么下一个被枪口对准的将会是行动党和公正党。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8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拿督斯里安华宣誓就任第十任首相后,我国正式走入希盟的时代,而国阵的未来基本上是看不到未来,马华更是可以说是一蹶不振,难以在政坛上起到任何影响力。 道理很简单,哪个政党领袖当上首相,有关政党就会随之壮大,联盟亦是如此。 国阵最大政党巫统,在本届大选不只是败了,还是惨败,巫裔选民的基本盘大部分流去了国盟,导致国阵只能赢得30个国会议席,反观国盟却一举拿下73个国会议席,差点就组成了新政府。 这样的成绩显示,巫裔选民对巫统这个传统老店失去了兴趣,也没有了信心;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转向选择国盟,把票给了土团党和伊党,令伊党一夜间冒起,赢下令人膛目结舌的众多议席外,并一举夺下数个州政权。 从这点来看,巫裔选民在短期内,甚至在接下来的两届大选,他们宁可选择国盟或是希盟,都不会把票投向巫统。 加上巫统内乱也需要时间去调停,根本没有时间去开创新的格局,提出新的政纲来吸引巫裔选民的兴趣,反而可能因为领导层的失和,以及党员离巢投奔希盟再次受到重创。 反过来看希盟,他们现在已经是联邦政府,获得多数联盟的支持,没有人扯后腿和搞乱,要稳稳当5年的政府根本不成问题。 由于有首相职和联邦政府的光环,人民都会偏向给予支持,下一届大选结合各联盟的力量,相信不只能再次执政,还有很大机会赢取比本届更多的议席,包括州议席。 至于马华,这个纯华人的政党,依靠的就是华人票的支持,如今在巫裔不支持国阵,华裔不支持马华的窘境下,马华所需的选票该向谁要呢? 希盟有行动党,华裔在过去数届大选已经很明确的告诉马华,不会投票给马华,现在行动党已经是联邦政府的一部分,华裔只会给予行动党更多的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马华想要在下一届赢得一席都难,更别说在新的联合政府中能存活下去。 国阵执政60多年后才遭遇惨败,等于反对党等了60多年才执政;所以,国阵想要推翻希盟重新登位,绝不是三五年可以办到的。 目前,能够和希盟分庭抗礼的只剩下国盟,土团和伊党的实力不能小觑,尤其是伊党对巫裔年轻一代的影响力远超大家的想象,他们能否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中创造奇迹,就看这几年希盟的表现了!    
3年前
(峇株巴辖20日讯)民主行动党在本届大选竞选柔佛州8个国会议席,以漂亮成绩捍卫原有的5个国会议席,惟无法在巫裔选民比例过半的亚依淡、丰盛港及笨珍国会议席取得突破。 在柔佛州26个国会议席的角逐战中,希盟赢下15个国会议席,即昔加末、士基央、拉美士、礼让、峇吉里、麻坡、四加亭、峇株巴辖、居銮、地不佬、巴西古当、新山、埔来、依斯干达公主城及古来。 对比上届大选的成绩,希盟在柔佛州拿下18个国会议席,本届大选则稍减至15席,剩下的11席分别落在国阵(9席)及国盟(2席)手中。 其中,行动党上阵8席,在其中5席取胜,另外3席落败,成功守住的就是拉美士、峇吉里、居銮、依斯干达公主城、古来;这5个国会议席上届大选同样是行动党的囊中物。 至于落败的3席,都是巫裔选民占过半的选区,虽然行动党在这3区都派出巫裔候选人出战,但仍无法攻下城池,该党在丰盛港和笨珍的得票都排在第三。 行动党在依斯干达公主城的得票率创新高,行动党柔州主席刘镇东上阵行动党元老林吉祥引退留下来的议席,以9万6819票成功守土,多数票高达6万0036张。 上届大选,林吉祥以4万4864张多数票赢下这个国席,而刘镇东这次以6万0036张多数票守住这个议席,这一仗可说成绩辉煌。 行动党柔州署理主席张念群这次继续以高票守住古来国席,击退马华及民政党候选人,其多数票达3万6023张,与2018年大选取得的3万2748张多数票相去不远。 黄书琪在2018年大选转战居銮国席,当时是以2万3053张多数票胜选,她这次留守居銮毫无悬念胜选,多数票达2万6406张,比上届稍增。 由行动党中委陈泓宾接棒上阵的峇吉里国席,取得的多数票为1万9254张,虽然与上届大选的2万3211张多数票相差约1万张,但成绩仍是辉煌。 早前被传选情胶着的拉美士国会议席,最终由原任拉美士国会议员彭学良以2833张多数票赢下,上届大选其多数票为3408票。 无法重演上届大选的“王王对决”,行动党在本届大选派出巫裔候选人谢奥马抢攻亚依淡国席,但他最终不敌国阵马华的魏家祥,以2963张多数票落败。 在四角战中,行动党的巫裔新将沙兹万取得1万5901张票,无缘攻下笨珍,其所获的票数排在国阵(2万3201票)与国盟(1万7443票)之后,这个国席的多数票为5758张。 同样是巫裔新兵的行动党候选人法汀祖莱卡,在丰盛港的五角战中排名第三,得票6813票,不敌国盟(2万1066票)及国阵(1万8729票),这区的多数票为2337张。
3年前
3年前